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昏了頭

\請到WwW,69zw,com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古賽邁失守,徹底粉碎了以軍全身而退的夢想。

雖然以色列全國上下,包括那些同情以色列的西方國家都沒人相信,以色列會遭遇如此慘敗,但是排除感情因素之後,以色列的軍政領導人不得不承認,以軍在西奈半島上已經徹底戰敗了。

發展到這一步,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讓部隊成建制的撤出來,而是如何減少人員損失。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讓二十萬以軍將士撤回來。

裝備打沒了,還可以生產,可是人打沒了,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恢復元氣。對只有一千多萬人口的以色列來說,二十萬正處於壯年時期的男性軍人,絕對是一筆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民族資產。更重要的是,要想不至於敗得更慘,比如守住國境防線,這二十萬軍人就必不可少。

二十七日夜間,在經過半個小時討論後,以色列總理批准了總參謀部的撤退方案。

九點不到,以色列總參謀部向前線下達了撤退命令,除了與埃軍交戰的部隊之外,其他部隊全部向北突圍,沿零號公路線向東撤退。在此之前,以軍總參謀部已經命令三個旅進駐拉法口岸。

雖然沒有任何一名以軍官兵願意,但是他們仍然得在撤退途中丟下大批主戰裝備。

這個時候,埃軍的問題暴露了出來。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二十七日傍晚,戚凱威就向埃及陸軍的三個集團軍下達了全面總攻的命令,而且單獨給第三集團軍的裝甲突擊部隊下達命令,放棄古賽邁,以野外行軍的方式沿着國境線向北推進,切斷零號公路線,阻止以色列國防軍撤退,爭取在運動戰中消滅以軍有生力量。

這道命令清楚的表明,戚凱威非常準確的抓住了重點。

對以色列這種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國家,消滅多少裝備並不重要,只有重點打擊有生力量,才能將其打垮。

事實上,在之前的戰鬥中,戚凱威一直在強調這個重點。

問題是,埃及軍隊並沒完全執行戚凱威的命令。

正面作戰的三個集團軍還稍微好一點,在夜間十點之前,都動用了全部預備隊,擴大了鋒線的正面寬度,損失較爲慘重的第三集團軍與第一集團軍還動用了預備役步兵師,讓步兵充當先鋒。

問題出在第三集團軍的裝甲突擊部隊身上。

根據埃及軍隊的作戰報告,在當天傍晚,該部隊沒有收到戚凱威下達的命令。

這也可以理解,因爲以色列國防軍的電磁干擾十分嚴重,通信一直有問題,很多命令都無法及時送達。

問題是,戚凱威的命令反覆發送了幾個小時,該部隊不可能一次都沒收到。

真正的原因,不是沒有收到命令,而是第三裝甲師的指揮官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根本沒有理會戚凱威的命令。

原因很簡單:他是數十年來,如此接近以色列本土的第一位埃及將領。

在戚凱威嚴令裝甲突擊部隊轉向北上時,該部隊不但沒有北上,還繼續向東挺進,而且在當天晚上九點半左右,炮擊了邊境線對面的蓋濟奧特,導致一百多名平民喪生,數百平民負傷。

大概在十一點左右,該部隊越過了埃以邊境線。

毋庸置疑,這絕對不是小事。

中國空軍的戰略偵察機發現埃及軍隊越過邊境線後,牧浩洋立即聯繫了戚凱威,而戚凱威也在第一時間,讓埃及三軍總參謀長派了一名高級參謀,乘坐小型飛機趕往前線,當面向前線指揮官下達命令。

可惜的是,這已經晚了。

大概在二十八日凌晨一點左右,裝甲突擊部隊撤了回來。

僅僅十分鐘後,美國總統在半夜裡召開新聞發佈會,強烈譴責了埃及軍隊針對以色列平民的作戰行動。

當時,美國總統沒有譴責埃及軍隊越境攻擊以色列,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平民身上。

毫無疑問,這是非常常見的政治手段。

因爲是以色列國防軍首先越過邊境線,而且戰爭還沒結束,所以美國沒有理由譴責埃及軍隊攻擊以色列國土。可問題是,以軍在西奈半島作戰的時候,沒有把矛頭指向平民,只是驅趕平民向西與向南遷移,沒有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更沒有出現嚴重的平民傷亡。埃及軍隊炮擊蓋濟奧特,哪怕重點打擊對象是以軍營地,也造成了不小的平民傷亡,而這是國際社會無法容忍的行爲。

可以說,這正是美國等待的機會。

在新聞發佈會上,美國總統首次呼籲交戰雙方立即停火,並且向其他國家發出號召,共同出面阻止這場戰爭。

當然,所謂的“其他國家”,主要就是指中國。

這還沒完,美國總統還以“中東軍事衝突事態發展已經產生人道主義危機”爲由,做出了向以色列提供有限軍事援助的決定,並且當即就宣佈,美國對以色列負有戰略安全保障的責任與義務。

雖然話沒有直接說,但是意圖很明顯,即美國有可能參戰。

顯然,這可不是鬧着玩的事情。

牧浩洋接到黎平寇的電話時,已經是上午八點左右了,而他趕到元首府之前,黎平寇已經與美國總統通了熱線電話。

“美國總統已經擺明立場,如果埃及軍隊越過邊境線,美國就將參戰。”

牧浩洋鎖緊了眉頭,但是沒有急着開口。

“當然,這不是美國當局的官方立場,而且美國是否參戰,得由國會決定。只有一點可以肯定,美國不會容忍以色列亡國。”黎平寇長出口氣,說道,“根據我的判斷,美國將立即爲以色列提供緊急軍事援助,而且開始新一輪軍事部署。我已經給騰耀輝打了電話,讓他做好相關準備。如果美國增強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力量,我們也不能落後。總理將在下午飛往沙特,對阿拉伯國家進行緊急訪問。”

“爭取阿拉伯國家的支持?”

“不是支持,而是穩住阿拉伯國家。凌晨發生的事情,已經產生了消極影響,我們必須做好防範準備。”

“我覺得,美國直接參戰的可能性不大。”

“爲什麼?”

“政治上行不通,畢竟阿拉伯國家站在埃及與敘利亞這邊,而美國參戰,只會使事態進一步惡化。從軍事上講也行不通,因爲這會導致我們參戰,而美國沒有足夠的把握取得軍事上的勝利。”

“這麼說,你的意思是不加以干預?”

“當然不是,必須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不然局勢肯定會失控,而我們也沒有理由爲了埃及與美國開戰。”牧浩洋嘆了口氣,說道,“別的不說,至少全國代表大會不可能通過這樣的戰爭決議。”

黎平寇點了點頭,說道:“我已經給納傑夫打了電話,讓他儘快終止軍事行動。”

“終止?”

“準確的說是暫時停止。”

“這……”

“不管軍事上的影響如何,要想阻止事態惡化,就得暫停軍事行動,不然誰也不能保證那些糊塗的埃及軍官會不會再次引發危機。我們可以化解一次危機,卻沒有理由再次說服美國。”

牧浩洋暗自嘆了口氣,這也確實是唯一的解決辦法了。

黎平寇稍微等待了一會,才說道:“在你看來,照現在的態勢發展下去,埃及有沒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勝利?”

“元首,你的意思是……”

“換句話說,是否有必要結束這場戰爭?”

“這……”

“我單獨把你叫來,就是想聽聽你的意見。”

牧浩洋微微點了點頭,思索了一陣,才說道:“現在停戰的話,埃及不會吃虧,說不定還能通過談判獲得一些好處。更重要的是,埃及軍隊不但成功擋住了進攻,還在反擊中擊潰了以色列國防軍,納傑夫獲得了想要的東西,在阿拉伯世界中的聲望必然如日中天,因此他有可能接受我們提出的停戰要求。問題是,敘利亞當局不見得會接受停戰協議,而納傑夫也不見得會在這個時候拋棄敘利亞,因爲他要實現理想,首先就得組建‘埃敘軸心’,也就得幫助敘利亞取得勝利。說得簡單一點,納傑夫與阿薩德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收復被以色列佔領了數十年之久的戈蘭高地,在此之前,兩人都不會接受我們提出的停戰要求。考慮得更加長遠一些,如果在這個時候停戰,戰爭不會結束,中東地區也不會獲得長遠和平,只會加劇阿以雙方的軍備競賽,迫使雙方爲下一場戰爭進行全力準備。也許,我們能夠獲得好處,比如增加軍火出口量,可是更更加重要的利益、比如我們在中東的戰略地位相比,軍火貿易那點收入,恐怕就算不了什麼了。”

“也就是說,還不能停戰?”

“不管怎麼說,誰也不能保證在第六次中東戰爭中,埃及還能擊敗以色列,因此沒有理由放棄已經取得的優勢。”

“不停戰的話,接下來該怎麼打?”

“轉移重點。”

黎平寇的眉頭跳了幾下,示意牧浩洋把話說清楚點。

“讓埃及繼續保持軍事壓力,以間接的方式支援敘利亞,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適當的軍事冒險。重點是幫助敘利亞在戈蘭高地上取得勝利,只要敘利亞收復了失地,戰爭就將結束。”

“怎麼幫助?”

“還是派戚凱威過去。”

黎平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隨即沉思起來。

顯然,這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冒險。

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42章 找準目標第295章 遺蹟第28章 屈服第175章 三板斧第65章 全面行動第6章 錯失先機第62章 開戰在即第46章 預料之外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68章 措手不及第63章 反導攔截第4章 戰爭危機第15章 風頭正勁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58章 潛艇伏擊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74章 迴歸第42章 第五代第89章 輪番轟炸第62章 軍方接觸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53章 巧合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0章 混戰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52章 順手拈來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18章 千鈞一髮第44章 出山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26章 逐步推進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3章 周密計劃第47章 證據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86章 精心部署第9章 進軍神速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3章 周密計劃第32章 針鋒相對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59章 起始點第8章 擴軍浪潮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84章 轉變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59章 於公於私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44章 出山第78章 兩強標準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28章 導火索第36章 破例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58章 邁向戰爭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7章 突然襲擊第38章 狼羣第71章 新理論第48章 反潛戰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127章 改進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248章 災難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7章 運氣不錯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
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42章 找準目標第295章 遺蹟第28章 屈服第175章 三板斧第65章 全面行動第6章 錯失先機第62章 開戰在即第46章 預料之外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68章 措手不及第63章 反導攔截第4章 戰爭危機第15章 風頭正勁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58章 潛艇伏擊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74章 迴歸第42章 第五代第89章 輪番轟炸第62章 軍方接觸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53章 巧合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0章 混戰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52章 順手拈來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18章 千鈞一髮第44章 出山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26章 逐步推進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3章 周密計劃第47章 證據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86章 精心部署第9章 進軍神速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3章 周密計劃第32章 針鋒相對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59章 起始點第8章 擴軍浪潮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84章 轉變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59章 於公於私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44章 出山第78章 兩強標準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28章 導火索第36章 破例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58章 邁向戰爭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7章 突然襲擊第38章 狼羣第71章 新理論第48章 反潛戰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127章 改進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248章 災難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7章 運氣不錯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