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

婁守堅率領佛門遷徙吐蕃,這對於趙禎來說是好事也是壞事,信仰這東西的可怕地方就在於如何運用。

在大宋佛門會讓人變得更爲消沉,麻煩,出現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當然也有有利的一面,但總體來說弊大於利。

天竺的佛門和大宋的佛門是不一樣的,在天竺的佛門不光對佛法鑽研頗深,同時對數學,建築學,醫學,甚至是政治學都有所涉及。

在天竺的佛教中,數學已經出現了十進制,十個十等於一百,十個百等於一千,十個千等於一萬,十個萬等於一洛叉(億),十個洛叉等於一大洛叉(兆),十個大洛叉等於一俱胝(京),十個俱胝等於一額部曇(垓)。

但中原的佛教卻不同,他們更爲講究的是積德行善修來生,今生今世如何也就如何了,不需要去做多少改變,人要學會放下等等這些實在是影響社會進步。

不光是趙禎一個人覺得這樣,大宋的百姓現在自發的反對宗教。

趙禎是大宋的皇帝,在他的影響下,在他的改革下,整個大宋已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有了賺錢的能力,也有了自己奮鬥的方向。

對於百姓來說,只要有好日子過,那他們就會花上十二分的努力,不光是爲了走上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兒孫活的更加舒服。

人活一世就是要留個子孫念想,不光自己要活的好,還要讓子孫活的好,漢家百姓無論到了哪個時代都是這樣的想法。

若是沒有機會也就罷了,但現在有機會了,誰還會過上原本苦哈哈的日子?

這是盛世王朝,是個充滿機會和機遇的時代,人們不在被侷限在一個地方,市場的繁榮超乎想像,於是乎大宋的百姓就開始自覺的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了。

而佛門這個讓人安於現狀,忍受痛苦修行來世的宗教在大宋就特別的不受歡迎起來。

道教講究的是無爲,修的是自己的內心,你自己願意幹嘛就幹嘛,別人管不着,況且道教也是讓人靜心的宗教,也是漢家的本土宗教,所以人們並沒有多少牴觸,喜歡就去修行,不喜歡便不喜歡,沒甚的關係。

佛教需要供養,需要信衆,需要皈依,這些都是大宋眼下所不容的事情,原本的佛門高僧在大宋大宋還能收到禮遇,而現在,幾乎是人人不屑一顧。

原本有些人家甚至願意把孩子捨去佛門做沙彌,但現在,便是再窮苦的人家都要把上門討要飯食的和尚打出去,至於討要孩子去佛門禮佛修行的,那一定是被人抓了見官去,說不得在路上就被人打了個半死。

一時間大宋的佛門冷落,香火稀疏,已經沒人願意往寺廟去了,至於那些許願靈驗的寺廟,卻也是沒人願往,只是在大殿前的香爐裡上根香,若是靈驗便來還願,若是不靈驗必然破口大罵。

在百姓們看來給佛門上香就是給了錢的,佛門收了錢,佛門中的那些佛陀菩薩就該保佑自己,若是不然那還設立香案作甚?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大宋不受待見的宗教,在吐蕃卻混的風生水起,婁守堅等一衆“高僧”講解佛法,佛理,宣揚普度衆生,自然是符合角廝羅的理念。

角廝羅本就是依靠佛門,吐蕃密宗佛教和中原的佛一樣,都是佛教,雙方之間雖然也有不同的地方,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漢傳佛教就是現在吐蕃密宗的來源之一。

當年吐蕃王國贊普松贊干布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傳來漢傳佛教及尼泊爾系佛教。

松贊干布在拉薩建立布達拉宮,爲二妃立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佛像,文成公主帶去的是覺阿釋迦像即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安置於大昭寺,以便於人民修福禮拜,又遣貴族子弟留學印度。

這個時期的吐蕃佛教就是漢傳佛教和南亞傳佛教,爲後來具有吐蕃特色的密教打下了重要基礎。

因吐蕃王朝的朗達瑪王之滅法爲界,吐蕃的宗教產生了分裂和新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宗派,這些宗派之間存在矛盾甚至是相違背的地方。

對於角廝羅這個依託佛教的吐蕃王來說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角廝羅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只有統一的思想才能讓吐蕃更加團結。

他看到了趙禎的所作所爲,在他看來趙禎不能讓佛門成爲他的助力,於是便排擠佛門,讓大宋的佛門漸漸消失。

但在吐蕃卻是另一幅光景,佛教的地位在吐蕃很高,角廝羅打算學習松贊干布,把吐蕃打造成一個政教統一的王朝。

在他嚴重佛門不是落後和懦弱的象徵,相反是他維護自己統治,強化吐蕃百姓思想的武器。

在角廝羅看來,佛門昌則吐蕃強,佛門的團結也是吐蕃的團結,這時候他需要的是一個統一的佛門,而以誰爲尊?當然應該是漢傳佛教!

即便是無數次的告訴自己,吐蕃是強大的王朝,是吐蕃王朝的延續,但在角廝羅心中還是覺得漢家文明的東西都是好東西。

他趙禎只不過是不會使用而已,漢傳佛教到了自己的手中就是好東西。

可當他看到婁守堅等一衆高僧大德整日吃齋,人已經開始逐漸脫了形的時候便知道事情不妙了。

事實上在漢傳佛教抵達吐蕃的時候並沒有說明不吃肉,所謂的葷腥也並非是指雞鴨魚肉等物,而是指的喝酒和吃蔥、蒜之類。

這使得角廝羅開始對漢傳佛教也產生了懷疑,他覺得漢傳佛教也不靠譜,若是吐蕃上的漢子都不吃肉,那就根本沒有戰鬥力!

一羣連馬都上不得,弓都拉不開的人如何能稱爲吐蕃勇士?

所以這段時間他積極的探索,最終發現,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編篡佛典,總結佛教,開一場論法大會,也就是無遮大會。

這場無遮大會在邏些城舉行,邀請整個吐蕃所有得道高僧,無論是哪一派的都可以前來,互相之間交流辯論,即便是出聲低賤的人也可以上前討論佛法。

所謂無遮便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僧俗、智愚、善惡,皆是平等看待。

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
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