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

文德殿中,趙禎看着緊張萬分的龐籍和皺眉沉思的包拯道:“若是無事便速速退下,朕這裡還有一大摞的奏疏要看,就不留二位在宮中用膳了!”

包拯搖了搖頭,直截了當的問到:“不知官家有何良策?”

同樣的,龐籍也是同樣的疑問,否則他也不會跟隨包拯一同拜下,官家剛剛說的話讓他們心中實在沒底了……他們只能得到皇帝的準確計劃後,才能安心的離開。

瞧着他們倆執着的模樣,趙禎知道,若是不告訴他們,這兩老貨便能在文德殿中一直耗下去,且還會把事情傳遍整個兩府,畢竟對他們來說兩府相公一齊對皇帝施壓纔是最好的辦法。

這是文人養成多年的習慣,趙禎知曉不告訴他們也不行,其中許多事情甚至需要他們的配合才能完成的天衣無縫,少有破綻。

走下文德殿的御階,趙禎揮了揮手,殿中的內侍走得一乾二淨。

“其實道理也是簡單,朕讓狄青秘密調遣將士們回朝,逐漸減少國朝在西北的兵力,做的越隱秘越好,這樣一來首先是不會被党項人發現,以此壯膽作亂。

二來是爲了避免遼朝密探得知情況,這時候他耶律洪基應該也已經從東套之地開始向中京道而去了。

三來便是給遼人造成一種假象,仿若我大宋現在依然把兵力放在西北,而無暇顧及北平府的防守,朕這是在引誘他們動手,至於遼人會不會南下,這還說不定,有備無患吧。”

趙禎說的輕鬆,但龐籍和包拯兩人卻的駭然變色,北京城現在是大宋的中心,一國帝都之所在,官家此舉很顯然是在賭博,而且是壓上大宋最爲重要的東西的一場豪賭!

不單單是北京城,北平府,大同府,乃至整個燕雲之地都是已經超越東京臣開封府的存在,這裡的繁盛已經超越了原本的大宋四京,是整個大宋最爲繁榮昌盛的地方,來不得半點差池!

若是遼朝真的來攻伐燕雲,一旦出了差池,後果不堪設想。

“陛下萬萬不可!”

包拯幾乎是驚恐的開口反對:“燕雲之地乃是我大宋京畿,西夏既然已經平定,只不過是党項人內遷而已,本事不需如此多的兵力,不如讓將士們班師回朝,以壯國威。”

龐籍默默不語,他知曉包拯的意思,這是讓官家調兵回來,並且是光明正大的調兵,以此恐嚇遼人,讓他們不敢隨意的妄圖南下。

可若是官家早有如此想法,也就不會犒賞三軍並秘密調遣他們回來了,既然西夏已經歸降,党項人已經內遷,本就是用不了這麼多兵力的,官家這麼做必然是要給遼人一個措手不及。

龐籍瞧見準備反駁的官家,躬身道:“陛下的意思臣知曉,這是在給遼人以虛妄之相,讓其以爲我大宋兵甲多在西北,若是遼人來犯,我大宋當迎頭痛擊之,以破其謀,若遼人不來,則這些兵甲則可駐紮輪換,休養生息?”

雖然是帶着反問的語氣,但每一句話都說到了點子上,趙禎微微點頭:“龐相公此言大善矣!朕便是此意,如今我大宋剛剛吞併西夏,此乃休養生息之機,不可連連用兵,但若是沒有萬全,如何抵禦北患?說是以北平府乃至整個燕云爲誘,其實也只是朕一廂情願罷了!”

趙禎說完便帶着兩人走向文德殿的後殿,巨大的宮殿之中是一張測繪的極爲精細的輿圖,上面的山川河流,甚至人文地貌都描繪的一清二楚,這是崇文苑的文人整理黑手從遼朝發回的各種情報最後繪製出來的,着實花了不少的功夫。

趙禎指了指輿圖道:“若是遼人南下,我大宋以戍邊之軍抗之,且輔以奇兵,伏兵,側擊之,不以大勝爲要,只以殺敵多寡爲要務!朕要讓遼人之兵損失慘重!即便是放棄密雲之地也要多多留下遼人的性命!”

龐籍和包拯稍稍不解的對視一眼:“不知陛下此舉何意?遼人死傷再多也是在我大宋的土地之上,我大宋一塊土地也沒有多,反而是密雲有險,得不償失。”

趙禎點了點頭:“確實如此,但朕要的就是儘可能多的殺傷遼人,這是朕思前想後的結果,戰爭打的是錢財沒錯,但同樣的也是打的國內壯丁,遼人若是在今冬受災,揮兵南下找補,朕便讓遼人吃痛,殺的越多,遼人的力量越弱。別忘了我大宋人口萬萬之數,絕不是區區遼人克敵。”

抽絲剝繭,慢條斯理,趙禎把自己的陰謀合盤對龐籍與包拯兩人托出,毫無疑問,兩人被趙禎的話所驚呆,這麼說來官家是打算利用大宋的燕雲作爲毒藥了?

包拯稍顯擔憂的開口道:“那……若是遼人並不南下犯邊呢?”

趙禎稍顯尷尬的說道:“若是遼人安穩本分,那朕的如此動作便是真的調遣西征的將士們回京,反正是輪番戍邊,總有他們能回家的時候。”

包拯不再說話,沒錯,官家此舉確實是進退兩可,只不過消耗的費用卻着實有些多了,單單是党項人內遷便耗費了朝廷半年的稅收,犒賞三軍更是用掉了內藏庫許多錢財,三才最近看向國庫的眼神都有些發紅了……

趙禎在安樂椅上坐倒,一邊搖晃一邊問到:“朕召兩位相公留身奏事,爲的就是讓兩位般朕想想,遼人今冬南下有幾成?”

原來是這事,揣摩一個國家與揣摩一個人其實差不多,都要看這個人現在身處的狀態,龐籍開口道:“官家,臣以爲遼朝南下應是和今冬寒冷的程度有關,若是天大寒,硯冰堅,遼人南下的可能便大,若是不然則小矣……”

對此包拯卻有不同的看法:“臣以爲,遼人南下主要還是該看遼朝的準備,遼朝得了河套之地大半,糧食定然是掠奪殆盡的,又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若說遼朝沒有應對之法乃是萬萬不可能。

若是儲備充足,即便是今冬奇寒,遼人也能扛過這個冬天,待春暖花開,他們便會注重糧食,屆時定然會以一切可能之手段籌糧,以防冬災。”

包拯的話說的有理有據,並且正好刺中了趙禎的擔憂,沒錯,他就是擔心遼人熬過這個冬天,人在那裡跌倒就會在哪裡爬起來,更何況是一個國家?

若是遼人熬過這個冬天,那可就麻煩了……

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
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