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

石碑上已經被刻上了字,是褒獎曹娥孝道的碑文,全都出自趙禎的手筆,由將作監做好的刻字匠人一筆一劃的刻上。

守城的官員自然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讓一衆官員以及石碑先一步進城,誰敢破壞官家冊封忠貞孝女的大事?

其實五月端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這炎熱的夏日進行一次狂歡,好事情往往都會趕在這一天聚集,人們也願意在節慶的時候聽見好消息。

高高的宣德樓能把神都城最熱鬧的南門大街看得清楚,趙禎離開了涼爽的城門樓子,看着南門大街上的熱鬧欣慰不已,觀瞧這樣的盛世景象,要比看着門樓上的那幫耄耋宿儒要好的多。

宣德門的門樓極大,爲的就是方便帝王關竅城中的景象,同時也能駐屯大量的士兵,今日是盛世佳節,作爲皇帝的趙禎自然要請宿儒老臣之類的前來一同過節,體現皇帝的尊老愛民。

趙禎主要不想看到呂夷簡的嘴臉,這個曾經的朝臣已經完全投靠東城豪門,但表面上他依舊是以致仕的老臣自居。

更爲狡猾的是,呂夷簡在趙禎準備罷免他的官職之前,便自己稱病致仕、

趙禎之所以要罷黜他,最簡單的原因是看到了呂夷簡的政治手段以及對權利的貪婪。

呂夷簡爲鞏固自己的權力,不惜黜忠言,廢直道,排斥異己。多次截留大臣的上表奏章,使諍言不能達於聖聽,這是趙禎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當年他推薦張士遜、王隨、陳堯佐等進入中樞,但些人明顯纔不配位,爲的就是讓趙禎不得不起用他。

但結果趙禎啓用一大批新晉官員,給了范仲淹,蘇洵,以及歐陽修等人快速崛起的機會,使得呂夷簡的計策徹底落空。

但最讓趙禎不能容忍的還是他利用權利之便,構陷他人,當初富弼出使契丹,呂夷簡刪減國書,試圖陷害富弼,幸好富弼在看到國書中的不妥時及時上奏,要求趙禎再次審閱,於是便暴露了呂夷簡貪戀權力的私心。

趙禎心中對呂夷簡的厭惡主要是來自於他的虛僞,開始的時候趙禎還是覺得呂夷簡爲人不錯,畢竟在後世的史書中記載的還都是他的正面,可當趙禎正真瞭解呂夷簡之後才發現,原來呂夷簡此人表面上正直,但背地裡卻是灰暗的很。

明道二年的時候,呂夷簡辭官罷相,走之前還贈送趙禎規勸之言:“正朝綱、塞邪徑、禁貨賄、辨佞壬、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

這八條規勸對於當時的趙禎來說極爲有用,趙禎也是真心採納,但後來才發現,原來這幾條根本就不是呂夷簡自己先出來的,而是早已流傳在朝中的話。

不光如此,他既然能提出這八條規勸,那行事也應該如此纔是,可他自己反倒是沒有做到。

朝堂之上就是因爲有他這樣的人才不以得正,因爲他的存在才導致言路閉塞,至於他的收匯受賄的事情也不在少數,至於絕女色……呂夷簡家中的妾侍可不在少數。

最讓趙禎不喜的是,他的僞裝往往能欺騙旁人,即便是皇后都說過:“呂夷簡多機巧、善應變。”

南門大街已經遊人如織,摩肩擦踵,最熱鬧的便是賣香囊的小販,挑着一個小攤上面是五顏六色的綵帶和各式各樣的香囊。

這時候無論是富家子弟還是貧家子弟都是一般無二的,多少會在小攤前買上一兩個香囊。

得益於風氣的開放,女子也常常出現在街面上,這個時代之所以流行的便是才子佳人的話本,便是源自於男女大防還未出現。

尤其是大宋出現了工業基礎,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加安穩,文化被趙禎引導向了正確的方向,連皇后都能出現在神都城中,何況是一般人家的女子?

市面上女人和孩子的生意最好做,只要有女人出現在街市上,自然是買賣興隆的。

趙禎作爲皇帝要招待朝臣,皇后作爲母儀天下之人,自然是要和女眷在一起的,而她打破了傳統,帶着誥命夫人以及官員家的女眷去了碧雅軒。

趙禎回到了門樓之中,朝臣們已經在等到他宣佈消息,之前禮部的官員已經把趙禎要重新冊封曹娥的消息告訴給了衆人。

忠孝仁義一直是儒家思想所宣傳的,也是符合華夏傳統精神的東西,趙禎這樣的行爲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歷代王朝的帝王都會褒獎這種烈女,孝女以示教化公德。

三才已經派出內侍出宮宣佈,南門大街上人最多,神都城中的布告牌子就在這裡,碩大的布告牌子上貼滿了朝廷的政令,這些東西原本是不會告知百姓的,都是官府在執行,但後來被趙禎要求必須貼示出來,甚至包括皇帝的旨意,否則如何能叫昭告天下?

皇宮中派出的內侍尤其是宣讀聖旨的內侍排場可不小,他是代表皇帝,不光是錦衣華服,還有天家儀仗。

宮中禁軍開道,鳴鑼示警,四周百姓退避留下主道,內侍站在碩大的布告牌坊下,高聲宣讀趙禎的旨意。

“孝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能絃歌,爲巫祝。漢安二年五月五日,於縣江溯濤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屍骸。娥年十四,乃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傍,爲立碑焉!今陛下感其仁孝,賜碑文,修殿堂,封其靈孝夫人,與兩浙路越州城北敕建正殿!”

四周的百姓山呼“萬歲”,敕封孝女曹娥爲靈孝夫人,由此可見陛下的仁德之心。

這可比大相國寺的高僧前往吐蕃傳教讓人佩服的多,賢覺帶來的影響很快被化解掉,百姓們討論的也都是關於曹娥的事情。

不光如此,還有些讀書人在人羣中宣講曹娥的事蹟,說來也巧,這件事剛好幫助趙禎驅散賢覺所帶來的影響。

相對於佛門前往吐蕃傳教一事,冊封曹娥爲靈孝夫人更得百姓民心,也更能讓他們找到歸屬感。

佛門和百姓沒有多少連接的地方,而冊封曹娥不同,曹娥是漢家百姓,也是華夏曆史中存在的孝女,這種源自於華夏精神的人物自然更讓百姓擁有歸屬感。

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
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