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

瑪兒敢的城牆上已經架起了數十門巨大的臼炮,這些龐然大物被宋軍直接安置在了城牆寬闊的基座上,瑪兒敢的城牆和大宋的城牆不太一樣,平臺十分寬闊。

通過各種各樣器械建造的出的瑪兒敢城本來就是個龐然大物,在這龐然大物之上裝着巨大的臼炮便顯得恰到好處。

瑪兒敢實在太過龐大了,不光有主城牆,還有凸出的女牆,馬面牆,把原本一段直直的城牆變成了鋸齒狀,一個個凸出的馬面牆和女牆就如用一支支尖利的獠牙。

城牆上不光有龐大的臼炮,還有一門門尋常的火炮這些火炮的數量足以填補龐大城牆所需要的火力,同時也增加了震懾力。

別的不說,單單是趙禎看到這一排黑洞洞的炮口便覺得心驚膽戰,包拯這老倌是下了血本了,從國庫中調撥了多少錢來打造瑪兒敢的城防?

但很快趙禎就明白了包拯的心思,因爲來自參謀兵事院的一份奏疏讓他看到了宋人的高明智慧,也讓趙禎再次開始“嫉妒”趙旭的才智。

這是一份投資,長遠的投資同時也是在節省開銷,趙旭下令三司撥款火器司大量製造火炮裝備瑪兒敢城,雖然看似投入很大,但事實上卻在節約兵員的開銷。

這些火炮只要保養的當,可以節省下大量的士卒,在大宋一個士卒的開銷可是相當巨大的,不到一百個士卒渾身上下以及後勤補給的費用便要百貫錢,而大宋製造一門火炮的開銷去掉人工也不過三百貫不到。

這樣算下來可以節省大量的國帑,是再精明不過的辦法,大宋在火器上的投入不光幫助大宋贏得了戰爭,同時也在大量的節省開銷。

好處終於開始體現,而趙旭作爲大宋的儲君總攬大政的這段時間早已發現了這一點。

於是瑪兒敢的城牆上的數百們新式火炮便取代了大量的士兵,趙禎極爲滿意兒子的這個作法,並且更加堅定了傳位與他的想法。

若是不趁着趙旭年輕的時候傳位給他,說不定他還有更多好的想法和政策會被埋沒掉。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想法也會產生改變,年輕人就是擁有比年紀大的人更多的想法和創造力,這一點上趙禎從未質疑過。

趙禎的皇駕走在了隊伍的最強面,瑪兒敢再次迎來了大宋的君王,這一次瑪兒敢不再是那個被吐蕃人圍攻的城池,而是一座強大的“大都市”。

短短的數月時間,瑪兒敢的建設和發展速度已經讓人驚歎,大宋的商賈不光是最具有冒險精神的人,更是會帶來相當大的活力。

一座城池若是單單作爲防禦需要或是統治需要而存在,那它的價值和意義便會大打折扣,在這一點上趙旭再次和趙禎想到了一起。

大量的商賈不斷的抵達瑪兒敢,帶來了各式各樣的貨物同時也在不斷的吸引更多的高原百姓抵達這座城池。

龐大的城池,衆多的人口,各式各樣的貨物,不同地域的人匯聚在了一起之後便會有別樣的活力。

高原的百姓第一次見識到了如此繁榮而強大的城池,許多人根本不敢相信居然會有這樣的城池存在。

在高原上即便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池幾乎是極少能夠看見的,而突然出現的一座龐大城池瞬間就讓高原百姓趨之若鶩。

現在已經是西藏的百姓們突然發現自己家中的東西可以在這裡高價的賣出去,而需要的東西也能在這裡買到,每一天都彷彿是在過年一般的節慶中度過。

豐富的貨物以及資源交易讓高原百姓再次認識到大宋統治下的高原所擁有的福利,豐富的貨物以及賺取更多的價值,這些都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好處,慢慢的他們賺取更多的積蓄。

他們不知道,這就是勞動剩餘,有了勞動剩餘之後,便會積累財富,而積累財富便會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慢慢的擺脫貧困。

人越多的城市,機會便越多,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這樣一來關於瑪兒敢的消息便越來越多,在高原上流傳的便越久。

趙禎在這裡看到了一座新興城市興起帶來的好處,原本瑪兒敢城是用來聚集高原上被解放的農奴,但現在不光是這些“先行者”越來越多的高原百姓開始往這裡聚集,因爲他們知道這裡是發財的“風水寶地”。

高原上的產出是驚人的只不過這片土地並沒有和中原進行太多的交流而已,尤其是自從唐朝衰敗之後,吐蕃也陷入了混亂,雙方在這段時間幾乎沒有交流。

一邊是吐蕃的混亂,另一邊是中原的五代十國,雙方都在自己進行內耗,直道大宋的出現才緩緩的改變這一切。

而趙禎開始重視商賈和商賈之道後,中原再次恢復了活力,而高原被角廝羅整合在了一起,大宋的進攻雖然使得吐蕃消耗了一部分力量,但也該吐蕃帶來了生機。

真正安定祥和的時代到來了,吐蕃擁有大量的自然資源,不光可以放牧也可以進行農業種植,在礦石方面也儲存豐富,並且有着獨特的產出和文化。

這些都是大宋商賈趨之若鶩的東西,並且隨着高原特色不斷的流入大宋,大宋百姓對這些高原特產也極爲喜愛。

來自高原的肉乾,飾品,編織品,毛料,牛羊,牛筋,牛角等等都是大宋所需,大宋的商賈當然是趨之若鶩,對於他們來說,高原的產出並不比草原上的少,甚至種類還要繁多。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雖然路途遙遠,但他們掙得也多,高原上的產出豐富到驚人,數量更是不少,並且價格低廉。

有些貨物價格低的令人難以想象,甚至讓宋人商賈吃驚,以至於瑪兒敢的官員不得不制定出一些貨物的價格以保證高原百姓不吃虧,同樣也保證瑪兒敢的稅收。

可即便如此,這些和貨物的價格也要比其他地方低上不少,大宋的商賈依舊往來不絕,同時賺的盆滿鉢滿,若不是身上有一份旱澇保收的差事,不少大宋的官吏早已辭官跟隨商賈們發財去了。

這也是側面反映出了大宋商賈之道的繁榮,趙禎和蔡伯俙兩人看着車窗外熱鬧非凡的景象興奮的說不出話來。

這裡的場景是那麼的熟悉而陌生,除了人們說的話不太一樣以外,幾乎和關中的城池一模一樣。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