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連鎖反應5

公元1625年12月,在沒有經過專業人員精心測量的軍事地圖的情況下,河南巡撫程紹帶着4000名從河南省各個衛所抽調出來的“精兵”和8000名經過“精心挑選”的民夫,共計一萬兩千人,從開封府出發,朝武昌府進發。

因爲沒有專門的軍事地圖,因爲沒有專業的參謀體系。所以,程紹領導的河南大軍,只能穿州過縣,順着從開封到武昌一路上的各個州縣,向南方行軍。

不過是剛剛出了開封府城,在軍事方面完全是個白癡的程紹也已經認識到,在寒冬臘月裡領着上萬人行軍,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現代社會裡,河南省冬季的最低氣溫不會超過零下二十度。一般來說,也就是在零下十來度左右。但是,在小冰河氣候的高峰期明朝末年,河南省的冬季氣溫不僅低於零下二十度,而且,整個河南省的冬季都被各種各樣的大風和大雪包圍着。

在零下二十四五度的情況下,上萬個只不過穿着破破爛爛的單衣,腳上胡亂裹着些破布和雜草,平均體重在四五十公斤左右的河南兵和河南民夫,餓着肚皮走在一片暴風雪中。

纔剛剛不過出了開封府城四五里地,無論是正兵還是民夫中,就開始出現非戰鬥減員了。

想想也是。吃不上飯,穿不上衣,又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大雪天裡揹負着大量的東西行走。那些常年處於死亡邊緣的農奴士兵和佃農貧農們,自然是隻有死路一條的。

你想想,零下二十多度,這是現代社會裡中國東北最北方的黑龍江省的冬季平均氣溫。而在現代社會裡,就是個普通的乞丐,在黑龍江的冬天裡也是有着厚厚的棉大衣穿的。

在現代社會的黑龍江,不穿着棉衣或者羽絨衣,根本就沒人敢於出門。現代人的體質那麼好的情況下,保暖和營養攝入那麼充分的情況下,各種季節性的疾病,也會在黑龍江省的冬季大規模的爆發。

在部隊經過一天的艱難跋涉到達朱仙鎮的時候,各級武官經過簡單粗略的統計後報告程紹,原本是一萬兩千多人的部隊,現在已經只剩下九千多人了。

有三千左右的士兵和民夫,或者直接就死在了路途中,或者在行軍途中消失(逃跑和迷路)。基層武官從小旗到百戶,全部都大量的消失。

從開封府到朱仙鎮,最多才五十里地的距離。不過這麼五十里地的距離,原本一萬兩千人的部隊,就減少了四分之一左右。聽了這個消息,“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坐在八擡大轎裡走了一天的程紹知道路途不太好走。就是坐在蒙着厚厚的棉布,燒了炭盆和腳爐的轎子裡,程紹這一天的行程也相當的“艱苦”。但是這種“艱苦”,還沒讓程紹生出不想繼續前進的心思來呢。

在朱仙鎮的一個士紳家中,程紹聽了河南都司都指揮使的稟報後真的是無語了。

過了好半天,程紹才試探性的問道:“這種事情爾等遇到過麼?”

這本來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

。但是,無論是河南省理論上的軍事最高長官河南都司的都指揮使,還是目前統管着這支部隊的河南各級武官們,都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

事實是,別說程紹問的這種高端的軍事行動了。河南省的各級武官們,一個個的連騎馬都非常的不熟練。他們這一路上,都是坐在馬車中行軍的。外面的士兵跑散了多少,凍死了多少,餓死了多少,失蹤的多少,迷路了多少,這羣酒囊飯袋一概不知。

在這羣河南武官裡,地位最高的河南都司都指揮使,隆慶年間的武狀元霍啓功只好糊弄程紹說:“大人,冬日行軍,又是大寒大雪的天氣,有些人員損耗還是常見的。只不過因爲軍糧有限,民夫的口糧都是他們自帶的。卑職覺得,那些凍餓而死的人,主要就是那些口糧準備不足的民夫。”

“卑職以爲,後面行軍的時候,最好派兵提前讓沿途各縣準備好軍糧。不然以現在的人員消耗速度,後面的事情怕是要難辦了。”

程紹是個純粹的軍盲。對於軍事行動的各個方面,他都是個真正的白癡。所以,聽到自己頗爲信任的霍啓功這麼說,程紹也就這麼信了。至於事實是什麼樣的,外面那些還在不斷的逃跑和死去的士兵的實際情況如何,程大巡撫並不準備關心一下。

他揮退了房間裡的衆武將們,換上了一身輕鬆的袍服,在幾個文人幕僚的陪伴下,前去到本地士紳家赴宴去了。

實際上,不僅民夫大量的死亡和逃跑,就是那四千個的正經八百的正兵,也在大量的死亡和逃跑。

寒冷和飢餓不同,它對於人的生命力的剝奪,是一個慢性的過程。和餓急眼了直接跑路找吃的去了還不一樣。寒冷對人的傷害是個緩慢的,很難察覺的過程。很多士兵和民夫,就是在行軍的過程中走着走着,然後突然就一頭倒在地上,很快就死去了。

不到一萬人的河南兵團到達朱仙鎮之後,朱仙鎮的老百姓算是倒了黴了。

實際上,不僅民夫手裡沒有什麼口糧,基本上吃不上什麼飯。就是那現在已經不到四千的正兵,也沒有什麼口糧,不怎麼能吃得上飯。

程紹從河南省通過增稅的方式搜刮來的銀子,先是他自己過了一手,截留了十分之三左右。之後,河南省內的高級文官和武官,又從這批軍餉中上下其手。到了最後的時候,最多也就剩下十分之一的銀子作爲軍費了。

把剩下這十分之一的銀子中的一半兒發給參戰的正兵之後,河南都司只剩下很少一點兒銀子給正兵們買軍糧。所以,目前出征的河南兵,每天都是在吃那種參雜着糠麩和豆子之類的硬餅子作爲軍糧。就是這種地主老財家喂牲口都嫌太粗糙的軍糧,那些出征的河南兵還吃不飽呢。

在這種情況下,劫掠地方,就變成了不僅是士兵和民夫們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也變成了各級軍官們的一種默認行爲了。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32章 日常(4)第34章 理念(2)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08章 終結者5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0章 起步(4)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14章 立足(2)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71章 在山東(6)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78章 大練兵(2)第307章 終結者4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22章 起步(6)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1章 日常(3)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29章 日常(1)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13章 立足(1)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73章 審判(1)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8章 妖僧(2)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23章 起步(7)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
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32章 日常(4)第34章 理念(2)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08章 終結者5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0章 起步(4)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14章 立足(2)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71章 在山東(6)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78章 大練兵(2)第307章 終結者4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22章 起步(6)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1章 日常(3)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29章 日常(1)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13章 立足(1)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73章 審判(1)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8章 妖僧(2)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23章 起步(7)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