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出山

黎平寇來找盛世平,確實與經濟上的事情沒有多大關係。

“你們說得沒錯,CIA針對的不是劉俊實本人,而是他推行的政策。”盛世平放下水晶酒杯,去櫥櫃裡拿來一盒糖果。“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我就見過他,比我高兩個年級,學的法律專業。畢業後我與他見過三次,最近一次是去年在臺北舉行的華商洽談會上,我跟他單獨談了半個小時。”

李國強的眉頭跳了幾下,因爲他沒有聽說過這件事。

“以我的個人印象,劉俊實是一個非常務實、也非常精明的政治家。”

李國強注意到,盛世平用的是“政治家”、而不是“政客”來稱呼劉俊實。

“在大學裡,劉俊實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左翼青年。聽說學成回去後,第二年就參加了臺灣民間組織的保釣行動。”

“他沒有跟隨漁船出海,只是在岸上爲船員提供幫助。”

盛世平笑了笑,說道:“不管怎麼說,他很聰明、很有頭腦、也很有魄力。一個精明的政治家,不可能不知道,臺海問題不會永遠拖下去。隨着兩岸的民間往來越來越頻繁,綜合實力差距越拉越大,特別是我們與美國的差距日益縮小,捍衛國家利益、實現民族統一的實力大大增強,終究有一天,臺海問題會在我們或者我們後代的手中得到解決。那時候,美國不但不會站出來保護臺灣,還會避之不及。受苦受難的不是美國人、也不是臺灣同胞,而是那些在民族分裂路線上越走越遠的政客。”

“淪爲階下囚的前任‘總統’就是前車之鑑。”

盛世平看了李國強一眼,說道:“劉俊實是過來人,還是受益者,肯定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即便沒有前任‘總統’的鮮活例證,劉俊實也會在上任之後大力改善兩岸關係,推動政治和解、促進民族統一。”

李國強鎖緊眉頭,聽出了盛世平的言外之意。

劉俊實與盛世平的關係肯定不簡單!

“實現民族統一,關鍵不是政治家的意願,而是公衆的意願。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希望通過民間交往、經濟合作、旅遊開發、文化交流等方式,增進兩岸間的民族親情,使更多的臺灣同胞從中獲益,從而支持民族統一。”盛世平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才能獲得的成果,也許我們這代看不到那一天。只有從現在開始,抓住所有機會、抓緊一切時間,才能在幾十年後,讓兩岸同胞的子孫走到一起,共同見證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

“這就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黎平寇笑了笑,說道,“也許要不了幾十年,只要我們的發展勢頭沒有減弱,兩岸的民間交往不受影響,也許十多年後、最多二十年後,就有機會實現和平統一。”

盛世平沒有這麼樂觀,至少從神色上看,他不大認同黎平寇的觀點。

“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再過十五年,我們將在經濟總量上超過美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軍事力量也在穩步提高。雖然全面超越美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隻要讓美國認識到,插手臺海問題得不償失,我們就能利用兩岸數十年交往打下的基礎,實現民族統一。”

“沒這麼簡單,千萬不要低估美國。”

黎平寇笑了笑,沒有跟盛世平爭辯。

“作爲頭號強國,即便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算起,美國掌握世界霸權只有百年左右。現在的美國,正處於國力最強盛的巔峰時期。千萬不要被當前的局勢矇蔽,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給美國帶來的好處遠遠超過壞處。歸根結底,這場危機的根源是美國在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中燒的錢太多,不得不從其他地方撈錢,導致金融秩序紊亂、經濟發展脫軌。危機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只是美國把危機轉嫁給其他國家的手段。危機結束後,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很快就會迎來一個類似與克林頓執政時的‘黃金時期’。要想超越美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至少會低彌一段時間。”

盛世平笑着搖了搖頭,說道:“美國會怎麼樣,我們今後再討論。說到臺海問題,關鍵還是軍事力量。”

黎平寇嘆了口氣,沒有反對盛世平的觀點。

“軍隊好比一把寶劍,鑄造這把寶劍,需要四個因素,原材料、鍊鐵爐、工匠與鍛造時間。對軍隊來說,四個因素分別是軍人、訓練、科技與實戰。寶劍鑄造好後,還得有一名體格強壯、頭腦聰明與反應迅速的劍客,不然寶劍永遠只是寶劍,不是克敵制勝的利器。我們只會說某個劍客天下無敵,不會說某把寶劍天下無敵。”盛世平笑了笑,說道,“非常可惜的是,我們還沒有鑄造出絕世寶劍,也沒有揮動寶劍所需的體魄。只要我們還不是美國那樣的劍客,就別想超越美國。”

“即便如此,也不能什麼都不做。”李國強不反對盛世平的觀點,也不完全贊同。“國家發展得循序漸進、軍備建設也得一步一個腳印,我們既不能等到經濟強大後再發展軍備,也不能不顧國家基礎實力盲目擴充軍備。只要我們穩步前進,發展速度比對手快,遲早有一天能夠超越對手。”

“我早就說過,那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必須有耐心。”

“越說越遠了,這可不是辯論會。”黎平寇笑了笑,把話題拉了回來,“老盛,這件事你可不能靠邊站。”

“你都找上門來了,我能靠邊站嗎?”盛世平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如果劉俊實挺過了這一關,我就去臺灣找他談談。”

“方便嗎?”

“有什麼不方便的?我是好幾家臺資企業的股東,拿的是美國護照,臺灣當局還給了我永久免簽入境權。”盛世平長出口氣,說道,“我去找他,說話更加方便一些。只是我不能空着手去,憑一張嘴遊說臺灣‘總統’。”

“你的意思是……”

“在此之前,我得知道,你們是怎麼想的,以及打算怎麼處理臺海問題。”

黎平寇皺起了眉頭,這個問題太籠統了。

“你也知道,上次去臺灣,劉俊實提到過,只要大陸答應高層會晤,那怕在非正式場合私下會晤,他就答應進行統一談判。”盛世平看了黎平寇一眼,說道,“這是一個機會,把握住這個機會,就能縮短兩岸的距離,加快兩岸走到一起的步伐。關鍵是,必須拿出一個基本政策,讓劉俊實知道,我們很有誠意。”

“你覺得,和平統一的時機已經來臨了嗎?”

盛世平笑了笑,隨即搖了搖頭,說道:“我開始說過,和平統一的基礎是公衆,而不是政治家。就算劉俊實知道CIA想除掉他,讓宋英傑取而代之,他也不會走在公衆前面,更不會越俎代庖。以劉俊實的性格,如果我們向他施壓,反而會適得其反,讓他不得不向美國妥協。”

“怎麼可能,美國想除掉他……”

“老黎,你也是政治家,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黎平寇長出口氣,神色低沉了下來。

“與追求的遠大理想相比,一個真正的政治家肯定會把個人安危拋到腦後。劉俊實向美國妥協,不是爲了保命,而是在保護他努力多年建立起來的政治成果,是在保護他推行的兩岸政策。”盛世平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如果把你放到劉俊實的位置上,我相信,你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黎平寇點了點頭,說道:“你說得沒錯,我也會這麼做。”

“在我去臺北之前,你得給我一個明確的答覆,讓我知道,該給劉俊實說些什麼,以及該如何處置這件事。”

“我不能給你答覆,因爲這不在我的決策範圍之內。”

“你是說……”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不管劉俊實能不能挺過這一關,臺海關係都會受到影響。”黎平寇嘆了口氣,說道,“像你說的,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向劉俊實施壓,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問題是,CIA冒着巨大風險,意圖除掉劉俊實,肯定有更加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我們不適當提高戒備,只會使事情變得更加糟糕。對我們來說,現在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打與不打。”

“有這麼嚴重?”

“如果事態繼續惡化,我們將沒有選擇。”黎平寇看了盛世平一眼,說道,“只要劉俊實有個三長兩短,我們就不能坐視不管。以我們現在的軍事實力,以及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要是再次出現上世紀九零年代中期那樣的臺海危機,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高層做出打的決定。”

“這絕對是一場災難,所有炎黃子孫的災難。”

“所以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

盛世平點了點頭,說道:“首先得保護好劉俊實,不能讓他受到傷害。其次得讓CIA放棄刺殺他的想法,免除後顧之憂。最後得做好完全之策,以防事態失控後,把我們推到戰爭邊緣。”

“前面兩件事,老李在安排。只是這最後一件事,你得親自出馬。”

“我?”

“我沒去美國留學,所以你的話更有說服力。”

盛世平嘆了口氣,說道:“看樣子,我該跟隱居生活說再見了。”

“也許是永別。”黎平寇笑了笑,說道,“事不宜遲,你馬上跟我回去。”

“不用急,先吃點東西。上刑場前都得吃頓飽飯,總不能讓我餓着肚子出發吧。”

李國強沒有跟黎平寇與盛世平一起回去,吃過夜宵,他就跟兩人告辭,單獨驅車返回軍事情報局。

這趟,李國強沒算白來,至少讓他知道該怎麼處理擅自行動的李小明。

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章 海軍強國第4章 不留活口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60章 振作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4章 伏擊戰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15章 宣戰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71章 新理論第56章 窗戶紙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7章 山窮水盡第37章 遠洋護衛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2章 秘密任務第23章 堅持主見第8章 擴軍浪潮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24章 反擊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71章 新理論第94章 戰略價值第66章 分工合作第56章 快馬加鞭第24章 勇敢面對第47章 第一槍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6章 強渡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19章 做徹底第16章 準備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89章 虛與委蛇第58章 新班子第117章 高姿態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57章 戰爭決議第56章 家宴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82章 秘密第73章 外交戰果第49章 拋開幻想第9章 血染橫濱第13章 周密計劃第56章 守株待兔第55章 兩強相爭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2章 秘密任務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97章 戰略分歧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18章 和解第86章 全面競賽第31章 風捲殘雲第55章 毅然決絕第116章 敗不餒第28章 裁軍大會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24章 勇敢面對第61章 動力革命第6章 幽靈墜落第70章 分道揚鑣第233章 蠶食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章 鬥爭第74章 信心十足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1章 收假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77章 針鋒相對第302章 覺醒
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章 海軍強國第4章 不留活口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60章 振作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4章 伏擊戰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15章 宣戰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71章 新理論第56章 窗戶紙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7章 山窮水盡第37章 遠洋護衛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2章 秘密任務第23章 堅持主見第8章 擴軍浪潮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24章 反擊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71章 新理論第94章 戰略價值第66章 分工合作第56章 快馬加鞭第24章 勇敢面對第47章 第一槍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6章 強渡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19章 做徹底第16章 準備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89章 虛與委蛇第58章 新班子第117章 高姿態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57章 戰爭決議第56章 家宴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82章 秘密第73章 外交戰果第49章 拋開幻想第9章 血染橫濱第13章 周密計劃第56章 守株待兔第55章 兩強相爭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2章 秘密任務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97章 戰略分歧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18章 和解第86章 全面競賽第31章 風捲殘雲第55章 毅然決絕第116章 敗不餒第28章 裁軍大會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24章 勇敢面對第61章 動力革命第6章 幽靈墜落第70章 分道揚鑣第233章 蠶食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章 鬥爭第74章 信心十足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1章 收假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77章 針鋒相對第302章 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