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

十一月八日,確定所羅門羣島上的美軍空軍基地、野戰機場與岸防導彈陣地已被全部摧毀之後,龔繼飛與佟少雲率領艦隊南下,正式開始了支持陸戰隊登陸所羅門羣島的前期火力打擊行動。

之前的五天,都是在爲艦隊南下做準備。

這個時候,兩支艦隊就沒有必要分開行動了。只是,佟少雲仍然呆在第二艦隊旗艦“黑龍江”號上,沒有去“泰山”號。

按照牧浩洋的分工,龔繼飛仍然是艦隊司令,全權負責作戰行動,佟少雲得聽從龔繼飛的指揮,負責炮火打擊。

兩支艦隊會合,更讓美軍變得無望。

要知道,在二十六艘大型綜合戰艦的掩護下,幾乎任何空中打擊都不大可能對艦隊裡的航母構成威脅。得到了多達四十七艘反潛戰艦的直接保護,還有數量絕對不會少於二十艘的全電動潛艇的暗中保護,美軍就算出動所有部署在太平洋上的攻擊核潛艇,也不見得能夠有所收穫。

以二零五三年的標準衡量,這幾乎是一支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艦隊。

事實上,這已經反映出,中國海軍在對之前的海戰進行總結之後,認識到強大的防禦手段已經賦予艦隊足夠的生存能力,也賦予艦隊更加靈活的作戰選擇,沒有必要再爲艦隊可能遭到的打擊而選擇戰術了。

最直接的戰術,就是最有效的戰術。

這次的戰術安排,就是讓艦隊直接殺向所羅門羣島,壓垮美軍的防禦體系,然後護送陸戰隊上岸。

結果就是,當天中國艦隊就向南航行了一千公里。

到了十一月九日,佟少雲率領第二艦隊突前,一直開到離所羅門羣島的舒瓦瑟爾島不到五百公里的地方纔停了下來。

這下,就算使用普通炮彈,也能打擊羣島上的所有美軍陣地了。

當天,在後方待命的登陸艦隊離開了阿拉普港,在十六艘反潛戰艦的直接掩護下,開赴所羅門羣島。

這支登陸艦隊,實際上是四支登陸艦隊。

除了四十多艘登陸戰艦之外,艦隊裡還有二十艘護航航母、三十二艘火力支援艦與大約八十艘快速運輸船。

嚴格說來,這支規模龐大的艦隊分成了四個編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差不多兩百艘艦船擠在一起,肯定會出問題,分散成四支各有四十多艘艦船的編隊更加合理。

事實上,這是一個極易受到攻擊的目標。

當時,美軍已經知道,中國海軍肯定會掩護陸戰隊登陸,因此留在阿拉普港的登陸艦隊肯定會南下。

結果就是,在十一月七日,美軍就在阿拉普港到所羅門羣島的航線上部署了差不多二十艘攻擊核潛艇,準備截擊登陸艦隊。如果不能消滅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打掉運送陸戰隊的登陸艦隊,同樣能夠阻止中國軍隊攻打所羅門羣島。要知道,轟炸與炮擊再猛烈,最終仍然得用陸戰隊佔領島嶼。

事實上,美軍早就把主要軍事設施轉移到了地下,而且大部分軍事設施的掩埋深度都在五十米以上。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美軍軍事設施的掩埋深度甚至超過了一百五十米,一些關鍵軍事設施的上方還有厚度在五十米以上的鋼筋混凝土。如此堅固的防禦設施,足以承受住最先進的鑽地炸彈的直接打擊。也就是說,中國艦隊的轟炸與炮擊,只是摧毀了美軍的地面防禦設施,對美軍造成的傷亡並不大。只要中國艦隊撤走,美軍就能在幾天、最多十多天內修復受損的地面設施。

顯然,不出動陸戰隊,轟炸與炮擊只是消耗了美軍的工程物資,給美軍的工程部隊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根本沒有其他作用。

當時,美軍對伏擊登陸艦隊有十分的把握。

原因很簡單,美軍已經獲得情報,中國海軍只出動了十六艘反潛戰艦掩護登陸艦隊,而且中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總共也就只有七十多艘反潛戰艦,已經有四十七艘編在了主力艦隊裡面,還有十多艘在護送運輸船隊,根本不可能爲登陸艦隊安排更多的護航力量。至於岸基反潛巡邏機,只要離基地超過一千五百公里,其作戰效率就將大幅度降低,而從阿拉普港到所羅門羣島有三千多公里。

只是,美軍並不知道,護衛登陸艦隊的不僅僅有反潛戰艦,還有四十多艘潛艇。

全部是全電動潛艇!

這是自開戰以來,中國海軍第一次用全電動潛艇爲船隊護航,也是第一次動用如此多的全電動潛艇執行一個任務。

雖然兩個月前,周渝生就提出用潛艇爲船隊護航,當時一名海軍潛艇部隊的參謀還提出了一套可行的護航戰術,但是牧浩洋沒有立即採用,主要是潛艇部隊的任務本來就很重,而且實戰已經證明,全電動潛艇配合艦隊作戰的價值非常重大,反而是反潛戰艦在艦隊作戰中的地位比較尷尬。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後來所有反潛戰艦都配備了一門大口徑電磁炮,使其能在沒有反潛任務的時候,能夠協助大型綜合戰艦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甚至能在必要的時候,執行對海作戰任務。

只是這次,牧浩洋沒得選擇的餘地,因爲沒有多少反潛戰艦可用了。

相反,全電動潛艇到是越來越多,因爲建造潛艇的造船廠多得多,而且潛艇的建造週期比反潛戰艦短得多。

用潛艇爲登陸艦隊護航,既是一個創舉、又是一個嘗試。

事實上,當時連周渝生都沒有絕對的把握。

爲此,牧浩洋還做了別的安排,比如動用部署在關島的反潛巡邏機,爲登陸艦隊提供兩千公里的直接掩護。又比如,讓龔繼飛的第一艦隊在九月十日向北轉移一千公里,出動艦載固定翼反潛巡邏機清理航道。

顯然,牧浩洋嚴重低估了全電動潛艇的反潛作戰能力。

要知道,登陸艦隊的最大速度也就三十節,而伴隨航行的運輸船中,最快的也只有二十四節,最慢的爲二十節。爲了讓反潛戰艦能處於最佳作戰狀態,登陸艦隊的航行速度只有十六節。

這個速度,是“黃貂魚”級全電動潛艇的最佳安靜航速。

爲什麼說是最佳呢?因爲就算把速度再降低一些,“黃貂魚”級全電動潛艇的噪聲也不會明顯降低。

當時,參與護航的,還有四艘“金槍魚”級全電動潛艇。

這四艘潛艇都是武漢造船廠建造的,在十月下旬交付給海軍。按理說,應該進行數個月的海軍驗收與作戰測試。只是戰事緊迫,海軍改變了驗收方式,絕大部分驗收工作在舾裝期間進行,交付後只進行極限性能測試,即最大下潛深度、最大潛航速度、最大噪聲值、最小噪聲值等。因爲四艘潛艇的官兵早就在模擬設備上進行了訓練,而且主要部門人員中有一半是經驗豐富的老兵,所以沒有必要重新進行訓練。結果就是,牧浩洋決定讓這四艘潛艇去戰場上證明自己的能力。

也就是說,這是“金槍魚”級第一次參加實戰。

與“黃貂魚”級相比,“金槍魚”級的性能提升極爲明顯,比如最大潛航速度達到了四十七節,彈藥攜帶量提高了一倍有餘,側舷聲納陣有三塊基陣,首部球形聲納陣的直徑達到了八米,而且配備了拖拽式聲納。要知道,“黃貂魚”級因爲排水量太小,存在很多遭人詬病的弊病。這些問題,在“金槍魚”級上基本得到了解決。因此可以說,“金槍魚”級纔是真正按照海軍要求建造的全電動潛艇。

在反潛作戰能力上,得益於聲納性能提升,“金槍魚”級比“黃貂魚”級提高了兩倍。

當然,後幾個批次、以及經過改進的前幾個批次的“黃貂魚”級通過更換推進器、採用第二代燃料電池、配備拖拽式聲納、把魚雷發射管由艇首移到肋部以便安裝直徑更大的球型聲納、加裝模塊化武器艙段等等措施,作戰性能也大幅度提升,能夠勝任很多必須由“金槍魚”級才能完成的任務。也正是如此,“金槍魚”級沒有完全取代“黃貂魚”級,而是形成了高低搭配。這麼做,也主要爲了避免重複建造,並且讓造價相對便宜的“黃貂魚”級來替代較爲昂貴的“金槍魚”級執行一些低強度的作戰任務,如果全部建造“金槍魚”級,花費將極爲可觀。

登陸艦隊有備而來,絕不會因爲前方有美軍潛艇的伏擊圈而裹足不前。

十一月十一日凌晨,第一場伏擊戰打響。

八艘美軍潛艇圍攻了最後方的運輸船隊,結果只擊沉三艘、擊傷五艘貨輪,美軍卻損失了六艘攻擊核潛艇。雖然美軍宣稱在戰鬥中擊沉了十八艘全電動潛艇,但是根據中國海軍的戰報,只損失了四艘全電動潛艇。戰鬥中,中國潛艇用掉了十多枚拖拽式誘餌,美軍顯然把擊中的誘餌也當成潛艇了。

晚上,第二場伏擊戰打響。

這次,美軍的戰果更小,損失更大。主要就是,第一艦隊已經返回,出動了一百多架艦載固定翼反潛巡邏機參與反潛作戰,被反潛巡邏機擊沉的美軍潛艇就有五艘,還有七艘美軍潛艇被反潛戰艦與全電動潛艇擊沉,而美軍取得的戰果只有一艘綜合登陸艦受損,兩艘運載着主戰裝備的大型滾裝貨輪被擊沉,以及兩艘反潛戰艦與三艘全電動潛艇被擊沉,還有一艘反潛戰艦受損。

顯然,美軍潛艇的損失遠遠超過了收穫的戰果。

到此,美軍也拼光了派往西太平洋的潛艇,再也無法阻攔登陸艦隊了。

第236章 消耗戰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80章 情況有變第28章 裁軍大會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4章 空軍出擊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4章 變數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章 關鍵人物第303章 幸運兒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3章 本性難移第99章 故技重演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30章 虎口逃生第68章 推波助瀾第85章 矛盾爆發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9章 核戰爭第4章 艦隊出港第7章 太空戰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6章 威逼第39章 去臺灣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162章 彈雨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61章 垂死掙扎第44章 蛇困淺灘第43章 闖關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74章 反擊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0章 迎難而上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1章 突如其來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56章 守株待兔第90章 獨木難支第7章 太空戰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1章 玩火自焚第83章 試探第28章 力所不及第4章 戰爭危機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50章 另有其人第73章 沉默是金第48章 反潛戰第62章 開戰在即第298章 決裂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234章 決勝點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1章 接觸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26章 威逼第55章 毅然決絕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57章 戰術偵察第48章 針鋒相對第65章 門檻第2章 秘密任務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81章 臨時調整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92章 突擊失敗第70章 重擊落空第69章 惡仗第141章 入朝第19章 關鍵結點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8章 雙輸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101章 反擊第65章 再次見面第82章 戰火再起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8章 畫蛇添足第66章 真假英雄第41章 順藤摸瓜第39章 投送力量
第236章 消耗戰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80章 情況有變第28章 裁軍大會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4章 空軍出擊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4章 變數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章 關鍵人物第303章 幸運兒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3章 本性難移第99章 故技重演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30章 虎口逃生第68章 推波助瀾第85章 矛盾爆發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9章 核戰爭第4章 艦隊出港第7章 太空戰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6章 威逼第39章 去臺灣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162章 彈雨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61章 垂死掙扎第44章 蛇困淺灘第43章 闖關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74章 反擊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0章 迎難而上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1章 突如其來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56章 守株待兔第90章 獨木難支第7章 太空戰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1章 玩火自焚第83章 試探第28章 力所不及第4章 戰爭危機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50章 另有其人第73章 沉默是金第48章 反潛戰第62章 開戰在即第298章 決裂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234章 決勝點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1章 接觸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26章 威逼第55章 毅然決絕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57章 戰術偵察第48章 針鋒相對第65章 門檻第2章 秘密任務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81章 臨時調整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92章 突擊失敗第70章 重擊落空第69章 惡仗第141章 入朝第19章 關鍵結點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8章 雙輸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101章 反擊第65章 再次見面第82章 戰火再起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8章 畫蛇添足第66章 真假英雄第41章 順藤摸瓜第39章 投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