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正面強攻

雖然在白天的戰鬥中,第四步兵師三番五次的請求增援,但是皮特不爲所動,除了讓第四步兵師堅守,沒有增派作戰部隊。

要知道,第四步兵師與第三步兵師頂在前面,增援不是什麼大的問題。

皮特沒讓第三步兵師增援第四步兵師的原因很簡單:志願軍只動用了一個集團軍,要想在側翼取得突破,肯定得在正面投入重兵,脫住正面防禦部隊。志願軍遲遲沒有在正面發起進攻,讓皮特不得不擔心,即志願軍的目的不是在側面取得突破,而是迫使第三步兵師向東移動,增援第四步兵師,然後在正面取得突破。

突破了第三步兵師的正面防線,志願軍能在一天之內打到順川。

與德川相比,順川重要得多。

在皮特看來,志願軍的後勤保障本來就是問題,如果把所有重擔都壓在公路上,志願軍最多能在前面投入一個集團軍的兵力。只有奪取了西部沿海地區的鐵路線,志願軍才能投入更多的主力部隊。

這也正是第三步兵師堅守陣地的重要性。

隨着第二十四集團軍在入夜後發起進攻,皮特的判斷得到了證實。

志願軍讓第五十四集團軍在山區裡單獨戰鬥了一個白天,就是希望在主力裝甲部隊發起突擊的時候,聯軍正面防線已經動搖。

與白天的戰鬥相比,夜間的戰鬥對美軍更加有利。

第三步兵師已經在朝鮮西部沿海地區駐紮了一個多月,而且是美國陸軍中,少數幾個重裝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相比,第三步兵師的裝備明顯好得多。要知道,在美軍改變部隊番號之前,第三步兵師的正式番號是機械化步兵師,而美軍中沒有坦克師,重裝備水準高於第三步兵師的只有兩個裝甲師。

更重要的是,第三步兵師有險可守。

從新安州到介川,第三步兵師的防線寬度不到三十公里,縱深超過二十公里,總共佈置了四道防線,每到防線的深度在兩公里以上,間隔大約五公里。這個部署方式,也正是針對了志願軍的新戰術。

說得簡單一點,在沿海平原地區作戰,僅僅依靠機械化光學設備,坦克炮的直射距離也就在兩公里左右。在美軍的第一道防線上,總共有十五個支撐點,每個支撐點上有一個配備了反坦克導彈與火箭筒的步兵連,而在每個支撐點後面兩公里處,各有一個作爲機動反擊部隊的裝甲連。此外,在第二到防線後方,美軍還分別在三個地方部署了三個裝甲營,充當戰役反擊力量。

如果志願軍從正面突擊,首先得攻打美軍的支撐點。

志願軍的進攻受阻後,美軍的機動反擊部隊就將投入戰鬥,用坦克的直射火力對付志願軍的裝甲力量。

當然,在夜間,美軍的防禦能力會大大降低。

原因很簡單,沒有夜視設備,美軍的坦克能難命中兩公里外的目標,必須讓機動反擊部隊靠前部署,而志願軍的進攻部隊則能以圍點打援的方式,首先對付美軍的反擊部隊,再攻打防禦支撐點。

只是,美軍遇到的並非志願軍的主力裝甲部隊。

第二十四集團軍來自南京軍區,算得上是黃峙博的嫡系部隊。事實上,該集團軍也是中國陸軍中“最新”的一個集團軍了。

在二十世紀九零年代的裁軍大潮中,第二十四集團軍被撤編。黃峙博任南京軍區參謀長期間,大搞聯合作戰,而原本隸屬於南京軍區的兩個集團軍都不是他的嫡系部隊,因此在陸風烈的支持下,黃峙博重組了第二十四集團軍,並且把該集團軍打造成了中國陸軍的第一個多兵種合成集團軍。

從配置上看,第二十四集團軍更像美軍,而不大像中國陸軍的作戰部隊。

在該集團軍中,只有一個機械化步兵師,而不是標準的兩個師,另外有五個獨立旅,比其他集團軍多得多。五個獨立旅分別是:裝甲旅、炮兵旅、防空旅、後勤旅與航空旅。前三個旅的編制與其他集團軍沒有區別,只是由集團軍司令部統一指揮,旅級指揮機構的權限大大降低。

真正的重點,在後兩個獨立旅上。

因爲後勤旅的編制規模超大,僅人員就有將近七千人,差不多是一個步兵旅的兩倍,所以第二十四集團軍是中國陸軍十九個集團軍中,唯一具備獨立後勤保障能力的。雖然其後勤保障能力仍然非常有限,僅能維持不到二百公里的戰場縱深,而且持續時間最多十天,遠達不到美軍的標準,但是比起其他集團軍來說,仍然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進步。別的不說,在低強度的作戰行動中,第二十四集團軍不再受軍區司令部與四總部限制,具備非常強大的獨立作戰能力。

當然,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作戰能力,陸航顯得至關重要。

作爲第一個編有獨立航空旅的集團軍,第二十四集團軍擁有近兩百架直升機,除了一個攻擊航空營的二十架武裝直升機之外,其他的全是運輸直升機,而且都是運力不算太差的中型直升機。

按照黃峙博的建軍標準,航空旅能在一個突擊波次中,把一個整備步兵營的全部官兵與一週的作戰物資送到一百五十公里之外,並且隨後每天運送五百五十噸物資,並且承擔起兩百公里範圍內的空中支援任務。

這個標準不算低,甚至不比美軍差。

只是,在戰爭爆發前,第二十四集團軍還不具備空中突擊能力。

歸根結底,不是黃峙博沒有這個能力,而是在陸航的分配問題上,他沒有決定權,而在空運上,還得應付空軍的壓力。

更重要的是,在朝鮮戰場上,打的不是低強度戰爭。

沒有制空權,還得大量使用電磁武器,第二十四集團軍的低空突擊能力很難派上用場。

在安排部隊入朝的時候,黃峙博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把第二十四集團軍放在最後面。按照他的想法,如果第一次戰役打得不順利,就得利用第二十四集團軍的能力,填補防線上的漏洞。

萬幸的是,第一次戰役打得非常順利。

只是,如何使用第二十四集團軍,仍然是個問題。

如果能夠把第二十四集團軍的低空突擊能力發揮出來,絕對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可是在綜合權衡之後,黃峙博放棄了立體進攻的想法,也就無法利用第二十四集團軍最強大的戰鬥力。

與其他六個集團軍相比,第二十四集團軍的地面裝甲力量並不強大。

雖然在入朝之前,第二十四集團軍得到加強,獨立裝甲旅幾乎變成了獨立坦克旅,而且全部換上了99改,把淘汰下來的96式交給了第十六集團軍。此外,機械化步兵師也得到適當加強,增加了一個坦克營。

當時,第二十四集團軍的主戰坦克數量達超過了二百四十輛。

只是,作爲突擊部隊,第二十四集團軍仍然顯得有點單薄,特別是在以重裝備爲主的第三步兵師面前。

正是如此,黃峙博採用了“田忌賽馬”的方法,把第二十四集團軍放在了正面戰場上。

說得難聽一點,即便換上第三十九集團軍,也不見得能順利突破第三步兵師的防線,反而有可能撞得頭破血流。

從一開始,黃峙博就沒有打算取得正面突破。

第二十四集團軍的任務很簡單:拖住第三步兵師,爲其他方向上的縱深突破創造機會。

當天晚上,黃峙博的戰術意圖完全顯現了出來。

就在第二十四集團軍猛攻第三步兵師的防線時,第五十四集團軍在昌介裡發起猛攻,隨後第四十七集團軍跟了上來。

可以說,打到這個時候,黃峙博纔算用上了主力部隊。

只是,在第四十七集團軍發起突擊之前,第五十四集團軍必須打下昌介裡,打開通往聯軍大後方的門戶。

爲了讓前線指揮官認識到昌介裡的重要性,黃峙博在當天傍晚就連續三次給第五十四集團軍下達了最高命令:務必在天亮之前打下昌介裡,並且向南面的陽德發起突擊,奪取從元山到平壤的鐵路線。

只有這樣,第四十七集團軍在向平壤突擊的時候,纔會沒有後顧之憂。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在戰役的第二天打下陽德,東線戰場上的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三十九集團軍也能向西推進。

也就是說,到時候志願軍能把全部兵力放在西線戰場上。

用七個集團軍對付四個美軍師,勝算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只是,聯軍指揮官並沒意識到真正的危險。

事實上,當天晚上,皮特根本不知道第四十七集團軍跟在第五十四集團軍後面,還運送了兩個集團軍五天的作戰物資。

以當時的情況,聯軍很有可能把第四十七集團軍當成了第五十四集團軍的後勤部隊。

不管怎麼樣,在第五十四集團軍使出全力,用一個整編步兵師猛攻昌介裡的時候,聯軍在這裡只有三個營。

用三個營抵擋一個師,而且沒有牢固的陣地,結果可想而知。

打到這個地步,美軍能夠依靠的,只有頑強的戰鬥力,以及夜色對進攻方造成的不利影響。

第25章 自食其果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32章 機會第32章 分兵攔截第35章 聲東擊西第21章 次優選擇第4章 各算各的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章 利益交換第63章 反導攔截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25章 奮起一戰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章 離弦之箭第175章 犯糊塗第298章 決裂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74章 交易第36章 負擔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48章 針鋒相對第64章 千鈞一髮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6章 暗藏殺機第32章 匹夫有責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章 棄武從文第57章 爭論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98章 追趕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38章 技不如人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50章 重創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11章 導彈攻擊第74章 爭取時間第53章 再次攻擊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321章 起源第36章 分外之責第80章 轉變第6章 愈演愈烈第50章 匿蹤突擊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50章 匿蹤突擊第32章 拼光拼盡第46章 逃命第96章 部署到位第69章 惡仗第3章 把握機會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4章 盟友第3章 前沿科技第44章 加速追擊第5章 來晚了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2章 兇猛打擊第179章 救星第43章 傳奇人物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70章 崩潰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98章 假戲真做第21章 慘敗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88章 奢望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73章 關鍵裝備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94章 託管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07章 壁壘第73章 關鍵裝備第13章 希望尚存第82章 戰火再起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62章 戰術反擊第6章 幽靈墜落
第25章 自食其果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32章 機會第32章 分兵攔截第35章 聲東擊西第21章 次優選擇第4章 各算各的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章 利益交換第63章 反導攔截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25章 奮起一戰第52章 預料成真第2章 離弦之箭第175章 犯糊塗第298章 決裂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74章 交易第36章 負擔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48章 針鋒相對第64章 千鈞一髮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6章 暗藏殺機第32章 匹夫有責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章 棄武從文第57章 爭論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98章 追趕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38章 技不如人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50章 重創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11章 導彈攻擊第74章 爭取時間第53章 再次攻擊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321章 起源第36章 分外之責第80章 轉變第6章 愈演愈烈第50章 匿蹤突擊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50章 匿蹤突擊第32章 拼光拼盡第46章 逃命第96章 部署到位第69章 惡仗第3章 把握機會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4章 盟友第3章 前沿科技第44章 加速追擊第5章 來晚了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2章 兇猛打擊第179章 救星第43章 傳奇人物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70章 崩潰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98章 假戲真做第21章 慘敗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88章 奢望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73章 關鍵裝備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94章 託管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07章 壁壘第73章 關鍵裝備第13章 希望尚存第82章 戰火再起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62章 戰術反擊第6章 幽靈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