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

雲南路非但沒有平靜下來,反而再次迎來了天竺的難民潮。

這一次難民的數量更多,態度更爲激烈,拖家帶口,成羣結隊,數以十萬計,烏央烏央的在大宋的邊境上,無數低矮的帳篷就像是一座座黑壓壓的墳墓。

雖然是這麼多的人在這裡,但卻給人一種死氣沉沉的感覺,絕望的氣氛一直瀰漫在這裡,每個人都如一具行屍走肉一般在營地中游蕩。

天竺卻是採取了行動,只不過這個行動對待天竺的百姓太過殘忍,高種姓以及貴族和僧侶們需要的奴隸數量有限,而那些剩下的人自然就成爲多餘的勞動力。

這些人要吃飯,要食物,要有地方住,他們的安置成爲一個大問題。

最可笑的是,天竺有着大片大片的富庶土地,可這些土地和他們都沒有關係,全部被把持在高種姓或是貴族和僧侶們的手中。

往往是賤民在偏僻的地方開坑了一塊土地之後,沒過多久就會被人以各種各樣的名義“徵收”,並且從這些可憐人中挑選身強力壯的人負責耕種和維護。

關鍵是這些被挑選出來的人非但不生氣憤怒,反而興高采烈的從原本的受害者變成施暴者,欺負起和他們同等出生的人甚至比高等姓還要恨厲,不是因爲別的,只不過是他們自認爲自己得到了高等姓的青睞。

相對於這些身強力壯的人,其他的賤民就更不是對手了,只能倉皇而逃,去下一片土地進行開墾,並祈求不要被人發現,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沒有高等姓找不到的土地。

無論天竺賤民們在什麼地方開墾土地,都會被高種姓發現,並且徵收,久而久之天竺的土地幾乎被高等姓佔據,壟斷,平民百姓也徹底淪爲沒有土地的難民。

天竺的難民和賤命是不一樣的,難民只不過是失去土地的人,他們的地位還是在賤民之上,種姓是天生的,即便是失去土地,吠舍高於首羅,而首陀羅高於賤民。

所以即便是在難民營之中,也有着高低貴賤之分,一家吠舍吃着零星的食物,依舊要求首陀羅進行侍奉,並且首陀羅還心甘情願的順從。

這在大宋將士看來簡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在天竺人的眼中最正常不過。

高高的木牆已經築起,這是粗壯的木頭直直的釘在土地中而形成的柵欄,木牆又堅固又粗壯,至少對於天竺的難民來說是這樣。

在木牆之後,雲南路已經開始修建石頭的城牆,蘇軾對待邊境上的騷亂採用了最簡單的辦法,斷絕一切往來的可能。

天竺難民不是要進入大宋討生活嗎?那就斷絕你們進入大宋的可能,順便爲邊防做準備,萬一哪一天大宋和天竺開戰,強大的邊境線和邊牆就是最好的防禦手段。

蘇軾知道,大宋和天竺之間還沒到兵戎相見的時候,天竺人現在是自己人禍害自己人,這種另類的手段實在讓人費解,對於大宋來說,每一個人都有價值,都是一個勞動力,豈能這樣戕害?

修建邊牆幾乎是華夏王朝消極防禦的代表,大宋拿下燕雲之後第一件事便是修繕長城,這幾乎成爲中原王朝的必修課,當然這與華夏的習慣有關。

只要是對待外部勢力,漢家王朝一般採用的都是消極防禦的態度,尤其是在面對弱小的外部勢力後更是如此。

與此相反的是,唐朝,這個漢家的盛世王朝王朝卻自始至終沒有修建過長城,只是依託原有的長城基礎實行積極防禦政策。

唐朝疆域遼闊,擁有漫長的邊界線,跟多個外族勢力直接接觸。可以說邊疆的情況十分的複雜,但即使是這個情況,唐朝卻不修長城。

在中國歷史上修建長城基本都是中原王朝的必修課,大宋在奪取燕雲之地後第一件事就是修繕長城。

自周以降便已經開始修繕邊牆的制度,到秦的統治,秦始皇把過去燕、趙幾個國家的長城給連了起來,這才又來後來萬里長城的雛形。

唐朝之所以不修邊牆,靠的就是積極防禦的戰略。

這其實也是趙禎一直堅持的主要戰略之一,遇到強大的敵人不是等待敵人的進攻之後再進行後發制人的反擊,而是要料敵先機,先發制人。

大宋這麼多年來逐步解除四方威脅的重要手段便是積極防禦的態度。

誰冒頭,誰對大宋有威脅,那就想盡一切辦法打掉他,讓這個威脅消失在大宋的輿圖之上,這纔是最好的防禦政策,所以從大理到党項,從燕雲到倭國,從西域到黑汗,最後到遼朝全不消失在大宋的鐵蹄之下。

同時爲了解決後患,趙禎甚至以城市化的政策對待草原,把零散的草原進行集中管理,城池不斷的在茫茫草原上修建,這就是積極防禦。

而修建邊牆的被動防禦政策已經被趙禎拋棄,但蘇軾之所以這麼做,並且趙禎也同意的主要原因是,大宋對天竺的土地並不感興趣,再者兩國之間並未爆發戰爭的衝突。

這邊牆不是爲了防禦天竺的軍隊,而是阻擋天竺的難民進入大宋境內。

從木牆的縫隙中,天竺難民看到了大宋不斷修建石頭城牆,一旦石頭城牆修建,他們將失去最後的機會,於是衝突開始升級,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天竺難民便開始衝擊木牆,想盡一切辦法穿越大宋的邊境。

難民的數量實在太多,遠超吳萬全的預估,邊境線上的騰衝軍只有三萬人,但難民的數量足有三十萬人以上,便是任由騰衝軍的將士廝殺,一個人也要殺上十個人才能殺完…………

還好這些難民是一盤散沙,並沒有人統一指揮,都是各自爲戰,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向大宋的邊牆衝擊,有些人則是開始挖掘地道,打算用地道進入大宋。

但騰衝軍是好糊弄的?他們是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準備十分充分,每五十步便有一個聽甕,地下有什麼動靜全都聽的一清二楚。

天竺難民也沒有輕易放棄,即便是遇到再大的困難,他們也要進入大宋,因爲不斷的有難民抵達,這裡也不斷的在死人………………

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
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