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走投無路

七月十七日上午,新德里時間八點過。

第一架運載五十噸抗輻‘射’‘藥’物的Y-20A降落到新德里國際機場上,印度總理與中國外長共同出席了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交’接工作。隨機到來的,還有第一批二十二名中國醫務人員。

他們都是來自軍事醫院的醫生與護士,將前往印度南部地區,救助那些在粒子風暴中遭到嚴重輻‘射’的病人。

這個時候,印度總理兌現了承諾。

在‘交’接儀式上,印度總理首先感謝了中國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宣稱中國是印度最值得信賴的朋友,隨後宣佈,印度將嚴守中立,不再向日本提供軍事基地,在二十四小時之內遣返所有駐印日本軍人,扣留部署在印度的日本軍事裝備,禁止日本艦艇進入印度港口,終止與日本的軍事‘交’流。

此後,杜小蕾才登上專機,離開新德里。

她沒有回國,而是飛往伊斯蘭堡,參加向巴基斯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活動。

當然,中國對巴基斯坦慷慨得多。

在第一批運抵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中,除了一百噸抗輻‘射’‘藥’物之外,還有五千套新式抗輻‘射’服。兩天之後,還將有一列運載電力設備的列車抵達伊斯蘭堡,送來一千二百臺變電設備與其他物資。

爲了儘快幫助巴基斯坦恢復正常社會生產,中國駐巴工程部隊已經全面動員。

此後,杜小蕾還將訪問孟加拉國、緬甸、柬埔寨、老撾、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與印度尼西亞。

因爲行程安排得非常緊張,所以她一天得跑兩到三個國家。

必須承認,在這場罕見的災難中,中國成爲了國際外‘交’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

中國大打人道主義援助牌的時候,美國、歐盟、俄羅斯等老牌強國都是泥菩薩過河,甚至得向中國請求援助。

當然,這只是開始。

在這一個月內,中國將在國際外‘交’舞臺上展示一個大國應該擔負的國際責任。

對日本來說,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暫且不說人道主義援助,在印度總理公開講話之後,還在大海上漂泊的日本印度洋艦隊立即陷入絕境。

牧浩洋考慮得非常全面,卻過分高估了日本艦隊指揮官。

七月十四日,粒子風暴到來時,日本印度洋艦隊還在蘇‘門’答臘島南面,搜尋早已向西航行的中國印度洋艦隊。七月十五日夜間,日本印度洋艦隊才收到情報,中國印度洋艦隊很有可能去了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隨後轉向西行。到七月十七日上午,日本印度洋艦隊到達斯里蘭卡南面大約二百五十公里處。

雖然日本印度洋艦隊還在航行,但是剩下的航程已經不多了。

七月十六日夜間,日本印度洋艦隊聯繫上了兩艘剛剛進入阿拉伯海的油輪,計劃在十七日夜間,在馬爾代夫羣島與米尼科伊島之間進行燃油補給,然後轉向北上,攻擊前往巴基斯坦的中國印度洋艦隊。

事實上,日本印度洋艦隊的損傷情況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

在電磁戰大行其道之後,日本所有新式戰艦都具備電磁對抗能力,而且所有大型戰艦上都有備用的電子設備,具備在海上修復受損電子設備的能力。比如日本印度洋艦隊裡的兩艘巡洋艦上的雷達在七月十五日夜間就修復了。只是爲了避免再次遭到損壞,這些雷達只能在夜間工作。

最重要的是,日本印度洋艦隊沒有完全喪失航空作戰能力。

經過兩晝夜搶修,通過拆舊補新的方式,“赤城”號修復了一部彈‘射’器,還修復了二十二架F-35C戰鬥機、兩架E-2F艦載預警機與四架反潛直升機,其他戰艦上的反潛直升機也修復了六架。

因爲中國印度洋艦隊沒有航母,所以日本指揮官認爲,只要追上去,用二十二架戰鬥機就能幹掉中國艦隊。

當然,要想完全恢復戰鬥力,日本印度洋艦隊必須進入某座港口。

現在,印度關閉了國‘門’,日本印度洋艦隊失去了完全恢復戰鬥力的機會。

雖然追上與消滅中國印度洋艦隊不是大問題,但是接下來怎麼辦?

日本指揮官必須考慮,進入阿拉伯海之後,即便沒有戰鬥損傷,要想離開印度洋,都要進行兩次燃油補給。因爲通信不暢,而且白天受粒子風暴影響無法進行補給作業,所以必須安排在夜間進行,每次補給至少需要消耗一個晚上。算上作戰時間,日本印度洋艦隊最快能在八天後離開印度洋。

顯然,這太遲了。

即便中國海軍沒有及時分兵,而是等到其印度洋艦隊覆滅之後,再派遣一支艦隊遠征印度洋,也能在八天之內封鎖所有水道。

也就是說,就算能夠幹掉中國印度洋艦隊,日本印度洋艦隊也‘插’翅難飛。

如果在戰鬥中出現損傷,日本印度洋艦隊更會走投無路。

這種‘交’換,對日本海軍有利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爲日本的造船工業已經癱瘓,正在建造的四艘航母在轟炸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根本不可能在二零三六年底服役,能否建成都是個問題,而中國卻能不斷的建造新式戰艦。

用一支航母戰鬥羣去‘交’換幾艘巡洋艦與驅逐艦,顯然很不划算。

對日本海軍來說,保存印度洋艦隊的意義更加重大。說得準確一點,應該是讓印度洋艦隊安全返回。

正是如此,七月十七日下午,日本海軍司令部就給印度洋艦隊下達了返航命令。

只是,這絕非日本海軍的主要任務。

與印度洋艦隊相比,聯合艦隊更加重要。

雖然聯合艦隊的受損程度也不是很嚴重,大部分戰艦都修復了主要電子設備,四艘航母也有部分航空作戰能力,但是與印度洋艦隊一樣,要想完全恢復戰鬥力,就得回港,不可能在海上完全修復。

問題是,有港口可回嗎?

粒子風暴到來之前,中國空軍就奪取了制空權,並且擴大了轟炸範圍,日本的所有大型港口都遭到了轟炸。

別說回港維修,只要聯合艦隊靠近本土,就將遭到空中打擊。

爲此,在七月十三日,聯合艦隊就向東轉移了數百公里。

返回本土肯定不可能,因此只能前往其他國家的港口,哪怕只是一處可以讓大型戰艦錨泊的海灣。

在杜小蕾緊急訪問新德里的時候,日本駐美大使正式向美國提出,希望美國能夠提供一些用於維修戰艦的設備與器材,並且開放阿留申羣島上的某處海灣,讓聯合艦隊能夠進行錨泊維修。

當然,如果美國海軍能在維修上提供幫助,那就再好不過了。

最初的時候,美國國務卿沒有拒絕,也沒有立即答應下來,以必須請示總統爲由,把這件事壓了下來。

可以說,美國非常矛盾。

如果日本迅速戰敗,中國將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戰爭紅利,美國也就不可能成爲這場戰爭的真正贏家。

問題是,如果幫助日本,美國就有可能捲入戰爭。

到了七月十六日,美國不得不拒絕日本的請求。

原因很簡單:粒子風暴的強度遠遠超過預期,美國遭受的損失非常慘重,而且相關的防護準備工作嚴重欠缺。在中國大打人道主義援助牌的時候,美國都得向中國求援,希望中國能夠緊急援助一批抗輻‘射’‘藥’物。

要想得到中國的援助,美國就得表明立場,至少不能暗中幫助日本。

問題是,美國並不甘心就此向中國俯首稱臣。

在拒絕了日本的請求後,美國國務卿暗示日本,可以向某些太平洋小國求援,或者單方面採取行動。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讓聯合艦隊前往某座無人居住的島嶼。

至於維修戰艦所需的設備與器材,美國可以通過第三方援助給日本,比如先出售給其他國家,再‘交’付給日本。

對日本海軍來說,這是唯一的選擇。

七月十六日夜間,聯合艦隊從本州島東部海域南下,以十八節向東南方向航行,目的地是日本東南端最遙遠的島嶼:南鳥島。

爲了安全起見,聯合艦隊沒有前往其他國家的島嶼。

因爲中國的偵察衛星也已癱瘓,而且中國沒有航程在五千公里以上的偵察機,所以前往南鳥島比較安全。

關鍵是,能否得到修復戰艦所必須的設備與器材。

爲此,日本動用了幾乎所有資源,特別是情報資源。爲了儘快讓聯合艦隊完全恢復戰鬥力,日本海軍還動用數百名工程師,對維修工作進行全面規劃,確定部分零部件可以通過商業渠道獲得。

準確的說,一些次要設備可以用商業產品替換。

只不過,這仍然是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四支航母戰鬥羣,總共有三十多艘大型戰艦與數艘支援艦,即便能夠及時獲得設備與器材,以及用於維修作業的工作平臺,也至少需要半個月才能完全修復。

顯然,保密工作顯得至關重要。

爲此,日本海軍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讓快速戰鬥支援艦定期返回本土,把快速商船僞裝成大型戰艦等等。人員方面,所有參與維修工作、哪怕只是知情的,都受到控制,完全與外界斷絕聯繫。

總而言之,日本海軍盡到了全力。

問題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63章 一箭三雕第91章 浮上水面第24章 重大發現第37章 遠洋護衛第40章 此消彼漲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204章 小人物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29章 本質第194章 誘餌第91章 戰略突擊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34章 盟友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21章 慘敗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37章 刺刀見紅第98章 嚴陣以待第6章 定論第7章 不測風雲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83章 試探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5章 自食其果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9章 血染橫濱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2章 措手不及第74章 戰爭狂人第37章 回國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28章 一觸即發第59章 起始點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63章 朋友第94章 技術軍官第94章 技術軍官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31章 是敵是友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34章 空軍出擊第80章 援助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46章 決策點第45章 關鍵情報第41章 順藤摸瓜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83章 第一步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62章 戰略意第38章 戰役目的第7章 關聯性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20章 進攻意識第10章 欲蓋彌彰第50章 大無畏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60章 精銳之師第202章 衝刺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50章 重創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20章 剋制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23章 敵後營救第39章 出其不意第83章 空中遭遇第34章 空軍出擊第42章 分兵合進第3章 大難不死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8章 坦克戰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48章 關鍵戰報第88章 十字路口第70章 重擊落空第72章 對峙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
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63章 一箭三雕第91章 浮上水面第24章 重大發現第37章 遠洋護衛第40章 此消彼漲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204章 小人物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29章 本質第194章 誘餌第91章 戰略突擊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34章 盟友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21章 慘敗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37章 刺刀見紅第98章 嚴陣以待第6章 定論第7章 不測風雲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83章 試探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5章 自食其果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9章 血染橫濱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2章 措手不及第74章 戰爭狂人第37章 回國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28章 一觸即發第59章 起始點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63章 朋友第94章 技術軍官第94章 技術軍官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31章 是敵是友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34章 空軍出擊第80章 援助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46章 決策點第45章 關鍵情報第41章 順藤摸瓜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83章 第一步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62章 戰略意第38章 戰役目的第7章 關聯性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20章 進攻意識第10章 欲蓋彌彰第50章 大無畏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60章 精銳之師第202章 衝刺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50章 重創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20章 剋制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23章 敵後營救第39章 出其不意第83章 空中遭遇第34章 空軍出擊第42章 分兵合進第3章 大難不死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8章 坦克戰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48章 關鍵戰報第88章 十字路口第70章 重擊落空第72章 對峙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