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東戰爭

牧浩洋要強調的,不是以色列的重要性,而是可以通過以色列的立場來判斷美軍艦隊的作戰意圖。

說得直接一些,如果以色列參戰,美國必須做好兩件事情,一是支援以色列,二是阻止中國支援阿拉伯國家。前者,可以通過派兵參戰的方式實現,而後者則需要牢牢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權。也就是說,如果以色列參戰,美國海軍就會在印度洋上大打出手,主動尋找中國艦隊決戰。

事實上,這也間接證明了一點,即以色列很有可能立即參戰。

原因很簡單,如果李明陽提供的情報沒有錯,美軍向印度洋派遣了六支航母戰鬥羣,而且全部來自大西洋艦隊,那麼美國海軍就有足夠的把握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而且不會因此動搖在太平洋上的主導地位。只要美軍奪取了印度洋的制海權,切斷了中國通往中東地區的航線,以色列就會動手。

沒過多久,牧浩洋的猜測就變成了現實。

北京時間二十二日夜間十點,即以色列時間下午五點半左右,以色列總理正式向埃及與敘利亞宣戰。

半個小時之後,以色列國防軍越過了埃以邊境線,攻入西奈半島。

在歷史上,有人將這場戰爭稱爲“第六次中東戰爭”,只是,作爲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組成部分,一般稱之爲“中東戰爭”。

消息送來的時候,牧浩洋正在向黃瀚林彙報海軍情況。

“已經確認了,以軍跨過邊境線,埃及國防軍正在撤退,很有可能一口氣退到蘇伊士運河西岸。”

“埃及國防軍如此不堪一擊?”

牧浩洋笑了笑,算是做了回答。

黃瀚林顯得有點驚訝,因爲在他看來,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揚眉吐氣的埃及國防軍,不應該如此脆弱。要知道,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如果不是美國揚言參戰,中國也不想在中東地區與美國交戰,埃及國防軍很有可能攻佔大半個以色列,幫助巴勒斯坦復國,甚至有可能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

這才過了十五年,情形就完全掉轉了過來。

至於其中的原因,牧浩洋知道,卻不好說出來。

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納傑夫一躍成爲阿拉伯民族的最高精神領袖,在阿盟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埃及國防軍的表現也足以讓人刮目相看,埃及因此成爲了阿拉伯世界裡最強大的國家。

這些光輝,遮蓋住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埃及仍然是一個較爲落後的國家。

雖然在阿拉伯世界、在中東地區,埃及是經濟、軍事、外交等實力都位居前列,但是在本質上,埃及仍然是一個高度依賴外界,特別是對華貿易的發展中國家,甚至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

與基礎實力相比,埃及的國防力量明顯過頭了。

這就好比一個人有兩隻足夠大的拳頭,卻沒有強壯的身體。

在一場十多天的戰爭中,埃及軍隊還能正常發揮,可是在曠日持久的軍備競賽中,問題就暴露無遺了。

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埃及的國防實力並沒有實質性增長,基本上在吃老本。

別的不說,在二零三七年之後,埃及只從中國採購了第二批二十四架J-30I,沒有按照原訂計劃用J-30I替換三分之一的現役戰鬥機,連J-22M的改進工作也一拖再拖,陸軍換裝計劃更是連續三次推遲,到二零五零年的時候才啓動24式主戰坦克的改裝計劃,並且計劃在二零五五年引進地面戰平臺。

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埃及的經濟實力,二是中埃關係。

經濟實力上,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納傑夫不再把以色列看成巨大威脅,開始按照他的設想提高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比如與敘利亞聯合,拉攏約旦等國共同幫助巴勒斯坦復國,此外還爲其他較爲貧窮的阿拉伯國家提供經濟援助。結果就是,埃及把大量的資源花在了對外援助上,而沒有集中力量鞏固自身實力,更沒有在國防建設上投入大筆資金,導致國防力量增長緩慢。

當然,後者起到的影響更加重要。

從本質上講,中國並不希望出現一個泛阿拉伯聯盟,更不希望阿拉伯世界統一在一個政府之下。說得簡單一些,中國的中東政策與美國的中東政策沒有實質上的區別,都是利用中東國家間的矛盾來控制中東地區,只是着手點與美國不同,即美國支持以色列、中國支持阿拉伯國家。

在這個大背景下,納傑夫的政策自然與中國的利益背道而馳了。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中國不再爲埃及提供無償軍事援助,也降低了軍事援助級別,即便沒有禁止向埃及輸出先進武器裝備,也採取了基本貿易原則,即埃及必須以市場價格從中國購買軍火。

顯然,以埃及的實力,根本買不起先進武器裝備。

要知道,J-30I的市場價格爲每架二十七億元,算上人員培訓費用的話,超過了三十億元人民幣。二零五零年,埃及的國防預算爲五千七百億埃及磅,約和四千四百億元,僅能採購一百多架J-30I。

從某種意義上講,埃及國防力量增長緩慢,受中國的影響最大。

比如,在第五次中東戰爭前,中國出售給埃及的J-30I的單價僅爲十八億元,比中國空軍的採購價格還低了百分之十五,而且其中百分之四十的貨款是通過易貨貿易,即埃及用資源支付的。

按照中國的中東政策,埃及的國防力量必須受到限制,只需要與以色列維持相對的戰略均衡就行了。

可以說,這也是過去十多年間,中國在對埃政策上最突出的一點。

牧浩洋沒有說出來,不表示黃瀚林不清楚。事實上,作爲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在此之前還是國務院總理,黃瀚林不可能不清楚埃及的情況。

至於埃及軍隊有多少戰鬥力,牧浩洋是比較清楚的,因爲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他訪問過埃及三次,與埃及軍方高層將領有過密切接觸,還到埃及軍隊視察過情況。最近的一次訪問是在二零四九年,當時他還與埃及總參謀長談過,而且正是這次訪問,促成埃及在次年確定了24式主戰坦克的改進計劃。

不可否認,埃及軍隊依然有足夠強大的戰鬥力,只是比起以色列,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要知道,在過去十五年間,以色列的基本政策就是增強國防力量,而且得到了美國的全力援助。

比如,以色列空軍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就用F-44替換了所有戰鬥機,而且優先對F-44進行改進。如果不是美國不答應,以色列空軍在二零四四年就將採購轟炸機,獲得遠程打擊能力。

陸軍方面,以色列國防軍的動作更大,在二零四零年之前就用M27A1替換掉了所有的主戰坦克,從二零四四年開始把M27A1升級到A3的標準,在二零四五年推出第七代“梅卡瓦”主戰坦克,並且在二零四八年單獨啓動了地面戰系統的研製工作,兩年後併入美國陸軍的“未來地面作戰系統”,並且獲得了有限採購權。到戰爭爆發前,以色列陸軍擁有近五千輛M27A3與“梅卡瓦7”型主戰坦克,而且美國研製的“未來地面作戰系統”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測試工作。

可以說,以色列在不遺餘力的增強軍備,美國也在不計代價的幫助以色列。

別的不說,在二零三八年到二零五一年的十四年間,僅海外猶太人社團就爲以色列捐助了四萬七千億美元。在二零三九年底,排名全球第三的富豪、猶太人巴拉特逝世前,把大約三千六百億美元的全部資產都捐獻給了以色列,而且明確規定,這些資產只能用於以色列的國防建設。受巴拉特影響,在此之後的五年間,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富豪就爲以色列捐獻了近三萬億美元。

要知道,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富裕的民族之一。

保守估計,西方國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財富掌握在猶太人手裡,而只要有百分之一的猶太人願意在去世後捐出家產,就足以幫助以色列用最先進的武器準備,打造一支規模在百萬以上的現代化軍隊。

顯然,阿拉伯國家沒有這麼團結。

早在二零四四年,牧浩洋在第五次中東戰爭後第二次訪問埃及之後,就向時任國家元首的黃瀚林提出,應該適當提高對埃及與敘利亞的援助級別,確保埃及與敘利亞的國防力量能夠正常發展。

可惜的是,這個建議因爲第二次印度洋戰爭而沒有受到重視。

在此之後,中國自身忙於擴充軍備,也就沒有把中東的事情放在心頭了。

此消彼漲之下,埃以之間的軍事平衡早就不存在了。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以色列國防軍的現代化還很不徹底,比如以色列陸軍的主戰裝備依然是第四代主戰坦克,而以色列空軍的戰鬥機也只有第五代水準,但是肯定比埃及國防軍先進得多。

中東戰局的情形如何,牧浩洋想都不用想就能猜到。

第46章 豐收年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43章 薄弱環節第21章 動員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5章 預判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69章 亂戰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7章 樹梢優勢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32章 機會第8章 高歌猛進第39章 積極備戰第60章 立即反擊第50章 另有其人第31章 返航第22章 出師有名第283章 第一步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76章 樂觀派第23章 金狗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2章 離弦之箭第3章 大難不死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80章 歸宿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96章 高調第18章 猛然覺醒第83章 一錯再錯第56章 家宴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99章 等不起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149章 放棄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79章 立場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44章 艦炮怒吼第92章 怎麼打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73章 餘波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39章 機會第75章 積極迎戰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55章 兩手準備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46章 決策點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57章 提前行動第79章 海灣第40章 豐收時期第53章 巧合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25章 自食其果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3章 戰前會議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4章 忙碌的春節
第46章 豐收年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43章 薄弱環節第21章 動員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5章 預判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69章 亂戰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7章 樹梢優勢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32章 機會第8章 高歌猛進第39章 積極備戰第60章 立即反擊第50章 另有其人第31章 返航第22章 出師有名第283章 第一步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76章 樂觀派第23章 金狗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2章 離弦之箭第3章 大難不死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80章 歸宿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96章 高調第18章 猛然覺醒第83章 一錯再錯第56章 家宴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99章 等不起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149章 放棄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79章 立場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44章 艦炮怒吼第92章 怎麼打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73章 餘波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39章 機會第75章 積極迎戰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55章 兩手準備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46章 決策點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57章 提前行動第79章 海灣第40章 豐收時期第53章 巧合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25章 自食其果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3章 戰前會議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4章 忙碌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