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二戰線

?二十五日凌晨,第三裝甲師先頭部隊抵達塞邁德附近。?

這次,以軍沒有主動出擊,而是留在了防禦陣地上,僅用遠程火炮招呼了千里迢迢趕來的埃及軍隊。?

當然,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從埃拉特出發的兩個以軍裝甲旅都是標準的預備役部隊,官兵在戰爭爆發前才接到動員命令,配屬的主戰裝備也都是庫存貨,主要是封存的“梅卡瓦3”型主戰坦克,只有少數“梅卡瓦4”型主戰坦克。雖然在進行了現代化改進後,“梅卡瓦3”型也配備了一百二十毫米滑膛炮,在火力上與第四代“梅卡瓦”沒有多大區別,但是在其他性能,特別是防護能力上仍然差了很大一截。此外,這兩個旅的官兵全部來自預備役,坦克手每年只訓練三次,素質遠比不上常備軍。?

在第六零零裝甲旅遭到重創,幾乎損失了所有主戰坦克之後,以軍自然不敢冒進。?

問題是,第三裝甲師也不大可能立即打下塞邁德,因爲躲在建築物後面的“梅卡瓦”仍然有十分巨大的威脅。?

更重要的是,經過奈赫勒的戰鬥,第三裝甲師已經損失了近二十輛24式。?

準確的說,包括坦克戰在內,戰鬥損失只有十一輛,還有七輛在行軍途中出了故障,另外一輛則是在進入奈赫勒的時候壓上了以軍埋設的反坦克地雷,導致行走機構受損,不得不拖回坦克廠進行大修。?

此時,第三集團軍已經全部渡過蘇伊士運河,第一集團軍的先頭部隊也已到達舍特。?

出於保存實力,特別是寶貴的裝甲力量考慮,戚凱威在二十五日凌晨下達命令,讓第三裝甲師留下前鋒監視塞邁德,主力撤回奈赫勒,另派第十三步兵師前往全速增援,頂替第三裝甲師圍攻塞邁德。?

這次,戚凱威沒有明確命令在什麼時候打下塞邁德。?

當時,他跟第十三步兵師的指揮官通了電話,直接下達了作戰命令,即在圍攻塞邁德的時候,必須留下足夠發動反擊的預備隊,並且在包圍圈西面設置防線,以積極主動的進攻阻止以軍從塞邁德向西推進。?

顯然,戚凱威並不指望埃軍能夠及時打下塞邁德。?

根據他在回憶錄中講述的當時的決策過程,如果第三裝甲師在天黑前打下奈赫勒,他就會命令第三集團軍首先攻佔塞邁德,然後派遣一支裝甲部隊向埃拉特方向突擊,迫使以色列國防軍在後方留下足夠多的預備隊,再集中第一集團軍與第三集團軍從奈赫勒北上,尋找以軍主力決戰。?

果真如此的話,埃軍將毫無懸念的打贏這場戰爭。?

可惜的是,埃軍沒能及時攻佔奈赫勒,也沒能及時到達塞邁德,因此無法對埃拉特構成直接威脅,也就無法迫使以軍分兵。結果就是,如果埃軍主力從奈赫勒北上,肯定會在三號公路線附近遭遇以軍主力。更重要的是,以軍的兵力規模肯定不會少到哪裡去,埃軍很難獲得兵力優勢。?

沒有兵力優勢,埃軍有把握打贏決戰嗎??

戚凱威接下來做出的部署,表明他對埃軍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二十五日清晨,天快亮的時候,埃軍在第五站發起反擊,首先派出一支裝甲部隊沿一號公路南下,攻佔大苦湖南面、由一個以軍步兵連控制的第七站,打通前往舍特的道路,然後出動兩個師的兵力,輪番沿着二號公路向東推進,擴大埃軍的防禦圈,同時擺出了戰術穿插的架勢。?

第七站附近的戰鬥算不了什麼,以軍早就退卻了。留下一個連守衛第七站,主要就是阻止埃軍利用一號公路,不讓埃軍在運河東岸會師,拖延埃軍主力沿一號公路北上的速度,爭取更多的時間。?

可以說,這個步兵連就是以軍的“棄子”。?

根據該連唯一倖存的以軍士兵回憶,在安排任務的時候,旅長親口告訴他們,不會有任何增援,也沒有撤退的機會,他們必須在陣地上堅持到最後一刻、戰鬥到最後一人,他們的表現將決定以色列的存亡。?

必須承認,這支來自第二步兵旅的連隊在戰鬥中表現得極爲英勇。?

一百多名以軍官兵,面對兩個營的埃及軍隊,在沒有有效反坦克手段的情況下,足足堅持了四個小時。戰鬥開始後不久,連長就在前沿陣地上被一沒炮彈炸死了,五分鐘後副連長陣亡,在埃軍發動第二次進攻的時候,兩名排長與三名副排長陣亡,在最後一場戰鬥中,全連最後一名軍官,即一排長抱着集束手榴彈與一輛埃軍坦克同歸於盡。全連所有官兵都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在打光了子彈之後,用埃及陣亡士兵的步槍繼續戰鬥。在最後關頭,五名受了重傷的士兵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與包圍過來的幾名埃及士兵同歸於盡。唯一被俘的以軍士兵是在被炮彈震昏之後失去了知覺,等他醒來的時候,已經被埃及士兵用繩索綁在了擔架上。?

不管這四個小時是否重要,以色列官兵用視死如歸的行動解釋了軍人的價值。?

真正的關鍵在二號公路上。?

雖然埃軍的突擊力度遠遠比不上以色列國防軍,特別是在突擊的堅決性上,兩個步兵師的表現不是很理想,但是埃軍主動發起進攻,而且目的性非常明確,仍然給以色列國防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要知道,如果讓埃軍把突擊打起來,以軍防線就將崩潰。?

爲了穩住防線,必須粉碎埃軍的突擊行動。?

當天上午,雙方在第五站東面大約四十公里處,打響了開戰之後,西奈半島上第二次大規模坦克會戰。?

因爲這次雙方都投入了機械化步兵,所以嚴格說來應該是裝甲會戰。?

埃軍主力是第十四步兵師,以及第二集團軍的第二十八步兵師,以軍主力是第二步兵旅與第四零一裝甲旅。?

與頭一天的戰鬥相比,埃軍沒能再次佔到便宜。?

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與第四零一裝甲旅都是常備部隊,前者的主力是一百二十二輛“梅卡瓦6”型主戰坦克,後者的主力是一百三十八輛“梅卡瓦5”型主戰坦克。因爲第二步兵旅是機械化步兵部隊,所以還有兩百多輛裝甲戰車,第四零一裝甲旅則有一百多輛裝甲戰車。?

相反,第十四步兵師與第二十八步兵師都不是主力裝甲部隊。?

第十四步兵師的主力是一百一十八輛04式主戰坦克,而第二十八步兵師的主力是一百二十四輛99改式主戰坦克。從性能上講,04式介於“梅卡瓦6”與“梅卡瓦5”之間,而99改比“梅卡瓦5”稍微差一點。在裝甲戰車方面,兩個步兵師總共擁有近六百輛,擁有足夠的兵力優勢。?

事實上,埃軍的優勢就在兵力上。?

兩個步兵師總共有二萬餘名官兵(第十四步兵師在守衛第五站的時候,遭受了較爲巨大的損失,傷亡了兩千多名官兵),而兩個以軍旅的總兵力還不到一萬人。問題是,埃軍沒有預備隊,而以軍有足夠的預備隊。?

可以說,這場裝甲會戰基本上勢均力敵。?

因爲輸不起,所以以色列首先出動空軍,希望通過空中打擊彌補兵力不足。埃及空軍也隨即出動,爲地面部隊提供掩護。?

當時,埃及空軍還首次執行了戰場支援任務。?

從裝備結構上看,埃及空軍應該有不錯的對地打擊能力,因爲J-10與J-22都是多用途戰鬥機。可是在這場戰爭中,埃及空軍的主要任務是爭奪制空權,掩護地面部隊,而不是爲地面部隊提供支援。結果就是,幾乎所有J-22都被用來執行防空任務,只有少數J-10用來執行對地打擊任務。?

可以說,埃及空軍打得很被動。?

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埃及空軍的最大問題,即缺乏自信心,並不認爲自己有能力挑戰以色列的空中霸權。?

如果埃及空軍打得更加積極一些,埃及陸軍的日子將會好過得多。?

當然,自信心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只有通過不斷的戰鬥,以及在戰場上擊敗對手,才能得到解決。?

正是雙方空軍加入,讓這場裝甲會戰打得更加激烈。?

到了當天中午,以色列國防軍不得不動用預備隊,向前線增派了兩個裝甲旅。?

下午兩點左右,在以軍預備隊到達後,埃軍停止了突擊,然後在空中力量與遠程炮兵的掩護下撤回第五站。?

突擊行動沒能達到目的,但是給以軍敲響了警鐘。?

如果不重視第五站方向上的埃軍,以軍肯定會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嚐到苦頭。由此產生的結果是,作爲西奈半島戰場上最關鍵的作戰力量,“吉瓦提”旅一直留在第五站附近,沒有向東運動。?

以軍至少在該方向上留下了五個旅,而且都是常備部隊。?

當然,這也與戚凱威隨後做出的部署有關:當天下午,戚凱威就命令運河西岸的四個埃軍預備師開赴第五站,而且這四個師全部換上了第二集團軍的番號,並且動用了第二集團軍的部分主戰裝備。?

也就是說,以軍發現的時候,認爲是第二集團軍主力到達了第五站。?

這樣一來,以軍就不得不盯住第五站,防止第二集團軍在側翼開闢第二戰線。

第61章 垂死掙扎第61章 垂死掙扎第8章 擴軍浪潮第50章 關鍵技術第95章 迎難而上第18章 圍捕第85章 重拳出擊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9章 水深火熱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22章 拖後腿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02章 衝刺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57章 切入點第35章 合理搭配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64章 退與不退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61章 防空作戰第5章 軍事冒險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2章 幕後推手第3章 本性難移第168章 上前線第58章 戰爭餘燼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48章 災難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56章 窗戶紙第64章 外交勝利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93章 同化政策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53章 再次攻擊第24章 昏了頭第54章 突然襲擊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34章 炮戰第7章 不測風雲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83章 一錯再錯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20章 惹是生非第42章 四個小時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47章 證據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6章 轉折點第36章 權衡第190章 總攻第22章 備用計劃第76章 作戰策劃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43章 傳奇人物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2章 厚積薄發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0章 站隊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66章 真假英雄第49章 果斷反擊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章 各算各的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55章 墳墓第15章 轟炸任務第21章 次優選擇第194章 誘餌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36章 權衡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49章 最佳選擇第88章 最後關頭第20章 保持沉默
第61章 垂死掙扎第61章 垂死掙扎第8章 擴軍浪潮第50章 關鍵技術第95章 迎難而上第18章 圍捕第85章 重拳出擊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9章 水深火熱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22章 拖後腿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02章 衝刺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57章 切入點第35章 合理搭配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64章 退與不退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61章 防空作戰第5章 軍事冒險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2章 幕後推手第3章 本性難移第168章 上前線第58章 戰爭餘燼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48章 災難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56章 窗戶紙第64章 外交勝利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93章 同化政策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53章 再次攻擊第24章 昏了頭第54章 突然襲擊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34章 炮戰第7章 不測風雲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83章 一錯再錯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20章 惹是生非第42章 四個小時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47章 證據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6章 轉折點第36章 權衡第190章 總攻第22章 備用計劃第76章 作戰策劃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43章 傳奇人物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2章 厚積薄發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0章 站隊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66章 真假英雄第49章 果斷反擊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章 各算各的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55章 墳墓第15章 轟炸任務第21章 次優選擇第194章 誘餌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36章 權衡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49章 最佳選擇第88章 最後關頭第20章 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