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

(感謝讀者“揚_”、“heathers”的飄紅打賞。十一無休,每日正常兩更,雙倍期間求月票!!!)

皇帝返京的第二天,楊奉當面提出卸任的請求,這不是以退爲進的把戲,他的態度很堅決。

午膳時間到了,韓孺子就在凌雲閣內用膳,也賜膳給楊奉,但兩人不在一間屋子裡,韓孺子早早吃完,讓太監撤去食物,走到窗邊向外面遙望。

貴族侍從又都到了,數量更多,其中許多人都曾跟隨皇帝出行,並參加了晉城之戰,不少權貴子弟死傷,倖存者都得到了封賞,相比普通將士的金錢與土地,他們更在意爵位與官職,要不了幾年,窗外這些人當中就會出現大批的將軍,至於文官,他們還是要與科考出身的文人競爭。

崔騰成爲衆人的絕對核心,在皇帝身邊他只是一個跟班,在外面,他恢復爲真正的崔家人,坐在樹下唯一的椅子上,兩名勳貴給他扇風,看上去非常高興,一點也不以爲恥。

十幾個人圍繞着他,更多的人則只能羨慕地遠望。

東海王沒有參與這種事,不知站在何處,韓孺子看不到他的身影。

身後傳來一聲咳嗽。

韓孺子轉身,對進來的楊奉說:“楊公擔心遭到報復嗎?”

對楊奉,他不想拐彎抹角。皇帝對另立儲君之事毫不在意,王美人卻做不到,她很在意,甚至懷有恨意,對她來說,那必定是極其煎熬的一段時間。

楊奉尋思了一會,“這只是一個原因。”

“還有其它原因?”

“陛下視楊某爲何等人?”

“朕視楊公爲師。”韓孺子回到桌後坐下,楊奉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卻不是親近之人,所以仍要自稱“朕”。

“楊某斗膽,也視陛下爲弟子,可我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能教給陛下。”

韓孺子微微一笑,“學無止境,朕此番出巡,領悟最多的就是這一點。”

“那陛下已經可以自學,無需楊某。我很珍惜與陛下的師徒關係,不願它遭到破壞。”

“沒人能破壞。”韓孺子肯定地說。

楊奉的神情稍顯嚴厲,看來他還是得給皇帝上一課,“我與朝中大臣共立臨淄王一事,陛下能理解吧?”

“當然,那是讓匈奴人死心的必然手段。”

“可其他人能理解嗎?”

“嗯?”

“楊某與陛下有師徒之誼,與天下人可沒有,在別人看來,楊某不過是一得勢權宦,在陛下最危險的時候,急急忙忙地另立儲君以備後路。”

韓孺子很清楚,楊奉真正在意的不是“天下人”、“其他人”,只有一個王美人。

“朕的母親不會……朕不會讓她影響到楊公。”韓孺子還是希望能將楊奉留在身邊。

“我相信陛下的能力,可我不想讓陛下這麼做。”

“爲什麼?”韓孺子仍然無法將楊奉完全看透。

“請允許我舉一個粗俗的例子。”

看到皇帝點頭之後,楊奉繼續道:“我在街上行走,只因爲不小心攔了某人的路,對方揮拳要打,這時又來一人,仗義出手,替我解圍,我是否應該感謝這位後來者?”

楊奉的問題從來不能簡單對待,韓孺子想了一會,還是隻能得出一個結論,“應該。”

“我也是這麼想的,不只是應該,而且是必須。可我心裡還是有幾分彆扭,因爲我什麼錯事也沒做,莫名其妙地差點捱打,又欠下人情,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如果有選擇的話,我寧願不走那條路,既躲開打人者,也避開相助者。”

韓孺子想說楊奉起碼能結識一位仗義之人,也算所得,馬上又將話咽回去,因爲他終於明白過來:楊奉從前是文人,後來當太監,懂帝王之術,在官場中也能遊刃有餘,但他骨子裡是一名江湖人。

杜摸天、杜穿雲爺孫在倦侯即將稱帝時飄然而去,醜王在立下大功之後甘願接受流放,楊奉正在做出同樣的選擇,他們都將人情看得太重,寧可讓別人虧欠自己,而不是自己虧欠別人。

楊奉拒絕參與後宮之爭,因爲無論勝負他在人情上都是輸家。

韓孺子忍不住想,武帝當初屠殺豪俠,真正的原因大概不是這些人有叛逆之心,而是他們不肯爲帝王所用。

“楊公是要追查聖軍師嗎?”

“嗯,無論怎樣,他肯定與淳于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得到消息,叛軍兵敗之後,聖軍師先是逃至海上,如今很可能回到了雲夢澤。”

“既然如此,朕給你兩項任務。”

“請陛下降旨。”

“太祖寶劍尚還流落在外,可能就在聖軍師手中,你要找回來。”

“是。”

“英王乃武帝幼子,爲奸人所掠,同樣流落在外,你也要找回來,而且要保證他的平安。”

“遵旨。”楊奉深深地躬身,起身之後又加上一句,“謝謝。”

尋找寶劍與英王雖然都很重要,但還不稱不上當務之急,皇帝佈置這兩項任務,其實是給楊奉一種公開的權力——如果只是查找一個傳說人物的下落,實在不值得朝廷大動干戈,甚至沒法宣之於口。

聖旨必須成文才有效力,但楊奉並不急於一時,準備告退。

韓孺子還有一件事需要請教,“關於宮中……楊公可有建議?”

“內事諮詢劉介、景耀,外事多問趙若素。”

“景耀……”

“他還在宮裡爲隸,只待陛下救之於水火之中,說到後宮之事,他比劉介可能更在行些。”

韓孺子點點頭,“楊公認得中書舍人趙若素?”

“不認得,但是聽說他曾在晉城爲陛下奔走效力,我猜此人大概就是所謂的‘吏首’。”

“吏首?”韓孺子第一次聽說這個詞。

“官有官首,通常是宰相,吏有吏首,卻很少顯山露水,中書舍人位卑而職重,趙若素敢於挺身而出,必有所依,可能就是吏首,或者與吏首極熟之人。他肯爲陛下奔走,那是真正的效忠,此人的用處不可估量,望陛下珍視之、重用之。”

韓孺子也很欣賞趙若素,卻沒到楊奉以爲的地步,驚訝地說:“要提拔他當大官?”

“陛下會讓杜穿雲這種人當將軍嗎?”楊奉不知不覺間又露出好爲人師的習慣,不直接回答,而是以看似無關的事情反問,讓提問者自己舉一反三。

韓孺子一笑,立刻明白了楊奉的意思,趙若素一旦爲官,就會失去“吏首”的作用,而且他也知道,楊奉不會向他詳細介紹“吏首”的含義與作用,全要靠他一點點發掘。

“江湖險惡,楊公保重。”兩人並不是就此再也不見面,韓孺子還是說出分別的話。

楊奉卻沒那麼多情緒,輕輕揮下手,“楊某已非當初,陛下不如讓‘江湖’保重吧。”

楊奉難得說出如此狂傲的話,韓孺子大笑,楊奉躬身退出。

韓孺子命人將東海王叫進來。

東海王來得極快,好像早就等在閣外。

“大將軍崔宏馬上也要回京,此次平亂、阻擊匈奴人,他都有大功,朕要重賞於他,可是大將軍官至極品、爵爲列侯,已無可封餘地,只能恩及子孫,你提提建議。”

這種事的確是東海王的長處,想了一會,回道:“崔勝亡故,崔騰即是嫡子,早晚要繼承崔宏的侯位,不需要封侯。”

“崔勝不是有一個兒子嗎?應該由他襲爵吧?”

東海王笑道:“規矩是這個規矩,但總有商量的餘地:崔勝之子年齡太小,撐不起崔家,崔騰又正得陛下歡心,崔家早晚會找個理由,請求立崔二爲嫡。陛下若想皆大歡喜,不如向皇后透露口風,請崔家早些遞上奏章,陛下讓崔二襲爵,再另封崔宏之孫爲侯,一門兩侯,崔家該滿足了。”

“你不覺得崔家……太大了嗎?”韓孺子喜歡皇后,也信任崔騰,可崔宏太看重權勢,崔騰又沒有真本事,讓他感到爲難。

“賞罰需分明,崔家既立此功,就該得此賞。”

韓孺子有些意外,東海王居然給崔家說好話,尤其是崔騰並不在場,“朕會考慮,你自己呢?想好封賞了嗎?”

東海王笑道:“陛下允許我攜妻回京,就已經是天大的恩德,我不要封賞,也不要官職,如果陛下需要我偶爾提些小小的建議,就把我留爲侍從吧。”

東海王只有在完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纔會說幾句真話,韓孺子笑着搖搖頭,說:“好吧,你暫時留下,隨傳隨到。”

“謝陛下。”

韓孺子沒叫崔騰進來,獨自看了一下午的奏章,最後發現一個問題:他沒法不露痕跡地召見趙若素。

趙若素是中書舍人,屬於外臣,皇帝出行的時候能夠便宜行事,回京之後,一切都有規矩,趙若素不能隨便進宮,等到皇帝正常執政之後,他才能出現在勤政殿,可那裡屬於宰相等人,皇帝很難越過衆大臣直接與一名遞送文書的掾吏私下交談。

這件事只可自己解決,不能求助他人,韓孺子也不着急,黃昏時分,先去拜見太后與母親,然後回寢宮休息。

聽說皇帝要給崔家再封一侯,皇后沒有爲之高興,反而勸皇帝不要這麼做,“崔家權勢已然過重,不可再增,要是我說,應該讓我父親交出兵權,回家頤養天年。”

與大將軍有隙的東海王爲崔家邀功請賞,大將軍的女兒反而建議削奪父親之權,韓孺子真有點糊塗了,“大將軍南征北戰,絕不是爲了頤養天年,他既然立功,就該得到封賞,這與他的外戚身份無關。”

崔小君卻不這麼想,尋思一會,說:“先讓我寫信與父親商量一下吧,他若不願交權致仕,隨陛下封賞就是。”話一說完,她笑了,“陛下是不是覺得我不領情?”

韓孺子搖搖頭,他覺得皇后似乎在提防什麼,所以要爲崔家未雨綢繆。

讓他感到遺憾的是,自己與皇后或許再也不能無話不談了。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九十章 賭局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七十七章 外祖母與外孫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通知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十章 風波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章 兄弟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無虛發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通知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六十章 宮門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二百九十一章 寶璽現身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談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
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嶇之路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九十章 賭局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糧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第三十二章 姐妹恩怨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七十七章 外祖母與外孫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通知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沒者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位皇帝第四十三章 無恙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親不認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八十一章 拜訪者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二十二章 真假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十章 風波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一之策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規(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章 兄弟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擁而至的使者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無虛發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三百六十二章 洛陽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四百零三章 長久之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四十九章 望氣第四百三十二章 勞碌命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六十三章 回宮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八章 十步之內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通知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眠之夜第六十章 宮門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十七章 凌雲閣上凌雲志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二百九十一章 寶璽現身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談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