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

捕魚兒海邊的草原上,一輛巨大的帳篷出現在,這帳篷是那麼的巨大,彷彿一座宮殿,但讓人更加驚奇的是這座巨闕一般的帳篷卻在移動!

待其靠近了,塔塔爾部的人才發現,原來這巨大的帳篷居然是安置在車駕之上,由二十頭公牛所拉動的,怕是也只有公牛這般如此強大的力量才能拉動如此巨大的帳篷和馬車吧!

趙禎的聖駕在出現在大草原上的一刻開始,所有的塔塔爾部百姓彎腰施禮,這個帳篷中的男人給了他們原先可望而不可得的生活,也得到了塔塔爾部所有人的尊重。

哲爾克與捺哲爾父子帶着塔塔爾部的騎士趕來,他們只覺得背對牛車帳篷而立,手中的兵刃垂下,這是護衛聖駕的意思,也是對大宋皇帝的尊敬。

牛車的四周是來自大宋的鐵騎,他們個個威猛高大,身上的鎧甲閃耀奪目,如同長生天的使者,眼前的宮帳便是長生天的宮殿。

趙禎身穿五色華服走下馬車,長髮束起以金冠而結,肩上是白熊皮的披風,腰間是一柄樸素卻充滿力量的長劍。

趙禎一露面四周的宋軍鐵騎便以手擊胸,鎧甲的碰撞之間發出金鐵之聲,聲勢浩大,令人汗毛倒豎,也讓許多塔塔爾部衆驚歎。

眼前的這個男人果然有着帝王的氣勢與威儀。

當這樣一個男人露出和煦的微笑,並抱起一個扎着羊角辮的塔塔爾部小女孩會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在這樣一瞬間,塔塔爾部的部衆自發的覺得趙禎是天神也是親鄰,彷彿有霞光從他的身上飄灑出來,不自覺的開口:“長生天與您同在!”

這是草原民族對上位者的最高讚揚,也是對尊敬之人最美好的期盼,但這一切都不算什麼,大宋皇帝親自給塔塔爾部中的老者帶上潔白的綢緞同時開口道:“老人家長壽。”

最誠摯地笑容,最真誠的問候,趙禎把禮儀做的淋漓盡致,雖然塔塔爾部的部衆不知道白色的綢緞代表什麼意思,但卻並不妨礙他們理解趙禎的表情和用意。

綢緞這東西當然是華美的,在草原上也是珍貴的禮物,趙禎不會解釋,但跟來的文臣卻會說明,此次跟隨趙禎前來的自然是王韻。

他已經在邊上小聲的對哲爾克解釋。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大會天下諸侯,執玉帛與會者萬國。中原的玉帛,“玉”字從王,指雕刻有王室標記圖案饕餮紋的玉器,如琮、璜之類;“帛”字從白從巾,意爲“白巾”,也意爲“頂級絲巾”。

“玉帛”一詞的本義便是“在共尊帝王爲父的華夏生活,以玉爲表,天下諸侯相互禮敬對方爲兄長,以帛爲示,引申義便是“兄弟部族爲親近之家”。”

這樣的解釋並沒有錯,也讓哲爾克父子驚歎原來還有這上古的出處!

白色的錦帛便是一種祝福,獻給別人的最好禮物,如今大宋皇帝給塔塔爾部的老者帶上白色的絲綢錦帛,也是送來了大宋的祝福。

看着王韻,哲爾克稍稍尷尬的問到:“不知我等該向陛下獻上如何的絲綢?”

王韻自然是早早準備好的,拿出一方明黃色的絲綢道:“當然是這個,韃靼語,哈達者,帛也!明黃色的哈達自然要獻給身份最尊貴者,陛下因有之!白色哈達自然送給年長之人,陛下施以之!藍色哈達自然送給親友,待會你也有之!”

王韻說完便離開,果然趙禎走向哲爾克,給他帶上了藍色的綢緞,這是表示親近象徵,也是朋友的意思,哲爾克父子兩人趕緊雙手捧着明黃色的綢緞奉上。

三才接過,小心的給趙禎帶上。

趙禎笑着對地上拜下的哲爾克父子道:“如何?朕未曾誆騙與你吧?!”

“陛下乃聖人,天子之言九鼎之重!哲爾克拜服!誓死效忠陛下!”

趙禎親切的把他們父子兩拉起來:“今日朕抵達塔塔爾部,爲的是一觀你塔塔爾部的草原和捕魚兒海的美景,也順便看看你們歸宋之後過的好不好,習慣否!這草原不比中原,艱苦了一些,但只要塔塔爾部有所需,朕定然會放在心上!”

四周的塔塔爾部衆是真的歸順了,彎腰俯身道:“陛下仁德,體恤塔塔爾,我等誓死相隨!以刀和血,維護陛下,維護大宋!”

趙禎笑了笑:“你們既是我大宋的百姓,便是朕的子民,你們維護大宋的尊嚴與榮耀,土地與百姓,朕一樣會維護你們的榮耀和尊嚴,維護你們的土地和族人!朕要在這貝爾湖畔立下銅柱,這呼倫貝爾草原便是朕的誓言之地!”

“呼倫貝爾?”

這個全新的辭彙讓塔塔爾部衆不明所以,王韻自然再次向他們解釋:“韃靼語中,呼倫便是海一樣湖,貝爾爲姊妹之意,官家賜下名字,便以此爲栲栳爍和捕魚兒海之名,其間之草原,便爲呼倫貝爾草原。”

“呼倫貝爾……呼倫貝爾…………”

這朗朗上口的辭彙再次出現,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整個塔塔爾部都在重複着同樣的辭彙,美麗的名稱在草原上回蕩,隨風飄向遠方。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捕魚兒海是塔塔爾部的故地,栲栳爍是契丹人的舊湖,現在這倆個地方有了新的名字,呼倫貝爾,呼倫湖,貝爾湖,這是趙禎留存在記憶中的地方。

但在塔塔爾部,在大宋卻煥發出新的生機,至於爲何要換名字,一來是宣誓大宋的主權,二來便是給塔塔爾部新的希望,讓他們開始全新的生活。

這個以部落帳篷組建的羣居之地第一次出現了土石建築,兩座由石頭和木頭搭建起來的建築:呼倫貝爾都護府,呼倫貝爾官衙,一個是自治部族可汗的衙門,一個是大宋直派官員駐紮的地方。

當然還有一個大宋官衙也在建設之中,這裡便是呼倫貝爾駐軍司,是大宋第一個土司駐軍衙門,這裡的土司與以往華夏曆史上出現的土司完全不同。

往日裡的土司是中央封授給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族頭目的稱爲,而這裡是大宋中央在疆土之內自治區域駐軍的地方。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六百章對策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六百章對策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