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風捲殘雲

發現j-25機羣,讓f-35b的飛行員陷入兩難之中。

因爲zy-1已經轉向,所以要想攻擊預警機,首先就得擊敗前方的j-25機羣,不然得不到發射導彈的機會。

可是,攻擊了j-25機羣,就無法攻擊預警機了。

日本飛行員迅速做出選擇:攻擊j-25機羣。

十六架f-35b對付八架j-25,正好是今井利村預料的情況,日本飛行員信心十足,認爲勝利在握。

顯然,優勢不在f-35b這邊。

日本飛行員只能發現幾十公里外的j-25,而在此之前,j-25就依靠zy-1提供的信息完成了戰術機動。

首先攻擊f-35b的不是正面迎戰的八架j-25,而是從西北方向上趕來的四架。

此時,這四架j-25已經能用定向通信系統與其他戰鬥機交換戰場信息,也就能在其他戰鬥機的引導下進行空戰。

四點四十一分,zy-1轉向後不久,四架j-25就向f-35b機羣發射了導彈。

因爲攻擊“費爾康”消耗了四枚pl-12e,所以四架j-25只發射了二十枚導彈,除了四架領隊的f-35b遭到兩枚導彈夾擊,其他f-35b只分到一枚導彈。命中率不會太高,但是足以迫使f-35b機羣機動規避。

隨後,攻擊su-30mki機羣的四架j-25也追了上來。

這四架j-25用光了pl-12e,各剩下兩枚pl-11c,因此只能追上去與f-35b格鬥。

結果就是,在準備攻擊迎面的八架j-25時,f-35b的雷達告警機響了起來,日本飛行員被迫進行機動規避。

只是,此時規避,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了。

四點四十二分,迎面的八架j-25各發射了四枚pl-12e,以交叉攻擊的方式,確保用兩枚導彈攻擊一個目標。

兩次視距外攻擊,距離都不到八十公里。

在這個距離上,f-35b根本逃不出pl-12e的動力射程。

發射了pl-12e之後,十二架j-25沒有減速,繼續向f-35b機羣逼近,在日本飛行員進行機動規避後,分散追擊逃竄的敵機。

此時,空戰力量對比不是十六比八,而是十六比十六。

沒有數量上的優勢,f-35b在格鬥中絕對不是j-25的對手。

要知道,即便是空重最輕的f-35a,機動性能也比不上j-25,而f-35b的空重多出了近兩噸,更不是j-25的對手。

採購f-35b的國家,也沒有哪個把其當成制空戰鬥機。

在pl-12e的攻擊結束之後,f-35b肯定會喪失數量優勢。

這下,更加沒有勝算了。

根據中國海軍公佈的戰報,在這輪空戰中,至少有十一架f-35b首次交火中被pl-12e擊落,還有兩架在第二次視距外交火中被pl-12e擊落,只有三架f-35b在格鬥中被j-25擊落。

不是pl-12e足夠先進,而是中國海軍掌握了主動權。

說得簡單一點,得到預警機支持的j-25可以毫不費力的打垮沒有預警機的一方,不管對手是f-35b,還是性能更出衆的f-35a,乃至f-22a。

空戰毫無懸念,打擊聯合艦隊的行動就成功了一大半。

因爲巡航速度慢一些,掛上重型反艦導彈與大型副油箱之後,氣動阻力更大,還得一直在超低空飛行,所以j-15b機羣在四點四十五分纔到達攻擊海域,而且沒有立即按照計劃發射反艦導彈。

原因很簡單,zy-1還沒有獲取必要的目標信息。

f-35b對zy-1構成了巨大威脅,因此在j-25驅逐敵方的防空戰鬥機之前,預警機無法靠近布萊爾港。

直到四點五十分,最後幾架f-35b遭到j-25圍攻後,一架zy-1才轉向西行。

此時,最先結束補給作業的那兩艘日本戰艦已經起錨,正沿着深水航道駛向外海。

四點五十七分,zy-1來到布萊爾港東面三百五十公里處,在發現兩艘日本戰艦的同時,也被戰艦上的遠程防空警戒雷達發現了。

隨即,zy-1遭到火控雷達照射。

沒什麼好奇怪的,日本戰艦配備了最大射程達到四百公里的“標準6”防空導彈,即便實際射程不可能有這麼遠,特別是沒有預警機支持,無法攻擊低空目標,對zy-1沒有多大威脅。問題是,如果zy-1降低飛行高度,就無法探測到港口內的情況,而繼續在高空向西飛行,就將進入防空導彈的攔截區域。

預警機上的指揮官沒有冒險,給j-15b下達了攻擊命令。

布萊爾港外面只有兩艘日本戰艦,聯合艦隊裡的其他戰艦肯定還在港口裡面,因此沒有必要飛得太近。

反艦導彈到達後,會自動搜尋與攻擊最有價值的目標。

即便爲了提高命中率,也可以讓飛行員爲導彈預編攻擊程序,即首先攻擊雷達反射信號最強的戰艦。

在聯合艦隊裡,兩艘小型航母的雷達發射信號肯定最爲明顯。

執行攻擊任務時,j-15b的飛行員採用的正是這種戰術,即讓導彈自主搜尋目標,然後按照目標信號強度依次發起攻擊。

六點過,zy-1轉向後大概五分鐘,第一批十二架j-15b發射了反艦導彈。

接下來兩分鐘裡,另外四批j-15b陸續發射了反艦導彈。

發射了導彈之後,j-15b機羣依次轉向返航。

雖然理論上,j-15b的最大航程比j-25高得多,但是在此次任務中,j-15b的載彈量高達六噸,而j-25的載彈量還不到一噸。結果就是,j-15b的作戰半徑,反而比j-25短了兩百多公里。

受此影響,負責甄別打擊效果的任務落到了j-25身上。

在之前的戰鬥中,二十架j-25中,有四架一直伴隨預警機活動,沒有參與空戰,所以有足夠的燃油。

按照楊禹方的安排,這四架j-25將在攻擊結束後前去確認打擊效果。

如果一舉殲滅了聯合艦隊,自然萬事大吉。如果沒有達到全殲的目的,牧浩洋就得考慮是否進行補充打擊。

j-15b發射完到達時,聯合艦隊裡的其他戰艦也結束了補給作業。

發現zy-1轉向飛走後,今井利村立即意識到,中國海軍的攻擊機肯定在幾百公里外發射了反艦導彈。

反艦導彈飛行幾百公里,也就十來分鐘的事情。

在此期間,八艘戰艦肯定無法離開布萊爾港。如果在深水航道上被擊沉,完蛋的就不僅僅是聯合艦隊了。

最後關頭,今井利村做出了明智選擇:沒讓戰艦出港,而是就地組織防空作戰。

六點過五分,今井利村登上了從“翔鶴”號上起飛的第一架直升機。

兩分鐘後,第一架f-35b從“翔鶴”號上升空。接下來的三分鐘裡,兩艘航母上的十二架f-35b全部升空,只有兩架備用戰鬥機因爲沒有完成起飛準備,被安排在直升機升空後起飛。

隨後,航母上的直升機開始升空。

對於最終結果,今井利村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沒有預警機支持,不但無法發現敵機,還無法及時探測到逼近的反艦導彈。僅僅依靠戰艦上的防空雷達,最多發現四十公里內的掠海導彈。也就是說,戰艦上的遠程防空導彈根本派不上用場,僅僅依靠中程防空導彈與末段攔截系統,即便只有一百多枚反艦導彈,也不可能全部攔截下來。

今井利村能做的,只是儘量減少損失,比如讓戰鬥機與直升機飛走。

即便如此,他的努力仍然沒有收到最好結果。

六點十二分,第一批直升機剛剛升空,已經出港的巡洋艦探測到了導彈羣,隨即發出防空警報。

因爲巡洋艦隻發現了不到五十枚反艦導彈,所以防空指揮官做出了錯誤判斷。

在確認能夠攔截全部反艦導彈之後,兩艘小型航母停止了航空作業,讓已經做好準備的直升機在甲板上待命。

進行防空作戰時,必須停止航空作業。

結果,除了十二架f-35b之外,只有九架直升機升空,其中包括載着今井利村最先離開旗艦的那架直升機。

防空作戰開始後,出港的巡洋艦才探測到更多的反艦導彈。

此時,調整作戰部署已經來不及了。

對飛行速度高達兩馬赫、衝刺速度高達三馬赫的反艦導彈來說,飛行四十公里僅僅需要四十秒。

在這四十秒內,出港的巡洋艦與驅逐艦發射了六十枚中程防空導彈。

最後關頭,這兩艘戰艦上的末段攔截系統還擊落了七枚反艦導彈。

只是,最終仍然有五枚反艦導彈漏網,其中三枚擊中了巡洋艦,兩枚擊中了驅逐艦,兩艘戰艦立即喪失了防空作戰能力。

第二批反艦導彈到達後,大概半數飛向了港口外的兩艘戰艦。

雖然剩下的反艦導彈沒能突破港口內其他日本戰艦的組成的防空攔截網,但是爲後面四批反艦導彈創造了機會。

在第四批反艦導彈全部落下時,除了兩艘小型航母,其他六艘戰艦全部癱瘓。

此時,今井利村做出的一個戰術安排發揮了關鍵作用。進行防空部署時,他讓護航戰艦擋在了航母東面。

結果是,超低空突防的反艦導彈大多飛向了護航戰艦。

攻擊結束時,八艘護航戰艦無一倖免,港外兩艘即將沉沒,港內六艘也在劫難逃,已經有四艘坐底。

只是,兩艘小型航母都逃過了劫難。

“翔鶴”號被兩枚反艦導彈擊中,雖然中彈部位在水線附近,但是沒有沉沒危險,靠上碼頭後就能進行排水作業,然後讓蛙人下水堵上漏洞。即便不能在布萊爾港修復,也能前往維沙卡帕特南,或者返回國內維修。

“瑞鶴”號的情況稍微糟糕一點,被四枚導彈擊中,其中一枚導彈是在被速射炮擊中後落在了飛行甲板上,另外三枚的命中點都在水線附近,艦體已經左傾十度左右,進水量在兩千噸左右。

六點二十一分,四架j-25以二點五馬赫的速度從布萊爾港上空掠過。。.。

第39章 投送力量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31章 掃蕩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68章 南海戰略第38章 狼羣第31章 政治變更第49章 疑點重重第284章 轉變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68章 光速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15章 遭遇第168章 上前線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3章 大國實力第35章 聲東擊西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16章 急轉直下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43章 門檻第120章 多面手第53章 橄欖枝第17章 遠景第41章 進退兩難第29章 嚴陣以待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30章 全面對抗第62章 戰術反擊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82章 擔憂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6章 戰略籬笆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1章 矛盾心態第24章 勇敢面對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91章 戰略突擊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4章 宣戰第180章 歸宿第81章 防空攔截第40章 援助戰第58章 潛艇伏擊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62章 太陽風暴第36章 負擔第47章 證據第283章 第一步第20章 剋制第21章 粒子風暴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7章 緊急出動第36章 急轉直下第21章 粒子風暴第31章 不可避免第32章 金融戰爭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3章 前沿科技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7章 精妙戰術第9章 備戰第3章 大難不死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5章 宣戰第65章 再次見面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127章 雷暴第270章 投降第21章 粒子風暴第73章 關鍵裝備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59章 盟軍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90章 主動權第120章 多面手第62章 暗涌滾滾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4章 艦隊出港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97章 警戒圈第259章 遺贈第31章 不可避免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9章 機會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64章 全力反撲
第39章 投送力量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31章 掃蕩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68章 南海戰略第38章 狼羣第31章 政治變更第49章 疑點重重第284章 轉變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68章 光速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15章 遭遇第168章 上前線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3章 大國實力第35章 聲東擊西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16章 急轉直下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43章 門檻第120章 多面手第53章 橄欖枝第17章 遠景第41章 進退兩難第29章 嚴陣以待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30章 全面對抗第62章 戰術反擊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82章 擔憂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6章 戰略籬笆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1章 矛盾心態第24章 勇敢面對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91章 戰略突擊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4章 宣戰第180章 歸宿第81章 防空攔截第40章 援助戰第58章 潛艇伏擊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62章 太陽風暴第36章 負擔第47章 證據第283章 第一步第20章 剋制第21章 粒子風暴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7章 緊急出動第36章 急轉直下第21章 粒子風暴第31章 不可避免第32章 金融戰爭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3章 前沿科技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7章 精妙戰術第9章 備戰第3章 大難不死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5章 宣戰第65章 再次見面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127章 雷暴第270章 投降第21章 粒子風暴第73章 關鍵裝備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59章 盟軍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90章 主動權第120章 多面手第62章 暗涌滾滾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4章 艦隊出港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97章 警戒圈第259章 遺贈第31章 不可避免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9章 機會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64章 全力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