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

李嗣業得到太子的恩准,在右內率府的值房休息,晚上不必去承恩殿外值守。

他肚子裡有心事,總是睡不踏實,感覺待在太子身邊不是長久之計。明日一定要找個機會,把太子現在的處境告訴他。

第二天一早,太子及早進宮朝參,李嗣業沒找到機會,只好繼續耐着性子等待。但太子朝參過後,並沒有回到東宮,卻去永福坊的十六王宅去找鄂王和光王去了。

直到下午時分,李瑛回到東宮,立刻就派人來傳李嗣業。

他總算得了個空,前往麗正殿去見太子,剛走到殿內,就聽見太子爽朗的笑聲,與他往日的陰鬱完全不同。

“嗣業,你確實是大才,就連鄂王和光王也對你讚不絕口。我已經給陛下寫好奏疏,保舉你爲東宮詹事府府丞,其實以你的才具是可以做詹事的,但升官也要循序漸進,等過些日子後,孤還要升你的官。”

李嗣業一聽就知道要壞事兒,慌忙問道:“奏疏已經寫了,已經發進宮了?”

“還沒有。”

李瑛伸手拿起了案几上的一張紙,對他笑道:“我這就吩咐內監,把奏疏送往門下省。”

李嗣業連忙抓住這張紙,伸手團成了一團,嚼到了嘴裡。

“你幹什麼?李嗣業!”

他狂嚼了幾口,發現咽不下去,才又吐出來,扔到案几旁邊的紙簍裡。

看着太子臉上的怒色,李嗣業連忙叉手說:“太子殿下,請容臣說幾句話,我這是爲殿下的安危考慮。”

李瑛氣呼呼地將雙手負於身後,覺得李嗣業不識擡舉,哼了一聲說道:“好,你說。”

“殿下,昨天在酒宴上,你曾跟我說過李林甫李相公對我的評價,現在可否再說一遍?”

“李林甫說你有孫臏、孔明之才,那又如何?”

李嗣業雙手一拍:“對,就是這句話,這個李林甫不是好人,他這句誇獎言過其實,甚至可以說是捧殺。”

“捧殺?”李瑛皺起了眉頭,這麼簡單的一句誇獎,怎麼就成了捧殺了。

“殿下,孫臏和孔明是什麼人,他們是在亂世中輔佐帝王建立功業的人,如今是大唐盛世,太子身邊出現了這樣的人,陛下會怎麼想?太子不可不思,不可不察。”

李瑛也是聰明人,一下子就想到了事情的關鍵點,臉色頓時陰鬱了下來。他隨即抓住了李嗣業的手,激動地說道:“嗣業,多虧你想得全面,孤差點就中了他們的圈套。你快教教我,現在該怎麼辦?”

李嗣業鬆了一口氣,既然太子肯聽,他就好辦了。

他琢磨着說道:“第一,你千萬不能升我的官,第二,東宮多有耳目,你平時也不能對我太親密,第三,如果有必要,我恐怕不能留在太子身邊了。”

李瑛聽聞此言,也是吃了一驚,萬般不捨地說:“嗣業,你先後兩次救孤與危難之中,我怎麼能捨得你離開,我沒有了你,如何能對付得了武惠妃與壽王一黨。”

李嗣業心中藏着許多話,這些話他本想等離開太子的時候說,不過他覺得應該提前說出來。他想嘗試一下,自己對太子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底能不能改變太子的命運,能不能像蝴蝶效應那樣繼而改變大唐的國運。

“太子殿下,臣有幾句知心的話相告,殿下只要肯聽,自然不怕來自任何方向的進攻。”

李瑛滿臉喜色,連忙扶着李嗣業請他坐在身邊,經過這些天的同舟共濟,他早已對李嗣業推心置腹,誠懇地說道:“還請嗣業兄教我。”

李嗣業對於大唐李家的尿性還是知道的,自從李世民玄武門之變開始,皇帝之位接力棒的傳遞就沒有順利過,太宗傳高宗之前,發生了李承乾謀反案,李泰謀嫡案。高宗繼位後又有了女強人武則天篡唐興周,不遺餘力地清除李氏。武則天與中宗李顯過渡期間又有神龍革命,緊接着就是韋氏亂政,李隆基又帶兵誅殺李氏,把親爹李旦扶上了皇位,然後又使得李旦變成了太上皇,實在是太亂了。

李隆基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不就是父子爭位的魔咒在他身上重演嗎。

“殿下,你要弄清楚,無論武惠妃、楊洄、李林甫如何對你施展陰謀詭計,他們都傷害不到你,真正能夠決定你生死存亡的人,就是陛下。只要你努力成爲陛下所期望的太子的模樣,就誰也無法取代你。”

“父皇期望中的太子模樣?”李瑛擡頭仔細地思考着,然後恍然大悟地說道:“難道是積極參政,表現突出?”

李嗣業心中腹誹道,那樣你死的更快。

“錯!是低調。”

“低調?”李瑛吃了一驚,他都是皇太子了,每天出入都有儀仗隨從,想低調也低調不起來。

“對!無論武惠妃與楊洄如何算計,你都不能做出明面上的反擊,因爲你無論如何反擊,陛下都會以爲你是在針對他,針對皇位。第二,儘量杜絕一切私下裡的來往,公開行政上的來往可以,但私下裡不要與任何外臣結交,就連幾位親王,你也儘量不要與他們來往。”

“這怎麼可以?孤本來就勢單力孤,你再讓我與鄂王和光王斷交,我沒有任何助力,不就變成孤家寡人了嗎?如果有一天發生了什麼事,都沒有人站出來替我說話。”

“對,”李嗣業篤定地說道:“就是要把你變成孤家寡人。”

“公開的場合上,你可以主動發表意見,體現你的能力,但私下裡絕對要保持那種孤立無援的狀態,這樣你才能最終熬出頭。”

……

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
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