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

這個念頭只在腦子裡轉了一圈就被他拋開了。

劍門關太遠了,假如秦王大軍不能趕來,孤軍被困關城,就是死路一條。

他是想掙一場功勞,可不想把自己的命搭進去。

過了青石縣,還要經過長江縣、射洪縣才能抵達梓州州治郪縣,過了郪縣纔是此行的目的地涪城縣。

說起來,梓州九縣一院,其中七個縣和招葺院都有鹽井,而沒有鹽井的兩個縣一個有銅冶、一個有鐵冶。

由於盛產井鹽,梓州這裡有不少販鹽起家的豪強。這些鹽販子都養着爲數不少的家丁,拉出來就是一支私人武裝。這些人也得防着點。

扶着欄杆思考了一會兒,潘美便回到船艙,仔細規劃接下來的行動。

半天路程之後的廣節軍船隊,陳佑在船艙內盯着地圖考慮接下來該怎麼走。

這船艙內除了他以外,還有兩人,一個是龐中和,另一個名爲梅鬆。

梅鬆此人不過弱冠之年,其父乃是石鏡縣丞。周軍入城的第二天,他就到陳佑面前自薦,一番問對之後,陳佑便留他做了一個文書。

好一會兒,他突然開口道:“常青,你對梓州、綿州可熟悉?”

聽到陳佑的問話,梅鬆停下手中活計,略一沉吟後開口道:“回稟司馬,梓州、綿州我都去過,但瞭解的都不深。”

“說說看。”

“是。”

梅鬆點頭應下,整理了一下語言之後才道:“要說這梓州,乃是武德軍治所所在,原本有武德軍節度使在,州內各鹽商倒也規矩。不過現在節度使領兵前往綿州,估計鹽商豪強都會結寨自保。”

聽了這話,陳佑點點頭,和平時期同戰時不一樣,這是正常的。

只聽梅鬆繼續道:“梓州目前有三大鹽商需要注意,鹽亭徐家、玄武鹿家、涪城張家。據說這三家都有家丁上千,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是這三家在蜀國四處販賣井鹽倒是真的。”

“能把生意鋪滿蜀國,手裡豢養的家丁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了。”陳佑對這倒沒啥驚訝的,鹽販子戰鬥力兇猛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梅鬆點點頭,繼續道:“綿州倒沒什麼可說的!對了,綿州刺史貪財好色!”

剛說完,他就尷尬一笑,漢中軍攻下綿州後,這個刺史是生是死還不一定,再有弱點也沒用了。

“鹽亭、玄武不需要去管。這麼說,也就涪城可能會出事。”陳佑記下這一點,就不再想了。

臨到戰時,說到底還得靠底下的軍士們用命去拼。

就在此時,劉河從甲板上走到艙門前:“司馬,前方傳來消息說青石縣外有一羣官吏列隊等候。”

陳佑不由皺眉:“不是說讓潘美不要管路上的縣城了嗎?”

“沒有潘都指,就是城中的官吏。”

聽到劉河的解釋,陳佑先是一愣,隨即笑道:“這青石城內倒是有妙人。別去管他,趕路要緊。”

“好!”劉河答應一聲,自下去吩咐。

行了一陣,就聽到響徹江面的鼓樂聲,陳佑按捺不住心中好奇,走出船艙扶着欄杆朝岸邊看去。

只見岸邊以一個紫衣官員爲首,站着一片身着各色衣服的老老少少,此時這羣人正在高呼“迎接王師”的口號。

過不多時,青石城就被拋在身後。陳佑回到艙內,感嘆道:“也難怪進展如此順利!”

次日,潘美抵達郪縣,破佔據郪縣的一千餘漢中軍,向涪城縣進發。

與此同時,秦王率軍抵達蜀都城下,分兵攻下雙流、靈池、新都、郫、溫江等縣,圍困蜀都、威脅漢州楊中广部後路。

稍晚些時候,還在對峙中的楊中廣和史肇慶分別收到了蜀都和梓州方向的消息。

楊中廣收到消息之後如遭重擊,他實在是想不到南線周軍會推進的如此之快。

國都被圍,他卻在漢州動彈不得,怎不叫人心急!

德陽城下漢中軍大營,史肇慶正召集衆將議事。

此時保寧節度使袁宏偉正在訴苦,不停地說自己的保寧軍又有了多少損失。

史肇慶聽在耳中,心裡不停地盤算,感覺保寧軍已經消耗的夠多了,當即開口道:“大觀心憂底下兒郎,某也理解,你問問在座的這些人,這段時間攻城,誰的損失不大?”

此話一出,頓時帳內將領七嘴八舌地倒起苦水來。

袁宏偉剛要開口,史肇慶就擡手示意安靜:“這段時間大家的辛苦我都看在眼裡,這漢州三城看來短時間內是攻不下了,我看,就此撤軍吧。”

聽他這麼說,帳內反而安靜了一瞬間。

無它,之前這些人也提過好幾次要撤軍,只是都被他壓了下來。如今竟然主動提出要撤軍,怎不讓這些人驚訝驚喜?

愣了半晌,總算有人反應過來,忙不迭誇讚大王英明,順便表一下忠心。

這都說要撤軍了,袁宏偉一下子沒話說了,只好悶悶地坐下,只是心裡總有些不得勁。

正熱鬧之時,外面突然傳來一陣呼喊:“大王!綿州急報!”

帳內頓時安靜下來,史肇慶皺着眉道:“進來說話。”

少頃,一名軍士走進帳內,雙手遞上一封文書:“大王,這是劉校尉吩咐送到的。”

接過文書打開來,只是稍稍一掃,史肇慶臉色瞬間嚴肅起來。

帳內衆人皆是猜測發生了什麼,尤其是袁宏偉,更是心中微動,猜測是不是後方有什麼變故。

只是史肇慶卻沒宣佈發生了什麼事,而是將文書反蓋在桌上,命令道:“夏都指。”

“在!”

“你立刻領兵回巴西縣,守禦縣城等待大軍回程。”

“是!”

一番對答之後,史肇慶掃視帳內諸將,嚴聲道:“諸位回去之後謹守本陣,勿讓蜀軍探知我等將退之事。”

“大王放心!我等必不會出差錯!”

待衆將離開有一盞茶功夫後,史肇慶突然吩咐親兵道:“去把夏都指請來。”

過不多時,夏都指去而復返:“大王找臣,可是有事吩咐?”

“嗯,周軍一路偏師已至梓州,怕是準備要阻擊我軍後路。你儘快出發,一定要把周軍攔在綿陽之外!”

原本還準備慢行慢走的夏都指聽聞此言,頓時心中一凜,連忙保證道:“大王放心!”

另一邊,一路溯江而上的潘美在接近涪城的時候,先行小船來報:前方有鐵索攔江、兵馬列陣!

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
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