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

“復興會領導的革命事業,必須要注意對一切進步力量的團結工作。分辨這些進步力量的辦法很簡單。誰是真心實意的維護民族利益的,我們就要團結他!誰是真心實意的反對民族分裂的,我們就要團結他!誰是真心實意的抗擊外族入侵的,我們就要團結他!”

“復興會要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就必須具備這個分辨能力,就必須要團結一切可團結的進步力量。我們要從各個方面促進革命事業的發展,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就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1621年.王書輝.《復興革命要建立一個統一戰線》

王書輝最喜歡的明末人物有兩個。一個就是白杆軍統帥秦良玉,一個是天雄軍統帥盧象升。從他們的建立的功業角度,王書輝在這個兩人裡,最喜歡的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政府正式認證的女將軍秦良玉。

秦良玉雖然在主觀上對大明朝忠心耿耿,體現出她思想上不夠進步的地方。但是,在客觀上,無論是她領導白桿兵抗擊清兵入侵,還是她領導白桿兵平定奢安之亂,都是在維護民族利益和國家統一。從這個角度講,王書輝覺得秦良玉是個非常進步的,可以團結的力量。

雖然王書輝並不認爲在封建社會裡,真的會有真正意義上的進步力量。但是,無論是從主觀上還是在客觀上,王書輝都覺得復興會有必要在明末這個歷史環境中“矬子裡面拔大個”,選擇一些“相對進步”的力量。進行團結和支援,建立一個統一戰線。

這樣一來。在歷史上名氣大人品好的石柱土司秦良玉,就成了王書輝的統戰和支援的對象。

早在1621年年末的時候,王書輝就派遣人員,和石柱土司秦良玉建立起一個比較良好的關係。在1621年到1622年間,復興會已經先後向秦良玉援助了近一百噸軍糧(糧磚)。

雖然秦良玉還沒有和王書輝見過面,甚至她對復興會也不怎麼了解。可是,在她和王書輝的通信中,兩人已經親熱到姑侄相稱的地步了。

王書輝當然不可能只是單純的對秦良玉進行糧食援助。復興會農業處的技術人員。已經幫助石柱地區建立起了幾項重要產業。

第一項產業,就是農業處領導石柱羣衆,在石柱地區推廣高山土豆和耐寒玉米的種植。

石柱地區地處湖北、四川和湖南交界。這裡山高林密,地形崎嶇。當地可耕地面積少,土壤貧瘠,糧食產量低。

王書輝爲了從根本上增強石柱地區本身的實力,特別從現代引進了很多已經在現代的石柱地區普及了的。適應石柱地區自然環境的優質良種。高山土豆和耐寒玉米,就是其中最爲重要的一個項目。

經過一年的實踐,在秦良玉的大力支持下和石柱百姓的共同努力下,高山土豆和耐寒玉米的種植已經得到了推廣。當年一年,石柱地區就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豐收。雖然,高山土豆和耐寒玉米因爲缺乏化肥。實際產量並沒有在現代社會那麼高。可是,每畝玉米的收成也達到三百斤左右,而高山土豆的產量也超過五百斤。

雖然在大的環境下,秦良玉仍舊要受到文官集團的掣肘。但是,因爲石柱地區的糧食產量跨越式的提升。使得白桿兵的軍需供應變得十分的充足。文官集團對於白桿兵的供應雖然仍舊“漂沒”嚴重,不過。因爲軍需不足導致的白桿兵非戰鬥減員,與歷史上的情況相比,被極大的減少了。

第二項產業,則是農業處利用王書輝從現代引進的優良兔種,在石柱地區建立了節糧型畜牧業。

石柱長毛兔產業,是後世1984年石柱縣成立自治縣以來,石柱從縣情出發,科學決策,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建立的以發展長毛兔爲主體的節糧型畜牧業。

在現代社會裡,石柱長毛兔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零星養殖到規模生產。由少到多,從集約化經營到產業化推進。到2004年,石柱縣圈存長毛兔241。2萬隻,連續13年保持在200萬隻以上規模。

在現代社會,石柱縣有80%的鄉鎮養兔。養兔農戶達6。89萬戶,佔全縣總農戶60%以上。兔毛年產量達1200噸,農民年養兔現金收入1。7億元以上。石柱縣年均養兔收入達8000萬元之上。只長毛兔養殖產業一項,就爲縣財政創收150萬元,最高年份達392萬元。

復興會農業處的技術人員,在石柱地區採取了統一養殖和分散養殖兩種形式共同開展的辦法。建立了三座大型長毛兔養殖場的同時,向白桿兵家庭免費送出兔種五千只。

在復興會農業處技術人員的努力推廣和秦良玉對石柱百姓的巨大影響下,石柱長毛兔的推廣速度極快。僅在當年一年,石柱地區就向復興會出售了三萬多斤的兔毛。三座養殖場和所有養殖戶,都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復興會紡織工廠專門用這些兔毛加工製作了一批毛呢,市場反響相當的不錯。江南地區的富貴人家大量的購買這種兔毛毛呢,達到了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況。

第三項產業,則是復興會在石柱縣當地投資建成的藥材加工廠。石柱縣本地一直以來就盛產天麻和黃連兩種藥材。但是,對於這兩種藥材,當地百姓就是單純的從事採集工作,然後把採集到的藥材,低價的賣給前來收藥的藥材販子。

復興會在石柱縣建立藥材加工廠後,一方面吸納了當地很多閒散勞動力,一方面也提高了藥材收購價格,使得當地百姓的收入進一步增加。

復興會藥材加工廠,利用天麻和黃連爲原材料,使用先進的近代化設備,加工和製作了十多種中成藥。這些中成藥不僅使用方便,而且療效明顯。就是很多南北兩京的大藥店,也通過枝江商盟和復興會在江南地區的商鋪,大量的購買。

復興會在當地建立起這三項產業之後,強有力的增強了石柱地區的經濟實力。不僅石柱百姓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就是作爲石柱地區的統治者,秦良玉的石柱土司也在這三項產業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復興會對秦良玉在這些方面的支援,還不過是在隱性的增強秦良玉和白桿兵的實力。而復興會對秦良玉的另外兩項援助,則是直接的增強了白桿兵的戰鬥力。

在復興會對石柱地區開展農業支持的同時,復興會衛生處就開始幫助白桿兵,組建近代化的軍醫系統。

在秦良玉領導白桿兵平定奢安之亂的過程中,復興會援助白桿兵的,總人數達兩百人的軍醫隊伍,不僅直接在戰場上承擔了白桿兵傷病員的救治工作,更爲白桿兵培養了幾百個能夠達到軍隊衛生員水平的軍醫。

到1622年六月(公曆),五百多個白桿兵衛生員,已經全面的掌握了初級的軍醫知識。他們已經可以在戰場上承擔起戰地醫療的工作了。

當然了,沒有復興會向白桿兵提供的醫療設備和各種藥材,他們也是白搭的。但是,像消毒,縫合傷口,簡單手術這些技能,他們可是已經全面的掌握了。

復興會還專門抽掉了三十多名實習醫生,在石柱地區建立了一所人民醫院(復興會醫療系統的實習醫院,嘿嘿)。

如果說幫助白桿兵建立衛生醫療體系,對秦良玉的作戰能力還沒有直接的提升的話,復興會在石柱地區建立的黑火藥手榴彈工廠,對秦良玉的幫助就太大了。

過去,沒有復興會的幫助的時候,白桿兵只能叫白桿兵。但是,有了復興會幫助秦良玉建立的手榴彈廠之後,普及了手榴彈的白桿兵,就可以稱之爲白杆炸彈兵了。

雖然工藝粗糙,製作簡單的黑火藥手榴彈,在現代社會裡被很多人戲稱爲“木柄震撼手榴彈”,但是,這種手榴彈顯得威力不足的原因,是因爲當時大家面對是工業化的小鬼子的緣故。

復興會生產的黑火藥手榴彈,在紀律良好,訓練相對比較充分的白桿兵手中,發揮了巨大的力量。在白桿兵和作亂土司兵的作戰中,往往就是,戰場上一旦出現了一丁點的相持局面,白桿兵裡的經過專門訓練的擲彈兵就會出現,向敵人集中投擲手榴彈。

別說土司亂兵們對白桿兵的兇猛驚懼不已了。就是和白桿兵一起作戰的川兵,也對白桿兵側目。實在是手榴彈這種近代化的武器,給古代人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1622年四月,高家鎮碼頭上的蒸汽起重機冒着滾滾的白煙,正在把大批的貨物,從一艘艘同樣冒着白煙的輪船上吊裝起來。

戴着藍色頭巾的土家族漢子,正在努力的裝運着大量的貨物。不少人看到穿着灰色軍裝,戴着頭盔式帆布軍帽(華僑帽)的復興軍士兵,都會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兒,熱情的和他們打着招呼。

秦良玉的兒子馬祥麟遺傳了母親的高大身材。站在一衆身穿深藍色短衫的土家族士兵中間,他顯得鶴立雞羣。

“呂兄,你要是再晚幾天纔來,就見不到我了。”

馬祥麟一把抓住復興會長江船隊陸戰隊政委呂嶽的肩膀,高興的對他說道。

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10章 婚事(2)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5章 準備(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8章 起步(2)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371章 在山東(6)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309章 終結者6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73章 在山東(8)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78章 大練兵(2)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7章 開始(3)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374章 在山東(9)第27章 開始(3)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13章 立足(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38章 妖僧(2)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40章 妖僧(4)第38章 妖僧(2)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22章 起步(6)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21章 起步(5)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79章 大練兵(3)第37章 妖僧(1)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15章 立足(3)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9章 婚事(1)
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10章 婚事(2)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5章 準備(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8章 起步(2)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371章 在山東(6)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309章 終結者6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73章 在山東(8)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78章 大練兵(2)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7章 開始(3)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374章 在山東(9)第27章 開始(3)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13章 立足(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38章 妖僧(2)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40章 妖僧(4)第38章 妖僧(2)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22章 起步(6)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21章 起步(5)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79章 大練兵(3)第37章 妖僧(1)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15章 立足(3)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9章 婚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