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誤打誤撞

返航的時候,“淡水鰩”號首先去了所羅門羣島,結果卻發現,進入珊瑚海的航路已經被美軍堵死了。準確的說,是美軍在所羅門羣島部署了大量反潛兵力,僅各類反潛艦艇就有上百艘。

當時,這些艦艇的主要任務就是搜尋中國潛艇。

只不過,對付的不是從珊瑚海北上的潛艇,而是從北面而來的潛艇。

可是,對“淡水鰩”號來說,這根本沒有區別,因爲這意味着,如果沿着前來的航道返回,就得穿越寬達上百公里的反潛區。就算汪淵洋得到了他老子的真傳,也不敢貿然進入如此危險的海域。

所幸的是,“淡水鰩”號還有足夠的電能儲備。

別忘了,在返航之前,“淡水鰩”號只執行了四天的巡邏任務,而正常情況下,可以巡邏七天。雖然在規避美軍反潛艦艇與反潛巡邏機的時候,消耗了一些電能,但是剩下的電能仍然可以使其繞過所羅門羣島。

當然,得控制好航速,並且儘量利用深海洋流。

這些技巧,是潛艇艇長的必修課程,每一艘潛艇上,都有一整套的洋流圖,而且輔佐艇長的航海長非常清楚,哪些航線能使潛艇返回基地。艇長要做的,只是從中選擇一條看上去較爲理想的航線。

其實所謂“看上去”,就是艇長的直覺。

當時,與潛艇通信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超長波與甚長波電臺。前者,主要用來傳遞戰術信息,後者則主要用來傳遞戰略信息。相對而言,前者的效率高一些。相同的是,兩種通信手段只能讓潛艇接受信息。如果潛艇要發送信息,要麼上浮到潛望鏡深度用通信桅杆發出信號,要麼就使用通信浮標。

可見,與潛艇通信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即便只發送信息,也很麻煩。

原因很簡單,超長波電臺的作用深度只有三十米,甚長波電臺的作用深度也不會超過一百米,而新式潛艇在絕大部分時候的潛航深度都在兩百米以上。如果在戰區活動,則會增加到三百五十米。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潛艇要麼在後面拖一根天線,並且讓天線的末端保持在離海面三十米以內深度處,要麼就定期上浮到三十米處。前者,主要由排水量較大的攻擊核潛艇採用。對於排水量片小,沒有配備拖拽式聲納的“黃貂魚”級全電動潛艇來說,主要使用後一種辦法。

也就是說,“淡水鰩”號會定期上浮。

一般情況下,每四個小時就要上浮一次,如果沒有收到命令就返回深海,收到了命令就得耐心接受完整封電報。

爲什麼要說“耐心”呢?

在使用超長波電臺的時候,發送一條有一百個字的電報,需要四個小時,如果按照標準方式確認電報內容無誤,即再次接收電報,則需要八個小時,而甚長波電臺的通信效率比此還要低得多。

可以說,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是海軍潛艇部隊面臨的大難題。

當時,中國海軍有二十多架由大型電動運輸機改裝而來的“潛艇通信飛機”。這些飛機長期在某一區域盤旋,後面拖着長達數公里的通信天線,反覆不斷的拍發由海軍司令部下達的作戰命令。

由此可見,潛艇要想獲得詳細的戰場信息,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當然,也不是沒有其他通信手段,但是很難用在戰場上。比如,海軍開發了一種專門與潛艇通信的激光通信系統,但是需要發送信息的飛機飛到潛艇上空,因此只能在相對較爲安全的海域使用。另外,海軍還有一種高頻聲納通信系統,只是這種設備只能夠裝在戰艦上使用,由戰艦與潛艇通信。

總而言之,要想聯繫上單獨執行破交任務的潛艇並不難,可是要想爲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外的破交潛艇提供詳細的戰場信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在離潛艇幾百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短波電臺。原因很簡單,通信帶寬較大、能夠發送複雜信息的短波電臺的有效工作距離也就只有幾百公里。

結果就是,汪淵洋只知道,艦隊已經南下了,正在與美軍交戰。

爲了獲得這點戰場信息,“淡水鰩”號花了足足四個小時。因爲附近經常有美軍反潛艦艇與反潛巡邏機出沒,所以汪淵洋根本沒有確認電文。要知道,潛艇在離海面三十米的深度處航行,反潛巡邏機上的飛行員用肉眼就能看到。此外,潛艇在這個深度處發出的噪聲,能傳到幾百公里之外。

只有潛入深海,潛艇的安全才有保障。

從理論上講,潛艇的下潛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敵方被動聲納的探測距離就將縮短百分之六十,主動聲納的探測距離將縮短百分之四十。如果潛艇有良好的靜音性能,那麼在深海航行幾乎不會被發現。

對戰場情況有所瞭解後,汪淵洋決定沿最遠的航線返航。

在他看來,美軍第三艦隊肯定會在珊瑚海里活動,不會冒險去所羅門羣島北面,不然美軍不會動用那麼多的反潛艦艇封鎖所羅門羣島的航道,更不會出動那麼多的反潛巡邏機,在珊瑚海里反覆搜索。

事實上,汪淵洋並不知道,美軍反潛巡邏機正在搜尋“淡水鰩”號。

別忘了,正是“淡水鰩”號首先發現了美軍第三艦隊。雖然尼克松沒當回事,但是美軍岸基反潛巡邏機部隊卻不會小看這艘潛艇。更何況,在此之前,“淡水鰩”號還擊沉過美軍的運輸船。

至於所羅門羣島的反潛艦艇,也是以防不測。

在美軍看來,第二艦隊已經逼近了所羅門羣島,因此跟隨該艦隊活動的全電動潛艇很有可能進入珊瑚海。

結果就是,汪淵洋選擇的這條航線,正好通過所羅門羣島東端。

再往東的話,“淡水鰩”號剩餘的電能就不能保證返回阿納塔漢島了。

同時,“淡水鰩”號的航速還必須控制在十六節左右,準確的說,是靜水航速必須穩定的控制在十六節,誤差不能超過零點五節。不然的話,在回到阿納塔漢島之前,就得浮上海面,讓基地派船隻過來爲其補充電能。

由此可見,汪淵洋根本沒有想過立下奇功,他只是想帶着二十多名艇員安全返航。

九月二日下午五點左右,“淡水鰩”號就探測到了美軍第三艦隊,只是汪淵洋根本不相信美軍第三艦隊會到這裡來,而且當時的距離太遠,在兩百公里以上,且“淡水鰩”號正好朝向美軍第三艦隊,艇首的球形聲納陣在以被動模式工作的時候,還無法完全確定探測到的是美軍第三艦隊。

也許,只是一艘規模龐大的快速運輸船隊。

顯然,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爲從澳大利亞東南地區到美國西海岸的幾條航線都得從這裡經過。

三個月前,“淡水鰩”號就在這裡伏擊了一支運輸船隊,只是沒有收到多少戰果。

汪淵洋沒有讓潛艇轉向,也沒有考慮是否攻擊那支“船隊”,因爲“淡水鰩”號剩下的電能不允許他去追擊“船隊”。

結果,“淡水鰩”號保持原來的航向與航速。

兩個小時後,汪淵洋改變了之前的想法,因爲聲納長非常明確的告訴他,聲納探測到了極爲明顯的爆炸聲,還能依稀分辨出艦船沉入深海,船體在巨大的海水壓力下變形破裂時發出的恐怖聲響。

要知道,有經驗的聲納長絕對能夠聽出船體變形破裂時發出的聲響。

顯然,不管那是船隊、還是艦隊,正在遭到攻擊。也就意味着,在那支船隊或者艦隊附近肯定有中國海軍的艦艇。

也就是說,只要“淡水鰩”號趕過去,就能在戰鬥結束後從其他艦艇那補充電能。

汪淵洋沒有遲疑,立即命令潛艇轉向,並且把航速提高到了二十四節,隨即讓槍炮長檢查了所有魚雷。

此時,“淡水鰩”號只剩下了十四條魚雷。

可以說,汪淵洋有點後悔之前攻擊那幾艘美軍運輸船浪費掉了四條魚雷。如果此時多出四條魚雷,他有很大的把握擊沉四艘更大的“運輸船”,也許會是四艘任何潛艇艇長做夢都想幹掉的大型戰艦。

顯然,汪淵洋此時已經意識到,前方很有可能是一支艦隊。

後來,汪淵洋還考慮到了一種可能,即遭到攻擊的是中國海軍的艦隊。雖然他不大願意相信這種可能,但是他更加清楚,如果是自家的艦隊,他就更得趕過去,絕對不能有半點遲疑。

當時,只有“淡水鰩”號在駛往美軍第三艦隊所在海域。

雖然有四艘全電動潛艇配合第二艦隊作戰,但是在戰鬥結束時,這四艘全電動潛艇離美軍第三艦隊都有一千多公里,根本無法及時趕到。更重要的是,在龔繼飛下達了撤退命令之後,這四艘潛艇全部去掩護四艘受損的大型綜合戰艦,並且在九月三日凌晨與兩艘趕來的美軍攻擊核潛艇遭遇。也正是在這四艘全電動潛艇的掩護下,四艘大型綜合戰艦纔沒有遭到美軍潛艇攻擊。

可以說,汪淵洋確實應該感到遺憾。

在他前方,總共有二十二艘幾乎癱瘓的戰艦,而且這些戰艦均喪失了作戰能力。可惜的是,“淡水鰩”號上只有十四條魚雷。

第63章 朋友第32章 金融戰爭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57章 老少校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47章 證據第132章 機會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237章 攻堅戰第46章 登島第42章 四個小時第21章 奪回失地第9章 進軍神速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9章 戰禍第16章 馬蜂窩第36章 權衡第7章 實幹階段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63章 反導攔截第53章 橄欖枝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6章 陰差陽錯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7章 遠景第15章 虧本買賣第13章 狙殺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39章 機會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23章 戰略誤判第46章 海軍新銳第49章 果斷反擊第203章 覆滅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04章 小人物第138章 警鐘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298章 決裂第86章 全面競賽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39章 餘輝第90章 機遇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1章 粒子風暴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3章 敵後營救第6章 軍事化第219章 火線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22章 拖後腿第234章 決勝點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2章 年關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38章 勞動力第13章 狙殺第175章 三板斧第282章 秘密第51章 精密計劃第37章 遠洋護衛第65章 完勝之途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34章 盟友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32章 大夢初醒第13章 底線第22章 出師有名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234章 決勝點第55章 決戰在即第60章 圍剿第42章 開戰時機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95章 迎難而上第268章 光速
第63章 朋友第32章 金融戰爭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57章 老少校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47章 證據第132章 機會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237章 攻堅戰第46章 登島第42章 四個小時第21章 奪回失地第9章 進軍神速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9章 戰禍第16章 馬蜂窩第36章 權衡第7章 實幹階段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63章 反導攔截第53章 橄欖枝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6章 陰差陽錯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7章 遠景第15章 虧本買賣第13章 狙殺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39章 機會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23章 戰略誤判第46章 海軍新銳第49章 果斷反擊第203章 覆滅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04章 小人物第138章 警鐘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298章 決裂第86章 全面競賽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39章 餘輝第90章 機遇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1章 粒子風暴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3章 敵後營救第6章 軍事化第219章 火線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22章 拖後腿第234章 決勝點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22章 年關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38章 勞動力第13章 狙殺第175章 三板斧第282章 秘密第51章 精密計劃第37章 遠洋護衛第65章 完勝之途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34章 盟友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32章 大夢初醒第13章 底線第22章 出師有名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234章 決勝點第55章 決戰在即第60章 圍剿第42章 開戰時機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95章 迎難而上第268章 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