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

上京城這座城市和大宋的神都很像,蕭撻裡這是打算把遼朝這個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轉型成農耕民族的漢家王朝,原本上京城的城防可是除了城牆就沒有別的東西的。

可現在卻完全不同,上京城的規模在不斷的擴大,這並非是蕭撻裡主動干預造成的,但也是和經濟中心的集中分不開,上京城已經成爲遼朝最大的經濟中心。

而南方不遠的地方就是大宋的北京道,大定府已經成爲宋人對遼貿易的重要州府,隨着大宋疆域的不斷變化,大宋的州府也在發生着改變。

原本的大同府乃是宋遼西夏三國的貿易中心,可隨着西夏的消失,大宋的北伐,大同府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但它仍然作爲大宋北方的貿易樞紐在繼續發展。

大定府這座州府在蔡伯俙的開發下,成爲大宋北方的貿易重鎮,每年有無數的商品從這裡流入榷場,流入遼朝之中,最主要的集散地便是上京城。

趙禎看着勞役不斷增加的上京城城牆微微感嘆,蕭撻裡真的是什麼都在向漢家王朝學習,連城牆都不放過,城牆上的勞役顯然是遼朝從西域或是各地抓捕來的奴隸。

這是遼朝慣用的手法,也是和大宋最大的不同,大宋是在不斷的吸納外族,把他們融入到大宋的之中,同化他們,給予他們大宋百姓和漢家百姓所有的同樣待遇,雖然現在在戶籍上稍有不同,但也沒太大的差別。

而遼人則不一樣,依舊是高高在上,依舊是把失敗者作爲奴隸來對待,比如城牆上餓的都快走不動的西域人,這還能有什麼工作效率?

本可以用半個月工期完成的城牆,怕是三五個月都完成不了。這還不說單單是效率低下的問題,更是不安定的因素。

看到這一切,趙禎十分感慨,也爲大宋而驕傲,他的帝國已經成爲各民族大團結的熔爐,無論原本和大宋之間是什麼態度和關係,只要進入大宋之後,利益就被捆綁在了一起。

他們需要從大宋獲得工作,獲得薪水,獲得糧食,就必須遵守大宋的律法,奉天水趙氏爲正統,認自己這個皇帝!

如此他麼的生活纔會更好,吃得飽,也能穿的暖,還能有工作可做,有工錢可拿,任何一個外族,無論是党項,女真,高麗,倭人,只要踏上了大宋的土地,都會不約而同的希望大宋繁榮,希望大宋強大。

因爲這些人很快就成爲了大宋的一份子,而國強則民強的簡單道理誰都懂!

至於奴隸的問題,趙禎也考慮過,但卻沒有走上那條血腥的道路,一旦資本接觸到了奴隸之後,所帶來的好處是無法抵擋的,但理智和人性卻會逐漸喪失,最終走上毀滅。

爲了國家的崛起,蕭撻裡採用了奴隸制度以挽救遼朝,這是一種極端的制度,因爲奴隸的成本更久就不用去計算,若是奴隸龐大到一定程度,甚至不用去管他們的死活。

而現在,遼朝的重活,累活,髒活都是由奴隸去做的,奴隸在這個王朝完全沒有地位,只要有一口飯吃,能活下去就是極好的了,而且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做勞役,沒有休息,一旦生病,基本上就等於死亡。

這讓趙禎想起了慘無人道的奴隸貿易,而眼下遼朝正在朝着那個方向前進。

雖然但也有奴隸,可這些奴隸都是罪囚發配的官奴,作爲大宋勞動力的一種補充,這些人只要刑滿釋放後,還是可以消除奴籍的,當然有些罪大惡極之人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大宋律法已經規定,傭關係形成的主僕關係不再視同於良賤關係,而是作爲服務關係存在的,他們雖然是僕從關係,但都是獨立的個體,同時大宋的律法也禁絕了私屬奴隸、也不允許將良民賣爲奴隸。

而在遼朝卻完全不相同,遼朝的律法不但不懲治這種可恥的行爲,甚至大加鼓勵,越多的奴隸獲得的免稅幅度也將不同,甚至還能獲得朝廷的嘉獎。

趙禎明白蕭撻裡爲何要這麼做,顯然用這些外來人口大量彌補遼朝人口不足,生產勞動力不足的缺口,那些“高貴”的契丹人怎麼會從事低賤的行業?

趙禎微微閉眼,蕭撻裡爲了使遼朝“趕上”大宋,基本上是無所不用其極!

不過對於趙禎來說這也是個好消息,遼朝的這種不擇手段,終究會有一天使得其內部爆發奴隸的起義,誰也不可能忍受這種凌辱。

這還是其中一點,奴隸制度會讓人產生一種依賴,會使得遼朝出現一種依賴,因爲奴隸的成本很低,大多是戰爭中的戰俘,或是搶來的人,這些人是戰利品,不需要計算成本。

對於遼人來說,既然有奴隸做工,爲什麼需要僱傭普通人?僱傭普通人的成本多少?!

而在這種基礎上,遼朝的奴隸主甚至不關心生產技術改進,精緻的工具說不定會使得奴隸對強制勞動的反抗,這導致奴隸主只給奴隸使用粗笨的不易破壞的工具。

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遼朝的技術發展,即便再學習大宋又如何?

沒想到蕭撻里居然會走到這一步,把本就不應該存在的奴隸制度在遼朝發揚光大了,當然這也是極爲合適的,遼朝本就有一部分的奴隸制度保留了下來,現在重新拾起來也沒有什麼不好。

短期內肯定會有成效,但時間越長隱患就越深,但現在的蕭撻裡沒有選擇,即便是知道這是在飲鴆止渴她也會去這麼做。,契丹人的人口基數實在太低,再加上這麼多年來大宋不斷的對遼朝的騷擾,侵蝕和進攻,能撐到現在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在遼人眼中,想要發展經濟,就需要大量的人口,而大宋就是因爲人口衆多而成功的。

遼朝可以用奴隸來填補人口的空缺,也可以用奴隸來填補勞動力的缺失,甚至可以用奴隸來填補武力上的不足!

而在遼朝,奴隸制度也有着自己的律法,有着詳細的規定,只不過針對的不是奴隸而是奴隸主!

律法要求奴隸主必須看管好自己的奴隸,不得有逃奴的出現,更不得無故的消耗奴隸,朝廷會定期派遣官員前往檢查,因爲這些奴隸屬於奴隸主的同時,也屬於大遼的朝廷………

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
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