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創新之舉

在二零四一年,全球各國的主要軍備項目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中國陸軍的“未來地面戰平臺”。原因很簡單,這是全球第一個真正進入了軍方訂購目錄的地面綜合平臺項目,也是中國陸軍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內,開出的第一個綜合性軍備項目,甚至可以說得上是第一個大型軍備項目。

該項目完全實現的話,總花費將在十五萬億元以上。

毫無疑問,這是當時中國、甚至是全球最大的軍備項目。與之相比,J-31/J-33項目的總預算也只有十二萬億元,而美國的YF-52/YF-53項目的總預算爲二萬四千億美元,即便是預計建造十艘的C3航母項目的總預算也只有六萬億元,而美國的“美國”級超級航母的總預算僅爲二萬二千億美元。

不可否認,J-31/J-33也很有吸引力,特別是在YF-52/YF-53項目的襯托下,把中美軍備競賽提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上。在陸軍方面,美國卻沒有能夠與“未來地面戰平臺”匹敵的綜合性項目。準確的說,美國陸軍的綜合作戰平臺項目進展遲緩,研製費用嚴重超標,一度面臨下馬威脅。

當然,“未來地面戰平臺”的順利推進,也使美國陸軍獲益匪淺。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中國陸軍的“未來地面戰平臺”項目刺激了美國,讓美國國會沒有砍掉美國陸軍的類似項目。

二零四一年底,“未來地面戰平臺”取得了第一個重大進展:基礎平臺定型。

前面已經提到,陸軍在招標的時候就明確要求,儘可能的採用綜合電力系統,底盤最好是純電力驅動。

對參與競標的三家公司,即中國北方重型工業集團、中國南方機械工業集團與衡泰重型工業機械集團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關鍵不是沒有合適的電動機,而是純電力驅動帶來的能量儲備問題。

要知道,這意味着,底盤裡沒有內燃機,而是由蓄電池爲電動機供電。

三家公司中,前兩家爲國營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兩家重型工業集團,衡泰集團則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重型工業集團。

因爲陸軍沒有定死標準,還有商量餘地,所以北方重工與南方機械都在初始方案中,採用了燃電混合動力系統,即由燃氣輪機驅動發電機,並且單獨安裝一套爲電磁炮供電的蓄電系統。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不失爲較爲合理的解決方案。

只是存在一個較爲嚴重的問題,即底盤重量嚴重超標。

在不安裝裝甲的情況下,北方重工的設計方案重達二十八噸,南方機械的則達到了驚人的三十二噸。這就意味着,如果安裝上裝甲,兩者的重量都將突破四十五噸,再加上作戰模塊,反裝甲型的戰鬥重量很有可能突破六十噸。如果需要提高防護標準,則突破七十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顯然,陸軍肯定不會接受一輛重達七十噸的主戰坦克。

要知道,空軍主力運輸機的極限運載能力也只有七十噸出頭,而陸軍主戰坦克的戰鬥重量最多隻能達到六十五噸,最好能夠控制在五十五噸以內,才能保證用一架運輸機運送一輛坦克的全部裝備。

事實上,即便是五十五噸也超過了陸軍的要求。

原因很簡單,現在搞的只是基礎型號,在裝備部隊的時候,肯定會提供配套的披掛式反應裝甲,因此必須留出四到五噸的餘量,確保在披掛反應裝甲之後,主戰坦克的機動性能不至於嚴重降低。

按照陸軍提出的指標,五十五噸是上限,最好能控制在五十噸以內。

顯然,北方重工與南方機械的方案不可能控制在五十五噸以內。

與兩家國營企業相比,衡泰集團把重點放在了動力系統、或者說是電力儲備系統上,即以攻克純電力驅動技術難關爲主。

受此影響,衡泰集團的研製進度最慢,只是也最受陸軍關注。

要知道,衡泰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電力設備與蓄電設備製造商,其生產的高性能蓄電池已經廣泛應用在了電動汽車、電動飛機、電動遊艇上,還爲海軍開發出了潛艇用的高性能蓄電模塊。

陸軍發出招標的時候,衡泰集團已經制造出質能密度高達每千克四百伏安時的高性能燃料電池,相當於汽油燃值的百分之三十三,而電動機的能量轉化效率比內燃機高得多,具備了取代內燃機的能力。

當時,最大的問題是:還不具備量產能力。

不管怎麼說,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來的樣品不具有代表性。

只是可以承認,衡泰集團取得的成果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也引起了陸軍高度重視,並且得到了軍方的全力支持。

如果這種高性能燃料電池能夠量產的話,電動機取代內燃機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最先受益的,肯定是軍隊。

除了陸軍,海軍與空軍也獲益匪淺。比如,用高性能燃料電池取代潛艇上的蓄電池,甚至有可能取代核反應堆,製造出性能不亞於核潛艇的電動潛艇,空軍則能製造出性能更加先進的長航時飛機。從後勤保障的角度出發,如果能夠解決發電設備小型化問題,比如製造出小型聚變核反應堆,就不再需要向前線運送燃料,用一臺小型反應堆就能爲成千上萬的坦克戰車補充電能。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確實殘酷的。

到二零四一年,衡泰集團也沒能找到大規模量產的方法,只是以實驗室試製的方式,生產出了足夠組裝一輛底盤的燃料電池,並且根據試製測出的數據,向陸軍遞交了總體設計方案。

按照衡泰集團提交的方案,底盤不包含裝甲部分的總質量能控制在十四噸以內。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果,也足以讓陸軍下定決心。

要知道,如果衡泰集團的方案沒有太大的偏差,反裝甲型號的總質量肯定不會超過五十噸。當時衡泰集團沒有提交詳細的設計方案,但是陸軍利用底盤設計方案,對各種作戰平臺進行了估算。

可以說,衡泰集團方案的最大成功之處就是採用了綜合電力系統。

到了年底,衡泰集團向陸軍交付了第一輛底盤,供陸軍進行性能測試。

必須承認,這輛底盤足夠先進。

當時,在配重五十噸、採用履帶行走機構的情況下,最大公路速度達到了每小時八十五公里、最大越野速度爲每小時五十五公里,公路最大行軍里程爲八百四十公里、越野最大行軍里程爲四百六十公里,爬坡能力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二。更重要的是,在耗盡電能後,使用專用充電設備,能在十五分鐘內補充百分之八十的電能,全充電時間也只有兩個小時,而使用民用電網的話,補充百分之八十的電能只需要四十五分鐘。至於可靠性,連續行軍三萬六千公里沒有出重大故障。

如果能夠量產,這絕對是陸軍作戰平臺的理想底盤。

事實上,只要解決了底盤問題,其他作戰模塊根本不是問題。

在二零四一年初,北方重工下屬的槍炮集團就研製出了三十五毫米線圈電磁炮,測試時的炮口能量達到了三十六兆焦,比一百四十毫米電熱化學炮提高了百分之八十,而且還有大約百分之二十的提升空間。如果有合適的彈種,這門電磁炮在兩千米處的穿甲能力能夠達到驚人的一千八百毫米。也就是說,任何一種第五代主戰坦克在全披掛的情況下,也擋不住這門電磁炮打出的穿甲彈。

當然,線圈電磁炮絕對是“電老虎”。

試製樣炮的能量轉化效率只有百分之十四。也就是說,如果使用衡泰集團的燃料電池提供電能,每發射一枚全威力穿甲彈,就要耗光一百八十公斤電池裡的全部電能,而按照一個基數四十八枚炮彈計算,僅用於發射這些炮彈的蓄電池就需要八千六百公斤,而四十八枚整裝一百四十毫米穿甲彈的總質量也不過兩千多公斤。也就是說,武器彈藥系統的質量比第五代主戰坦克提高了三倍。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提高線圈電磁炮的能量轉換效率。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能量轉換效率提高一倍,在炮彈質量可以忽略的情況下,武器能源系統的總質量就能降低一倍。如果達到軌道電磁炮的百分之四十,那麼武器能源系統的總質量能降低到三千公斤左右。

當然,必要的時候,也可以使用軌道電磁炮。

只是從發展趨勢來看,線圈電磁炮的潛力更大,而且線圈電磁炮是實現小口徑、高能量的唯一途徑。如果採用軌道電磁炮,在炮口能量不變的情況下,口徑將超過一百毫米,系統總質量不會降低多少。

到二零四一年底,最大的好消息是:衡泰集團終於攻克了高性能燃料電池的製造難題。

雖然根據衡泰集團提交的報告,初期生產效率不會很高,而且成品率也不會很高,但是肯定能夠量產,而且在生產規模足夠大的情況下,就有足夠的資金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成品率。

到此,陸軍才下定決心,把合同交給了衡泰集團。

當然,北方重工與南方機械也沒有被排除在外,其中北方重工負責反裝甲、多用途與火力支援模塊的研製工作,南方機械負責防空模塊、複合裝甲、主動防禦系統的研製工作,衡泰集團則負責底盤、行走機構、武器能量系統、電子系統與觀瞄系統,三家公司最遲在二零四二年底提交試製樣品。

按照陸軍的規劃,最遲二零四三年,“未來地面戰平臺”就將進入工程生產階段。

,!

第56章 窗戶紙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0章 欲蓋彌彰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章 海軍強國第24章 昏了頭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53章 生存競賽第80章 援助第234章 決勝點第27章 瘋狂計劃第6章 定論第21章 決戰開始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6章 戰略籬笆第57章 提前行動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5章 先做準備第7章 太空戰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7章 瘋狂計劃第114章 向前看第81章 臨時調整第6章 第一步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72章 新崗位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9章 第二戰線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1章 極限第31章 不可避免第56章 窗戶紙第24章 伏擊戰第52章 全速追擊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31章 掃蕩第79章 另闢蹊徑第31章 接觸第4章 科技競賽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6章 中東戰爭第11章 導彈攻擊第83章 一錯再錯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5章 風頭正勁第89章 統一第86章 全力以赴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96章 突襲第40章 此消彼漲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26章 內訌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84章 連環拳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15章 風頭正勁第32章 關鍵時刻第96章 迴歸正位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40章 積極主動第36章 權衡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1章 矛盾心態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306章 第一步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74章 反擊第81章 臨時調整第54章 突然襲擊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7章 又見熟人第74章 爭取時間第4章 各算各的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77章 小心爲上
第56章 窗戶紙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0章 欲蓋彌彰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章 海軍強國第24章 昏了頭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53章 生存競賽第80章 援助第234章 決勝點第27章 瘋狂計劃第6章 定論第21章 決戰開始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6章 戰略籬笆第57章 提前行動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5章 先做準備第7章 太空戰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7章 瘋狂計劃第114章 向前看第81章 臨時調整第6章 第一步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72章 新崗位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9章 第二戰線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1章 極限第31章 不可避免第56章 窗戶紙第24章 伏擊戰第52章 全速追擊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31章 掃蕩第79章 另闢蹊徑第31章 接觸第4章 科技競賽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6章 中東戰爭第11章 導彈攻擊第83章 一錯再錯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5章 風頭正勁第89章 統一第86章 全力以赴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96章 突襲第40章 此消彼漲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26章 內訌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84章 連環拳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15章 風頭正勁第32章 關鍵時刻第96章 迴歸正位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40章 積極主動第36章 權衡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1章 矛盾心態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306章 第一步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74章 反擊第81章 臨時調整第54章 突然襲擊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7章 又見熟人第74章 爭取時間第4章 各算各的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77章 小心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