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

大家提起旱災來,腦袋裡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那些龜裂的土地,枯黃的植被這樣一幅場景。但是,實際上的旱災不一定都是這樣的。

對於農業生產來說,因爲不能給作物提供足夠的水分(包括自然降水和人工灌溉),導致的農作物減產或者絕收,這就是旱災了。

王書輝在廣西的時候遇到過一次嚴重的旱災。雖然沒到實地去直接觀察過,但是,通過新聞媒體的報道,他也知道旱災的主要問題是,降雨很少或者完全就沒有降雨,之後是地表水水位下降或者乾涸,最後纔是地下水也變深變少了。

從災害爆發時的情況來看,洪災好像比旱災更嚴重。洪水一爆發,別管你是什麼人,一律都是死路一條。從這一點上看,洪災的爆發具有嚴重的不可抗性。

但是旱災和洪災還不同。從後果上看,旱災的後果更加嚴重。旱災導致的絕產絕收和其後緊隨而來的蝗災,往往對於老百姓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在旱災爆發的時候,它的可抗性要比洪災強一些。

當然,無論是旱災還是洪災,它們的可抗性都是要由政府的水平來表現出來的。人民政權,即使是工業化水平不高的人民政權,也完全能夠承擔起抗災的任務來。但是,無論是封建政權還是資產階級政權,這種剝削階級的政權。別管他們是農業化的還是工業化的,對於抗災救災的問題,他們表現出來的往往不僅是無能,還是無視的。

這裡面的例子可就多了。單從現代社會來講,美國人的大颶風,印度人的大幹旱,在中國人看來都不應該是那樣一副模樣的。

公元1622年的這場長江荊州段地區的旱災,在王書輝眼裡並不是特別的嚴重。雖然隨船的航務處幹部告訴王書輝,今年長江流域的水位有明顯的下降。但是從大面上看,完全看不出來。和現代社會不同,明朝末年的長江,是非常“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

江北造船廠目前的成熟產品,200噸全蒸汽動力鐵肋木殼明輪船,在王書輝眼裡只具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噪音特別的大(機械加工水平還不行),一個是速度特別的慢(馬力不夠)。

不過即使是這樣,三艘船拖着六艘同樣是鐵肋木殼的大型駁船,運送着一千多人的部隊和大量的輜重,還是很快的就逆長江航道而上。

用駁船運輸這種方式,在可以穩定輸出動力的自動船舶出現之前,在大江大河裡,根本就沒有普及的可能。但是,隨着復興會在枝江地區帶動了蒸汽機的推廣,特別是蒸汽船的出現。還沒等王書輝想到這個問題呢,購買了江北造船廠蒸汽船的商家,就率先應用了這個辦法。

江北船廠就是看到了兩個江南商家最先使用這個辦法之後,才立即推出了自重適中,安全度更高,穩定性更強,載貨量更大的鐵肋木殼駁船的。

船隊沿江而上,一路經過了枝江縣城、董灘口,很快就到達了蘇家渡。從蘇家渡開始,船隊開始緩緩的轉向,駛向南岸的馬峪河。在這之後,船隊就進入了長江流入鬆滋境內的支流,開始順水而下了。

進入鬆滋縣境內之後,王書輝才明顯的感到,鬆滋地區的旱情可能還是比較嚴重的。最直觀的想象就是,江水兩邊的江岸十分明顯的開始變高。大部分江岸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是新漏出水面的。偶爾可以看到有一些農夫,正在用木桶,費力的在高高江岸上從江裡提水。

越朝着鬆滋縣城前進,兩邊的江岸就越高。站在王書輝身邊的航務處幹部也向王書輝證明,在去年的時候,船到鬆滋縣地段時,站在船上就可以看到兩岸農田裡的農民在勞作。現在,同樣是行駛在江裡,但是船上的人只能看到江岸,已經看不到岸邊的農田了。

船隊很快就到了鬆滋縣縣城的位置。王書輝即使在船上,也能隱隱約約的看到鬆滋縣的城牆了。不過,船隊沒有在有個小碼頭的鬆滋縣城這裡停靠,而是繼續向下遊航行。最後,船隊在一個王書輝手裡的衛星地圖裡,被叫做李家大屋的地方停了下來。

шшш _тт kán _co

雖然已經在江北工業基地碼頭,就進行了預先的登陸演練。但是,因爲大家畢竟是頭一次進行實踐,環境又完全的不同,所以自然就出現了很多各種各樣的麻煩。

折騰了一通之後,先頭部隊總算是率先完成了登陸,並且在岸邊建立了防禦陣地。之後,整個部隊和物資的上岸工作,纔開始穩中帶亂的展開了起來。

部隊是早上六點鐘從江北工業基地出發的。達到李家大屋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了。可是,人員和物資的上岸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六點鐘才全部結束。

這麼一通折騰下來,建立營地的事情就搞不下去了。好在是七月時節,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所以,大家在上岸之後,進行了簡單的整隊和佈置,就開始吃飯和休息。

以目前的條件,船隊還不敢在長江上進行夜間航行。所以,船隊也暫時停在了當地。

當然了,雖然沒來得及平整土地搭建帳篷,可是駐地的防禦工作還是照常展開的。兩層鐵絲網,狼狗巡邏隊,煤氣燈瞭望塔,該有的東西全部都有。

就在大家咬牙切齒的往嘴裡填裝着,午餐肉罐頭和玉米、土豆、地瓜四樣混合煮出來的“美味”的時候,一陣尖利的哨子聲劃破了軍營的寧靜。

聽了這個預警信號,所有的士兵都立即扔掉手裡的東西,拿起步槍朝各自單位的集合地點跑去。不到十分鐘的功夫,以連爲單位的各個長方形方隊,就在各自的預定地點集合好了。

王書輝聽到哨聲的時候,正在和抗旱救災指揮中心的幹部們談着話,佈置着明天的工作。所謂抗旱救災指揮中心的幹部,指的就是第九營和第十營兩個營的百來個各級參謀。

最底層的排級參謀是很少能撈到制定作戰計劃的工作的。因爲基層部隊根本就不需要作什麼作戰計劃。所以基層參謀們的工作,除了向軍官們傳達和解釋上級參謀部門制定的作戰計劃以外,更多的是擔任繪圖,情報分析和軍訓的工作。

不過,這些排一級的參謀在部隊裡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況下,除了有軍事行動的時候,排長要負責指揮以外,日常的管理工作由教導長負責。教導長除了要負責戰士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之外,還要負責考覈全排幹部士兵的政治課和文化課成績。除此之外,士兵和幹部的評級、升遷、工資發放等各種各樣的行政工作也要由教導長負責。

作爲最基層的參謀所要負責的工作,除了要對本級幹部傳達、解釋作戰任務和情報分析、繪圖工作之外,還要負責士兵的日常訓練工作,以及主持本單位的軍法裁判工作(軍法裁判會從排級開始建立,由教導長、參謀和士兵委員會主任聯合組成)。

一般來說,除非有作戰任務的時候,軍事長官和參謀都是非常清閒的。軍事長官就不說了。參謀的工作,一般來說也非常的少。除了組織日常訓練,幾乎就沒有什麼其他的事情了。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王書輝才把兩個營的所有參謀人員全都抽調了出來,組成了自己的臨時辦公室。

王書輝聽到了各連用喇叭發出了集結完畢的聲音之後,就命令傳令兵,發出就地防禦的指令。在此之後他才帶着一衆參謀,和警衛連的戰士們,一起去了大營的門口。

等他穿過了幾個方陣到了大營門口的時候才發現,果然像他想的一樣,並沒有什麼軍事進攻出現。因爲偵查人員早就確定周邊十里範圍內都沒有人煙了。

摸着黑想要偷偷進入軍營的,不過是一幫看起來只有七八歲,灰頭土臉全身髒兮兮的小孩子而已。他們正坐在地上,被圍住他們的哨兵們牽着的狼狗,嚇得哇哇大哭呢。

王書輝看了看如臨大敵的戒備着的哨兵隊(班)長之後,下令道:“報告情況!”

哨兵隊(班)長,現在還有點沒反應過來。但是,聽到了王書輝的命令,他立即敬禮答道:“報告總指揮,共有十二名敵人入侵,現已全部抓獲,請指示!”

王書輝隨便的回了個禮,之後說道:“稍息。我知道了。這裡交給我們。你們繼續執行任務。”

哨兵班長立即回禮,之後就領着本隊的士兵繼續巡邏去了。

王書輝交代警衛連的連長,給這些小孩子吃些飯,然後把他們帶到指揮部問話。之後他就準備離開。

剛走了兩部步,要離開的王書輝突然想起了些什麼。他轉身回到那個警衛連連長那裡,對他說道:“讓衛生員看着他們吃飯。小心一點,別給他們吃的太多,容易出問題的。”

警衛連的連長領了命令之後,纔想起來。可不是麼,過去淮兵營就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剛被拉到復興鎮的流民,不少就是猛然間往自己肚子裡填了不少乾糧,被活活撐死的。

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375章 在山東(10)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23章 起步(7)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26章 開始(2)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308章 終結者5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2章 起步(6)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78章 大練兵(2)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66章 在山東(1)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174章 審判(2)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22章 起步(6)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366章 在山東(1)第369章 在山東(4)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4章 理念(2)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3章 理念(1)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6章 理念(4)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30章 日常(2)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
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375章 在山東(10)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23章 起步(7)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26章 開始(2)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308章 終結者5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22章 起步(6)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78章 大練兵(2)第218章 馬祥麟的轉變(1)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66章 在山東(1)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174章 審判(2)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22章 起步(6)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366章 在山東(1)第369章 在山東(4)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34章 理念(2)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3章 理念(1)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6章 理念(4)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30章 日常(2)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