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

“朕還有件事,要與諸位愛卿好生商量。”

羣臣正在震驚,卻忽然聽崇禎皇帝說出這句話,當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默不作聲,到了也沒人動彈一下。

以爲誰傻不成,天知道你這昏君又打着什麼心思?

這幾天發生的事對當今皇上的刺激好像太大了點,沒想到崇禎皇帝不顧及顏面的時候居然這般可怕。

好傢伙,昨日在承天門生員和士子們鬧了一通,把廠衛逼的啞口無言,甚至巡城御史都替他們出面,聽起來,這是多麼‘正義’的一件事。

本來京城內外的士子們都已經準備慶祝,但結果消息傳來卻將他們驚出了一身的冷汗,那三個挑頭的東林門生被誅九族,只要是敲了登聞鼓的,無論監生、生員還是士子,一概都被廠衛拎到大牢裡刑訊。

今日剛剛上朝,崇禎皇帝就又放出來這麼個重磅消息,臣子們的小心肝撲通撲通的跳,要是再多幾件事有人直接猝死在堂上也不爲過。

崇禎年間撤換首輔的事屢見不鮮,當即皇帝即位十七年以來,卻特麼換了五十個內閣首輔,這些人都沒什麼好下場,但若說最倒黴最慘的那個那可是非陳演莫屬。

單單剝奪一切職銜俸祿還不夠,覺得自己一直兢兢業業爲國爲君的陳演現在可真是死不瞑目了。

“若是朕沒記錯的話,曹化淳迴天津武清縣養老了吧,傳旨,把他叫回來。”

沒有理會羣臣各自震驚的神情,崇禎皇帝自顧自說道:

“最近的事讓朕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你們這些所謂的人臣,沒一個讓朕省心的!所以啊,朕就不得不多用點手段了。”

“即日起,增設西廠,內行廠!着曹化淳提督西廠,專察天下臣民及東廠,掌緝拿之權;着御馬監掌印方正化提督內廠,察西廠、東廠、錦衣衛,文武百官、勳戚及有司各署,撤其緝拿之權。”

“東廠自此以後,專察文武百官、天下萬民及錦衣衛,仍掌緝拿之權;錦衣衛則專察勳戚、縉紳、商戶、士子,此後,錦衣衛可不經奏摺直接上報於朕,並且朕開一個先例,錦衣衛可持一貼拿多人。”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看着站在文臣首位的新任內閣首輔、武英殿大學士魏藻德,笑眯眯問道:

“魏閣老以爲如何?”

“呃,那個...”魏藻德下意識就要去反對,但擡眼見到崇禎皇帝的殺意盎然的眼神,想到自己前任那歷歷在目的悽慘遭遇,趕緊躬身說道:

“陛下聖明,臣以爲可行。”

魏藻德身爲內閣首輔,本應是替東林諸臣出頭的那個,但他此刻的回答卻相當於是在和東林黨作對。

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三廠一衛的情況只是在武宗正德年間才短暫的出現四五年,就是那四五年,不知迫害了多少無辜的文人士子。

當今崇禎皇帝病急亂投醫,想要恢復三廠一衛,你特麼內閣首輔就該拼命的反對啊,後面有滿朝文武支持你怕個什麼,崇禎他難道還敢——?

心中辱罵到這裡,羣臣忽然間想起來,現在的崇禎皇帝好像是徹底瘋了,還真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誰知道他會不會把順手魏藻德給誅了九族,那可是九族抄家滅門哪,身敗名裂成了附帶傷害,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魏藻德心知肚明,崇禎皇帝放自己一馬並不是良心發現,而是他需要在朝中有一個聽話的狗腿子,自己出不出口對皇帝來說實際上已經不重要了,因爲根本不會影響結果。

三廠復設,其實在崇禎皇帝遇刺的那天開始就已經註定了這個結果,現在沒別的選擇,明日崇禎皇帝逼着魏藻德監斬,就是想把他逼上梁山。

若是真的去了,可以預想到東林黨的‘仁人志士’們會怎麼去想。

魏藻德明白,到了那個時候,自己應該是徹底和東林黨說拜拜了,全天下的文人士子都會認爲他這個內閣首輔是靠拍崇禎馬屁得來的,沒準兒可能成就個‘馬屁首輔’的千古‘英名’。

現在除了一條道走到黑,魏藻德實際上沒有任何辦法,跑是跑不掉的,人家是皇帝,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認命吧。

不過就昨日在承天門外崇禎的表現上來看,好像臉皮還挺厚的,王承恩都主動背鍋了還不殺,那自己是不是也沒事兒。

不提魏藻德心裡五味俱全,根本不想替羣臣出這個頭,所以很快就有一名言官坐不住了,其餘官員見到了紛紛表示精神上支持。

你魏藻德做了皇帝的狗腿子,但這天下間還是有忠貞爲國之人的!

“陛下,臣有本奏!”

“說。”

說話的是六科廊言官張譯,天啓年間進士,他先是躬身行禮,緊跟着大聲道:

“啓奏陛下,內廠乃是權閹劉瑾私設,諸番役得顓刑殺,擅作威福,殺良邀功,五載之中,迫害忠良無數。若復設之,難保方正化不是下一個劉瑾!”

“三廠一衛,名爲天子監察,實則不過是羣狐假虎威,肆意妄爲的朋黨走狗罷了!民間鬥詈雞狗瑣事亦有廠衛橫插一腳,輒置重法,人情大擾。廠衛每出,隨從甚衆,公卿皆避道,試問陛下,天子威嚴何在?”

崇禎皇帝看着這名言官,心道總算是有人能說出些有營養的話來,便是心平氣和的回道:

“朕設三廠,實爲宵小之輩逼也,卿所言乃片面之詞。若非東廠,何來山西御闖之六百萬兵餉,無兵禦敵,大明安在?若非錦衣校尉,國丈府聚銀甚巨,朕今日又何以知道,豈不是還被矇在鼓裡,爲那三千兩出自後宮之銀沾沾自喜?”

“若非方正化救駕,朕怕是早已死於非命,龍馭歸天矣,又豈能安穩坐在這龍椅之上接受爾等羣議朝賀?”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目光掃視階下羣臣,冷哼道:

“說起此事,朕倒忽然想起還有件事沒辦,王承恩,那犯顏的瘋汗可是供出什麼來了?”

王承恩面色不動,恭敬說道:

“啓奏陛下,瘋汗臨死前供認不諱,事發當日,乃是前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私調禁衛,以致宮廷門戶大開,內閣首輔陳演,亦在合謀之列!”

百官看着崇禎和王承恩一唱一和,倒也沒人不識相的出來作死,那瘋汗自打進了東廠大牢就沒再聽過任何消息,怕早就是死翹翹了,招出什麼來不還是你王承恩說了算。

這王承恩是當今皇帝最忠誠的狗腿子,他說的那定然就是皇帝的意思,這隔岸觀火的時候誰要是爲這些將死之人說好話,那可就是嫌自己活的太長了。

朝堂上的羣臣被昨日和今日連續四次的誅連降罪嚇傻,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接到增設西廠和內行廠的旨意,頓時又驚嚇得無以復加。

自從崇禎皇帝大病初癒起,那就像是因禍得福,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跟脫胎換骨換了個人似的,最開始被抄家那個叫王鰲永的侍郎居然是最幸運的一個,起碼這貨現在好死不如賴活着。

後面的可就是有些觸目驚心了,抄家、誅九族,甚至在東廠直接給用重刑弄死的,那都是層出不窮,而陳演直接被安排個罪名推到菜市口問斬,史上最慘的當朝首輔陳演就此誕生。

整個京城隨着刺殺一案變得血雨腥風,就連朝堂上都散發着淡淡的殺氣,論兇殘暴虐之程度,崇禎皇帝已經是直逼開國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但若論臉皮之厚度,現在的崇禎皇帝那可是無人能敵,顏面那種東西哪有命重要。

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完結感言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章沒了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
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完結感言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章沒了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