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滅絕

收費章節(12點)

澳洲戰場上的硝煙還沒散去,另外兩個地面戰場上再次飄起了狼煙。

五月二十五日,魏成龍沒有等到十個王牌集團軍迴歸,按時發動了向聖彼得堡進軍的作戰行動。

這場大規模會戰,被看成是“大陸戰場終結戰”。

魏成龍制定的計劃非常簡單:攻佔聖彼得堡。

如果以擊敗美俄聯軍爲目的,那麼這場會戰就沒有任何值得擔心的地方,因爲不管是烏合之衆的俄軍,還是得到增強的美軍,士氣都極爲低落,完全喪失了鬥志,從上到下都沒有取勝的信心。

可是,這場會戰,最大的問題與正規作戰無關。

當時,魏成龍最擔心的還是在佔領了聖彼得堡之後,如何收拾殘局,即如何防止俄軍潰散之後,逃往偏遠地區跟中國軍隊打游擊戰。

事實上,這已經是當時大陸戰場上最爲嚴重的問題了。

從遠東地區到莫斯科,各地都有游擊隊,而且游擊隊已經成爲中國軍隊的頭號敵人,導致大批軍人傷亡。

根據陸軍統計,僅在二零五五年一月到四月的四個月裡,就有六千多名中國軍人在與游擊隊的戰鬥中傷亡,陣亡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五十。要知道,在攻佔莫斯科的戰鬥中,中國軍隊的傷亡還不到五千人。

可以說,這是魏成龍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游擊隊不會與中國軍隊正面交戰,甚至會避開兵力較多的巡邏隊,專門在偏遠地區對付小股巡邏部隊。更令人髮指的是,游擊隊從來不收戰俘,會當場擊斃所有傷員,甚至會把屍體切碎,讓中國軍隊無跡可尋。

在這場不對稱的戰鬥中,中國軍隊也採用了很多極端手段。

比如,在一些偏遠地區,巡邏部隊就會提前用炮火摧毀一些支持游擊隊的村莊,在遭到游擊隊伏擊的時候,會進行無差別的炮火打擊。爲了減輕巡邏壓力,一些地方駐軍甚至強行把偏遠地區的村民遷往集中安置點,然後毀壞一切可以供游擊隊使用的設施與物資,甚至故意在水源裡下毒。

總而言之,面對野蠻的游擊隊,中國軍隊更加野蠻。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佔領區裡的平民愈發支持游擊隊,痛恨佔領軍,成爲了游擊隊的幫兇。

到了二零五五年,也就是佔領莫斯科之後,魏成龍批准了一項軍事政策:在佔領區內實施堅壁清野戰術,拔除游擊隊的根基。

由此引發的結果,連魏成龍都沒有想到。

游擊隊沒有被消滅,反而發展壯大了。

戰後,很多歷史學家認爲,中國在佔領俄羅斯期間,暗中施行民族滅絕政策,有意製造了大量人道主義災難,導致俄羅斯人口銳減。只是,中國當局從來沒有承認,也從來沒有公佈任何與佔領俄羅斯有關的官方資料。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到戰爭結束的時候,俄羅斯的人口銳減了三分之二

從統計角度看,除掉在戰爭中死亡的軍民,有三千萬到五千萬俄羅斯人是在佔領期間死亡的,而且主要是青壯年男性。

顯然,這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要知道,中國從不缺乏糧食,有足夠的能力供養佔領區內的幾千萬俄國人,因此饑荒絕對不是導致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至於寒冷,更不是主要原因,因爲俄羅斯人已經在這塊土地上繁衍了數百年。

毫無疑問,導致俄羅斯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就是非自然因素。

當時,佔領軍推行的最極端的政策,就是“集中安置營”。具體就是,把分散在各地的村民集中到大城市附近,參與集體勞動,並且由勞動量決定生活物資分配水平,只有參加勞動才能獲得必需的生活物資。

魏成龍批准這項軍事政策,主要是想控制住佔領區的居民,讓他們無法支持游擊隊。

可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卻出現了偏差。比如,在決定勞動量的時候,大部分集中安置營設置了非常高的標準,絕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工作任務,也就不可能領到必需的生活物資。

根據一些無法證實的資料,在二零五六年之前,集中安置營裡嬰兒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四十,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營養不良。到了二零五六年之後,這一情況纔有所改善,因爲孕婦與嬰兒都得到了特別照顧,比如被送往專門設置的集中安置營裡,不需要爲了換取生活物資而拼命勞動。

可以說,這些極端政策,也是被逼出來的。

最典型的一個案例發生在新西伯利亞集中安置營,當時負責該安置營的是一名非常有同情心的上校軍官,他定下的勞動標準非常低,成年人都能完成,未成年人也能辦到,因此該安置營裡的俄羅斯人基本上是衣食無憂,每天只需要工作十個小時,空閒時間還能參加駐軍舉行的文體活動。結果在二零五四年底,游擊隊襲擊了該集中安置營,打死打傷數百名中國軍人,劫掠了大量物資,而安置營裡的居民中,有兩千多人逃走,加入了游擊隊,並且爲游擊隊提供了大量軍事信息。事後,新上任的安置營負責人發現,早在此之前,安置營裡的俄羅斯人就在秘密幫助游擊隊,比如把多餘的食物運出去,爲游擊隊提供附近巡邏部隊的活動情況等等。由此,新負責人得出了一個結論:那些吃飽了沒事做的俄羅斯人就是駐軍的最大威脅。結果就是,新西伯利亞集中安置營很快就成爲了佔領區內,勞動標準最爲苛刻的安置營之一。後來,這座集中安置營裡,至少有三萬多名俄羅斯人死於營養不良,而且多數是婦女少年老人等弱者。

除了營養不良,導致俄羅斯人口銳減的還有在戰時流行的種種疾病。

比如,在二零五四年的冬天,一種變異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大爆發,就奪走了一千五百萬俄羅斯人的性命。到了二零五五年夏天,一種奇怪的疾病爆發,患病者的症狀與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只是所有用於治療感冒的藥物都不管用,最終大部分患病者都因爲肺部嚴重積水死亡。

問題是,這些疾病只在俄羅斯流行,沒有在中國大規模爆發。

中國官方給出的解釋是: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療條件,有足夠的醫務人員,還有充足的藥品,因此能把流行性疾病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而在俄羅斯佔領區,因爲遭到戰爭破壞,普通民衆很難獲得醫療保障,也沒有完善的社會衛生基礎設施,因此流行性疾病很容易引發大規模死亡。

事實上,在每次大規模戰爭中,瘟疫都如影隨形。

只是,戰後很多人更願意相信,奪走了將近三千萬俄羅斯平民性命的幾次流行性疾病大爆發,都是中國專門開發的基因武器,即針對俄羅斯人的基因缺陷,使用變異的病毒,認爲製造流行性疾病大爆發。

後來,還有人專門從事這項研究,比如從冰凍的屍體上提取DNA樣本。

很多研究結果都表明,猜測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即在幾次流行性疾病大爆發中死亡的俄羅斯人的DNA都出現了變異,大部分變異都導致免疫抵抗能力降低,最終導致成千上萬的人不治而亡。

事實上,這纔是毀滅俄羅斯的根本原因。

只是,中國官方從未承認開發過基因武器,更不可能承認使用過基因武器,而且沒有任何相關的官方文件可以證明。

中國有沒有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開發與使用基因武器,是這場大戰衆多未解謎團裡面最受人關注的一個,也是影響最的的一個,因爲這意味着,中國很有可能破壞了自己制訂的很多戰爭法則。

當然,就算有,這也是過去的事情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說中國在基因武器上做了文章,那麼美國也不能例外。戰後,很多資料都表明,美國在戰爭期間秘密研製過基因武器,而且在戰爭中使用過基因武器,只是造成的破壞並不嚴重。能夠得到證明的,還有中國肯定在大戰後期,針對美國使用的基因武器研製過基因類免疫藥物,而這也屬於基因武器的範疇,只是屬於防禦性質的。當然,由此推斷就能知道,既然中國有能力研製基因類免疫藥物,那就肯定有能力研製基因武器,也就肯定研製過基因武器。要知道,研製基因武器並不是什麼無法突破的技術難題。在大戰期間,無所不用其極的背景下,中國研製基因武器根本沒有什麼要奇怪的。重要的是,中國到底有沒有使用過基因武器。

從交戰情況來看,至少可以肯定,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從未使用過基因武器。

也許,在使用基因武器的問題上,中國當局有點投鼠忌器,即基因武器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在打擊敵人的同時,也有可能禍害自己。事實上,這也是美國一直沒有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基因武器的主要原因。

可以說,這絕對是人類之幸。

如果中美兩國都無所顧忌,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基因武器,那麼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這場大戰的勝利者,受害的是全體人類。

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47章 搶先攻擊第234章 決勝點第9章 新冷戰第84章 戰將第74章 迴歸第43章 試探第1章 關鍵人物第149章 放棄第30章 誰更瘋狂第44章 理想主義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13章 狙殺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8章 圍捕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66章 硬骨頭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33章 超級航母第29章 本質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78章 廣泛動員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14章 向前看第70章 內部矛盾第94章 託管第215章 光復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2章 絕命之行第81章 同盟集團第8章 高歌猛進第35章 打掃戰場第31章 返航第87章 人挪活第32章 針鋒相對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章 收假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76章 自知之明第6章 爭取和平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4章 戰爭危機第23章 金狗第114章 向前看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27章 改進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47章 假設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60章 立即反擊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98章 戰略轟炸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59章 盟軍第19章 伏擊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27章 樹梢優勢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9章 核戰爭第41章 標杆第43章 傳奇人物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61章 防空作戰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3章 狙殺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80章 轉變第46章 海軍新銳第9章 十萬火急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68章 南海戰略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5章 自食其果第180章 歸宿第5章 泰山北斗第1章 收假
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47章 搶先攻擊第234章 決勝點第9章 新冷戰第84章 戰將第74章 迴歸第43章 試探第1章 關鍵人物第149章 放棄第30章 誰更瘋狂第44章 理想主義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13章 狙殺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8章 圍捕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66章 硬骨頭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33章 超級航母第29章 本質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78章 廣泛動員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14章 向前看第70章 內部矛盾第94章 託管第215章 光復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2章 絕命之行第81章 同盟集團第8章 高歌猛進第35章 打掃戰場第31章 返航第87章 人挪活第32章 針鋒相對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章 收假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76章 自知之明第6章 爭取和平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4章 戰爭危機第23章 金狗第114章 向前看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27章 改進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47章 假設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60章 立即反擊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98章 戰略轟炸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59章 盟軍第19章 伏擊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27章 樹梢優勢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9章 核戰爭第41章 標杆第43章 傳奇人物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61章 防空作戰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3章 狙殺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80章 轉變第46章 海軍新銳第9章 十萬火急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68章 南海戰略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5章 自食其果第180章 歸宿第5章 泰山北斗第1章 收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