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教學相長2

胡二狗很不喜歡自己的教官和教導員。雖然根本就不瞭解,也沒見過任何一種,無論是官軍還是土匪的武裝人員。可是,作爲一個平民百姓,他對於武裝人員的感應很強烈。下意識的就對他們產生了一種心理上的反感。

可能,這種反感更多的是來自一種嫉妒吧。負責胡二狗這一個班的軍事訓練的教官劉世榮和這個班的教導員陳盛文,都是十六七歲的年紀。實際上,他們也就比胡二狗大兩三歲。雖然一絲不苟的軍姿行止,讓他們的身上多了一種軍人的幹練。可是,一兩年來的充分營養的補充,也讓他們看着比同齡人年輕一些。

這樣一來,在胡二狗眼裡,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劉世榮和陳盛文,就都有些裝腔作勢。在心裡面,胡二狗並不覺得這兩個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人,有什麼師道尊嚴。胡二狗的這種心理,主要就是一種青春期叛逆的表現。

對於這兩個人,胡二狗覺得劉世榮還好一些。劉世榮給胡二狗的感覺像個比較粗憨的老大哥。而對於自己的教導員陳盛文,他卻覺得這人屬於那種一肚子壞水,心思很多的傢伙。他對總是眯着眼睛,想着什麼事情的陳盛文,感覺特別不好。

其實說起來,胡二狗從心裡往外不喜歡陳盛文的原因也很簡單。在紀律學習的課程中,因爲不好好聽講,在椅子上坐不住。胡二狗被陳盛文罰站,在全班的同學面前丟了臉而已。一尺來高的木臺子就放在黑板邊上,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站在那個小木臺子上,實在是太屈辱了。

少年軍總人數有三千四百人,來自四十六個基地村的孩子們,在接受了檢驗檢疫後,開始進行爲期一個月的軍事訓練。這三千四百個孩子裡,五歲到八歲的總共有一千三百人,八歲到十二歲的總共有七百人,十二歲到十五歲的總共有一千人。

復興會教育處按照王書輝的要求,把年齡相近的學生,進行了打破地域的混合分配。王書輝對五到八歲的孩子特別的關心。除了給這二十六個班級分配了軍事教官和班教導員(班主任)以外,還專門從女兵營調了二十六個女兵,作爲這些孩子的生活輔導員。

事實上,復興會上下對於王書輝對小孩子的這種特別關心,是不太理解的。要知道,在古代社會裡,小孩子恐怕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底層人民對於孩子都是放養狀態。其實就是在解放後,很多當時的母親還對科學育兒的觀點不以爲然呢。

軍訓進行了一半兒,三千四百個青少年,就從訓練營的鐵絲網營地,搬到了新修好的復興學校的校舍。

每十二個學生一個房間。房間裡是雙層牀鋪,有書桌、椅子和衣箱。每個房間內都洗澡間和衛生間。每層樓有二十個房間,整棟樓有四十個房間,可以容納四百八十個學生。

雖然復興學校是建在城內的。但是,學校的校舍,除教學樓外,全部都是按照堡壘式修建的。每五棟二層小樓圍成一個五邊形的院子。院子內部是一個小型的操場,供學生們進行體育運動。因爲目前的條件限制,王書輝給學生們選定的體育項目,只有美式橄欖球一種。其他的運動項目,其實都是軍事訓練項目。

五棟教學樓裡,每個教室,包括衛生間,都配備了大量的煤氣燈,保證學校的照明。煤氣燈恐怕是整個復興會工業系統裡,製造最用心的工業產品了。煤氣燈的製造,從生產到檢驗,都極端的嚴格。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王書輝對於學生的安全,非常的重視。而煤氣燈這個東西,又屬於那種比較不靠譜的東西。

除了煤氣燈外,王書輝還給學校配備了暖氣。雖然只是那種做工粗糙,原理簡單的每層樓都要設置一個鍋爐房的土暖氣。但是,這也是明朝末年這個歷史時空裡,唯一的暖氣供應系統了。

說起來挺搞笑的。土暖氣使用的鍋爐,完全是在鍋駝機實驗性生產的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屬於歪打正着的東西。

除此之外,玻璃窗戶,水泥黑板,粉筆板擦,桌椅板凳這些東西,全部都是復興會江北工業區裡的相關企業生產的。兩座實驗樓的理化生實驗室裡的實驗設備。大部分非主要設備,也都是江北工業區各工廠生產的。

但是,像電學、力學、光學、熱學等物理實驗項目需要的各種設備,根本就不是復興會的江北工業區各工廠可以製造的。實際上,機械加工廠連天平都弄不出來。而化學實驗室需要的各種化學藥劑和試管燒杯等等,也是目前復興會的各工廠都不能生產的。

至於生物學醫學方面需要的顯微鏡和解剖刀等設備,也都是王書輝從現代,通過時空門用小型卡車一趟一趟的拉回來的。

但是,復興會各工廠,也爲這次復興學校的建立貢獻了不小的力量。在整整兩個月時間裡,鋼鐵廠的相關車間不斷的生產各種鋼管和鑄鐵管道。機械加工廠設立了專門的車間,生產了大量的雙層鐵架牀和許多水管、閥門和水龍頭。

木材加工廠,也爲學校供應了大量的桌椅板凳和規格相同的牀板。玻璃廠爲學校的窗戶,生產了大量的平板玻璃。印刷廠和造紙廠,爲三千四百個學生和上百名教師,準備了相應的課本、教材、習題集和作業本。學生們的鉛筆、蘸水筆,則是由鉛筆廠和機械加工廠的水筆車間生產的。

十棟宿舍樓,五棟教學樓,從建設這些小二樓的材料,到這些宿舍樓和教學樓裡的設備,除了很小一部分是王書輝從現代運來的以外,全部都是在本時空裡,由復興會江北工業區的各個企業貢獻的。雖然,這些產品的花銷,也是要走教育處的帳的。可是,也不能不說,工業化真的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從工業建設的角度上說,這次共同爲復興學校提供相應的產品,很好的考驗了整個復興會工業體系的運轉狀況。這種爲“大型”項目提供配套產品的事情,是需要各個工廠之間不斷溝通和協調的。王書輝認爲,至少這次的事情,檢驗出了復興會工業體系內部的度量衡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王書輝現在正在建設處和教育處的幹部陪同下,視察學校的情況。實際上,王書輝是想到學校看看各班目前的紀律教育情況怎麼樣。實際上,他也是在中午吃飯的時候想起來的。從他自身的經驗出發,在他自己的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生生涯裡,班級的紀律,實際都是靠班主任老師的鐵腕鎮壓實現的。他覺得自己的文明教學思路,可能有點超前了。

王書輝在參加工作後,有時候也在想,自己的初中老師們實際上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都是師範學校畢業的專業教師。可是如果沒有他們對學生的鐵腕鎮壓,處於青春期的學生,能不能安下心去學習,還真的是很成問題的。自己要求軍訓教員和班教導員,不準辱罵和體罰學生,是不是有點想當然了呢。

建設處和教育處的幹部都比較緊張。他們兩個部門都知道,王書輝對於復興學校的關注,僅次於復興軍和工藝研究局。不過因爲復興會目前各個部門的幹部都算是軍隊轉業幹部,復興會這個組織也才建立起不到三年。所以,他們的身上,倒是還沒來得及養成奉迎諂媚的官僚惡習。表現的都比較“蛋定”的同時,也有些拘謹。

教育處處長吳血戰也是部隊轉業幹部。他出身老教導營,是王書輝的第一批學生。同時,他也是復興軍第四營的總教導,是復興軍的副總政委之一(復興軍總政委是王書輝)。因爲王書輝對學校建設特別的重視,他才把自己的得力助手吳血戰,暫時調到教育處主持工作的。

相對於其他幹部而言,吳血戰和王書輝接觸的比較多,經常和王書輝在一起工作,所以他對王書輝的畏懼感沒有其他普通幹部那麼嚴重。看着王書輝一言不發的一個教室一個教室的查看情況,搞的隨行的幹部越來越緊張,吳血戰直接問道:“師尊覺得學校的情況怎麼樣?”

王書輝看了十來個教室,發現不同年齡段的班級,課堂狀況都差不多。課堂紀律普遍不太好。說小話兒和做小動作的學生非常多。看到這種情況,他也產生了些新的想法。他對吳血戰說道:“你說,要求同志們對學生不打不罵,是不是這個要求有些過高了。”

吳血戰沒有隱瞞自己的想法,他回答王書輝道:“學生畢竟不是士兵。他們的年紀又都比較小。對於紀律的認識,沒有硬性手段促進,肯定效果要差一些。不少同志在教務會議上已經提過這個問題了。就是這段時間的軍訓,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熟悉了情況的小孩兒們,現在也開始頑皮起來了,不是很好管了。說了半天都沒什麼用處。”

王書輝心裡嘆了口氣,想着:“看來體罰還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啊。自己文明訓練和教學的想法,有些相不符合實際了。”

心裡正這麼想着,王書輝就走到了陳盛文的班級。他通過教室門上的玻璃窗往裡面一看,發現了比較有趣的一幕。一個滿臉倔強的半大小子,正背對着黑板,滿臉通紅的站在一個小木頭臺子上,面對着全班五十來個同學。整個課堂鴉雀無聲。

王書輝看到這一幕心裡笑了起來。自己在上中學的時候,別的班級就有這種懲罰辦法。不過自己的班主任從來沒這麼做過。因爲她覺得那麼做會耽誤學生的學習。

王書輝對身邊的吳血戰說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話真的一點兒也沒錯啊。回去我就給教育處發通知,可以按照部隊的訓練懲戒條例,對學生進行懲罰。不過你也要和同志們講清楚。對於學生的體罰和對戰士是一樣的,紅線就是不能有實質性的傷殘。”

“另外你也要對承擔教學任務的同志講一下。不能因爲懲戒的原因就耽誤學生的學習。學生,學生,學習是主要任務。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軍事訓練還是文化課,我們都是爲了讓學生學知識。這一點一定要強調!”

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13章 立足(1)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4章 起步(8)第370章 在山東(5)第18章 起步(2)第30章 日常(2)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4章 起步(8)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22章 起步(6)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67章 在山東(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83章 東改編2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79章 大練兵(3)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17章 起步(1)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29章 日常(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07章 終結者4第29章 日常(1)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
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13章 立足(1)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4章 起步(8)第370章 在山東(5)第18章 起步(2)第30章 日常(2)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4章 起步(8)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22章 起步(6)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67章 在山東(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83章 東改編2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79章 大練兵(3)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17章 起步(1)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29章 日常(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07章 終結者4第29章 日常(1)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