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

格物對大宋的影響可謂是前所未有的,自古以來沒有任何一種學問對世間的改變如格物這般如此巨大,如今的大宋已經與格物這東西完全分不開,甚至有些人一邊詆譭格物之道是禮崩樂壞,一邊又享受着格物帶來的便利。

對於這種人趙禎極爲不恥,但大宋是言論自由的時代,趙禎不能開了因言之罪這口子,更不能因爲格物而治罪於非議者,這反而會讓人覺得是在報復,帝王氣量狹小。

於是趙禎只能讓所有人都瞭解什麼是格物之道,什麼是格物學。先賢早已經給趙禎指明瞭道路,“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既然不教而誅是不對的,趙禎教給世人,然後再慢慢收拾反對的聲音,在趙禎看來,反對格物就是反智,格物既然能給人帶來便利,帶來社會的進步,那爲何還要牴觸格物?

顯然這是有些人擔心自己過時,跟不上格物出現對現實的衝擊,他肚子裡的之乎者也不能解釋格物之道,甚至不如格物之道,這是最讓他們恐懼的地方。爲了保持自己肚子裡的“學問”有用,不會被淘汰,於是他們便把格物打上奇技淫巧的標籤。

趙禎對此很是不恥,因爲這些人往往是所謂的得道大儒,甚至還有所謂的高僧大德也參與其中,趙禎在爲這麼多年,對佛教的打壓不可謂不大,但卻依然涌現出不少高僧大德,聲稱朝廷越是打壓佛教,佛法便越會壯碩。

而這些高僧大德在民間基本上找不到立足點,因爲百姓們沒有時間去禮佛,大家還要忙着工作,一旦人變得充實起來,收入變高的同時,生活質量提升,誰還沒事求神拜佛?

百姓家中,供奉最多的不是佛龕神龕,而是大宋皇帝趙禎的長生牌位……

既然在百姓當中找不到立足點,那就把手腳伸到那些不喜歡格物的人家中,於是一些高僧大德常常往來於得道大儒之家,這是在形成一種抱團取暖的方式,對抗朝廷的政策。

但不得不說這樣的策略非常好,抱團取暖的他們很快就把一些“該團結”的人團結了起來,形成利益集團,不斷的蠱惑官宦之家,或是官宦被蠱惑,或是覺得他們的禪機有道理,或是家中的女眷被蠱惑。

所以許多讀書人出身的官員往往最容易被蠱惑,因爲他們覺得自己學的東西與格物相對立,格物便是破壞禮制的東西。

趙禎現在急需一位在格物之道上精通,又開明的人主持對格物典籍的修繕,而目前看來曾公亮是最好的選擇,他和丁度兩人主持將作監如此之久,積累下來的格物知識肯定不少,作爲文人的他們又善於歸納總結,讓他們編寫有關格物之學的書冊最好不過。

明年二月是把格物納入進士科的第一年,在此之前便要把格物的相關知識推廣出去,否則便有些不教而誅的意思了。

趙禎下旨,給予曾公亮以及丁度二人編篡格物書籍之權,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把格物的知識印刷出來,並頒佈天下,當然因爲是第一年,又趕時間,所以讓二人搜尋淺顯易懂的格物,暫時用在明年科舉之中。

質量高低無所謂,知識多少無所謂,趙禎只需要這些格物知識造勢,讓格物對科舉產生影響,如此一來下一屆的科舉之前,舉子必會自己學習或是拜師學習格物知識。

那些反對格物的人是在不斷侵蝕官員,而趙禎的作法則是從大局上改變,不斷把新鮮血液加入格物的認知,一旦人懂得多了,就天生會對一些東西產生懷疑。

信仰這東西很重要,趙禎不會去毀滅華夏千百年來的信仰,同樣的,儒家思想其實與格物並無衝突,若是全面的理解儒家思想,反而和格物密不可分。

《禮記?大學》有八目——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由此可見,格物在儒家思想中佔據了重要地位,之所以有些人牴觸格物,那是因爲他們根本就不會,或是思想陳舊不想學習新鮮的知識。

其次,也不能全部把責任歸咎於他們的身上,因爲在儒家思想中,經史子集中,都沒有關於格物致知的解釋,即便是《大學》文中也只有一段提及“格物致知”四字,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

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爲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趙禎一度懷疑,其實先賢雖然知曉格物,但卻沒有法門,如兩小兒辯日一般,他無法解釋這一現象,於是推崇格物致知,爲的是讓後人自己考究答案。

格物的力量是強大的,他甚至可以改變一個王朝的興衰,在趙禎看來,格物給大宋帶來的新的生機,工廠的興起,火車的出現,這一切都讓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與提高。

更讓人驚駭的是,格物給大宋的軍隊披上了一層強力的武裝,精良的鎧甲,鋒利的兵刃,強大的火藥,哪一樣不是格物的功勞?

別說是趙禎,即便是朝臣們也看的清楚,否則楊國安也不會上疏要求把格物加入科舉之中,趙禎反覆的翻看手中的奏疏,字裡行間都能看得出楊國安的用心,顯然他比朝中的多數人都要支持格物。

在別人眼中,格物是工具,是使得大宋進步的工具,但在楊國安眼中,格物是道的一種,是大道的分支,學習格物的最終會使得人們接近本源的存在。

趙禎的眼睛猛然一亮,沒錯啊!格物格物,不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嗎?這也不正是儒家思想中格物的最佳解釋嗎?

自己現在所要做的便是如何把格物之道與儒家思想結合起來,完善儒家思想,充實儒家思想!

同樣的自己還有一個最大的便利,自己是大宋的皇帝,在這個中央集權巔峰的時代,皇帝的話便是金口玉言,皇帝的話便是出口成憲,皇帝的學問自然是大道……

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
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