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

王安石此時也不夠上屁股的疼痛,連忙起身對歐陽修躬身行禮道:“晚生後學王安石拜見歐陽學士!”

趙靈在一旁嬌哼一聲,王安石才反映過來隨即躬身道:“王安石拜見公主殿下!”

歐陽修揮了揮手道:“算了,你本是出自三槐王氏,與中宮頗有淵源,娘娘自不會怪罪,公主也不該當街懲戒,有辱斯文,此事賣老夫個面子就此揭過如何?”

趙靈看着疼的面目抽抽的王安石轉頭對歐陽修道:“既然是師傅求情,那便算了,但今日之事需要記住,以後勿要隨意評價先帝的是非,父皇已經替皇爺爺遮掩過去,你這麼說豈不是在說父皇的不是?以後如何入朝爲官,如何面於父皇?”

王安石驚訝的望着趙靈心悅誠服的拱手道:“介甫謹遵殿下教誨!”

“哈哈!如此甚好,公主殿下,陛下的皇駕已經到了東京城外,您也該去迎駕了。”歐陽修說完便指了指南薰門的方向,提醒趙靈。

“父皇回來了?!”趙靈驚喜的叫了一聲就準備前往南薰門,但隨即被歐陽修制止:“公主如此打扮如何去面見官家?還是趕緊回宮換了宮服再去南薰門也不遲,回去晚了,娘娘定然怪罪。”

趙靈頭也不會的點了點頭便上了跟隨在不遠處的馬車,相比起父皇回朝的喜悅,大娘孃的斥責才最爲讓她擔心。自從父皇御駕親征之後,大娘娘就沒有一天好臉色,前些日子聽說父皇在攻克析津府之後還受了傷,大娘娘和小娘娘更是變得有些怪異,辛虧母后安撫,否則還不知會出什麼事情嘞!

待趙靈走後,王安石這才擦了擦腦門上的汗水,再次對歐陽修拱手道:“多謝大學士出手搭救,否則晚生真是要有辱斯文了!”

歐陽修笑道:“沒你說的那般,公主雖然頑皮,但處事自有分寸,才智兼備……可惜是個女兒身啊!陛下光復燕雲班師回朝,此乃我大宋的盛世,夏相公連大駕滷薄都請去了,你且快些收拾衣裳,隨我一睹天子風容!”

王安石整了整身上的衣裳道:“陛下御駕親征,收復燕雲揚我大宋之天威,如此帝王古今罕見,介甫不才願入朝爲官以效微薄之力!”

分開人羣的歐陽修點了點頭:“介甫能有所想實乃善事,如今燕雲歸附,我大宋缺的便是能臣幹吏,但你還需磨鍊一番,好好改改你的脾性,連公主都能看出你的缺點,難道你自己不知?”

王安石老臉一紅:“歐陽學士教訓的是,介甫太過沖動了些。”

歐陽修哼道:“豈非是太沖動?腰桿硬的如包希仁似得的,就不知彎一彎,豈不知過剛易折?身居朝堂更是要如此,否則難成大器,欲成上位,必要審時度勢,剛剛公主雖然知道打你不對,也知道你是皇后本家,但卻能轉劣爲順,不僅提醒了你還讓你感激萬分。”

歐陽修如此一說王安石還感覺真是這樣,明明自己說的一點也沒錯,而且還是苦主,怎麼到了公主那裡反而是她佔了理?自己還要感謝她?

瞧見王安石瞠目結舌的模樣,歐陽修甩了甩衣袖笑道:“自己好好想想吧!”

王安石一路跟隨歐陽修來到南薰門,此時的南薰門已然是人山人海,四周的百姓已經把除了御道之外的地方堵得是水泄不通,摩肩擦踵的擠在一起。

這是空前的盛世,東京城的百姓豈能不參加?爲此許多工廠商鋪歇業,連夥計帶掌櫃的都來看熱鬧。歐陽修這樣的官人自然有自己的位置,王安石在他的帶領下很快便來到官員所在的地方等候,這裡是朝廷專門劃給百官列隊的地方。

還未參加科舉的王安石屬於家屬,他父親便是身爲尚書都官員外郎的王益,所以便可理所當然的享受考前的待遇,曾鞏看見王安石後便拉住他的衣袖道:“介甫賢弟來這裡,我爲你介紹幾位朝中的能臣!他們早已看過你的文章,都說要趁着今天瞧瞧你嘞!”

官員之間互相介紹好友相識,這在大宋是習以爲常的事情,但王安石沒想到,曾鞏所認識的官員居然還都是才高八斗之輩,甚至還有唐朝名相杜佑之後的杜衍、以及被官家書與屏風之上的范仲淹!

雖然王安石一身便服,但卻遮掩不住他身上的文氣,再加上他的樣貌周正,杜衍,范仲淹等人見了無不誇讚。曾鞏笑道:“前些日子送與幾位的《讀詔書》便是他的大作!”

杜衍眼睛一亮,微微點頭讚道:“原是此子所作,好一句:日射地穿千里赤,風吹沙度滿城黃。讓人讀了身臨其境,恨不得見識一番塞外景象!”

范仲淹打斷道:“誒!世昌兄此言差矣,我卻最中意最後一句:賤術縱工難自獻,心憂天下獨君王。爲國爲民之心若然赤子,好,如若保持下去,必然是憂國憂民之臣!”

王安石禮貌的拱手,謙遜的樣子更是讓人欣慰,歐陽修渡步而來道:“此子文采斐然,才智也是頂尖的,稍加磨礪必將大用,好好讀書,待科舉之日,老夫望你鯉躍龍門!”

這是相當高的評價,歐陽修的人品在朝中是沒得說,誰都知道他舉賢任能,對有真才實學的後生極盡讚美,竭力推薦,使一大批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凡是年輕的官員,只要有能力,歐陽修幾乎都在相公面前舉薦過。

但卻從沒有像誇讚王安石一樣誇讚別人。

“好你個醉翁,也不怕捧殺我兒,介甫年幼,當不得你這樣的誇讚!”

歐陽修擡眼望去,原是王安石的父親王益來了,隨即瞪眼道:“老夫替你兒揚名,你反倒怪罪起老夫來了。”

王益擺手道:“你可忘了官家當年之語?那劉永可是被官家好一頓磨礪。”

歐陽修笑道:“無妨,無妨,你家這孩子可不似柳永那般灑脫。”

就在王益還要說一些什麼的時候,一聲號炮突然響起,所有人都變得安靜起來,連百姓都是規規矩矩的站好,孩子們一絲不苟的學着大人的樣子不再追逐打鬧。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