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疑點重重

因爲臺灣當局封鎖了消息,所以最初幾個小時,外界只知道劉俊實與宋英傑在新竹縣參加集會時遇刺,不清楚具體情況。直到當天晚上,臺灣當局才發表第一份官方消息,劉俊實只是受了驚嚇、沒有大礙,宋英傑正在搶救。隨後,劉俊實在“總統府”通過電視臺發表講話,號召島內民衆團結一心,共同維護社會秩序。

總統安然無恙,公衆懸着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宋英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雖然臺灣當局宣佈他還活着,正在進行搶救,但是從生理上講,他已經死了。

中槍後不到十五分鐘,宋英傑被送到新竹縣新仁醫院,裝上了呼吸機,隨後被一架臺灣軍方的UH-60直升機接走,半個小時後到達臺北一一零醫院,立即進入手術室,由三名外科醫生主刀。

到這個時候,差不多已經過去了一個小時。

手術很成功,宋英傑卻沒有醒過來。

子彈打在他的脖子上,彈頭碎片不但打斷了頸椎,還割斷了頸動脈,導致大腦缺血性休克。送到新仁醫院時,宋英傑的大腦已經死亡。雖然在呼吸機幫助下,心臟還在跳動,但是等到做完手術,取出彈片與骨頭碎片時,他已經是植物人了。因爲有兩塊骨頭碎片從頜骨下方的空隙進入顱腔,損壞了腦幹,所以拔掉呼吸機與心臟起博器,他會馬上斷氣。從生理上講,宋英傑已經死亡。

是否拔掉呼吸機與心臟起博器,得由宋英傑的家人決定,劉俊實不能越俎代庖。

此時,還有很多事情比決定宋英傑的生死重要得多。

劉俊實也是凡人,就算比普通人更有權勢,在死亡面前也毫無差別。

宋英傑中槍倒地時,劉俊實只看到鮮血從他的咽喉處噴出來,隨即被保鏢圍起來。等他明白是怎麼回事的時候,保鏢已經架着他離開了會場。運送宋英傑的救護車還沒離開,劉俊實乘坐的防彈轎車就開走了。

不是“副總統”不重要,而是遇到危險時,得首先保護“總統”。

來到郊外機場,登上陸軍的UH-60直升機後,劉俊實才得知,宋英傑已被送到新仁醫院,正在搶救。

返回臺北途中,劉俊實下達了第一道總統令:全力緝拿兇手。

在夫人提醒後,劉俊實下達了第二道總統令:出動一架直升機,把宋英傑送往臺北的一一零醫院。

轉院是小事,緝拿兇手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因爲槍擊發生時,會場里人聲鼎沸,沒人聽到槍聲,所以最初幾分鐘,警察根本不知道兇手的確切位置。

如果不是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保安報案,恐怕警察還不知道從哪裡着手調查。

雖然沒有一個警察相信兇手藏在近兩公里外的地方,一槍打中“副總統”的脖子,但是隻有這一條線索,而且有很多人聽到了槍聲。

很快,警察就趕到現場。

保安與酒店的住客都聽到了槍聲,但是沒人能說出槍聲的準確位置。萬幸的是,酒店的保安隊長是退役軍人,在陸戰隊偵察連服役了六年,準確無誤的判斷出那是大口徑狙擊步槍開火時的槍聲。

警察立即封鎖了酒店,同時向特警發出支援請求。

刺客是狙擊手,肯定有重火力。只配備了手槍的巡警肯定不是刺客的對手,必須讓特警出動。

特警到來後,開始逐一搜查每個房間。

因爲酒店離竹仁小學非常遠,下面的樓層沒有射界,所以特警從頂樓開始,一層一層的往下搜查。

搜查行動並不快,只要刺客還在酒店裡,慢點也沒關係。

來到一五零三房間時,特警總算有了收穫。

按照酒店的入住記錄,住在一五零三房間的是兩名持比利時護照的男性遊客,昨天下午才住進來。協助特警的警察查看了酒店的監控錄象,發現這兩個傢伙住進來之後,只叫了兩次送餐服務,沒有離開過房間。

這也太反常了吧!

晚上沒有出去,上午也沒有出去,難道他們來新竹是爲了住酒店?

特警立即提高了警惕,先讓酒店的服務員上去敲門。

半天沒有反應後,特警親自上陣。

兩名特警守在房門兩旁,兩名特警在後面掩護,兩名特警守住走廊,然後一名特警蹲在門前,準備用房卡開門。

雖然破門更直接一些,但是特警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房間就那麼大,藏在裡面的刺客抵抗的話,一顆閃光彈就能解決問題。再說了,這裡是十五層,樓下有幾百名警察,刺客不可能從窗戶逃走。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特警怎麼也沒想到。

門一開,槍就響。

數十發槍彈打穿了門板,其中一顆正好打在開門的那名特警的腦袋上,還有幾發子彈從牆上跳起,擊中了走廊裡的兩名特警。

刺客竟然負隅頑抗!

房內槍聲一停,另外四名特警想都沒想,抄起MP-5衝鋒槍,對準房門一通掃射。

衝進去之前,一名特警往門縫裡丟了一顆閃光彈。

在狹窄空間內引爆,閃光彈能讓無防護人員短暫失明。趁此機會,特警一涌而入。這次沒有遇到抵抗,房間裡只有兩具身中數十彈的屍體。

事情到此還沒結束,兩名特警衝進去之後,首先踢開了過道里那具屍體旁的G36突擊步槍,然後分別檢查了兩具屍體,確認嫌犯是否死亡。還有兩名特警留在外面,照顧受傷的同伴。那名被子彈打中腦袋的特警已經斷氣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藏在門邊垃圾筒裡的毛巾燃了起來。

火勢順着地面的油路迅速蔓延,很快就點燃了地毯、牀單、餘燼等易燃物,連牆紙都被引燃了。

特警不是消防員,也沒有消防設備,只能退出房間。

等到特警從走廊裡的消防櫃裡拿來滅火器,大火已經吞沒了整個房間,一瓶滅火器根本派不上用場。

大火產生的濃煙與有毒氣體迅速灌滿了整條走廊。

四名特警別無選擇,只能扶着受傷的同伴、擡起同伴的遺體撤離現場。隨後趕來的幾名特警也只來得及把兩名嫌犯的屍體拖出來。直到消防員趕到,接通樓層裡的消防管道,才控制住火勢。

大火撲滅了,現場也毀了。

因爲事情發生得太快,所以幾名新竹警察局的高級警探都沒來得及進入一五零三房間。

等到消防員處理了房間裡的餘燼,新竹警察局局長才帶着幾名警探趕過去,希望能夠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能燒掉的,全都燒掉了,一些燒不掉的,也在消防員滅火時被破壞掉了。

沒辦法破壞的,只有架在窗臺上的M200狙擊步槍、落在一旁的彈殼、放在牀上的高分辨率CCD望遠鏡。除此之外,還有特警從現場帶出來的G36突擊步槍,一把USP自動手槍與兩名嫌犯屍體上的個人物品。

這些能說明什麼?

雖然警探不是狙擊手,但是誰都看得出來,這裡是刺殺宋英傑的第一現場,兩名嫌犯就是兇手,那把M200就是兇器。

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很好推斷。

兩名刺客開槍之後,動手清理現場。爲了毀掉可能留下的線索,他們用房間過道里自動感應燈的電線與蘸上打火機油的毛巾做了一個簡易引火裝置。因爲警察來得非常及時,所以刺客沒能逃走,被特警堵在了房間裡。特警進去前,刺客首先開火,隨後被特警擊斃。特警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沒能發現刺客安放的簡易引火裝置,只是當時的情況非常特殊,特警首先得確認刺客是否身亡,這也不算錯誤。

雖然這只是推測,但是很容易證實。

只要把那把M200狙擊步槍拿去做彈道對比,再用從宋英傑體內取出的彈片與現場的彈殼做模痕匹配,就能確定是不是那把槍打出的子彈擊中了宋英傑。如果槍上有指紋,再與嫌犯的指紋做對比,就能知道是不是那兩個傢伙開的槍。如果需要更多的證據,還可以調查嫌犯的入境簽證與護照。

警方最先獲得的證據,就是留在槍上的指紋。

雖然在滅火時,槍上的指紋受到破壞,但是經過鑑證人員努力,從M200的扳機上提取了半個指紋,而且與一名嫌犯的右手食指指紋完全匹配,證明正是那名嫌犯扣下扳機,射出了擊中宋英傑的子彈。

彈道對比與模痕匹配需要一些時間,但是獲得的證據已能說明問題。

劉俊實回到臺北“總統府”後不久,收到了新竹警察局遞交的第一份調查報告,只是參與調查的不僅僅是新竹警察。

與警察同時進行調查的,還有專門負責“總統”與“副總統”安全保衛工作的特工。

在這類事件中,警察只想早點結案,早點撇清關係。

現場調查中,新竹警察忽視了很多疑點。

在特工眼中,被警察忽視的疑點反而比警察找到的線索更加明顯,因爲他們更想查出真相,證明自己沒有失職。

最大的疑點,正是天花板上的幾十個槍眼。

如果不是消防員爲了阻止火勢蔓延,向天花板上噴了很多水,隔層裡的水從槍眼流了出來,恐怕特工還發現不了這個疑點,因爲在大火中,天花板被燒焦,還被燻黑,即便仔細看也看不出來。

隨後,特工發現了隔層裡的木板,以及加固了的鋁合金框架。

特工直接聽命於“總統”,也直接向“總統”彙報,所以當天晚上,劉俊實發表電視講話後,見到了負責調查的莫琿聰。

第13章 無限制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01章 反擊第7章 機關算盡第8章 膽識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15章 遭遇第11章 不怕死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9章 做徹底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50章 匿蹤突擊第49章 疑點重重第23章 堅持主見第58章 功虧一簣第56章 快馬加鞭第91章 浮上水面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1章 導彈攻擊第94章 J-20突擊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88章 各讓一步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18章 千鈞一髮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52章 全速追擊第91章 再接再厲第167章 預見性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61章 動力革命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44章 出山第20章 逼婚第41章 標杆第37章 刺刀見紅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35章 聲東擊西第5章 最終辯論第11章 不可否缺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56章 創新之舉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09章 未來第70章 內部矛盾第9章 新冷戰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5章 宣戰第94章 技術軍官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8章 力所不及第61章 防空作戰第40章 自作主張第45章 深海猛龍第94章 戰略價值第32章 大夢初醒第11章 取經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81章 同盟集團第61章 唯一方案第9章 備戰第17章 運氣不錯第8章 擴軍浪潮第10章 欲蓋彌彰第273章 共同化第9章 血染橫濱第98章 戰略轟炸第22章 年關第19章 第二戰線第57章 戰術偵察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63章 第一站第266章 門檻第9章 臨時考覈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54章 反擊第46章 預料之外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7章 樹梢優勢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47章 第一槍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6章 耐心等待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62章 彈雨
第13章 無限制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01章 反擊第7章 機關算盡第8章 膽識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15章 遭遇第11章 不怕死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9章 做徹底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50章 匿蹤突擊第49章 疑點重重第23章 堅持主見第58章 功虧一簣第56章 快馬加鞭第91章 浮上水面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1章 導彈攻擊第94章 J-20突擊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6章 戰爭宣言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88章 各讓一步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18章 千鈞一髮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52章 全速追擊第91章 再接再厲第167章 預見性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61章 動力革命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44章 出山第20章 逼婚第41章 標杆第37章 刺刀見紅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35章 聲東擊西第5章 最終辯論第11章 不可否缺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56章 創新之舉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09章 未來第70章 內部矛盾第9章 新冷戰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5章 宣戰第94章 技術軍官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28章 力所不及第61章 防空作戰第40章 自作主張第45章 深海猛龍第94章 戰略價值第32章 大夢初醒第11章 取經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81章 同盟集團第61章 唯一方案第9章 備戰第17章 運氣不錯第8章 擴軍浪潮第10章 欲蓋彌彰第273章 共同化第9章 血染橫濱第98章 戰略轟炸第22章 年關第19章 第二戰線第57章 戰術偵察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63章 第一站第266章 門檻第9章 臨時考覈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54章 反擊第46章 預料之外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7章 樹梢優勢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47章 第一槍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6章 耐心等待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62章 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