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

王書輝在幹部培訓課程上曾經對學員們說:“對於想要和我們講道理的人,我們要和他們講道理。對於那些不想講道理的人,我們自然就不和他們講道理。”

在閆愛華看來,只要是個正常人,只要站在大多數人的立場上,復興會的道理都是很簡單,很容易理解的。那些不想聽復興會講道理的人,自然就不必和他們講道理了。復興三式(村田步槍)步槍是幹什麼用的。就是收拾那些不講道理的人用的。

傳統文化修養比較充足,而且能夠把儒家的書本知識很人性化的應用到生活中的人,往往都是有着很大的人格魅力的。肖文龍雖然是個中醫大夫,可是他的傳統文化修養非常的足。無論在和上層人物打交道還是和底層人民打交道的時候,大家往往都會被肖文龍那儒雅博學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可是,肖文龍身上的那種儒雅風度在對上覆興會的時候就不靈了。

復興會黨員閆愛華通過一個星期的接觸對肖文龍的理解比較充分。閆愛華深知“有比較纔有鑑別”的道理。接觸過復興會近現代醫療體系,親身感受過復興軍中軍醫治療的閆愛華,已經把肖文龍和復興會人民醫院的一個普通大夫作過比較了。

一個復興會的普通大夫,每天接治的病人一般超過二十個。而肖文龍這一個星期來在勞改營醫療所裡,每天接治的病人也超不過三個人。

單單從這個角度上,閆愛華就對被勞改們非常感激和喜愛的中醫大夫肖文龍非常的不以爲然。

在閆愛華眼中,肖文龍這個人不過是個掌握着落後技術的落後階層的一個落後的邊緣分子。用不少復興會一線黨員們的話說,封建統治階級的水平真的不怎麼高。就是他們的那些狗腿子們的素質,也是相當的糟糕的。

比如說,閆愛華就發現,在各個地主老財家佔據着重要地位的賬房先生們,在最基本的數據統計能力方面,連參加復興軍幾個月的普通小戰士都不如。非常簡單的數據計算,不借助算盤等工具,這些賬房先生根本就無法處理復興會對地主老財抄家之後的統計工作。

當一個專業人士比不上一個業餘選手的時候,這個所謂的專業人士面臨的肯定是全方位的否定。在閆愛華眼裡,肖文龍這個所謂的湖廣名醫,連復興會裡普通小戰士都知道的“細菌”、“感染”的概念都聞所未聞。在處理病患的時候,他連殺菌消炎的概念都沒有的時候,在閆愛華心裡,肖文龍就已經變成了個不怎麼重要的落後分子了。

肖文龍在勞改營衛生所一個星期來的工作,已經在閆愛華的要求下進行了諸多的改進。比如在接觸患者的時候一定要用消毒劑洗手。比如在處理外傷的時候,使用的工具,病患的傷口一定要進行殺菌消毒等細節,都是在閆愛華的要求下進行改進的。

閆愛華對於肖文龍的指導工作,進行的是非常小心和謹慎的。對於這些改進的原因和操作方法,閆愛華對肖文龍的指導又耐心又認真。肖文龍作爲一個行醫經驗豐富的人,在認真的琢磨了閆愛華的話之後,也有不少恍然大悟的感覺。

閆愛華的做法讓肖文龍產生了閆愛華對自己很重視和看中的想法。畢竟從肖文龍的角度出發,這種醫學方面的獨到見解,一般不是門內弟子是不會教導的。他渾然不知道,閆愛華教給他的那些“高深”“獨到”的專業醫學知識,根本就是每個復興會黨員和每個接受過復興會教育的普通人都學過的普通常識。

正是因爲肖文龍對閆愛華有了這樣的誤解,才使得他鼓起勇氣來像閆愛華討教問題的。看到閆愛華聽了自己的話若有所思的樣子,肖文龍有着學生爲難住了先生的那種沾沾自喜的感覺。

肖文龍不知道的是,閆愛華之所以若有所思,完全不是因爲被肖文龍的話爲難住了的原因。而是他有些不知道怎麼和肖文龍這樣的落後分子明明白白的解釋這個問題。

在閆愛華看來,肖文龍的問題就是個最基本的立場問題。和復興會黨內的同志,哪怕就是和復興會裡最普通的農場和工廠職工們,都可以很清楚很明白的討論這個立場問題。因爲大家在很多概念上都是有着共同的認識的。

肖文龍這種封建分子,還是個封建統治階級的狗腿子幫兇。想要和他解釋明白這樣的道理真的不是件很簡單的事情。

想了好一陣兒之後,閆愛華纔對肖文龍說到:“肖大夫,這個問題我還不好直接的和你解釋,我跟你討論一下這樣一種情況吧。比如說有一百畝地,這一百畝地每畝地的產量是兩百斤。一共有五十個人種這一百畝地。每個人每年需要的糧食是三百斤。”

“你看,一百畝地,每畝地產糧兩百斤,一百畝地一年就可以出產20000斤糧食。每個人每年吃三百斤糧食,五十個人,五十個人一年也不過吃掉糧食15000斤。這樣一來,這一百畝地的產出,每年還能多出5000斤來。我們是不是說,一百畝地養活五十個人綽綽有餘呢?”

肖文龍自己不種地,他也不經營農業。幹這些事情的,是被稱爲大善人的他的父親。可是作爲地主的兒子,肖文龍也知道一畝地產不了三百斤糧食。而每個人一年消耗掉的糧食也絕不止三百斤這麼少。可是他在聽了閆愛華的話之後,還是安靜的點了點頭。

閆愛華看到肖文龍點頭之後,笑着對肖文龍說到:“肖醫生你看,如果大家一起勞動,公平的分配勞動成果的話,每一個人都能吃得飽,甚至還能產生多餘的糧食。但是,現實中的農業生產是這個樣的麼?不是吧。”

閆愛華這個時候情緒上激動了一點,他大聲的說到:“同樣是一百畝土地,五十個人進行勞動,可是一年20000斤的糧食,要被一點勞動也不參加的地主收走一半甚至更多。只剩下10000斤甚至更少的糧食,這五十個勞動者,連最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你說這種情況對不對呢?”

肖文龍即使是個地主的兒子,可是他也是懸壺濟世一心治病救人的李時珍親自教導的再傳弟子,他不僅是個很聰明的人,也是個講道德的人。聽了閆愛華的話,他一下子就感到地主是很壞的人。可是,那句否定地主的話,就在他嘴邊上,他就是說不出來。

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11章 婚事(3)第4章 穿越(4)第13章 立足(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384章 東改編3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76章 大豐收(2)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8章 準備(4)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75章 大豐收(1)第371章 在山東(6)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77章 大練兵(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80章 大練兵(4)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305章 終結者(2)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3章 穿越(3)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8章 起步(2)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0章 日常(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385章 東改編4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13章 立足(1)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
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11章 婚事(3)第4章 穿越(4)第13章 立足(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384章 東改編3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76章 大豐收(2)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8章 準備(4)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75章 大豐收(1)第371章 在山東(6)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77章 大練兵(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80章 大練兵(4)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305章 終結者(2)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3章 穿越(3)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8章 起步(2)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0章 日常(2)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385章 東改編4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13章 立足(1)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