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

格物對大宋的影響可謂是前所未有的,自古以來沒有任何一種學問對世間的改變如格物這般如此巨大,如今的大宋已經與格物這東西完全分不開,甚至有些人一邊詆譭格物之道是禮崩樂壞,一邊又享受着格物帶來的便利。

對於這種人趙禎極爲不恥,但大宋是言論自由的時代,趙禎不能開了因言之罪這口子,更不能因爲格物而治罪於非議者,這反而會讓人覺得是在報復,帝王氣量狹小。

於是趙禎只能讓所有人都瞭解什麼是格物之道,什麼是格物學。先賢早已經給趙禎指明瞭道路,“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既然不教而誅是不對的,趙禎教給世人,然後再慢慢收拾反對的聲音,在趙禎看來,反對格物就是反智,格物既然能給人帶來便利,帶來社會的進步,那爲何還要牴觸格物?

顯然這是有些人擔心自己過時,跟不上格物出現對現實的衝擊,他肚子裡的之乎者也不能解釋格物之道,甚至不如格物之道,這是最讓他們恐懼的地方。爲了保持自己肚子裡的“學問”有用,不會被淘汰,於是他們便把格物打上奇技淫巧的標籤。

趙禎對此很是不恥,因爲這些人往往是所謂的得道大儒,甚至還有所謂的高僧大德也參與其中,趙禎在爲這麼多年,對佛教的打壓不可謂不大,但卻依然涌現出不少高僧大德,聲稱朝廷越是打壓佛教,佛法便越會壯碩。

而這些高僧大德在民間基本上找不到立足點,因爲百姓們沒有時間去禮佛,大家還要忙着工作,一旦人變得充實起來,收入變高的同時,生活質量提升,誰還沒事求神拜佛?

百姓家中,供奉最多的不是佛龕神龕,而是大宋皇帝趙禎的長生牌位……

既然在百姓當中找不到立足點,那就把手腳伸到那些不喜歡格物的人家中,於是一些高僧大德常常往來於得道大儒之家,這是在形成一種抱團取暖的方式,對抗朝廷的政策。

但不得不說這樣的策略非常好,抱團取暖的他們很快就把一些“該團結”的人團結了起來,形成利益集團,不斷的蠱惑官宦之家,或是官宦被蠱惑,或是覺得他們的禪機有道理,或是家中的女眷被蠱惑。

所以許多讀書人出身的官員往往最容易被蠱惑,因爲他們覺得自己學的東西與格物相對立,格物便是破壞禮制的東西。

趙禎現在急需一位在格物之道上精通,又開明的人主持對格物典籍的修繕,而目前看來曾公亮是最好的選擇,他和丁度兩人主持將作監如此之久,積累下來的格物知識肯定不少,作爲文人的他們又善於歸納總結,讓他們編寫有關格物之學的書冊最好不過。

明年二月是把格物納入進士科的第一年,在此之前便要把格物的相關知識推廣出去,否則便有些不教而誅的意思了。

趙禎下旨,給予曾公亮以及丁度二人編篡格物書籍之權,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把格物的知識印刷出來,並頒佈天下,當然因爲是第一年,又趕時間,所以讓二人搜尋淺顯易懂的格物,暫時用在明年科舉之中。

質量高低無所謂,知識多少無所謂,趙禎只需要這些格物知識造勢,讓格物對科舉產生影響,如此一來下一屆的科舉之前,舉子必會自己學習或是拜師學習格物知識。

那些反對格物的人是在不斷侵蝕官員,而趙禎的作法則是從大局上改變,不斷把新鮮血液加入格物的認知,一旦人懂得多了,就天生會對一些東西產生懷疑。

信仰這東西很重要,趙禎不會去毀滅華夏千百年來的信仰,同樣的,儒家思想其實與格物並無衝突,若是全面的理解儒家思想,反而和格物密不可分。

《禮記?大學》有八目——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由此可見,格物在儒家思想中佔據了重要地位,之所以有些人牴觸格物,那是因爲他們根本就不會,或是思想陳舊不想學習新鮮的知識。

其次,也不能全部把責任歸咎於他們的身上,因爲在儒家思想中,經史子集中,都沒有關於格物致知的解釋,即便是《大學》文中也只有一段提及“格物致知”四字,卻未在其後作出任何解釋……

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彙而可供參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爲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趙禎一度懷疑,其實先賢雖然知曉格物,但卻沒有法門,如兩小兒辯日一般,他無法解釋這一現象,於是推崇格物致知,爲的是讓後人自己考究答案。

格物的力量是強大的,他甚至可以改變一個王朝的興衰,在趙禎看來,格物給大宋帶來的新的生機,工廠的興起,火車的出現,這一切都讓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與提高。

更讓人驚駭的是,格物給大宋的軍隊披上了一層強力的武裝,精良的鎧甲,鋒利的兵刃,強大的火藥,哪一樣不是格物的功勞?

別說是趙禎,即便是朝臣們也看的清楚,否則楊國安也不會上疏要求把格物加入科舉之中,趙禎反覆的翻看手中的奏疏,字裡行間都能看得出楊國安的用心,顯然他比朝中的多數人都要支持格物。

在別人眼中,格物是工具,是使得大宋進步的工具,但在楊國安眼中,格物是道的一種,是大道的分支,學習格物的最終會使得人們接近本源的存在。

趙禎的眼睛猛然一亮,沒錯啊!格物格物,不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嗎?這也不正是儒家思想中格物的最佳解釋嗎?

自己現在所要做的便是如何把格物之道與儒家思想結合起來,完善儒家思想,充實儒家思想!

同樣的自己還有一個最大的便利,自己是大宋的皇帝,在這個中央集權巔峰的時代,皇帝的話便是金口玉言,皇帝的話便是出口成憲,皇帝的學問自然是大道……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