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

天有正氣,地有山嶽。

這是古人對自然的認知,西夏人擊退了遼朝的征伐後認爲自己是得到上天庇佑的,否則怎會有神風出現幫助他們戰勝遼人?

對鬼神的信仰是人的原始崇拜,拓跋文書也不能例外,看着如神蹟般的景象,再看看四周跪倒在地念念有詞的大宋百姓,一時間他都開始懷疑大宋皇帝是受到神靈庇佑的。

此時不光是他這麼認爲,大宋百姓在看到這一奇景之後也是激動的發抖,這是神蹟啊!這是上天在迴應東京城百姓剛剛的祈禱啊!許多人身體發麻,顫抖的對着皇宮那條最粗的金色陽光拜下。

鬼神這東西信之則有,不信則無,但眼前奇異的景象他們沒辦法解釋,自然會歸結到上天這位無處不在的至高神身上,自古以來華夏百姓都把老天爺當作是所有神仙的頭頭……有的時候甚至在玉皇大帝之上,可如果要問老天爺到底是誰,沒人能說的清。

皇宮則是更加的紛亂,王語嫣和楊采薇在看到這一奇異的景象後瞬間就如脫兔般跳了起來,不顧身上的環佩叮噹,直直的竄向資善堂,因爲太子,皇子,公主都在那裡讀書!

而此刻有這樣的異象,身爲皇嗣的他們必須要爲皇帝祈福,甚至接受朝臣們的參拜!

金光直射皇城禁中,其中的意味實在太明顯了,即便誰也不說,不解釋,但又有誰不知道這代表什麼?

這是上天在證明大宋是華夏正統,這是上天在證明大宋北伐燕雲是正確的,這是上天在證明官家是有德之君!反正無論如何這是上天的眷顧,誰也不能說出不合時宜的話來。

靈兒看着天空中的光柱不斷的催促弟弟們:“旭哥兒,昀哥兒快點!這雲要是被風吹走了,就什麼奇景也沒了!”

倆個弟弟瞪大眼睛的望着她道:“姐姐你怎麼知道?!”

靈兒驕傲的仰起頭道:“哼,自然是父皇告訴我的,眼前這一奇景其實就是陽光穿過雲層透露出來的,咱們禁中不過是恰巧在最粗的那道陽光下而已,一旦風起,雲層有所變化這一奇景就不見嘞!”

啪……

一個暴慄砸在靈兒的頭上,小丫頭的眼睛瞬間就噙滿淚水,一邊的王語嫣和楊采薇氣呼呼的望着她:“說的什麼渾話!這時候可不敢亂說……你父皇可是在戰場上廝殺的!”

靈兒吐了吐舌頭,笑嘻嘻的說道:“這個道理靈兒懂的,自然會在外臣女眷面前做的滴水不漏,只不過父皇的格物之道便是要讓人追求事物本源的道理嘛!靈兒可不希望倆個弟弟變成傻蛋……”

楊采薇無奈的翻了個白眼:“你這丫頭,聰明算是頂頂的,就是和你父親一樣崇尚格物,也不知以後誰家敢娶你回去。”

王語嫣被靈兒的話氣笑了,拉着她的小手道:“小女女聰明太甚反倒不好。”

“父皇說就是喜歡大娘孃的聰慧,靈兒覺得女子聰慧並不是壞事,這反而會讓男人更加努力!就比如蔡家的小子,要是沒本事還不如我嘞!”

王語嫣和楊采薇對視一眼爲之氣結,這小女女越來越聰明瞭,蔡家的小子怕是以後真的配不上她……

東京城全城都被籠罩在黑色的烏雲之下,唯獨皇城例外有數道金色的陽光照射其中,禁中更是被一道粗壯的陽光所照射,彷彿是一個老天爺專門留下的窗口。

如今全城的百姓都在向皇城涌去,眼前這一奇觀代表着什麼他們不知道,但他們唯一知道的便是這是上天的指示,天意不可違!大宋如今在官家的帶領下如日中天,難道這便是上天的褒獎嗎?

三才已經在天壇上準備好祭天的東西,俗話說的好,圜丘祀天,方丘祭地,大宋的祭天之地便在東京城外,今天的異象乃是上天對皇宋天家的恩賜,皇帝不在皇宮禁中,只能讓監國的太子帶領皇后等人祭天以示感謝。

沒錯是太子帶着皇后等後宮貴人,女人是不能參與祭祀的,尤其是祭天這樣濃重的事情,但沒辦法,官家御駕親征至今未歸,只能勉強讓皇后參與,爲此中書省和禮部吵得不可開交。

三才無奈的搖了搖頭,皇帝皇后本就夫妻一體,皇帝御駕親征皇后參與祭天有何不可?反正又不是她主持。

三才正覺得時間差不多了,便聽到一陣轟隆隆的腳步聲,擡頭一看便被驚呆,我的天爺爺!這次祭天到底來了多少人?!

東京城的三教九流都來了,附近的農人,各級官員,士子,商賈,尋常百姓都圍着簇擁着天家的皇家向天壇趕來。

天可不是隨便祭祀的,這是華夏民族最隆重、最莊嚴祭天的祭祀儀式,祭天可以說是起源於上古,通俗的說是人與天之間的對話。

當然祭天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過祭天來表達人們對於天滋潤、哺育萬物的感恩之情,並祈求皇天上帝保佑華夏子民。

自古就有“敬天法祖”的信仰,在華夏先民眼中,天地哺育衆生,是最高的神,而這個至高神的人格化便是昊天上帝!

同時他也是儒教最高信仰……孔子尊周禮,儒家自然對這位聖人說的話當作金科玉律,祭天這種大禮自然要受到最高的重視,上至皇家,下至百姓無不換上能找到的最隆重裝束前來。

這一次和往日不同,連尋常百姓家都能參與到這次祭天之中,皇后爲了照顧百姓,從前來觀禮的百姓中選取九十九人作爲祭拜者,這些人中有豪門大戶也有升斗小民,但無疑都不是官員,誰都知道這是皇家特意照顧百姓所做的事情,無不感嘆天家的仁慈。

年幼的太子走在最前面,身穿大裘,內着袞服飾有日月星辰及山、龍等紋飾圖案的禮服,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面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

他的身後跟着一羣禁中的貴人,王語嫣身爲皇后自然是除了太子之外的第一人,然後是楊采薇等內眷。

皇家的人之後便是龐籍率領的百官,他們是祭天環節中重要的一環。

丁謂,呂夷簡,魯宗道,等人跟在身龐籍身後,這次連蔡伯俙都來了,他是接到了皇后的鈞旨,務必讓他參加,畢竟是大宋的駙馬如若不來反倒是少了些什麼。

本就是湊數的蔡伯俙拉了拉晏殊的衣袖道:“咱們參加祭天有必要嗎?官家還等着我去燕雲嘞!”

晏殊皺眉解釋道:“平時叫你多看書,這都不懂?《周禮》記載,周公輔導成王,垂法後世,用意最深切,宗廟所祭者一家之親,內神也,故曰內事;郊社及山川之屬所祭者天下一國之神,皆外神也,故曰外事。如今祭天乃是向上天祈禱祭祀。是大宋的盛事!”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