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

天有正氣,地有山嶽。

這是古人對自然的認知,西夏人擊退了遼朝的征伐後認爲自己是得到上天庇佑的,否則怎會有神風出現幫助他們戰勝遼人?

對鬼神的信仰是人的原始崇拜,拓跋文書也不能例外,看着如神蹟般的景象,再看看四周跪倒在地念念有詞的大宋百姓,一時間他都開始懷疑大宋皇帝是受到神靈庇佑的。

此時不光是他這麼認爲,大宋百姓在看到這一奇景之後也是激動的發抖,這是神蹟啊!這是上天在迴應東京城百姓剛剛的祈禱啊!許多人身體發麻,顫抖的對着皇宮那條最粗的金色陽光拜下。

鬼神這東西信之則有,不信則無,但眼前奇異的景象他們沒辦法解釋,自然會歸結到上天這位無處不在的至高神身上,自古以來華夏百姓都把老天爺當作是所有神仙的頭頭……有的時候甚至在玉皇大帝之上,可如果要問老天爺到底是誰,沒人能說的清。

皇宮則是更加的紛亂,王語嫣和楊采薇在看到這一奇異的景象後瞬間就如脫兔般跳了起來,不顧身上的環佩叮噹,直直的竄向資善堂,因爲太子,皇子,公主都在那裡讀書!

而此刻有這樣的異象,身爲皇嗣的他們必須要爲皇帝祈福,甚至接受朝臣們的參拜!

金光直射皇城禁中,其中的意味實在太明顯了,即便誰也不說,不解釋,但又有誰不知道這代表什麼?

這是上天在證明大宋是華夏正統,這是上天在證明大宋北伐燕雲是正確的,這是上天在證明官家是有德之君!反正無論如何這是上天的眷顧,誰也不能說出不合時宜的話來。

靈兒看着天空中的光柱不斷的催促弟弟們:“旭哥兒,昀哥兒快點!這雲要是被風吹走了,就什麼奇景也沒了!”

倆個弟弟瞪大眼睛的望着她道:“姐姐你怎麼知道?!”

靈兒驕傲的仰起頭道:“哼,自然是父皇告訴我的,眼前這一奇景其實就是陽光穿過雲層透露出來的,咱們禁中不過是恰巧在最粗的那道陽光下而已,一旦風起,雲層有所變化這一奇景就不見嘞!”

啪……

一個暴慄砸在靈兒的頭上,小丫頭的眼睛瞬間就噙滿淚水,一邊的王語嫣和楊采薇氣呼呼的望着她:“說的什麼渾話!這時候可不敢亂說……你父皇可是在戰場上廝殺的!”

靈兒吐了吐舌頭,笑嘻嘻的說道:“這個道理靈兒懂的,自然會在外臣女眷面前做的滴水不漏,只不過父皇的格物之道便是要讓人追求事物本源的道理嘛!靈兒可不希望倆個弟弟變成傻蛋……”

楊采薇無奈的翻了個白眼:“你這丫頭,聰明算是頂頂的,就是和你父親一樣崇尚格物,也不知以後誰家敢娶你回去。”

王語嫣被靈兒的話氣笑了,拉着她的小手道:“小女女聰明太甚反倒不好。”

“父皇說就是喜歡大娘孃的聰慧,靈兒覺得女子聰慧並不是壞事,這反而會讓男人更加努力!就比如蔡家的小子,要是沒本事還不如我嘞!”

王語嫣和楊采薇對視一眼爲之氣結,這小女女越來越聰明瞭,蔡家的小子怕是以後真的配不上她……

東京城全城都被籠罩在黑色的烏雲之下,唯獨皇城例外有數道金色的陽光照射其中,禁中更是被一道粗壯的陽光所照射,彷彿是一個老天爺專門留下的窗口。

如今全城的百姓都在向皇城涌去,眼前這一奇觀代表着什麼他們不知道,但他們唯一知道的便是這是上天的指示,天意不可違!大宋如今在官家的帶領下如日中天,難道這便是上天的褒獎嗎?

三才已經在天壇上準備好祭天的東西,俗話說的好,圜丘祀天,方丘祭地,大宋的祭天之地便在東京城外,今天的異象乃是上天對皇宋天家的恩賜,皇帝不在皇宮禁中,只能讓監國的太子帶領皇后等人祭天以示感謝。

沒錯是太子帶着皇后等後宮貴人,女人是不能參與祭祀的,尤其是祭天這樣濃重的事情,但沒辦法,官家御駕親征至今未歸,只能勉強讓皇后參與,爲此中書省和禮部吵得不可開交。

三才無奈的搖了搖頭,皇帝皇后本就夫妻一體,皇帝御駕親征皇后參與祭天有何不可?反正又不是她主持。

三才正覺得時間差不多了,便聽到一陣轟隆隆的腳步聲,擡頭一看便被驚呆,我的天爺爺!這次祭天到底來了多少人?!

東京城的三教九流都來了,附近的農人,各級官員,士子,商賈,尋常百姓都圍着簇擁着天家的皇家向天壇趕來。

天可不是隨便祭祀的,這是華夏民族最隆重、最莊嚴祭天的祭祀儀式,祭天可以說是起源於上古,通俗的說是人與天之間的對話。

當然祭天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過祭天來表達人們對於天滋潤、哺育萬物的感恩之情,並祈求皇天上帝保佑華夏子民。

自古就有“敬天法祖”的信仰,在華夏先民眼中,天地哺育衆生,是最高的神,而這個至高神的人格化便是昊天上帝!

同時他也是儒教最高信仰……孔子尊周禮,儒家自然對這位聖人說的話當作金科玉律,祭天這種大禮自然要受到最高的重視,上至皇家,下至百姓無不換上能找到的最隆重裝束前來。

這一次和往日不同,連尋常百姓家都能參與到這次祭天之中,皇后爲了照顧百姓,從前來觀禮的百姓中選取九十九人作爲祭拜者,這些人中有豪門大戶也有升斗小民,但無疑都不是官員,誰都知道這是皇家特意照顧百姓所做的事情,無不感嘆天家的仁慈。

年幼的太子走在最前面,身穿大裘,內着袞服飾有日月星辰及山、龍等紋飾圖案的禮服,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面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

他的身後跟着一羣禁中的貴人,王語嫣身爲皇后自然是除了太子之外的第一人,然後是楊采薇等內眷。

皇家的人之後便是龐籍率領的百官,他們是祭天環節中重要的一環。

丁謂,呂夷簡,魯宗道,等人跟在身龐籍身後,這次連蔡伯俙都來了,他是接到了皇后的鈞旨,務必讓他參加,畢竟是大宋的駙馬如若不來反倒是少了些什麼。

本就是湊數的蔡伯俙拉了拉晏殊的衣袖道:“咱們參加祭天有必要嗎?官家還等着我去燕雲嘞!”

晏殊皺眉解釋道:“平時叫你多看書,這都不懂?《周禮》記載,周公輔導成王,垂法後世,用意最深切,宗廟所祭者一家之親,內神也,故曰內事;郊社及山川之屬所祭者天下一國之神,皆外神也,故曰外事。如今祭天乃是向上天祈禱祭祀。是大宋的盛事!”

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
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