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

“前兩天有幾個同志對我說,‘老師,咱們肅委會總是把自己人抓出來,還要在羣衆面前宣佈他的罪行,搞公開審判。【風雨首發】這樣一個勁兒的把問題暴露出來,羣衆會不會認爲咱們復興會裡全是壞人,導致我們復興會的威信下降呢。’”

“我當時聽了這話,感覺是哭笑不得的。我當時就對這些同志說,你們也太不相信羣衆,太低估羣衆的智商了。”

“我現在問大家個問題。一個革命黨、執政黨,是不停的往外抓壞人,會給別人一種這個政黨裡的壞人很多的感覺。還是一直吵吵自己是代表人民羣衆利益的,然後遍地都是貪官污吏、特權階層,人民羣衆的利益到處被這些貪官污吏、特權階層們掠奪侵害,最後因爲實在是貪官污吏和特權階層太多,以致於不抓出一批人來,這個政黨的穩定性都不能保證了,才抓出一大批人來,纔會讓別人覺得這個政黨裡的壞人很多呢?”

“有的同志可能會說了,我們復興會現在也不是老師你說的那種情況啊。廉潔奉公,一心一意的爲人民羣衆的利益努力工作的人,還是大多數的啊。”

“我這就要問大家了。大明王朝是在今天才變成這樣的麼。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一個當官的貪污了十兩銀子就要剝皮萱草。一個鄉紳欺壓了老百姓,就會被老百姓綁着進京。當時的當官的,每天都活在兢兢業業之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敢欺壓老百姓。可是,現在兩百多年過去了。整個大明朝,到處都是貪官污吏和掠奪壓迫民衆的士紳了。”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事物是從量變導致了質變的。就以大明朝爲例,過去的兩百年間,大明朝的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是個不斷的增加,在進行數量積累的過程。這種數量的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大明朝的整個上層,就產生了質變。大明朝的統治階級,就是這樣不斷的從朱元璋那個乞丐出身的關心老百姓利益的統治階級,變成了一個以鎮壓百姓、欺壓百姓、掠奪百姓爲自己的本職工作的統治階級的。”

“貪污腐敗,消極怠工,官僚主義的這些問題,是永遠也不會從我們復興會這個組織中絕跡的。這是個很客觀的現實問題。所以,我們爲了保證我們復興會的革命性、先進性,一直代表人民的利益不變質,就必須把整肅工作作風這項工作,作爲一個長期的,永遠伴隨着我們復興會的,制度性的工作。這纔是唯物主義的態度。”

“我們必須永遠的保持警惕,不停的把腐敗變質的反革命分子從我們的隊伍中揪出來,掃出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的保證我們革命隊伍的純潔性。”

“工業建設和我們黨的自我建設,這兩者之間是一個齊頭並進互相促進的過程。不存在說,搞整肅、搞整風就會耽誤我們的工業建設,也不存在搞工業建設,就會打斷我們進行自我整肅的問題。”

“人民羣衆是最聰明的了。種地的農民知道,要不停的把莊稼地裡的雜草拔出去,才能保證莊稼的健康成長。做工的工人知道,只有不斷的把不合格的產品剔除出去,不斷的提高產品的合格率,工廠的利潤才能提高,工人的工資和福利才能增長。”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道理了。你以爲我們不停的搞整肅,不斷的搞整風,會傷害我們在羣衆中的威信。而實際上,所有的人民羣衆都知道。復興會這麼不停的把雜草和不合格的產品剔除出去,正是復興會是個值得信任的領導者,是個值得信任的利益代言人的證據呢。”

“大明王朝和大明王朝以前的一切封建王朝,都是我們的反面教材。我們這些革命者如果不能保持警惕性,如果不能一直的持續不斷的把變質了的幹部和黨員剔除我們的隊伍,我們復興會就會墮落下去,走上那些封建王朝的老路,最終走向滅亡。”

“所以,同志們。你們不要以爲搞整風搞整肅是個麻煩的,危害你們利益的事情。我們不停的搞整風,搞整肅,不停的把整風和整肅工作制度化,恰恰是在維護我們復興會自身,健康我們復興會自身的過程。”

“人民羣衆是最聰明的,我們這些革命者往往後知後覺懵懂無知的。我們一定要向人民羣衆學習。是雜草,是不合格產品的復興會黨員,必須被不斷的清除出去。這個過程永遠不能停止的。因爲一旦這個過程停止了,我們復興會也就走向像大明王朝一樣的,被人民羣衆拋棄的不歸路了。”

Www●TтkΛ n●¢O

“這個問題,我們全黨上下必須要有個明確的認識!這是關係着我們復興會生死存亡的大事情!根本性的事情!”

1624年王書輝《在復興會工作作風整肅委員會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任何一個人見到王清泉,都不會覺得這個人是個壞人。這是陳立見到王清泉之後的第一印象。

王清泉三十多歲的年紀,在這個時代裡,他算是個年紀很大的人了。不過,他的表現像個年輕人一樣靈活和敏捷。

他穿了一件和工人們一樣的灰色帆布工作服。兩個胳膊上,戴着和所有的紡織類的企業工人都一樣的藍色帆布套袖。當然了,從他乾乾淨淨的白色襯衣領子和乾乾淨淨的雙手,整整齊齊的衣服上,也可以看出他並不是個經常在第一線參加勞動的人。

但是,王清泉真的給人一種清澈的泉水潺潺流過的感覺。他的話雖然不是很多,但是他用他那輕輕的語調,說的都是些非常的貼心的關心話和奉承話。他的動作雖然很多,但是,他的那些動作卻像行雲流水一樣,給人一種一個步驟一個動作都不多餘的感覺。

比如說,他管喜歡端架子的李來運叫李領導。他管看起來很面嫩,但是卻是肅委會幹部之一的陳立,叫做小陳兄弟。再比如說,他自己說自己不會吸菸,但是口袋裡卻帶着香菸。而且他能夠非常麻利的給李來運送上香菸,然後又能熟練無比的用火柴,快速的給剛剛把香菸叼在嘴上的李來運點好香菸。

王清泉就是給人這樣一種熱情體貼周到無比的感覺。很明顯,來過麻袋廠好幾次的李來運,覺得自己作爲肅委會的幹部,享受王清泉這樣無微不至的侍候,是個很正常,很習慣的事情。

麻袋廠的黨委書記魏鳴鶴的年紀,看起來和陳立差不多大。陳立已經看過魏鳴鶴的檔案材料了。他知道,魏鳴鶴雖然年紀和他一樣,卻比陳立早一年從初級少年營畢業。他是在去年被分配到麻袋廠和王清泉搭班子的。

魏鳴鶴給陳立的感覺比較奇特。很明顯,手上有油污,衣服皺皺巴巴的魏鳴鶴剛剛從生產線上趕過來。他看到來的是李來運,表情中表現出一種不耐煩和不屑的表情。雖然這個表情隱藏在一張木然的臉上,但是同爲少年營一員的陳立知道,魏鳴鶴的這種表情,是少年營那種一心學習的學兵們,最常見的鄙視臉。

王清泉不停地說些,“麻袋廠給上級帶來麻煩了,他很不好意思”。“勞動肅委會的同志一個勁兒的來調查,他感到很慚愧之類的話”。

目前,復興會內部的工作作風還比較純粹。復興會的絕大多數會員,還真的沒怎麼接觸過這種類型的奉承。所以,李來運這個傢伙被王清泉忽悠的有點腦瘸了。說了很多,“沒辦法,這都是工作嘛”。“聽王老師的話,要爲人民服務嘛”之類的官腔。

陳立因爲出身於一個商人家庭。他在小的時候,經常能夠接觸到像王清泉這樣,說話很妥帖的掌櫃的和夥計。所以,他對於王清泉的那些話,有着天然的免疫力。

王清泉這邊和李來運說着廢話,那邊魏鳴鶴已經非常的不耐煩了。他對大家說道:“要事沒什麼重要的事情,我還要到生產線上參加勞動,我這裡就不陪着你們了。”

說完了這種冷場的話,魏鳴鶴直接就一轉身,朝工廠裡走去了。

李來運的感覺肯定是相當不好的。如果麻袋廠的所有人都是魏鳴鶴這種風格,李來運還不會有什麼不爽。關鍵是,這邊有王清泉的努力奉承,這樣一對比,魏鳴鶴的行爲,好像就像往李來運身上潑了一盆涼水一樣刺激人了。

不知道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王清泉沒有說些暖場的話來救場。而是就那樣無聲的站在那裡,客觀上延續着這種令人尷尬的境況,讓李來運的尷尬感和失落感,在這個環境中被不停的放大。

果然,沉默了幾分鐘之久的李來運,一下子把手中的香菸摔在地上。然後他用一種惱羞成怒的語氣對王清泉說道:“要我說,你們麻袋廠的問題,就出在這個魏鳴鶴身上。在部隊裡就有這樣的人。什麼時候都喜歡自行其是,到哪裡都是個刺頭。從來不知道要和同志們團結。老王,你們麻袋廠有問題,我看問題就出在魏鳴鶴這個人身上。”

從某種程度上說,李來運的話還真不能說算是錯的。確實,作爲麻袋廠的黨委書記,魏鳴鶴的組織工作做的非常的差。整個麻袋廠黨委會裡,沒有一個人喜歡這個願意跑到第一線勞動,但是從來不喜歡和同志們交流,勞動完就一心想要回到少年兵營裡學習的書呆子。

目前來說,整個麻袋廠的黨委會裡,除了被王清泉腐蝕拉攏的幹部,就是和魏鳴鶴關係不好的幹部。很多幹部又是同時具備了被王清泉拉攏和討厭清高的魏鳴鶴兩個條件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在黨委會裡王清泉的支持者衆多,而魏鳴鶴變成了一個擺設。

錢鍾書先生說,拍馬屁和談戀愛一樣,是容不得第三者存在的。這個道理確實是個鐵道理。一直聽着王清泉運用着高超的手段拍着李來運的馬屁,讓陳立渾身難受,甚至到了汗毛豎立的狀況了。

很快,陳立就要求要到工廠第一線去看一看。

李來運正在被王清泉的馬屁慰藉他被魏鳴鶴傷害了的心靈呢。聽到陳立的話,李來運非常不以爲然的說道:“生產線裡有什麼好看的,哄哄亂響,鬧鬨的很!”

陳立這個時候真的很生氣了。畢竟對於他來說,任何調查研究,都不是站在上面的調查研究,而是走到下面的調查研究。和一個明顯沒怎麼在第一線勞動的幹部,能夠談出些什麼呢。更何況談的又不是工作,而是沒滋沒味,沒有任何用處的馬屁話。

王清泉很敏銳的發現了陳立的不滿,他笑着對李來運說:“李領導,小陳兄弟和您不一樣。您到我們廠已經好幾次了,已經多次到第一線走訪過了,所以您覺得沒必要。但是小陳兄弟是第一次來,必要的調查走訪還是要做一做的。我看這樣,我派個幹部陪着小陳兄弟下工廠。您已經去過很多次了,就不要去了。我們到辦公室裡做調查。您看這樣好不好。”

要不怎麼說,壞人奸臣總是非常會討人喜歡呢。李來運這個夯貨,是從來沒進過車間,沒走訪過工人的。但是,王清泉卻能把他說的像是一個不辭辛苦的稱職幹部一樣。

陳立不相信這個李來運會是那樣的人,他心裡對於王清泉和李來運的看法已經徹底的糟糕了。所以,他也不管會不會引起王清泉和李來運的不快,直接就和一個幹部離開了這裡。

看到陳立離開了,李來運好像一下子鬆活了起來。他不屑的對王清泉說道:“這個陳立啊,和那個魏鳴鶴一樣。以爲讀了幾本書,自己就如何了不起了。實際上呢,他和那個魏鳴鶴一樣,都是泥腿子出身,怎麼能和王兄和我一樣,是受過大明官場的薰陶,最知道規矩進退的人呢!”

王清泉立即接口道:“小弟怎麼敢和李兄相比呢。我過去不過是個看守倉庫的污濁小官兒。李兄過去可是在縣衙裡和縣尊大人蔘與機要的文人呢。”

確實,李來運的來歷也不一般。在成爲流民之前,他曾經是一個縣衙中的書吏。因爲得罪了當地的士紳大戶,所以才被從縣衙裡革職了。革職回家的時候,因爲經歷了一場大災,全家成了流民。他的家人和大多數災民一樣,在饑荒中病餓而死。他卻有條好狗命,活到了復興會的到來。

憑藉着本來就有的數學和語文底子,李來運在復興會裡的進步是非常快的。不過他知道復興會對於衙門中人是個什麼態度,所以他一直隱藏着自己的身份。直到有一天他被派往麻袋廠和王清泉接觸之後,他纔在金錢的腐蝕下和王清泉勾搭了起來,漏出自己的真面孔。

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367章 在山東(2)第10章 婚事(2)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0章 妖僧(4)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84章 東改編3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74章 在山東(9)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24章 起步(8)第80章 大練兵(4)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385章 東改編4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31章 日常(3)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4章 理念(2)
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367章 在山東(2)第10章 婚事(2)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0章 妖僧(4)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84章 東改編3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74章 在山東(9)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24章 起步(8)第80章 大練兵(4)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385章 東改編4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54章 紅旗漫卷出枝4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31章 日常(3)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4章 理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