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末日計劃

收費章節(12點)

與美國在第三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末日計劃”有關的話題,一直備受爭議,而且很多人認爲,中國公佈的那些署名爲“美國國防部”、“美國戰爭委員會”的資料,實際上都是中國政府捏造的,其目的是要詆譭美國,藉以證明中國在大戰末期的很多極端行爲,特別是全面戰略轟炸並沒做錯。(_)

存在這樣的可能嗎?

客觀的講,中國確實要爲戰爭後期的全面戰略轟炸做解釋,因爲在明知道美國必然戰敗的情況下,依然按部就班的擴大轟炸範圍,而且把矛頭指向平民,本身就是戰爭罪行,並不符合打敗敵人的最終目的。

問題是,如果中國真要詆譭美國,需要等到五十年之後才公佈這些資料嗎?

顯然,這根本說不過去。

事實上,只要瞭解了“末日計劃”,也就能探明其中的原因了。

在美軍的規劃中,“末日計劃”是針對中國的全面毀滅計劃,可是具體實施的結果必然是全人類滅亡。主要就是,美軍來毀滅中國的手段是一種比核武器還要恐怖的武器,即反物質武器。

從理論上講,反物質武器也是核武器。

由此產生了一個問題,即中國是首先使用反物質武器的國家,只是沒有用在地球上,也沒有其他國家知道。

顯然,中國國家領導人肯定有所顧慮。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把美國的“末日計劃”在大戰結束的時候公佈於衆,那麼別人會不會認爲,中國也有類似的軍事項目呢?如果說沒有,顯然不具有說服力,因爲中國的技術水平不比美國差,而且工業實力也不比美國差,連美國都能製造反物質武器,中國爲什麼不能製造?如果說有,那該怎麼善後?

要知道,在戰後的國際社會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毀滅性武器是最敏感的話題,也是最容易遭到攻擊的話題。

如此一來,如果中國承認有反物質武器計劃,就得公開這些計劃。

毫無疑問,這是絕對不可能做的事情,因爲這就意味着,中國必須承認導致數十億人死亡的全球自然災害是中國一手造成的。要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就導致幾億人傷亡,與全球自然災害比起來,根本不足爲道。

事實上,中國民衆也不會接受這樣的事實。

要知道,在全球自然災害中,也有數億中國人死亡、或者患上絕症。如果民衆知道是政府與軍方搞的軍事項目導致了全球自然災害,恐怕政府當天就得垮臺,包括牧浩洋在內的所有軍方高級將領都會被送上軍事法庭。

總而言之,中國政府絕對不想與美國的反物質武器計劃扯上關係。

顯然,這也正是中國當局直到戰爭結束後五十年,才公佈“末日計劃”有關資料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中國當局公佈的資料並不完整,缺乏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這就是,美國研製反物質武器的起因。

根據一些非官方消息,以及一些參加過“末日計劃”的美國科學家講述,美國研製反物質武器的起因就是全球自然災害。

在大戰爆發前,美國科學家通過觀察太陽的黑子活動,得出了一個結論,即二零三五年發生的太陽黑子爆絕對不是自然現象,很有可能是人爲引發的,而有能力製造這麼大場災難的就只有中國。

深入研究之後,美國科學家得出了另外一個驚人的結論:中國掌握了大規模生產反物質的技術,而且製造出了以反物質爲原料的超級炸彈。

顯然,這就是美國研製反物質武器的動機。

只是,在研究過程中,美國科學家逐步發現,製造反物質的難度非常大,遠遠超過中國在二零三五年之前的技術水平,因此中國很有可能是用了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製造出足夠的反物質。

由此得出的結論就是,美國要想製造出類似的反物質武器,也需要足夠的時間。

結果就是,美國在大戰爆發之後,就啓動了“末日計劃”,開始生產反物質。只是在最初的時候,並不叫做“末日計劃”。

事實上,這也是學者在戰後研究“末日計劃”時,最容易犯的錯誤。

從時間上講,美國在大戰爆發後就開始製造反物質,而不是像很多人認爲的那樣,是在二零五六年纔開始製造反物質。

當時,美國用來製造反物質的設備,也是超級粒子加速器。

不可否認,在技術飛速進步十多年之後,特別是在能源問題得到解決之後,製造反物質的難度大大降低了。

這也正是“末日計劃”最爲恐怖的地方。

到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已經制造出了大約十千克反物質。至少,在美國的官方資料中有相關記載。

問題是,如何使用這些反物質?

要知道,從理論上講,十千克反物質在引爆時所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一萬枚當量爲二十萬噸TNT的核彈頭。從理論上講,如此巨大的能量,足以製造一場持續時間在五年以上的核冬天。如果這十千克反物質在同一個地點引爆,而且爆炸點在地表上,足以摧毀方圓五千公里內的所有人造建築物,把方圓一千公里內的高山變成平地,並且在爆炸點附近留下一個直徑超過五百公里、深度超過一百五十公里的“彈坑”,其產生的毀滅效果不亞於六千五百萬年前撞擊到地球上,導致已經稱霸地球數億年的恐龍全面滅絕,在尤卡坦半島上留下了一塊巨大疤痕的小行星。

“末日計劃”的瘋狂之處,就在這裡。

按照美軍的計劃,如果美國必然戰敗,那麼在戰敗之前,讓一艘攻擊核潛艇帶着這十千克反物質,在西太平洋上,最好是在東海上引爆,徹底摧毀中國,以及協助中國作戰的主要盟國。

當時,美軍甚至安排好了執行自殺攻擊任務的潛艇,還精心挑選了潛艇官兵。

要是變成事實的話,遭到毀滅的絕對不是中國,而是整個人類文明,因爲爆炸足以產生上千米高的海嘯,而且將在接下來的十多天之內,侵襲所有陸地,吞沒所有海拔高度低於一千米的陸地。更重要的是,爆炸釋放出的能量會產生數千攝氏度的高溫衝擊波,並且沿着地球表面進行擴散,衝擊全世界,即便傳遞到一萬公里之外,衝擊波也能把氣溫加熱到五百攝氏度以上。緊接着,因爲地殼板塊遭到毀滅性破壞,超級大地震會成爲家常便飯,猛烈的地質活動將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持續的嚴重災難,肯定能毀滅整個人類,只有極少數的生物能夠存活下來。

這些,都是隨後用計算機模擬得出的結論。

毫無疑問,美國也會遭到毀滅性破壞,沒有任何人能夠倖免。

所幸的是,這沒有變成事實。

根據非官方的消息,最終裝上那艘潛艇的只是一枚普通炸彈,而且潛艇上的官兵在得知他們的任務是毀滅整個中國之後,都拒絕執行自殺式任務。最後,這艘美軍攻擊核潛艇向中國海軍投降。

也正是如此,中國軍方纔知道美軍有如此恐怖的毀滅計劃。

更加幸運的是,偷偷換下反物質炸彈的美國科學家在大戰結束後就向中國軍隊投降,交出了秘密保管的反物質炸彈。

至於如何處理的這枚炸彈,中國官方沒有給出任何確切說法。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這枚炸彈根本不存在,或者沒有美國官方資料中那麼強大,其裝填的反物質不會超過一公斤。主要就是,負責反物質生產工作的機構中,有不少美國的頂尖級科學家,而這些科學家都知道反物質炸彈會毀滅整個人類,美國使用反物質炸彈,取得的不是勝利,而是自取滅亡。因此在生產反物質的時候,這些科學家故意降低了生產效率,並且謊報產量。

當然,就算只有幾百克反物質,被引爆也會產生波及全球的巨大災難。

根據中國官方披露的資料,批准使用反物質炸彈的就是盧卡斯,而建議使用反物質炸彈的是馬歇爾。

有趣的是,盧卡斯肯定不知道,如果“末日計劃”沒有縮水,順利實施所產生的後果。

當時,馬歇爾也肯定不清楚會有多麼嚴重的後果。

根據兩人在戰爭法庭上做的辯論,美國實施的“Z計劃”的目的是擊敗中國,以及阻止中國成爲戰後唯一的超級大國,符合最基本的交戰原則,並沒有危害到其他國家,因此不構成戰爭罪行。

當然,兩人提到的“Z計劃”,主要指“Z13項目”,即病毒類基因武器。

最後,兩人也因此被法庭以反人類罪、戰爭罪,判處死刑。

當然,這些都是後事了。

在七月十日,發生的兩件事情,給牧浩洋製造了比較大的麻煩,主要就是美軍竟然還有能力轟炸中國本土

雖然轟炸導致的傷亡與損失並不大,所有美軍轟炸機都被擊落,但是黃瀚林還在第一時間把牧浩洋叫了過去。這次,黃瀚林沒有詢問實際情況,而是指責了牧浩洋,認爲軍事打擊不夠徹底,是美軍有能力進行反擊的根本原因。

結果就是,牧浩洋不得不考慮進行徹底的軍事打擊。

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39章 去臺灣第6章 錯失先機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44章 出山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70章 投降第84章 戰將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3章 把握機會第120章 餘波第38章 合作愉快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1章 粒子風暴第49章 第二戰場第253章 謀略家第39章 積極備戰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39章 救援行動第5章 是戰是和第3章 大難不死第60章 圍剿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8章 泰然處之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99章 等不起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47章 搶先攻擊第58章 功虧一簣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234章 決勝點第60章 艦隊北上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5章 強攻第17章 打與不打第66章 真假英雄第321章 起源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71章 拼盡全力第73章 關鍵裝備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87章 警鐘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43章 試探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69章 休假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39章 機會第96章 瞞天過海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20章 餘波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3章 希望尚存第268章 光速第58章 功虧一簣第39章 機會第3章 演習第127章 雷暴第7章 關聯性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40章 奮起直追第34章 公衆事件第63章 毀滅第9章 進軍神速第58章 新班子第14章 拉力賽第52章 空中力量第62章 暗涌滾滾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52章 兇猛打擊第16章 馬蜂窩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3章 底線第1章 新崗位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45章 深海猛龍第46章 預料之外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
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39章 去臺灣第6章 錯失先機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44章 出山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70章 投降第84章 戰將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3章 把握機會第120章 餘波第38章 合作愉快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1章 粒子風暴第49章 第二戰場第253章 謀略家第39章 積極備戰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39章 救援行動第5章 是戰是和第3章 大難不死第60章 圍剿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8章 泰然處之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99章 等不起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47章 搶先攻擊第58章 功虧一簣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234章 決勝點第60章 艦隊北上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5章 強攻第17章 打與不打第66章 真假英雄第321章 起源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71章 拼盡全力第73章 關鍵裝備第15章 風頭正勁第287章 警鐘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43章 試探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69章 休假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39章 機會第96章 瞞天過海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20章 餘波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3章 希望尚存第268章 光速第58章 功虧一簣第39章 機會第3章 演習第127章 雷暴第7章 關聯性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40章 奮起直追第34章 公衆事件第63章 毀滅第9章 進軍神速第58章 新班子第14章 拉力賽第52章 空中力量第62章 暗涌滾滾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52章 兇猛打擊第16章 馬蜂窩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3章 底線第1章 新崗位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45章 深海猛龍第46章 預料之外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