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看着徹底進入收官死局的清朝,平靜道:

“歷代皆行秦制。”

“而秦制有兩個根本不能動搖。”

“第一,以官員爲統治基礎,追求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不是以封建貴族爲統治。”

“秦制下的貴族與官僚,只是貫徹皇權意志的工具,名下可以有土地、有爵位,也有俸祿可領,但他們不能擁有這些土地的所有權,不能治理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不能去處理封地裡的政務。”

“生死榮辱完全取決於皇權的喜怒。”

“他們是皇權依賴的工具,也是皇權打擊的對象。”

劉啓仔細想了想,從秦朝到清朝,確實一如阿父所說。

“那第二個呢?”

劉恆看着天幕裡的小皇帝,靜靜道:

“第二,保持人力與物力的穩定汲取,並竭盡所能迴避應該承擔責任。”

“爲了達成這一目的,秦制會致力於消滅那些有影響的人與組織,以製造一種散沙化的扁平結構。”

“鄰里監察與軍戶制度,就是如此。”

“這種結構可以極大降低汲取成本。”

“在不影響穩定的前提下,朝廷也會很願意引進新技術,以提升汲取強度,增加汲取總量。”

劉啓莽是莽了點,但也不傻。

跟後面那些皇帝不同,此時距離秦朝也沒多少年,大秦給人的創傷還歷歷在目。

他將阿父剖析的問題與天幕裡的說辭對應起來,立刻明白了。

“所以,運行秦制的朝代滅亡同樣有規律可循。”

“或亡於外敵的壓迫入侵。”

“或亡於內部統治基礎發生分裂。”

“或亡於底層百姓脫離散沙狀態,變成有組織的力量,一如流民。”

“而清朝作爲一個典型,其滅亡也是如此!”

劉恆點了點頭,倚着軟榻道:

“諮議局可以代表地方民意,但這民意無法轉變爲權力,是否被接受全看朝廷的喜好。”

“科舉已經廢除了,這些從舉人、貢生、秀才轉型爲議員的士紳們,無不希望在新時代找到自己的新位置,以維繫自己的社會地位。”

“而如果議員們在諮議局裡的意見只屬於牢騷,不能轉化爲政策,士紳們的社會地位便無從談起。”

“但中央議員的身份定死了是皇室宗親,也就意味着民權不能染指君權,慈禧的種種政策也證實了這一點。”

“地方士紳讀書人沒有了向上的渠道,這就導致了清朝失去了地方士紳的支持。”

“而中央議員的皇室成員限制,也絕了地方督撫的上升之路。”

“朝廷中樞失去了官員支持。”

“至於軍事……”

都不用劉恆說,劉啓就能猜到。

“百姓組織起來了。”

劉恆點點頭,又插了一句。

“而且百姓的組織未必沒有地方官員與士紳做爲推手。”

“從庚申之變讓咸豐帝丟了京城,圓明園也被燒成了灰燼,就已經是外敵的壓迫入侵了。”

“太平軍以流民的形態起事,已割據江南多年,正是百姓脫離了散沙狀態。”

“湘軍、淮軍等團練武裝出身的地方督撫開始擁有軍權、財權和人事權,使內部開始出現新的利益集團,正是統治基礎在發生變化。”

“換句話說,清朝早就該亡了。”

“現在,只是回到本該回到的路上而已。”

……

【1911年5月,由清朝皇族內閣頒佈“鐵路幹線國有”政策,將已歸商辦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收歸“國有”,同時任命端方爲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並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

【清廷出賣築路權的行徑激起各地百姓反對。】

【湖南各界羣衆以鐵路公司、諮議局爲陣地,積極爭路,迫使湘撫楊文鼎奏請清廷收回成命。】

【上奏遭申斥後,百姓相繼罷工、罷市、罷課,拒交捐稅。湖北諮議局亦召開大會抗議,疾呼“存路救國”。】

……

{沒看明白,誰給解釋解釋?}

{晚清修鐵路最初主要是依靠外國資本,效率比較高,鐵路修建速度較快,比如京漢鐵路、滬寧鐵路等,但是鐵路的控制權往往也落到外國人手裡。}

{甲午戰爭後,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地方士紳就紛紛提出由本國商人自己集資商辦,將路權、礦權收回,即所謂“不借洋債、自行築路”,各地成立了很多商辦鐵路公司,如川漢鐵路有限公司等。}

{但光有民族情緒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由於當時國內嚴重缺乏鐵路建設技術和人才,資金短缺,更嚴重的是,貪污腐敗無處不在,所以商辦鐵路往往口號喊得震天響,但真正修起來的少之又少。}

{而清廷內閣在操作上又過於激進,在宣佈政策不到半個月,就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財團簽訂了鉅額借款修路合同,完全不顧當時激烈的民族情緒。}

{更要命的是,這些民間集資商辦的鐵路,前期已經投入了巨大的資金,現在國家把路權收回去,如果不給予合適的補償,那地方士紳不是虧大了嗎?}

{按照當時清廷內閣的辦法,四川鐵路只退還剩下的七百餘萬兩白銀,而前幾年花掉的一千多萬兩國家就不管了,只能股東們認倒黴。}

{四川鐵路的股東們當然堅決不同意,於是發起成立了“保路同志會”,要求將前期的股本全部發還。}

……

大清·康熙時期

“一羣蠢貨!”

康熙化身桌面清理大師,一邊清理一邊罵道:

“一羣鼠目寸光的蟲豸!”

朝廷成立各省諮議局卻又不讓諮議局成爲真正的權力機關,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這種做法既安撫不了士紳,也不能用諮議局來制約地方督撫。

恰恰相反,卻將以前星散各地的士紳們聚集到一起,爲他們提供了合法的組織機構與合法的活動場所。

諮議局橫向可以通過各省諮議局與各省諮議局互通聲氣,縱向可聯絡資政院,下可溝通各州縣士紳。

原本影響力侷限於本省本縣本鄉的士紳,因爲諮議局的出現,被統合成了一個有組織有力量的全國性政治實體。

而朝廷不但無視這部分羣體,還去刺激他們。

“一羣xxx!我去你xxxxx!”

康熙指天破罵。

也不知是罵那些清朝宗室不爭氣,還是罵士紳以下逆上,亦或是罵百姓不肯逆來順受。

……

【宜昌商股股東紛紛向鐵路公司索回股本,鐵路工人和附近農民起而支持,與官軍發生流血衝突。】

【廣東鐵路股東反對清廷強佔粵路,堅持商辦,華僑股東聲明“誓死不從”。民衆拒用紙幣,擠兌銀根,以示抵抗。在粵督張鳴岐高壓下,股東赴香港成立保路會,繼續抗爭。】

【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四川立憲派紳商首先發起保路,組織保路同志會,持有租股的農民爭相入會,參加者達數十萬人。】

【清廷派人強行接管了川漢鐵路宜昌至萬縣段工程,四川百姓的怒火瞬間被點燃,成都出現大規模的罷課、罷市。】

【川漢鐵路公司股東會議通告全川,發起抗糧抗捐運動,各地經徵局、厘金局和巡警局等徵稅機關被衝擊。抗糧抗稅風波遍及全川。】

【於是,清廷緊急調派被稱爲“屠夫”的趙爾豐入川,要求趙爾豐將風潮迅速彈壓下去。】

【趙爾豐誘捕保路同志會和股東會首要人物蒲殿俊等人,關掉了鐵路公司和保路同志會。成都數萬羣衆聚集在總督衙門抗議,要求釋放被捕人員。】

【趙爾豐下令開槍,造成三十二名請願羣衆當場死亡,釀成“成都血案”。】

【隨後,華陽、新津等成都周邊城市的同盟會、哥老會發動“同志軍起義”,圍攻成都,並將趙爾豐困在城中十餘天,迫使清廷緊急調派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地清軍入川。】

……

天幕上。武昌正在全城戒嚴中。

一處軍營內,揹着長槍的軍官正在挨個查房。

軍官邁入房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幾名士兵正在擦槍,旁邊放着一堆子彈。

軍官立刻緊張質問道:

“你們在幹什麼!”

擦槍的人悶頭回答道:

“以防不測。”

軍官一把抓住他。

“你是不是想造反?!”

被抓住的人一臂膀甩開他,厲聲道:

“造反又怎樣!”

軍官立刻對外面大喊道:

“來人!抓起來!”

然後腦後就捱了一槍托。

情知不妙的軍官轉身就跑。

給了他一槍托的士兵擡手就是一槍,正中軍官腰部。

畫面一轉。

兩杆大旗交叉相迎。

旗爲紅色,上繡十八顆星辰。

……

【“成都血案”,進而激起了全省範圍的抗糧抗捐騷亂,同盟會、哥老會隨之起義並圍攻成都。清廷緊急調派端方率領湖北新軍入川平亂。】

【湖廣地區的革命黨人見當地新軍調走,防衛空虛,便決定在10月6日在湖北、湖南兩省同時發動起義,這一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但是消息走漏,湖廣總督瑞澂聽到風聲,就宣佈中秋節這天全城戒嚴。同時,湖南方面又說6日來不及,所以就只能延期到10月16日。】

【10月9日,孫武等人在俄租界的指揮部裡製備炸藥,湖北起義軍總理劉仲文的弟弟劉同在圍觀時抽着煙,結果菸頭點燃了火藥,引起了爆炸,俄國巡捕房立刻趕來,搜出了起義名單、通告、旗幟等,並交給了湖廣總督。】

【湖廣總督瑞澂隨即按照名單開始抓人,併發出告示,要求所有新軍官兵一律不得出營,按照名冊捉拿,就地正法。】

【10月10日晚上7時,陸軍第八營哨長陶啓勝巡夜,發現班長金兆龍和士兵程正瀛擦着槍,身邊還帶着一盒子彈,於是上前訓斥他們倆是不是要造反,陶啓勝被打翻在地,程正瀛背後補了一槍。】

【武昌起義第一槍就這麼打響了。】

……

大唐。

衆人明白,這回清朝斷無回天之力了。

“一開始,君權甚重,朝廷權威尚在。”

李世民一手搭在扶手上,一手捻着鬍鬚,目光迷離。

“庚子之變,則徹底摧毀了清朝的權威,讓慈禧的聲望一落千丈,也極大摧毀了朝野內外對清朝的認同。”

“衆人論政於議院的方式,就是想取代慈禧那一二人裁決於深宮的模式。”

“也是讓軍機大臣與地方督撫們也能進入中樞決策層,也能擁有決策權。”

房玄齡等人沉默不語。

李承幹語氣複雜道:

“中國惟以君權治天下而已。”

李世民也承認這句話確實如此。

雖然民如水,但君如山。

然而問題是……

“事變至此,若國不存,君又可存乎?”

……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已很熟悉:起義軍佔領了軍火庫,炮轟了總督府,一夜激戰,佔領武昌全城。】

【一天後,漢陽起義成功。】

【兩天後,漢口起義成功。】

【四十八天後,清朝內地十八個省,十四個省宣佈獨立。】

【八十一天後,1912年1月1日,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宣佈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改元、易服,使用陽曆。】

【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凱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新軍將領共四十七人聯名致電內閣、軍諮府、陸軍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南方革命軍已經答應對清朝皇室和王公貴族們的優待條件,而且革命軍發展迅速,北洋軍打不過,請清廷迅速降旨,宣佈實行共和政體。】

【2月4日,段祺瑞等將領再次發出通電,要求立刻實行共和。否則的話,就“謹率全軍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

Wωω✿ttκā n✿co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1光緒帝的遺孀——隆裕太后,以時年六歲的清朝末代君主溥儀的名義,向全國發布《清宣統皇帝退位詔書》,宣佈退位。】

【而這份詔書不但宣告了清朝的滅亡。】

【也宣告了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以來,長達兩千一百三十二年的封建帝制時代正式結束。】

……

{就這麼結束了……怎麼突然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呢?}

{因爲這就是歷史的厚重啊。}

{你們說,武昌起義是一場偶然事件嗎?}

{偶然,歷史哪有那麼多偶然。}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中國就像俄租界裡那個堆滿火藥的房間,只需要一點火星,就可以點燃。}

{更何況,武昌起義畢竟是事先做過很多準備工作的。雖然起義的前夜還有當天,各種場面都顯得有些亂,但歷史的大方向是絕對不可能改變的,不是1911年10月10日,也會是在未來不遠的某個日子,不是這批人,也會是另外一批人。}

{那場革命,是真實且慘烈的。}

{那一夜一起被捕而沒有逃出的蔣翊武同伴劉復基、彭楚藩、楊宏勝三人,被拷打後堅決不吐露一點情報,在凌晨都被斬首示衆。}

{那一夜被人熟知的那些名字:蔣翊武、孫武、程正瀛、金兆龍、熊秉坤、鄧玉麟,他們人生的結局都不美妙。}

{這纔是真實的歷史。}

{歷史永遠是那麼冷酷無情,所以,所有理想堅定,並勇於爲之奮鬥甚至獻身的人,都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

……

天幕上。

『清』字緩緩褪色。

『民』字在一輪白日中浮現。

……

【封建帝制時代正式結束。】

【而辛亥革命所完成的兩大任務:驅除韃虜,建立民國,前者是沒什麼可說的,重點是在後者。】

【什麼是“建立民國”呢?簡單地說,就是“把君權換成民權”。】

【君權是“中古”的制度,民權是“現代”的制度。】

【在政治上把“中古的制度”換成“現代的制度”,用個抽象的名詞,便叫作“政治現代化”。】

【“政治現代化”不是任何國家所獨有的,它是世界歷史上的共同現象。】

【而各國又因爲歷史和社會等條件的不同,其政治現代化的程序,亦有長短、緩急、遲早、逆流、順流……之不同。】

……

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699章 年號雍正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656章 五年平遼攻敵首腦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667章 鬆錦之戰。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146.第142章 祖逖!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上)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777章 湘軍!湘軍!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7章 秦二世胡亥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150.第146章 晉安帝來了,劉裕也就不遠了。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第745章 “儒家聖君”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619章 斫棺戮屍!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
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699章 年號雍正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656章 五年平遼攻敵首腦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667章 鬆錦之戰。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409章 過河!過河!過河!(上)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146.第142章 祖逖!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第631章 萬曆:再苦一苦百姓!第481章 明朝第一守護神朱文正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上)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777章 湘軍!湘軍!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7章 秦二世胡亥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150.第146章 晉安帝來了,劉裕也就不遠了。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484章 收復燕雲元朝滅亡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第745章 “儒家聖君”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619章 斫棺戮屍!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