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

歷史上,曾經當過捕快,做官官軍,後來當上了農民軍首領,自稱八大王的張獻忠,是在1630年左右才成爲陝西農民軍的一個重要勢力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張獻忠現在應該剛剛被大明的正規軍隊開除,正在老家定邊縣的柳樹澗堡聚攏人手呢。

可是因爲王書輝和復興黨造成的巨大蝴蝶效應。原本應該1630年左右才發展起來的張獻忠勢力,現在已經是一個核心兵力三千上下,裹挾流民五六千人的農民軍中的大勢力了。

1627年,因爲農民軍的公推領袖王嘉胤被有心接受朝堂招撫的張立位、王國忠殺死。在這場大混亂中,一心造反的張獻忠表現出了合格的梟雄本色。他在農民軍聯盟軍心散亂之際,領着自己三千多個核心部下,殺出一條血路,從朝廷軍力佔優勢的山西行省,一路撤回一片混亂的陝西。

心思敏捷的他明確的知道,之所以農民軍殺往山西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爲陝西省內的經濟狀況已經全面崩潰。靠劫掠作爲供給的農民軍在一片荒蕪的陝西省內已經無法得到有效的補給。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張獻忠當機立斷,決定帶領部下,從陝西進入一向富庶的湖廣地區。

這一路上,張獻忠穿州避縣,沒有使用騎兵部隊對縣城等防守嚴密的目標行劫掠和進攻,只是爲了補給,攻破了一些鄉下的地主堡壘。有效的節省了兵力的張獻忠,很快就從山西過陝西,之後一路攻破了完全沒有任何防備的陝西省東南部的丹鳳縣縣城。

張獻忠畢竟是在大明朝的軍隊裡呆過幾年的人物。他沒有給當地勢力任何反應時間,在部隊駐紮在丹鳳縣一夜之後,他就讓三千軍隊裹挾了當地上萬百姓,衝擊陝西和湖北之間最大的關隘武關。

在張獻忠突如其來的進攻下,本來就防衛鬆弛的武關被張獻忠部隊輕鬆的攻破。隨即,經過修整和補充了給養的張獻忠部隊,又攻破了商南縣縣城,距離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駐地西平鎮不到五十里地。

說起來,陝西行省雖然和湖廣行省是相鄰的兩省,可是從陝西直接進入湖廣的可能性卻比較小。這是因爲,陝西和湖廣的交界地區屬於秦嶺、大巴山和武當山的交界地區。想要從陝西直接進入湖廣,除了從地勢險峻官兵把守的武關突進以外,在封建農業社會的工程技術條件下,就無路可走了。

要不是現如今大明的本身的軍事力量已經非常的渙散了。手下只有三千騎着馬,武器裝備水平非常低下的張獻忠農民軍,累尿血也不可能攻破武關城防的。

而且就是從道路的暢通程度上來說,因爲只有一條險峻的山谷中的道路可走,一般防衛力量薄弱,畏懼山賊的山陝地區的客商,要不就是通過河南地區,經南陽府進入湖廣。要不就是從四川地區,沿長江順流而下進入湖廣。總之走武關這條路的幾乎沒有。

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的駐地西平縣,就是陝西直接進入湖廣的唯一一條山谷道路的入口地區。現在這條道路已經被複興黨建成了三合土夯土公路,而西平鎮周邊以及“鄖西公路”沿線所有的非法武裝力量,也都被複興黨剿滅乾淨了。

張獻忠想要進入湖廣,現在他要面對的就是離他五十里地的復興黨西北第一軍團的駐地。

所謂趕得早不如趕的巧。

如果從出發時間來書說的話,張獻忠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確定了自己的路線了。王書輝的行程則是在一週前才確定的。不過這也算是一種機緣巧合。這個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大西皇帝張獻忠,居然馬上要和王書輝提前相遇了。

張獻忠不知道距離自己五十里地的西平鎮,有一支核心兩千人的專業近代化部隊,和非專業的,但是也絕對經過了充分軍事訓練的一萬兩千名工程兵部隊正駐紮在那裡。

和張獻忠不同,情報體系已經覆蓋周邊各縣的復興軍情報機構,早就已經把張獻忠部隊的出現傳遞了回來。

王書輝沒想到自己這次會遇到張獻忠。不得不說,突然要面對這樣一個名聲頗大爭議頗大的歷史人物,王書輝還是比較興致勃勃的。

不過對於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來說,因爲已經掌握了張獻忠部隊的大體人數和基本的作戰方式,軍團參謀部認爲張獻忠只不過是一夥勢力較大的普通土匪而已。只不過,和復興軍過去面對的土匪不同,這支土匪武裝裝備了大量的馬匹。這是復興軍方面第一次遇到的情況。

雖然在實戰方面復興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但是在九年來大量的軍事演習中,針對騎兵部隊的作戰方式訓練,早就在復興軍內部進行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軍團參謀部非常快速的就給出了作戰計劃。軍團副總指揮,副政委,司令員趙萬里立即按照作戰計劃,指揮部隊開始在西平鎮外的預設陣地上展開佈置。

土工作業是復興軍的基本訓練內容之一。爲什麼復興軍在幫助羣衆勞動的過程中總會得到羣衆的讚揚和肯定呢?主要就是復興軍的土工作業水平非常的高超。別管是幫助羣衆蓋房子,還是幫助羣衆種地。設備專業,動作熟練,訓練充分的復興軍戰士,總能把土工建設工作做得很好。

這也是爲什麼在正規的公路建設生產建設兵團到來到之前,西北第一軍團方面就可以對鄖陽方面新招募的兩千多個生產建設兵進行訓練的原因。因爲復興軍的普通戰士也都掌握着完善的土工工作方法和相應的理論經驗。

因爲已經知道了張獻忠部隊的規模、數量和作戰方式。所以除了從公路生產建設兵團抽調了兩千個軍事訓練成績優秀的戰士作爲預備隊之外。其餘的一萬多個公路生產建設兵,仍舊在工業部門的水泥廠建設專家的指揮下,照常進行着水泥廠的建設。

兩套日產量1000噸的水泥廠,在現代中國是政府和相關部門嚴厲取締的對象。可是在本時空裡,這都是復興黨工業建設工作的重要成果。所以,相對於張獻忠那一萬人上下主要是被裹挾的周邊縣城民衆組成的軍事力量的威脅來說,還是水泥廠的建設工作更重要一些。

在第一軍團的陣地建設完成後的第三天,張獻忠的三千騎兵部隊驅趕着上萬周邊地區的百姓,出現在了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的陣地對面。

看着完全由多層鐵絲網、多道戰壕和各種堡壘組成的復興軍陣地,張獻忠驚疑不定了起來。。。

第366章 在山東(1)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372章 在山東(7)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9章 婚事(1)第35章 理念(3)第31章 日常(3)第383章 東改編2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73章 審判(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30章 日常(2)第174章 審判(2)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章 穿越(4)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6章 立足(4)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06章 終結者3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
第366章 在山東(1)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372章 在山東(7)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9章 婚事(1)第35章 理念(3)第31章 日常(3)第383章 東改編2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73章 審判(1)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第30章 日常(2)第174章 審判(2)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章 穿越(4)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6章 立足(4)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06章 終結者3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