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

因爲主力部隊南下攻打咸興,所以佔領五老鎮後,第三十九集團軍花了很多時間清理戰場。直到天亮,清理工作還沒結束。

爲了避免遭到轟炸,第三十九集團軍不得不停止清理工作,把部隊撤下來。結果十九日清晨,美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對五老鎮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轟炸。因爲有大量美軍官兵的遺體沒有運出來,所以戰爭結束後,美軍花了很多功夫搜尋在五老鎮戰鬥中失蹤的官兵,美國老兵協會還多次派人前往五老鎮,尋找陣亡官兵遺骸。直到數十年後,仍然不時有美軍官兵遺骸被發現。

這些,都是後話。

在打下五老鎮之前,第三十九集團軍主力部隊就到了咸興郊外。

先打響的不是攻堅戰,而是遭遇戰。

鹹州與五老鎮幾乎同時遭到攻擊,第二陸戰師指揮部隨後就與前線失去聯繫,美軍立即意識到志願軍使用了電磁武器。

志願軍再次使用電磁武器,肯定與地面進攻有關。

美軍指揮官的第一反應就是派遣增援部隊,而首要選擇方向就是五老鎮。

不是賈斯汀上校的部隊不能打,而是五老鎮的價值更加重大。

丟掉咸興,不過是在南撤的通道上多了一道障礙,在打下定坪之前,咸興是否守得住都沒有多大關係。再說了,聯軍司令部已經明確命令,第二陸戰師不能後撤,在與第一陸戰師會合之後,死守咸興。既然不撤退,那麼是否打通往南的通道,也就沒有多大影響。志願軍肯花力氣攻打鹹州,反而減輕了美軍的壓力。

五老鎮就不一樣了。

作爲咸興的北大門,五老鎮不但扼守着蓋馬高原通往咸興的公路與鐵路,還是第一陸戰師向南撤退的重要戰略屏障。

如果五老鎮失守,第一陸戰師南下就會受阻。

兩個陸戰師分散作戰,誰都堅持不了多久。

做出判斷後,美軍指揮官立即派出了一個機械化步兵營。

規模不是很大,不過已經是第二陸戰師能夠調動的全部預備隊。

雖然咸興的美軍有接近四千人,而且還能作戰的有三千人左右,相當於八個機械化步兵營,但是在鹹州受到攻擊後,美軍必須加強南面防禦,動用了三個營。除掉用來應付北面威脅的四個營,只剩下一個營了。

一個營,能有什麼用?

對手南下的不是一個營,而是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兩個師與一個獨立旅。

遭遇戰沒有什麼懸念,巨大的兵力差距讓美軍沒有獲得多少機會。只是這場遭遇戰,也給第三十九集團軍製造了不少麻煩。

原因無二,南下的主力部隊沒有多少夜戰裝備。

因爲要穿過電磁打擊區域,所以主力部隊南下時,沒有配備夜戰裝備。按照第三十九集團軍制定的進攻計劃,到達咸興外圍後,會再次進行電磁打擊,然後才讓配備了夜視儀的主戰坦克登場。

與之相比,美軍卻沒有這個弱點。

雖然美軍只有十一輛M1A2與十四輛M2A3,還不夠第三十九集團軍的零頭,但是在初次交手中,這些美軍坦克戰車就給志願軍製造了足夠巨大的傷亡。不到十分鐘的戰鬥中,至少有十八輛99改被直射火力摧毀,還有十多輛步兵戰車被點名,上百名乘車作戰的步兵陣亡。

要命的是,這支美軍沒有頭腦發熱。

現迎面而來的是志願軍的主力部隊後,美軍在進行了第一輪阻擊後,立即以連排爲單位分散行動。

用一個營幹兩個師,顯然不大現實。

換成韓軍,恐怕早就落荒而逃了。

美軍不但沒有逃跑,還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

雖然分散行動的裝甲部隊很難對志願軍構成威脅,但是更難以被殲滅,能夠讓志願軍花更多的時間掃清障礙。

別看每個排只有幾輛坦克戰車,要是讓這些美軍到達部隊後方,肯定會對缺乏掩護的步兵與炮兵構成致命威脅。以美軍的作戰素質,一輛坦克能在幾分鐘內幹掉一個機械化步兵連的所有主戰裝備。

志願軍別無選擇,必須幹掉這批美軍。

遭遇戰迅速演變成追逐戰。

萬幸的是,五老鎮的戰鬥沒有拖後腿。發現美軍的主戰裝備能在兩千米外開火,而且準確命中目標後,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前線指揮官立即發出請求,讓之前支援進攻五老鎮的坦克營開過來。

隨着三十多輛安裝了夜視儀的99改趕到,局面纔得到控制。

留下一個機步營協同坦克營對付美軍的“突擊部隊”後,第三十九集團軍主力部隊繼續向咸興推進。

此時,已經是夜間十點三十分了。

雖然錯過了預定發起進攻的時間,但是還不算太晚。

半個小時後,前進到五老鎮附近的遠程炮兵開始向咸興發射遠程火箭彈,開始了進攻前的電磁打擊。

在此之前,第二陸戰師的指揮官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把機步營發回來的消息轉發給聯軍司令部。

也就是說,在第三十九集團軍攻打咸興之前,聯軍司令部獲得了至關重要的戰場信息。

對皮特上校來說,這無疑是晴天霹靂。

雖然在此之前,皮特已經料定,志願軍會在夜間再次發起攻擊,但是他沒有想到,志願軍竟然如此迅速的攻佔了五老鎮,還攻入了鹹州。更讓他覺得難以相信的是,第三十九集團軍的主力部隊竟然直接南下,而不是在打下五老鎮之後才南下。

真正的問題不是志願軍突擊迅速,而是電磁戰打亂了聯軍的防禦部署。

戰況萬分危機,誰也不知道第二陸戰師能夠堅持多久。

雖然收到消息時,鹹州與五老鎮還沒淪陷,但是在通信斷絕後,皮特上校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毫無疑問,志願軍將不惜代價的攻打咸興。

佔領咸興只是其一,志願軍投入這麼多兵力,而且再次使用“雙刃劍”,肯定想連夜殲滅第二陸戰師。

皮特上校幾乎不對第二陸戰師抱希望。

不是第二陸戰師不能打,而是第二陸戰師的兵力太分散了。

對於防禦部隊來說,分散兵力等於自取滅亡。

打了三天,志願軍才確定主攻方向,而且拿出了一氣吃掉第二陸戰師的勢頭,正是因爲第二陸戰師過於分散。

皮特甚至覺得,前兩天晚上的戰鬥,都是在爲今天晚上的決戰創造條件。

如果沒有強攻五老鎮,第二陸戰師就不會把四分之一的作戰部隊派過去。如果沒有猛攻咸興,也不會向南分兵。至於攻打定坪,肯定是爲了更加長遠的打算,或者說是爲攻打咸興做掩護。

時機成熟後,志願軍才發起總攻。

皮特甚至相信,志願軍會在打下鹹州後,用兩個集團軍圍攻咸興。

遭到兩個集團軍圍攻,第二陸戰師肯定會全軍覆沒。甚至可以說,在兵力過於分散的情況下,第二陸戰師別說突圍,能夠在志願軍發狠前不投降就很不錯了。

題是,這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

打到這個時候,聯軍只遭遇了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而同時入朝的第十六集團軍卻遲遲沒有出現。

皮特不得不擔心,志願軍還有更大的目的。

在聯軍的增援部隊到達之前,志願軍至少還有一個晚上可以利用。如果能夠在這個晚上幹掉第二陸戰師,那麼志願軍就有能力在下一個晚上圍攻第一陸戰師,一舉消滅西線戰場上的美軍。

沒有美軍做主心骨,韓軍能堅持多久?

即便第四步兵師能夠趕到,甚至能在鹹州方向上取得突破,聯軍也沒有足夠的兵力支撐西線。

結果不言而喻,要不了多久,聯軍就得主動向南撤退。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

只要聯軍撤退,誰也不能保證能在哪裡才能站穩腳跟。六十多年前,正是蓋馬高原上的那場戰役,讓聯合國軍一口氣退到了三七線。如果不是及時撤換總司令,讓狂妄自大的麥克阿瑟回家養老,精明務實的李奇維走馬上任,恐怕聯合國軍不得不在漢城以南的某個地方與對手簽訂停戰條約。

顯然,這纔是志願軍主要目的。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志願軍肯定不會放過第一陸戰師。

這下,皮特面臨的問題是:要不要派第一陸戰師前去救援第二陸戰師?

雖然第一陸戰師的作戰部署時間已經接近兩個月,期間只獲得了兩次短暫休整,但是在與人民軍的戰鬥中,傷亡與損失都不大,官兵除了較爲疲憊之外,在其他方面,特別是經驗與適應能力上,都超過了第二陸戰師。

題是,第一陸戰師也存在着同樣的問題,即兵力過於分散。

在向南撤退時,第一陸戰師的兩萬多名官兵分佈在長達三百公里的戰線上,此時仍有一批部隊留在吉州,幫助韓軍撤退,而其先鋒部隊已經到達鹹關嶺附近,前後的間隔距離差不多有三百公里。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第二陸戰師纔不得不派遣兩千名官兵去接應第一陸戰師。

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讓第一陸戰師去救援第二陸戰師,等於自投羅網。而在短短几個小時裡,第一陸戰師肯定無法組織起足夠強大的進攻力量。與志願軍打野戰,第一陸戰師佔不到多少便宜。

皮特非常理智,知道第一陸戰師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題是,決定作戰行動的,並不一定是理性。

第85章 矛盾爆發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321章 起源第43章 闖關第96章 迴歸正位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4章 宣戰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6章 準備第98章 戰略轟炸第4章 各算各的第14章 掃帚星第25章 先做準備第76章 樂觀派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35章 支柱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6章 準備第38章 技不如人第41章 標杆第51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反擊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6章 第一步第26章 理由第86章 膠着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6章 暗藏殺機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228章 導火索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116章 敗不餒第86章 全面競賽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1章 極限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1章 玩火自焚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53章 巧合第98章 戰略轟炸第36章 艦隊司令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6章 陰差陽錯第83章 科學寶藏第8章 擴軍浪潮第32章 針鋒相對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163章 第一站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69章 左右爲難第98章 戰略轟炸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4章 宣戰第73章 關鍵裝備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83章 一錯再錯第58章 邁向戰爭第36章 小心過頭第36章 權衡第321章 起源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29章 初顯身手第68章 南海戰略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43章 傳奇人物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4章 裂痕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69章 休假第26章 轉折點第3章 大難不死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1章 打擊利器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32章 臨界點第2章 利益交換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9章 血染橫濱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2章 前途未卜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58章 新班子
第85章 矛盾爆發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321章 起源第43章 闖關第96章 迴歸正位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4章 宣戰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21章 奪回失地第16章 準備第98章 戰略轟炸第4章 各算各的第14章 掃帚星第25章 先做準備第76章 樂觀派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35章 支柱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6章 準備第38章 技不如人第41章 標杆第51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反擊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6章 第一步第26章 理由第86章 膠着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6章 暗藏殺機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228章 導火索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116章 敗不餒第86章 全面競賽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1章 極限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1章 玩火自焚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53章 巧合第98章 戰略轟炸第36章 艦隊司令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6章 陰差陽錯第83章 科學寶藏第8章 擴軍浪潮第32章 針鋒相對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163章 第一站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69章 左右爲難第98章 戰略轟炸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4章 宣戰第73章 關鍵裝備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83章 一錯再錯第58章 邁向戰爭第36章 小心過頭第36章 權衡第321章 起源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29章 初顯身手第68章 南海戰略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43章 傳奇人物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4章 裂痕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69章 休假第26章 轉折點第3章 大難不死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1章 打擊利器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32章 臨界點第2章 利益交換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9章 血染橫濱第73章 擴軍備戰第12章 前途未卜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58章 新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