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

【公元579年二月十九,當了半年多的宇文贇當夠皇帝了,隨即把皇位傳給了年僅七歲的太子宇文闡,自己則自稱天元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稱爲天台。】

【因爲是太上皇,所以所有的車服旗鼓都比以前的皇帝多出一倍。】

【自稱所居宮殿爲“天台”,對臣下講話改“朕”爲“天”,吃飯時用樽、彝、瓚等古怪食具。】

【大臣朝見時比見天還麻煩,必須事先吃齋三日、淨身一天。】

【設置“天杖”,一杖爲一百二十棍。】

【殘暴的讓朝臣們幾乎人人自危。】

【按《周書》上的說法就是:“內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

【把最後的宗室都趕走後,宇文贇徹底放飛自我。】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宇文贇去世,他們這些所謂先帝倖臣在新皇手下肯定不會有好結果。”

但宇文氏本身就是從匈奴出來的,宇文泰的政策也是以胡治國,宇文邕一輩子說的都是胡話一句漢語都沒說。

劉徹摸着鬍鬚,腦海中突然想起一件事。

【立王后獨孤氏爲皇后,王太子楊勇爲皇太子。降北周靜帝爲介國公。】

大唐·高宗時期

輕柔的按着李治的頭部,武媚娘輕聲問道:

“陛下,就算周宣帝口不能言,北周皇室總還有別人,劉昉和鄭譯爲什麼就要自己僞造皇帝遺詔?”

【當日,在位八個月,太上皇當了十五個月的宇文贇在天德殿病逝,時年二十二歲,諡號宣皇帝。葬於定陵。】

那是帝王的平衡之術。

而爲了平復這種不安全感,皇帝會用各種方法來掌控朝堂。

一旁的衛子夫有些怪異的看着慢慢唸叨着這個名字的劉徹。

“而讓楊堅當輔政大臣,楊堅必然會感激他們的擁戴之功,他們也必然能永保富貴。”

武媚娘微張櫻口。

殿內的大臣聞之顏色一變,俱都看向殿前爲首的那人。

【任用宦官,大興土木,裝修宮殿,窮奢極欲,濫施刑罰。】

或者說是針對皇后背後的力量。

第二,鄭譯與楊堅乃太學同學。

“更何況年齡最長、威望最高的五王都不在京城。”

“你說楊堅這人是不是特別厲害?”

劉徹無所知覺的看着天幕。

“爲什麼?他們爲什麼就這麼確定?”

“對,他們居然認爲楊堅跟他們是一夥的!”

李治睜開眼睛看着天幕上出現的人物,笑着道:

“因爲讓宗室攝政,這些人未必會對他們感恩戴德。”

【由於長期縱情聲色,宇文贇的身體弱不禁風。】

……

【五月,楊堅派人害死宇文闡,諡號靜帝,葬於恭陵。】

這兩點纔是最重要的,也是他們認爲楊堅是自己人的原因。

“……拜隨國公假黃鉞、左大丞相,百官總己而聽……”

年幼的小皇帝懵懂的坐在皇位上。

當然沒這麼簡單。

第一,那時的楊堅於朝中有威望、有權力,讓他輔佐朝政其餘大臣都無可指摘。

就像五位皇后這個,一般的論調就是昏庸。

“但他們有個致命傷,那就是隻能依附當時的天子。”

……

……

李治閉目養神,淡淡回答道:

第四次大一統降臨!

這一段真沒啥可寫,按照史書來看,楊堅這皇位就跟撿的一樣。

【並且除了原先的天元皇后楊麗華外,又一下子立了三個皇后。】

即使低垂眉眼,依舊令人感覺壓迫十足。

皇帝天生就具有不安全感。

“楊麗華……”

【五月,勒令趙王、陳王、越王、代王、滕王離開長安,回到各自封地。】

要按傳統史學的角度看,這人絕對大昏君。

【公元581年二月二十一日,楊堅改隨國公爲隨王,封獨孤氏爲王后,楊勇爲世子,設二十州爲隨國。】

【征伐尉遲迥反叛,殺宇文氏五王清除宇文氏的勢力,同時又拉攏元諧、元胄、宇文忻等部分鮮卑貴族,徹底控制了整個北周。】

而這些在正史上都沒寫。

匈奴胡人的閼氏從來都不只一個,他們的政治就是以閼氏來拉攏草原部落且平分勢力最大的閼氏的權力。

“宇文贇爲了提高皇權,拼命打壓老臣和宗室,啓用沒有利害關係的新臣。”

……

是朕給的壓力不夠嗎?

要不再給他加點壓力?

……

武媚娘還在震驚中。

北齊·文宣時期

高洋看着天幕撓了撓頭。

“因爲他們是奸佞嗎。”

“劉昉和鄭譯就趁此機會憑藉東宮佞臣的身份當上了御正、內史這些皇帝身邊的侍從角色,成爲宇文贇的心腹。”

武媚娘將一旁玉盒內的雄黃散抹在李治的額頭和耳門上。

【楊堅執掌政權以後,提拔能臣武將作爲親信。】

【廢除宇文氏對漢人的所有賜姓,恢復原來的漢姓。】

天幕上繼續播放着

金殿上羣臣集聚。

【楊堅三讓而受天命,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爲“隋”,改元開皇,宣佈大赦天下。】

“像這種人,固然對皇帝言聽計從不會威脅皇權。”

這個放蕩的皇帝就是在針對皇后。

……

“當朝上下,不過良臣奸臣,都認爲他是自己人。”

那人長得鳳目隆準,五綹長鬚,面容瘦削,身材頎長,約四十來歲。

【公元580年五月二十五日,北周靜帝宇文闡親政,任楊堅爲左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

但仔細分析一下,這人其實是有東西有想法的。

“因爲他們在朝廷本就沒什麼根基,能夠坐到這個位置全憑當朝皇帝的寵信,所以,他們特別怕被清算。”

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

大漢·武帝時期

看着天幕,劉徹突然聞到一絲不一樣的氣息。

武媚娘眼神一轉,略帶震驚道:

“所以他們選擇隋文帝是認爲隋文帝會保住他們?”“他們認爲隋文帝跟他們是一夥人?”

【廢宇文贇時期的嚴刑峻法,停止正在營建的洛陽宮殿,減輕農民的徭賦。】

宇文邕給你的壓力就這麼大嗎?

居然這麼癲?

那高殷怎麼不像你一樣啊?

就這麼簡單?

這麼……這麼兒戲?

李治輕笑着,又閉上眼睛。

如果只是貪色,大斂妃嬪就夠了。

【宇文闡的生母朱滿月爲天大皇后,開府元晟之女元樂尚爲天右大皇后,大將軍陳山提之女陳月儀爲天中大皇后,和侄媳婦尉遲熾繁天左大皇后。】

皇后卻不需要多立。

【公元580年五月二十四日,宇文贇病危之時口不能言,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便僞造詔書,由大前疑、隨國公、太上皇的國丈楊堅接受遺命,輔佐朝政。】

下首一位大臣正宣讀遺詔。

“另外,他們爲什麼會選擇隋文帝?”

“臣,楊堅領詔。”

【一次出遊中略感風寒,從此一病不起,而且十分嚴重。】

李治忍不住笑出聲:

但問題是什麼,是宇文贇的昏君流程太標準化了。

【二月二十四日,北周靜帝以楊堅衆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

要是結合當時的文化背景來看,宇文贇確實有點東西。

雖然不多就是了。

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384章 嬴政VS劉邦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第11章 打賞獎勵。第27章 帝國雙璧!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17章 漢惠帝劉盈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261.第253章 無能爲力還是借刀殺人?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689章 平定三藩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28章 封狼居胥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397章 聯金滅遼磨刀霍霍向豬羊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113.第109章 天下英雄你和我,赤壁夷陵兩把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708章 賤民脫籍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第605章 隆慶開關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584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
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第722章 阿睦爾撒納反叛第402章 專治低血壓的汴京保衛戰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384章 嬴政VS劉邦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第11章 打賞獎勵。第27章 帝國雙璧!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17章 漢惠帝劉盈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799章 以我之身,撞沉吉野!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261.第253章 無能爲力還是借刀殺人?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611章 小皇帝張先生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689章 平定三藩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28章 封狼居胥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397章 聯金滅遼磨刀霍霍向豬羊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113.第109章 天下英雄你和我,赤壁夷陵兩把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708章 賤民脫籍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第605章 隆慶開關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第563章 朱瞻基:留子去父!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584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65章 李隆基:假的!都是假的!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