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

老兵這個詞在大宋有着不一樣的意味,通常所說的老兵不僅僅是指那些上過戰場的老兵,而是包含了所有在軍中退役下來的役兵,這是一種相當完善制度下訓練出來的專業人才。

當然若是你上過戰場,那這個老兵的意爲就不太一樣了,算是老兵中的精銳,只要你說出當兵的年號以及地點和參與過的戰爭,別人便會肅然起敬。

這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榮耀,老兵往往把這些當作是比生命跟珍貴的東西,即便是府衙之中的大老爺,在得知苦主是戰場上退下的老兵之後,都要客客氣氣的。

這就是榮耀,也是一份對爲國征戰老兵的敬意!上行下效,整個社會都是如此,這也激勵着每一個大宋的將士努力拼搏,在戰場上搏得榮譽。

這是一種傳承,眼下十六衛的老兵中有不少都是沒有上過戰場的老兵,他們極力要求上戰場,因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變成從戰場上退下的老兵,才能擁有軍人應有的驕傲和榮譽。

所以不要小看這支由十六衛老兵組成的運輸車隊,他們裝備精良,一點也不比其他軍隊差,信心十足,同時擁有在戰場上最需要的勇氣。

數量被分配到了運送後勤補給的軍中,但他們卻不會埋怨,也不會委屈,因爲他們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從一開始他們秘密抵達察瓦崗和察瓦絨之後就知道。

雖然距離瑪兒敢不遠,且得知了瑪兒敢被圍,但他們接到的命令卻是援助王韶的永安軍,於是這支老兵組成的運輸隊便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支援戰爭中。

大宋士兵最好的地方就在於服從指揮,聽從命令,這是大宋士兵的基本素養,也是常年累月鍛鍊下來的“條件反射”。

令行禁止乃是宋軍中的鐵律,趙禎在私下裡更喜歡稱大軍的軍隊爲“紀律部隊”。

作爲一國的皇帝,趙禎可以引領整個國家發生改變,他的話在一定程度上褒獎了大宋的軍人,軍人地位的提高也是宋軍戰鬥力提升的重要法寶。

察瓦崗和察瓦絨的運輸大軍在墨脫匯合,成爲了一支具有特殊番號的軍隊“委積軍”這是一支臨時組建起來的軍地,總共三萬六千人,來自大宋十六衛的各個衛所,每一個都是當地的精銳,因爲只有精銳纔有資格進入戰場,纔有資格從那麼多“虎視眈眈”的人羣中脫穎而出。

委積軍三萬六千人,不光要負責運輸輜重和彈藥,同時也要兼具作戰能力,他們要守得住自己運送的輜重,否則如何能被稱爲“委積軍”?

而另一邊角廝羅已經知道了趙禎就在瑪兒敢城的消息,同時也知道了噶日噠措包圍了瑪兒敢城,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場“天將驚喜”。

誰能想到堂堂的大宋皇帝居然會突然出現在戰場上?瑪兒敢是什麼地方?是吐蕃高原的城池,是曾經屬於吐蕃人的土地!

噶日噠措包圍瑪兒敢,也在某種意義上掐斷了南路宋軍的輜重補給之道。對於吐蕃來說是一次可以絕地反擊的“好機會”!

角廝羅派出了大量的軍隊開始奮力阻截王韶所部的推進,同時在匹播城部署重兵把守,高明的統帥可以清楚的看到戰場上的局勢,戰爭進行到這裡,王韶和楊懷玉想要幹什麼角廝羅一清二楚。

南北兩路宋軍都是主力,也可以說都不是主力,他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對邏些城形成一種合圍,從而在以巨大的優勢獲得勝利,一場大勝可以扭轉乾坤,也可使吐蕃萬劫不復。

襲擊大宋的補給隊伍當然也是角廝羅的重點,他了解趙禎,知道這位無雙帝王在兵事上的過人之處,最喜歡的便是多管齊下,從四面八方對敵人造成致命打擊。

當年攻伐西夏的時候宋人便是多路大軍齊頭並進,甚至聯合當時的青塘對李元昊發動進攻,讓整個西夏“坐立不安”這是真正的四面楚歌。

而現在大宋皇帝打算故技重施,用同樣的手段對付吐蕃,但角廝羅不會輕易上當,既然宋軍分兵多路,那吐蕃大軍也可以這麼做,只不過角廝羅知道該以何處爲重點。

比如進攻宋軍的輜重便是重中之重,宋人的南路大軍每日消耗驚人,必定需要一條龐大的“補給線”。

這個詞還是從宋人那裡聽來的,宋軍在前線作戰,後方的輜重乃是最爲緊要,若是能夠掐斷宋軍的輜重,吐蕃大軍可以對南路宋軍形成巨大的壓力,不光是逼退他們那麼簡單,甚至能擊潰宋軍。

這裡是高原,宋軍一旦被擊潰便很難再組成對吐蕃有威脅的戰力。

角廝羅知道大宋和吐蕃之間的差距,所以他從未打算能夠正面擊潰宋軍,他要出“奇兵”“疑兵”對深入吐蕃高原的宋軍隊伍進行攻伐。

很快吐蕃的軍隊便發現了全副武裝的運輸隊伍“委積軍”,委積一詞的含義便是輜重充沛,委積軍不光輜重充沛,戰力更適合充沛。

這些人都是些二十六七歲的青壯年,也是身體和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即便是面對吐蕃軍的奇襲,他們也相當鎮定。

在戰場上保持鎮定很重要,而委積軍的鎮定來自於他們的軍械,來自於他們能戰,敢戰的勇武之心。

事實上委積軍早就等着有吐蕃人來襲擊他們,在高原上車隊的速度不及騎兵,很容易成爲騎兵的進攻目標,而委積軍渴望和吐蕃人一戰,以打響他們的名頭。

潮水一般襲來的吐蕃騎兵並不知道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什麼,委積軍停下車隊之後便迅速利用馬車構建防禦,這是一場相當驚人的改變,尤其是這些改裝過的車駕更是如此。

加裝了冷鍛薄鐵的車駕重量不是太重,但強度相當高,而且這些寬大的車駕中加裝了許多致命武器,比如小型的牀子弩,這種弩箭安裝在車駕的頂部,下面由三個人用腳蹬上弦,速度快且省力,但威力卻不小…………

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四十五章離別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
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四十五章離別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