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窗戶紙

二零三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對日第五次覈查結束。

當天下午,國際原子能機構覈查團中國首席代表就向媒體宣稱,第五次覈查依然沒有解決實質性問題,即中方提出對可疑設施進行突擊檢查的要求沒有得到批准,連覈查常態化都被否決,中國將對此採取必要措施。

這下,事態嚴重了。

在九月份的第四次覈查結束之後,中國國務院常務副總理、兼外長杜蕾就表示,如果第五次覈查仍然無法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將針對日本的秘密核武器計劃,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當時,就有西方媒體報道,中國很有可能對日本進行戰略禁運。

中國官員再次發出威脅信號,表明中國政府即將採取實質性行動。

兩天後,在日本談判代表團單方面退出之後,中日東海油氣資源勘探與開發談判工作宣告破裂。

可以說,這是日本當局在戰爭爆發前,採取的最不明智的行動。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日本退出資源談判,主要想借此向中國施壓,或者轉移中國的注意力,把覈查問題化,但是日本過高的估計了東海油氣資源對中國的重要性,也就高估了此舉的意義。

必須承認,這是日本在外交戰場上的一大敗筆,或者國外交鬥爭的一大勝利。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關注中日關係的人都認爲,中國急需東海油氣資源,因此不會跟日本翻臉。

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根據就是,中國在資源談判上表現得非常理智。

當時,中國甚至做出了一些重大讓步,比如按照日本的提議,以雙邊在中性海域周邊的實際控制區域面積來劃分油氣資源。這就意味着,日本至少能獲得百分之四十五,而中國只能獲得百分之五十五。在此之前,中國的底線是三七開。也就是說,僅此一點,中國就讓出了百分之十五的資源。根據中性海域已經勘明的油氣資源計算,百分之十五份額的經濟價值在一千五百億美元左右。如果算上未勘明,但是理論計算存在的油氣資源的話,經濟價值在三千億美元以上。

也許,這些油氣資源的經濟價值並不大,但是戰略價值非常突出。

以中日兩國的油氣消費來看,價值三千億美元的石油與天然氣,至少能彌補中國在未來十年內的消費增長量、或者是日本在未來十八年內的消費增長量,帶動相關產業的經濟總規模在五萬億美元左右。

正是如此,纔有很多人認爲,中國非常重視東海的油氣資源。

事實上,這些人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二零三四年七月底,第一座商用聚變核電站在江西的贛州開工,第一期工程預計在二零三五年底竣工,裝機容量爲五千五百萬千瓦,年發電量高達四千億度,而長江三角洲地區在二零三三年的電力缺口大約爲三千四百億度。也就是說,該電站建成之後,將徹底解決長三角地區的電力供應問題。與之配套進行的,還有從贛州經南京到上海,途經蘇州等工業城市的二千千伏超高壓骨幹電網,一百千伏支線電網則將通往杭州、寧波、溫州等工業區,整個工程也將在二零三五年底竣工。

有此可見,中國即將進入聚變能源時代。

雖然中國不可能一步跨入聚變能源時代,但是石油的戰略地位已經大大降低。

比如,二零三四年底,黃瀚林簽署了“國務院第十四號令”,對國家能源戰略發展做出了明確規劃,將在二零三五年審議十八個聚變核電站項目,在二零四零年之前建成八座總裝機容量在五千萬千瓦以上的聚變核電站,爭取在二零四五年,使聚變電能佔到全國電力消耗的百分之二十五。作爲配套項目,在二零四零年之前將建成四橫八縱,共十二條兩千千伏級超高壓骨幹輸電線,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建成十六條五千千伏超高壓輸電線,形成覆蓋全國所有大中城市的超高壓。

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最快到二零五零年,聚變核能將成爲中國的主要能源。

如果出臺更多的刺激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加大投資,到二零五零年,聚變核能就將超過全國電力消耗的百分之六十五。

事實上,這還是非常保守的估計。

在解決了電力供應的問題之後,還需要解決一些其他問題,比如改變現有的能源消費模式,用電動設備取代化石能源設備。比如,大力推廣電動汽車,鼓勵民營企業加大對電能儲備技術的科研投入。

當然,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只有一點可以確定,即中國正在設法擺脫對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物能源的高度依賴性,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

既然如此,東海油氣資源又有什麼重要性可言呢?

也許在十到二十年之內,電動設備不可能完全取代化石能源設備,比如不可能完全取代內燃機與渦輪發動機,但是中國本身就有足夠多的化石能源儲備,至少能夠確保在戰爭時期的能源供應。

可以說,在能源問題上,中國表現得非常自信。

比如在二零三四年底,黃瀚林在簽署了“國務院第十四號令”之後,又通過水利部公佈了一項政策,即從二零四零年開始,中國將逐步減少水電供應,爭取在二零五五年之前拆除包括三峽大壩在內的所有水電站。到二零五六年,只保留以農業灌溉爲主、以及具有文物價值的水利設施。

表面上,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必然步驟。

對於人年均國民產值已經接近三萬美元,初步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中國來說,保護環境成爲比經濟發展更加重要的事情。事實上,這也是絕大部分國民的要求,也是衆多民營企業的生存基礎。

看得更深一些,這也是中國在能源領域高度自信的直接表現。

要知道,水電在中國能源中佔的比重在百分之十以上,而且前期投資非常巨大,很多水電站都處於最佳狀態。拿三峽大壩來說,即便到二零五五年,也只有不到五十年的歷史,而其設計壽命在一百年以上。

不管怎麼說,日本這次打錯了牌。

十二月二十二日,黎平寇離開北京,三天後才返回元首府。

雖然沒有對外宣佈,但是知情人都清楚,黎平寇肯定去見了傅秀波,爲對日戰爭的事情做最後決策。

當天,牧浩洋接到了黃峙博的電話,隨即趕了過去。

“聽說,你已經提交了戰爭計劃?”

“這是副本。”牧浩洋早有準備,知道黃峙博會找他,因此帶上了計劃書。“只規劃到戰役層面上,戰術上的細節部分由參謀部制訂。只是元首還沒做出決定,成立前線指揮部的事情也沒有下文。”

“你制訂的計劃,我就放心了。”黃峙博笑了笑,沒有接住文件,而是說道,“元首那邊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時機成熟了,他自然會找你。至於前線指揮部,你可以先把人員確定下來,跟老騰商量一下。”

牧浩洋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我找你來,只想聽聽你對這場戰爭的看法。”

“看法?”

“軍事上的看法。”

“這……”

“跟我還有什麼不能說的嗎?”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黃總,我的主要觀點是,這場戰爭必須速戰速決,絕對不能打成持久戰。”

“想法沒錯,但是有可能實現嗎?”

這下,牧浩洋沉默了。

“你是我一手帶出來的,也算得上是我的弟子。你的想法沒有錯,但是作爲最高軍事指揮官,必須考慮全面。”黃峙博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二十年前,我也有同樣的想法,認爲能夠速戰速決,可是事實恰恰相反。說得直接一點,在你的位置上,不能有任何幻想,只有做好了充足的思想準備,才能擊敗對手。”

“你是說,不可能速戰速決?”

“不是軍事上不可能,而是政治上不可能。”

“這……”

“首先,這是一場全面戰爭,我們的目的不僅是擊敗日本,而是要徹底擊敗日本,確保在未來數十年之內,日本不再具有威脅。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那麼這場戰爭就沒有任何意義。”

牧浩洋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黃峙博的觀點。

“其次,日本不是一個國,即便國土面積狹,也擁有兩億多人口,全球第四大的經濟規模,以及十分完善的工業基礎。此外,日本還擁有巨大的戰略儲備。這些都決定,日本不會迅速戰敗。”

“至少需要一年。”

“這還叫速戰速決嗎?”黃峙博笑了笑,說道,“最後,如果打得太狠,日本很有可能向我們妥協,必然導致美國等西方國家介入。真要如此,即便沒有發展成世界大戰,我們也得不到一分的戰爭紅利。”

“也就是說,得給日本一點希望?”

“可以這麼說,你得換個角度考慮問題。”黃峙博停頓了一陣,說道,“對我們來說,這場戰爭關係到未來數十年的國運,對日本也是如此。日本如此積極的進行戰爭準備,肯定認爲這將是獲得獨立地位的最佳機會,或者說是擺脫美國控制的最佳機會,也就不會急於向美國求援。”

“因此給日本一些希望,反而對我們有利。”

“明白就好。”

牧浩洋當然明白,而且知道,黃峙博叫他來就是爲了這件事——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如果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82章 擔憂第202章 衝刺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32章 金融戰爭第17章 地區戰爭第99章 妥協第37章 犧牲品第190章 主動權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89章 一枚導彈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29章 相互指責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49章 放棄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57章 老少校第31章 風捲殘雲第42章 找準目標第40章 奮起直追第56章 放長線第2章 離弦之箭第99章 妥協第7章 又見熟人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21章 決戰開始第27章 利誘第126章 內訌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58章 死撐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31章 事態惡化第69章 惡仗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54章 準備反擊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20章 惹是生非第7章 直覺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2章 前途未卜第59章 於公於私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9章 進軍神速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26章 威逼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32章 匹夫有責第33章 最後反擊第66章 回家第17章 經貿競爭第71章 以進爲退第96章 瞞天過海第63章 不可避免第98章 嚴陣以待第6章 爭取和平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64章 直接證據第66章 回家第2章 鬥爭第72章 對峙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4章 反擊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3章 前沿科技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章 泰山北斗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47章 唯一選擇第29章 選將第73章 沉默是金第39章 機會第27章 山窮水盡第85章 欲擒故縱第49章 彈道導彈第51章 時間點第73章 捆綁政策第48章 關鍵戰報第46章 決策點第86章 總統的野心
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82章 擔憂第202章 衝刺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32章 金融戰爭第17章 地區戰爭第99章 妥協第37章 犧牲品第190章 主動權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89章 一枚導彈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29章 相互指責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49章 放棄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57章 老少校第31章 風捲殘雲第42章 找準目標第40章 奮起直追第56章 放長線第2章 離弦之箭第99章 妥協第7章 又見熟人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21章 決戰開始第27章 利誘第126章 內訌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58章 死撐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31章 事態惡化第69章 惡仗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54章 準備反擊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20章 惹是生非第7章 直覺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2章 前途未卜第59章 於公於私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9章 進軍神速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26章 威逼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32章 匹夫有責第33章 最後反擊第66章 回家第17章 經貿競爭第71章 以進爲退第96章 瞞天過海第63章 不可避免第98章 嚴陣以待第6章 爭取和平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64章 直接證據第66章 回家第2章 鬥爭第72章 對峙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4章 反擊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3章 前沿科技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94章 技術軍官第5章 泰山北斗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47章 唯一選擇第29章 選將第73章 沉默是金第39章 機會第27章 山窮水盡第85章 欲擒故縱第49章 彈道導彈第51章 時間點第73章 捆綁政策第48章 關鍵戰報第46章 決策點第86章 總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