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全民動員

七月八日,美國總統盧卡斯發表電視講話,宣稱美國絕對不會同侵略者媾和,號召所有熱愛自由的美國公民拿起手裡的武器,捍衛家園與土地,保護親人與同胞,跟野蠻的侵略者死戰到底。

隨後,美國聯邦戰爭委員會就下達了全民動員令。

在戰爭時期,由聯邦政fǔ、國會主要委員會、聯邦最高法院與聯邦檢察院共同組成的戰爭委員會是美國的最高權力機構,集司法、立法與行政權於一體,而總統是委員會主席,爲美國最高統帥。

戰爭委員會下達的命令就是法律。

看上去,美國準備死戰到底了。

可以說,這絕對不是可以兒戲的小事。

根據國際機構統計,大戰爆發前,全球的槍支總量在十二億左右,其中七億在美國,相當於每個美國人都有一把槍。在全球所有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中,美國是唯一允許公民合法持槍的國家。在美國的絕的部分地區,一個家庭擁有兩到三把槍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美國民間有大量槍彈儲備。在一些槍文化比較濃厚的地區,比如在弗吉尼亞州(該州是美國獨立戰爭的主要功臣)、以及內華達州(該州犯罪率居美國之首),槍支的保有量甚至超過了居民的數量。

對於任何一支攻佔美國領土的軍隊來說,美國民衆手裡的槍支都是心腹大患。

事實上,美國民間槍支引發的問題,在西海岸地區已經顯現了出來,而且成爲造成駐軍傷亡的頭號因素。

不到半年,中國在美國西海岸地區的駐軍就有上萬人傷亡,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在與持槍平民發生衝突時導致的。

針對這一情況,佔領軍出臺了極爲嚴厲的槍支管制規定,開始收繳平民手裡的槍支。

比如,在佔領洛杉磯之後,中國軍隊就發佈公告,要求當地居民在四十八小時止內上繳所有槍支,逾期不上繳者,將遭受嚴厲懲罰。隨後,駐軍把槍支與生活保障掛鉤,只有上繳了槍支的居民才能獲得必要的生活物資。在爲期一個月的整肅期間,駐軍將逐一搜查所有居民住所,發現‘私’藏槍支者將遭到嚴懲,不但不能獲得駐軍配發的生活物資,還將沒收所有個人財產。在整肅之後,駐軍仍然會不定期的突擊搜查可疑居民住宅,對‘私’藏槍支者按照密謀暴‘亂’論處。

問題是,這些政策並沒有起到明顯效果。

主要就是,藏匿槍支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而且搜查行動也不可能徹底。

在洛杉磯,駐軍只在一個月之內收繳了不到一百萬支槍械,而保守估計,洛杉磯居民保有的槍械在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支之間。也就是說,持續了一個月的肅清行動,只收繳了十分之一的槍支。

事實上,洛杉磯的收繳行動還算順利的了。

在大西雅圖地區,駐軍只收繳了不到五十萬支槍械,而該地的儲槍量應該在一千萬支以上,而在薩克拉‘門’託,居民只主動上繳了十萬支槍械,被‘私’藏起來的多達四百萬支,而且以自動武器爲主。在聖迭戈,居民甚至拒絕上繳槍械,還爲此跟駐軍發生了衝突,導致數千人死亡。

面對這一情況,中國軍隊開始採用“連坐制度”。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劃分片區,只要有一個人‘私’藏槍支,該片區內的所有居民都將遭到懲罰。

後來,這一制度被擴大。

在聖迭戈,駐軍的管制條例最爲嚴厲,即任何居民持槍上街,都會被視爲暴‘亂’份子,駐軍可以在不詢問的情況下當場擊斃。如果駐軍遭到襲擊,則襲擊發生的片區將被視爲集體暴‘亂’,所有成年人都將被視爲暴‘亂’份子。

當然,在嚴厲的管制措施下,也有對應的獎賞措施。

在各地,駐軍都大力獎賞主動上繳槍支的居民,比如優先爲其提供生活保障,幫助其改善生活環境。對於舉報‘私’藏槍支者,駐軍除了爲其保守秘密之外,還會給予其他獎賞,比如提供更好的工作崗位。

當時,中國軍隊在美國西海岸的各個城市,都成立了“駐軍管制司令部”,後來還組建了“西海岸地區管制司令部”,專‘門’負責管理佔領區,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收繳佔領區內的槍支。

經過數個月的努力,中國軍隊在西海岸地區的收繳行動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到六月底,中國軍隊在西海岸地區已經收繳了大約五千萬支槍械,其中不少是從美軍中流落出來的自動武器,甚至包括機關槍、電磁槍等高‘性’能槍械,還收繳了大量只有軍隊纔有的單兵武器,比如反坦克導彈、單兵防空導彈、火箭筒等等。這些收繳的武器,都被中國軍隊統一銷燬,部分美軍的制式武器則保留了下來,後來提供給了美國國民衛隊,即美國的地方治安部隊。

問題是,大規模收繳槍械,也帶來了負面影響。

最大的影響,就是在佔領區內,出現了大大小小數千支游擊隊。

當時,由民衆自發組成的游擊隊的規模都不是很大,一般只有十多人,而且大多數都是城市居民。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美國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國家,在大戰前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居住在城市裡面。只有很少一部分游擊隊的規模較大,而且離開了城市,在山區裡活動。

所幸的是,中國軍隊早就掌握了與敵國游擊隊作戰的方式。

對付城市裡的游擊隊,主要辦法就是讓其自覺放棄抵抗,而採取的手段,主要是迅速恢復正常秩序,爲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並且組織城市居民進行戰後重建,讓大部分居民都有事可做。

說白了,平民自發進行遊擊戰,主要就是對現狀不滿,而不滿的根源,又主要與生活質量降低有關。如果能夠讓佔領區的居民過上正常生活,讓其有勞動的機會,就能有效遏制游擊隊。

當然,這些招數,對付那些由潰散軍人組成的游擊隊沒有多大作用。

對付這些游擊隊,駐軍的辦法更加直接:趕盡殺絕。

根據在俄羅斯戰場上的經驗,佔領美國西海岸地區的中國軍隊組建了大批專‘門’與游擊隊作戰的部隊。這些部隊的規模都不大,而且以特種兵或者偵察兵爲主,主要作戰手段是通過空運進入游擊隊較爲活躍的山區,搜尋游擊隊的藏身地點,然後動用重火力,徹底消滅游擊隊的根基。

當然,這將不可避免的導致平民傷亡。

要知道,即便在山區裡面,游擊隊的根基也是平民,而且往往會把一些小村鎮、農場等當成落腳點。

只是,中國軍隊沒有手下留情。

俄羅斯的反游擊戰已經證明,要想單獨對付游擊隊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打擊游擊隊的時候將不可避免的危及到平民。

所幸的是,美國的城市化比俄羅斯高得多,山區裡的平民更是少之又少。

可以說,當時西海岸地區的戰鬥並沒結束。直到大戰結束,也就是美國宣佈無條件投降之後,仍然有不少游擊隊在山區裡面活動,而且很多游擊隊堅持了數年之久。最後才因爲失去了羣衆基礎,不得不放棄抵抗。

由此可見,對付游擊隊的唯一辦法,就是撲滅戰火。

只有在戰火燃燒的地方纔有游擊隊,在世道平靜下來之後,沒有任何人願意放棄平靜的生活,到山區裡當游擊隊員。

當然,這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即佔領美國全境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要知道,僅在美國西海岸地區,中國軍隊就動員了一百多萬軍人,負責佔領、以及打擊游擊隊。

從面積上講,當時中國軍隊的佔領區還不到美國本土面積的十分之一。從人口上講,也只有美國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說,即便以佔領區的人口規模爲標準,佔領美國全境就需要七百萬到八百萬軍隊。毫無疑問,佔領區的範圍越大,佔領軍的數量越多,那麼在佔領期間產生的傷亡就越多。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牧浩洋大搞戰略轟炸,不太熱衷於地面進攻的根本原因。

如果以美國西海岸地區的情況爲準,那麼在佔領美國全境後的第一個月內,中國就要付出大約十萬名官兵陣亡的慘痛代價。如果佔領持續半年,陣亡數字將上升到三十萬,而且每天都會有數千人傷亡。

顯然,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這個代價太大了。

雖然戰略轟炸對物資的需求高得多,但是比起傷亡來說,多消耗一些物資也很值得。

要知道,就算從經濟上計算,陣亡一名二十歲的軍人,意味着在今後四十年內,至少將損失數千萬元的社會勞動財富。

問題是,戰略轟炸就能徹底打敗美國嗎?

牧浩洋希望能夠,可是現實告訴他,特別是在七月八日,美國總統發表的電視講話,讓牧浩洋不得不相信,戰略轟炸無法徹底打敗美國,地面戰爭還得打下去,也就得按照之前制訂好的計劃行動。

也就是說,在七月底,中國軍隊就得再次發動地面進攻。

七月十日,牧浩洋簽署了作戰計劃,並且把作戰指揮權下放給前線司令官,進攻行動將在七月下旬開始。

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41章 入朝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94章 誘餌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76章 樂觀派第43章 根源第56章 家宴第4章 戰爭危機第48章 反潛戰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78章 兩強標準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24章 變數第65章 全面行動第56章 家宴第48章 交戰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9章 嚴陣以待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59章 遺贈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79章 救星第196章 突襲第50章 匿蹤突擊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74章 信心十足第51章 再接再厲第88章 進退維谷第30章 虎口逃生第321章 起源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84章 轉變第6章 幽靈墜落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43章 各有所謀第41章 標杆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33章 嘎然而止第28章 一觸即發第41章 孤注一擲第38章 勞動力第2章 鬥爭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9章 以退爲進第88章 奢望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8章 膽識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20章 多面手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3章 周密計劃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44章 艦炮怒吼第59章 起始點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7章 決戰之前第66章 不可避免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219章 火線第64章 直接證據第72章 愛國商人第297章 警戒圈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71章 打撈沉船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93章 兩頭作戰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69章 外援第49章 場外因素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46章 決策點第32章 拼光拼盡第10章 欲蓋彌彰
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41章 入朝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94章 誘餌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76章 樂觀派第43章 根源第56章 家宴第4章 戰爭危機第48章 反潛戰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78章 兩強標準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24章 變數第65章 全面行動第56章 家宴第48章 交戰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9章 嚴陣以待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59章 遺贈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79章 救星第196章 突襲第50章 匿蹤突擊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74章 信心十足第51章 再接再厲第88章 進退維谷第30章 虎口逃生第321章 起源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84章 轉變第6章 幽靈墜落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43章 各有所謀第41章 標杆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33章 嘎然而止第28章 一觸即發第41章 孤注一擲第38章 勞動力第2章 鬥爭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9章 以退爲進第88章 奢望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8章 膽識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20章 多面手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3章 周密計劃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44章 艦炮怒吼第59章 起始點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7章 決戰之前第66章 不可避免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219章 火線第64章 直接證據第72章 愛國商人第297章 警戒圈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71章 打撈沉船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93章 兩頭作戰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69章 外援第49章 場外因素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46章 決策點第32章 拼光拼盡第10章 欲蓋彌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