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頭號王牌

J-20機羣能夠及時趕到沒什麼好奇怪的。

按照空軍的作戰安排,一個J-20中隊在九點半之前就已趕到,其中四架伴隨KJ-2000活動,另外八架參加艦隊防空作戰。

楊禹方下達命令之前,八架J-20已經前出到預警機東面,只是沒有啓動雷達,而是在等待F-2機羣逼近。因此在楊禹方下達命令之後,其中四架J-20僅用一分鐘就轉移到預警機附近,把掩護預警機的戰鬥機增加到了八架。

率領這四架J-20的,正是空軍上校晏鷹搏。

按理說,像晏鷹搏這樣的“戰爭功臣”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都應高就,很多比他晚參戰的飛行員都離開了一線部隊,一些去了總參謀部、一些去了空軍司令部、最差的也到航校當了教官,可是不知道他哪根筋出了問題,戰爭結束就主動申請加入J-20的試飛團隊,參與研製定型後的軍方試飛工作。

做出這個決定,讓晏鷹搏背上了很大的包袱。

準確的說,是來自家庭的壓力。

原因很簡單,試飛員駕駛的都是沒有完全定型的飛機,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工作的危險性非常大。

當然,試飛員的待遇也非常高。

在試飛部隊,上校的待遇比得上空軍少將。

對於沒有上過戰場的飛行員來說,試飛工作確實很危險,可是在晏鷹搏眼裡,這根本算不了什麼。

在朝鮮戰場上,他兩次被聯軍戰鬥機擊落,兩次活了下來。

大風浪見慣了,試飛那點小波濤在他眼裡算不了什麼。

更重要的是,晏鷹搏確實需要更高的待遇,或者說需要賺更多的錢,因爲他的兒子就要上小學了,而且他的母親還癱瘓在牀,重點小學的贊助費需要十多萬、母親一個月的醫療費需要一萬多。這些都得靠他,所以他需要待遇更高的崗位。

此外,參與J-20試飛,也是晏鷹搏的夢想,因爲他早就想駕駛這種第四代戰鬥機了。

他的申請很快就得到批准,一是黃峙博與廖文綱給了他特別照顧,二是J-20的試飛工作確實需要一名實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晏鷹搏是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中國空軍的頭號空戰王牌,僅比美軍的頭號空戰王牌少兩個戰果。加上兩次被擊落的經驗,可以說他最清楚第三代戰鬥機與第四代戰鬥機的差距,也最清楚中國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需要特別重視哪些性能。

接下來的一年半里,晏鷹搏全程參與了軍方的驗收試飛工作,爲J-20的總設計師提出了十多項改進意見。雖然他的建議沒有被完全採納,但是得到了重視,而且一些不涉及到戰鬥機總體結構的細節問題已經得到改進。比如,爲J-20配備全套電磁戰武器系統,使其具備更強的電磁戰能力。

在此期間,晏鷹搏由中校晉升爲上校,還因爲在科研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榮立一等功。

J-20量產後,晏鷹搏沒有回到空七師,那裡也沒有他的位置了。

按照空軍的安排,他這種參與了軍方驗收試飛工作的種子飛行員全部以教官身份,編入第一支J-20中隊。

這個中隊的任務很簡單:爲其他航空部隊培訓J-20的飛行員。

造戰鬥機容易,培訓飛行員卻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J-20的初期型號只有單座型,沒有雙座型。雖然晏鷹搏在參加試飛工作的第一天就提出,應該重點研製雙座型,因爲不管J-20是制空戰鬥機、還是準備發展成多用途戰鬥機,雙座型的適應性都比單座型好得多,但是把J-20改成雙座型,需要對機體結構做出調整,也就需要足夠的時間。

用單座型培訓飛行員,只能提高門檻。

第一批參加訓練的飛行員都是各支部隊的老鳥,半數以上參加過第二次朝鮮戰爭,平均飛行時間在三千小時以上。

這意味着,他們的軍齡都在十年以上。

此外,培訓方式也很獨特,即以一帶一的方式進行,教官將在培訓期間把掌握的所有技能傳授給學員。等到J-20大規模列裝之後,將由回到基層部隊的J-20飛行員把技能傳授給其他飛行員。

用精英培訓精英,J-20部隊才能以最快速度形成戰鬥力。

只是,教官就十來名,一個培訓週期長達十二個月,期間還有三個月的調整期,因此在兩年半內,只培訓了兩批、二十四名飛行員。戰爭爆發時,第三期培訓工作剛剛開始,能夠駕駛J-20上天的飛行員總共也就四十八人,其中十二人還只能駕駛戰鬥機,無法參與作戰行動。

結果就是,像晏鷹搏這樣的教官也得上戰場。

顯然,晏鷹搏並不畏懼戰鬥。

可以說,在空軍的所有飛行員中,最不畏懼戰鬥的就是J-20的十二名教官。他們都參加過第二次朝鮮戰爭,都在戰鬥中擊落過敵機,都用J-10A、J-11B等第三代戰鬥機挑戰過F-22A。讓他們駕駛J-20升空迎戰,不但不會畏懼日本的F-22A,反而更有信心,因爲至少在同一條技術起跑線上。

按照空軍的安排,三個J-20中隊輪番升空執行作戰巡邏任務。

晏鷹搏的運氣不大好,二十九日凌晨的時候,他剛剛完成巡邏任務,在返航途中收到了另外一箇中隊擊落了四架F-22A的消息,而且領隊長機單獨佔有了兩個戰果,取得了開戰後的首勝。

這讓晏鷹搏有點懊惱,因爲他提前半個小時返航。

如果當時他嚴格按照作戰部署,而且不在乎早點回去,把巡邏時間延長半個小時,首開紀錄的很有可能不是其他人了。

懊惱歸懊惱,晏鷹搏也只能認命,畢竟日本鬼子什麼時候找上門來,誰也說不準。

讓他沒想到的是,當他再次駕駛戰鬥機升空之後,好運就到來了。

接到楊禹方的命令後,晏鷹搏有點興奮,甚至興奮得有點過頭了。在他眼裡,正在逼近的F-2簡直就是待宰羔羊。以J-20的作戰能力,根本不用靠近,用PL-12D就能在視距之外取得三到四個戰果。如果與F-2格鬥,J-20的勝算更加打,不但能讓PL-11C派上用場,還能讓航炮發威。

可以說,當時晏鷹搏有點飄飄然,他甚至覺得能在這場戰鬥中取得第二十個戰果。

要知道,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時,他已經收穫了十七個戰果。雖然包括了擊落的五架遠程無人機,但是也算在了戰果裡面。

只要再擊落三架敵機,他就將成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戰果最多的戰鬥機飛行員。

擊落三架F-2,沒有任何挑戰性。

只是,晏鷹搏高興得太早了。

在他摩拳擦掌的時候,楊禹方的第二道命令到來了。

雖然晏鷹搏很不情願,但是他非常清楚,KJ-2000是防空作戰的關鍵,必須全力確保預警機的安全。

如果預警機完蛋了,擊落再多的敵機都沒有意義。

只是,當時晏鷹搏並不知道F-22A機羣在哪。因爲就在F-22A機羣即將進入預警機的探測範圍時,KJ-2000轉向撤離,所以預警機也沒有發現來犯敵機,無法爲護航的戰鬥機提供戰場信息。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F-22A機羣就在附近。

只是到底在哪,誰也說不準。

楊禹方認爲F-22A在兩百多公里之外,畢竟F-22A的巡航速度在一點五馬赫左右,即便早於F-15J起飛,十多分鐘裡也只能向西飛行大概一百多公里,離預警機足夠遠,不然早被預警機發現了。

晏鷹搏卻有不同的看法,因爲F-22A的最大速度超過了兩馬赫。

如果F-22A的攻擊目標是KJ-2000,受凌晨那場空戰影響,肯定會在起飛後加速,以最大速度衝刺,而不會在乎燒掉多少燃油。

果真如此的話,最先起飛的那幾架F-22A就應該在附近。

晏鷹搏的第一反應是啓動火控雷達,搜索東面空域。只是他立即想到,連預警機都沒能探測到F-22A,J-20的火控雷達肯定派不上用場。

那該怎麼辦?

情急之間,晏鷹搏聯繫了附近的J-11B機羣,讓J-11B向KJ-2000後方大約三十公里處發射電磁火箭彈。

這個決定,絕對是心血來潮,卻非常正確。

空軍的J-11B沒有更換髮動機,雖然具備對抗F-15J的能力,但是在面對F-22A時沒有多少勝算,所以在執行制空作戰任務時,都會攜帶兩到四枚電磁火箭彈,以便在必要的時候用來對付敵機。

十點二十七分,第一架J-11B發射了兩枚電磁火箭彈。

隨後,由有三架J-22B向晏鷹搏指定的空域發射了電磁火箭彈。

一分鐘後,第一枚電磁火箭彈在J-20的巡邏區域附近引爆。雖然電磁打擊對J-20產生了影響,但是並不嚴重。

反正J-20也沒有使用火控雷達,根本不存遠程探測的問題。

只是,這幾枚電磁火箭彈對正在高速逼近的F-22A肯定產生了影響。

當時,四架F-22A離晏鷹搏率領的J-20機羣大概有一百公里,電磁火箭彈引爆後,立即讓日本飛行員毛骨悚然。

別忘了,這批F-22A沒有電磁對抗能力。

如果進入電磁武器的打擊範圍,肯定會失控墜毀!

緊接着,電磁火箭彈在J-20機羣東面逐一引爆,離F-22A機羣越來越近。

情急之下,日本飛行員哪敢繼續追擊,趕緊調頭轉向。

只是,日本飛行員並不知道,只有四架J-11B發射了八枚電磁火箭彈。

在F-22A轉向後幾秒鐘,最後一枚電磁火箭彈引爆,隨後正在規避的KJ-2000啓動了雷達。

十點半,晏鷹搏收到預警機發來的戰場情報,F-22A機羣出現了!

第27章 商船立功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0章 別無選擇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9章 進軍神速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0章 站隊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76章 自知之明第76章 熱點地區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章 新崗位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42章 第五代第5章 最終辯論第18章 坦克戰第35章 合理搭配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64章 孤注一擲第66章 回家第44章 艦炮怒吼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2章 開戰第25章 走投無路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5章 千慮一失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4章 空中打擊第78章 兩強標準第80章 情況有變第1章 新崗位第19章 主動攻擊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83章 試探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96章 突襲第24章 昏了頭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9章 新冷戰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50章 匿蹤突擊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66章 硬骨頭第154章 總撤退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198章 追趕第8章 倒計時第2章 唯一選擇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22章 登陸作戰第81章 臨時調整第65章 明智之舉第48章 虛張聲勢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32章 臨界點第85章 重拳出擊第72章 傾其所有第45章 關鍵情報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31章 政治變更第37章 回國第1章 千錘百煉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12章 幕後推手第86章 戰術偵察第53章 橄欖枝第238章 不歸路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9章 新戰線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34章 決勝點第4章 各算各的第298章 決裂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8章 膽識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71章 新理論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4章 戰爭危機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166章 硬骨頭
第27章 商船立功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0章 別無選擇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9章 進軍神速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0章 站隊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76章 自知之明第76章 熱點地區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章 新崗位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42章 第五代第5章 最終辯論第18章 坦克戰第35章 合理搭配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64章 孤注一擲第66章 回家第44章 艦炮怒吼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2章 開戰第25章 走投無路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5章 千慮一失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24章 空中打擊第78章 兩強標準第80章 情況有變第1章 新崗位第19章 主動攻擊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83章 試探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96章 突襲第24章 昏了頭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9章 新冷戰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30章 全面對抗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50章 匿蹤突擊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66章 硬骨頭第154章 總撤退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198章 追趕第8章 倒計時第2章 唯一選擇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22章 登陸作戰第81章 臨時調整第65章 明智之舉第48章 虛張聲勢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32章 臨界點第85章 重拳出擊第72章 傾其所有第45章 關鍵情報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31章 政治變更第37章 回國第1章 千錘百煉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12章 幕後推手第86章 戰術偵察第53章 橄欖枝第238章 不歸路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9章 新戰線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34章 決勝點第4章 各算各的第298章 決裂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8章 膽識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71章 新理論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4章 戰爭危機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166章 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