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

大宋的騎兵在戰術上依然沿用分割包圍的辦法,即便是遼人奮力反抗,但這種無組織的掙扎也是徒勞,戰鬥在進入白熱化的時候,戰場上便只剩下本能的廝殺,叫喊聲,呻吟聲,嚎叫聲,哭泣交雜在一起沸反盈天響成一片。

即便是在這樣吵鬧的環境中,大宋的銅哨聲依然不斷,指揮着騎兵左突右殺,這是大宋的盛宴,是遼人的地獄,軍心潰散之下,即便是有些人妄圖抵抗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遼朝年輕的皇帝耶律洪基看着眼前一幕雙拳緊握,眉頭緊皺,一部分是因爲憤怒,另一部分則是來自於他也不願承認的恐懼,耶律洪基站在隆起的丘陵上,這裡是遼朝騎兵衝鋒的開始,他比誰都清楚,騎兵從高處衝擊而下,力量要遠超平原上的衝擊。

遼軍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以上擊下,一鼓而下,蓄勢而銳利,遲緩而鈍拙。這是大遼戰士用生命終結出來的經驗,絕不會有錯,大遼就是靠着這些從實戰中得到的經驗在戰場上無往不利的……可爲什麼在宋人身上不好使了?

“左丞相,爲何我大遼的軍隊馳騁天下,卻在宋人面前不堪一擊?!”

張儉搖頭道:“陛下不該這麼問,陛下該問的是爲何宋人的騎兵已經恐怖若斯了!您心中的擔憂微臣能理解,但卻不該有一絲的怯懦,這不是大遼皇族該有的感情,您的父親沒有,您的爺爺沒有,您的祖上更沒有!”

要是旁人對自己說這話,怕是早就被自己殺死一萬回了,但面對張儉的教訓,耶律洪基卻微微點頭:“太師說的是。”

張儉笑眯眯的指着宋軍鐵騎之後,如同堡壘一般的營地道:“很簡單,因爲那裡的一個人改變了整個宋國!”

“大宋皇帝趙禎?”

“您應該說是大宋皇帝,或是皇叔……”

“不過是有名無實而已,父皇當年也不過是客氣客氣……”

“所以陛下不能反駁,您就是他的侄兒,一個叔叔欺負侄兒算是怎麼回事?”

耶律洪基皺了皺眉頭,他不是反對張儉的話,而是不希望通過示弱,或是晚輩這種稱呼來換取大宋皇帝的心慈手軟,隨即開口道:“咱們大遼這幾年休養生息,朕更是聽從了母后的規勸慈民愛物,任用賢能,怎麼就比不上大宋皇帝了?!爲何要讓他相讓?!”

張儉笑了笑,對耶律洪基所說的話顯得毫不在意,這讓他大爲氣惱,就在他忿忿不平的時候,張儉這纔開口道:“陛下見識過大宋嗎?去過宋人的大同府或是北平府嗎?”

面對張儉突如其來的發問,耶律洪基楞了一下,隨即搖頭道:“朕自然是沒去過的,不過朕聽往來的商賈說過,大宋的繁榮景象,相比我大遼上京等地也不過如此!”

張儉難得的變了臉色:“這些人就該殺掉!”

就在耶律洪基目瞪口呆的時候,張儉再次開口道:“他們對您隱瞞了實情,這不是在保護您,而是在害您,害您對大宋的實力估算不足,害的您見識受到限制,大宋到底是一副什麼樣的光景,陛下當眼見爲實!否則一如盲人摸象不得全貌!”

張儉的話就如一顆種子在耶律洪基的心中不斷的生根發芽,沒錯他說了解的宋國都是從別人口中得到的,唯一看到的只有宋國精美貨物以及兵馬而已,單單是宋人身上的甲冑便讓自己驚歎如斯,若真是和大遼一樣,那大遼爲何造不出這樣的甲冑來?!

“陛下,該鳴金收兵了……”

張儉的話打斷了耶律洪基的思索,擡頭望向戰場,耶律洪基無奈的苦笑:“是啊!朕的大遼騎兵不是宋人對手,傳旨,鳴金收兵!”

隨着清脆的鳴金之聲,遼軍騎兵如釋重負,如潮水般退去,雖然他們處於劣勢,並且一直被宋軍壓着打,但卻沒有出現潰兵逃兵的狀況,這便是遼人戰力的體現,要遠比西夏難以對付的多。

待遼人撤走之後,大宋一方的軍營中再次上演了收拾戰場的一幕,而這一幕在遼人眼中便不可思議起來,不能隨軍撤回的人要麼已經重傷,要麼奄奄一息,而這樣一個受傷的士兵往往需要消耗掉倆個人,在戰場上任何一個人手都是寶貴,豈能浪費?

大宋的士卒推着板車或是擡着繃帶不斷的運送傷員,因爲他們有着完善的戰地醫療,在戰場上大多是外創傷,而大宋醫兵能做的其實也只是簡單的消毒和止血,剩下的完全要靠傷員自己的身體素質去恢復,除此外別無他法,但即便如此,存活率也是非常高的,只是看你用不用心而已。

在運送走傷員之後,大宋士兵再次推着板車出現,而接下來的一幕令耶律洪基和大多數遼人牙根發癢,因爲這些人推着板車來並不是救治遼朝士兵,而是從他們身上獲取財物和戰利品的。

銀製的鐲子,髮簪,佩飾,統統帶走,金質的紋章飾品也不會放過,當看到遼朝士卒還在苟延殘喘的時候,宋人毫不猶豫的一刀斃命解決他們的痛苦,但在耶律洪基看來這便是慘無人道!

“朕要殺了他們!傳旨……”

“陛下!!”

張儉轉頭大喝,打斷了耶律洪基的話道:“陛下,這是宋人在幫那些傷兵消除痛苦,他們已經沒有機會了,與其在地上躺着忍受痛苦,還不如一刀了斷死的痛快!”

耶律洪基雙目圓睜,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氣:“那就眼睜睜的看着宋人如此屠殺我契丹勇士?!”

“陛下當想想如何讓這一幕不再上演,此刻我大遼攜十萬鐵騎而來,卻在宋人身上佔不得一點便宜,若是如此還不如退走,拱手將西夏送與宋人罷了!”

耶律宗真氣鼓鼓的想要反駁,但在此時卻有突兀的聲音打斷了他想要說的話:“起奏陛下!大宋使臣前來覲見陛下!”

耶律洪基大怒:“豈有此理!這是他趙禎前來取笑朕的嗎?或是來耀武揚威?!”

張儉擺了擺手揮退那戰戰兢兢的士兵,轉身對耶律洪基道:“陛下稍安勿躁,莫要中了大宋皇帝的計策……”

隨着張儉的話,耶律洪基一驚,自己差點就中了大宋皇帝的計策,原本是自己用激將法諷刺大宋皇帝,沒想到差點讓他扳回一城。

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
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