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

三才的這出白臉唱的相當到位,烏兀骨和日多兩人恍然大悟,是啊!從一開始他們便準備歸附大宋的,既然提出的要求大宋皇帝沒有答應,那不如痛快的聽從大宋的安排,到時候反而能獲得皇帝的好感,若是依舊打算以口舌獲取利益,反而引起帝王的反感,得不償失!

第二天一大早,日多便再次請求拜見,但卻明顯感覺到了大宋在態度上的不滿,足足等了三個時辰纔在宮帳外等到趙禎,並且趙禎還是剛剛在草原上狩獵歸來。

瞧見在宮帳外等候的烏兀骨和日多,趙禎不滿的開口道:“怎能讓使者在宮帳外等候?”

三才趕緊上前認錯,但他知道這是皇帝在表達不滿,意思也很清楚,爲何要讓這兩人出現在宮帳外,當然該演的戲還是要演下去。

大宋態度上的轉變也讓烏兀骨和日多產生了緊迫感,雖然日多表面上還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無論烏兀骨多麼着急他都是風輕雲淡的模樣,可在日多心中卻是知道,留給烏古部選擇的時間不多了。

宮帳之中,趙禎北朝南,御座高高在上,彷彿神王之坐,日多恭敬的上前,雙膝跪地,以手心朝上:“日多參見大宋皇帝陛下,代表烏古部歸順大宋!一切皆聽陛下號令,不敢有任何差池!”

這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連趙禎都有些驚訝,這樣的態度轉變也實在是太大了些,邊上的烏兀骨也是如此,像是看着怪物一樣盯着日多。

之前來路上,這位薩滿祭祀還說過要與大宋皇帝據理力爭,可現在一下態度轉變這麼大,還真的讓接受不了。

趙禎對日多的轉變非常滿意,但也在他的預料之中,一個部族的生死存亡有時可以壓倒一切,尤其是對與一個長期享受部族崇拜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日多已經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部族。

日多的求生欲就是烏古部的求生欲,反之亦然。

“既然如此,一切照舊,不過敵烈部已經消失了,空出的土地和牛羊終究需要人去接手,朕決定把敵烈的土地按照公平之法,一分爲二,塔塔爾部和烏古部均分!”

這便是意外之喜,連烏兀骨都沒想到居然能得到如此大的好處,土地並不是成爲大宋漢家百姓的土地,而是被一分爲二了,其中收益最大的便是烏古部。

畢竟相比塔塔爾部,烏古部要近得多。

烏古部和敵烈部的草場面積相等,這樣一來便等於平白的多了一半的草場,這簡直是對敵烈部最大的賞賜,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高興的?

烏兀骨興奮的望向日多,但從他的臉上卻看不到任何的喜悅,雖然他的嘴角也是高高的翹起,雖然他也是不斷的向大宋皇帝提出感謝,但瞭解日多的他總覺得這位族中的薩滿心中不快。

眼下的談話完全被趙禎帶着節奏,雖然一切都是日多提出來的,但卻是身不由己,他無法拒絕大宋皇帝,也無法抵擋住眼前的誘惑。

即便是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塔烏古部要成爲大宋的疆土也毫無辦法,這是一場本就設定好的陷阱,以大宋皇帝的性格,怎麼可能會輕易分給烏古部這麼大的好處?

烏古部得到了敵烈部一半的土地對於大宋來說沒有一點損失,還平白的讓烏古部的人口遷徙到了敵烈部,這是在變相的削弱烏古部的力量。

日多雖然不善用兵,但卻知道手握成拳頭的力量纔是最大的,現在大宋看似賞賜了烏古部,卻讓烏古部的“拳頭”展開了。

雖然這是他最不願看見的事情,但迫於無奈卻也要答應下來,表面上還要裝作極爲欣喜的模樣,簡直是打掉了牙往肚裡吞!

而這些烏兀骨並不知道,還不斷的向日多示意,趕緊把可汗的書信呈上,把這次的歸附事宜定下來,只有真正的簽訂歸順誓書,才能算是完成歸附。

以塔塔爾部的速度,烏古部也應該很快成爲大宋的疆土,受到大宋的保護。

趙禎拿起御筆,在誓書上標註御批,並且下旨冊封烏古部可汗噠都邪爲烏骨敵烈統軍使一職,這個官職是趙禎現想的,雖然名義上爲統軍使,事實上並無權利,就和哲爾克那個都護一樣。

不過是名義上烏古部的主管罷了,事實上從軍事到政治,基本上都是大宋接管,他只是烏古部部衆的凝聚力而已,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任何作用。

當烏兀骨和日多走的時候,趙禎正在宮帳之中看着輿圖,隨着三才的手中的毛筆不斷在輿圖上塗抹,上京道三分之一的地方變成了紅色,其中便有剛剛增加的烏古部。

烏古部最重要的地方在於他西面的烏孤山,這是一座綿延的小山脈,看似微不足道,卻是一條天然的屏障,把草原分割開,同時也是烏古部與阻卜部之間的屏障。

拿下烏古部的同時大宋也算是拿下了半個草原,北面契丹人佔據的巨母城雖然不是大宋的疆土,但趙禎相信,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大宋便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唯一讓趙禎奇怪的是,契丹人爲何沒有什麼動靜?

因爲在烏孤山之北便是契丹的西北路招討司,這原本是遼朝北面官,掌鎮撫西北諸部族,統領突呂不、奧衍、室韋、楮特等部族軍及招州兵馬,置招討使爲長官,下設副使、都監等職。

治所在鎮州建安軍,長期招募和訓練草原上的士兵,可謂是契丹的重要軍事力量之一,但這一次大宋對敵烈部用兵,他們卻毫無動靜。

事出有異必有妖,趙禎不相信契丹人是畏懼大宋的力量而不敢輕易行事,相反,大宋拿下敵烈部反倒是給契丹人制造了大量的壓力。

事到如今最大的問題是…………草原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大宋無法向草原派出密諜,畢竟漢人出現在草原上本就是有違常理,找什麼樣的藉口都不合適,即便是去了,也難在茫茫的草原上尋找到人口聚集的地方。

至於契丹設立的招州,維州以及鎮州更是難以滲透,所以大宋對西北方的草原知之甚少。

不過現在不同了,趙禎有了打探消息的“幫手”烏古部和斯琴部的人就是最好的密諜,當然趙禎讓他們所收集的都是尋常情報,不會引人注意。

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
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