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狀元?!還沒進行殿試就被皇上欽點爲理科狀元?在座聽了一個個都震驚無比,雖然不清楚這個理科狀元到底是個什麼玩意,但畢竟是狀元啊。
“恭喜啊,謙光兄。”一個舉子站起來抱拳恭喜,其餘的人跟着站了起來,一時間恭喜聲在酒館裡此起彼伏,只留下那個叫興華的舉子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臉紅一陣白一陣。楊輝腦袋裡暈暈乎乎,下意識和衆舉子打着招呼,然後就跟着這個官吏稀裡糊塗進了宮。
在御書房裡,趙君見到了這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數學家,心情頗有些激動,看到楊輝一臉惶恐的樣子,就笑着說:“不必拘禮,我閱遍所有句子的理科試卷,你可是咱們大宋舉子裡唯一的滿分啊。”
“官,官家,試卷你有您親自審閱?”楊輝小心翼翼的問。
“題由朕出的,自然要由朕親自審閱。”趙君回答道。
楊輝聽了更加驚訝,他沒想到趙君竟然是個數學高手,同道之人啊,頓時楊輝大有知己之感。
“楊愛卿,你曾使用了楊輝三角?”趙君詢問道。
“楊輝三角?”楊輝聽了有些迷惑。
趙君這纔想起來這個詞是後世起的的,於是就拿起手中的一張紙讓楊輝看,上面畫了等腰三角形,兩個邊和底分別有七個數字,是二項式係數排列,這個三角趙君曾經在高數書中見過,只不過將阿拉伯數字換成了漢字的數字。
楊輝看了一眼,恍然大悟,說道“官家,這個三角在下曾經用過,叫“開方作法本源”此圖最先出自我朝的皇佑年間賈憲提出,在下曾經用過,不過官家爲何不使用《幾何原本》中的阿拉伯數字符號,那樣書寫更爲簡單。”
“怎麼,你也看過《幾何原本?》”這次輪到趙君驚訝了。
“在下曾經去過揚州,看到揚州報刊上所登的幾何原本系列,真讓大開眼界,其那些符號公式比起咱們大宋原來的那些符號更爲簡單,於是在下也就學過來了。”楊輝或許提起了自己的專長,就忘了拘束,滔滔不絕的說起來。
看來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歐洲的科學知識終於在大宋這邊土地上開始生根發芽,趙君莫名感到一種欣慰,就憑這一點他自己覺得穿越也值了。
“你可曾知道二項式定理?”趙君頓時興趣盎然。
“何爲二項式?請官家詳述。”
趙君也知道這些數學名詞來自後世西方,中國古代或許沒有這樣的叫法,就說道:“來,來,你過來看,就是這個......”趙君拿起毛筆在紙張上寫起來。
楊輝也不客氣,走過去看到趙君書寫的公式,說道:“在下曾經從開方作法本源,也進行過推理,當時我是這樣推理的......”說着,楊輝也不客氣拿起御筆就在紙上寫下來。
“對,就這樣,只不過你曾考慮性質6和性質7的情況?”趙君指着紙上的公式說道。
“呀,這樣豈不更簡單?”楊輝一拍腦袋,拿起筆匆匆計算起來。
君臣二人就這樣趴在御案上,頭碰着頭每人手裡拿着一隻毛筆,在紙上嘀嘀咕咕計算着什麼,看得隔壁的張九成目瞪口呆,從來沒有見到過皇上有如此模樣。
“官家,你的算學水平在下佩服的很。”到最了最後,楊輝一臉敬佩,自己潛心研究算學二十餘年,竟然比不過當今的皇上。
趙君心裡有些慚愧,自己可是接受了二十一世紀的數學知識才堪堪和楊輝能交流,怎麼能和人家一千年前的古人相比?
“楊卿,你纔是咱們大宋少有的算學高手,朕已經欽定你爲理科狀元,就不用參加殿試了。”趙君笑着說。
“官家,何爲理科狀元?”楊輝一直沒搞懂這個詞的意思,於是小心翼翼問道。
“就是專門爲算學等雜學設立的狀元,原來殿試欽點的狀元我將稱爲文科狀元,將來我們大宋每屆就有兩個狀元郎了,哈哈。”趙君越想越得意,想當年自己高考也就是一本線以上,距離本省的狀元不知道要差十萬八千里,現在自己可以欽點狀元了。
“只是不參加殿試?是否有些不妥?”楊輝雖然心裡高興,但是趕緊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啊。
“今年的理科狀元非你莫屬!如誰不服,儘管找朕,朕做裁判,再出十道算學題和你比試,看大宋誰能超過你?!”趙君一臉霸氣。
既然皇帝都這麼說,楊輝心一下放下里,狀元啊,自己一輩子做夢都沒想過。
“楊愛卿,我準備成立一個大宋皇家學會,由你擔任會長,官職就暫定爲六品,掛在禮部名下,其任務就是研究包括算學在內的各種如天文、地理、水利、格物等各種雜學,朕將在全國範圍內招攬此類人才,你們可以潛心研究各自感興趣的東西,可好?”
楊輝一聽說自己既當官而且又能專門學習研究自己喜歡的算學,頓時高興的心花路放,大聲說道:“多謝官家。”
“當然,你們皇家學會的人不僅要自己潛心學習研究還有一項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請官家明示。”
“教書!我要在杭州辦一所新式學堂,除了教四書五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諸如算學之類的知識,讓這些知識發揚光大,你就兼任這個學堂的校長,可否?”
“臣願意。”楊輝趕緊回答,教書育人當先生,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也是無上光榮的事情啊,況且是皇帝親辦的學校。
幾天之後,禮部就發出了一個公告,錢塘舉子楊輝已經被大宋皇帝欽點爲理科狀元,並且授予新成立的大宋皇家學會會長一職,兼任正在籌辦的大宋皇家學堂校長一職。
既然狀元又是接連兼任兩個帶有皇家二字的機構職務,楊輝這個名字馬上成了這一屆省試的新星,其風頭蓋過了馬上就要進行的殿試。
殿試的時間放在了三月二十日在集英殿進行,趙君的三個秘書中樑清和史浩是第一次就被錄取,而王十朋則是經過理科加試也順利過關,最後三百四十九名貢士參加了這次殿試,最後經過考官批閱卷紙,趙君又經過自己篩選,選出了前三甲,就是所謂的狀元、榜眼、探花。
本來趙君以爲自己所出的題目在平日的御書房裡,經常給史浩、王十朋、樑清三人談論這方面的問題和自己的觀點,相當於提前泄露試題,成績應該力壓羣雄。等趙君選出三份自己認爲滿意的卷子,打開糊着的名字,才發現王十朋和樑清位居榜眼和探花,而狀元則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汪應辰
汪應辰選擇的題目是《大宋與周邊國家對策》文中分析了大宋周邊幾個國家的優劣和大宋的關係,並提出了對策:“痛擊金、聯合西遼,防範西夏、優厚大理、高麗的總策略,並且特別指出自大宋建立之後,先有西夏、遼,後又金,都是從北方崛起的蠻夷,嚴重威脅大宋的安全,現在聽聞漠北又出現了一個叫蒙古的蠻夷,比金更加野蠻,不可不防。
這一論點讓趙君非常驚訝,南宋初年竟然就有人能預測一百年後的蒙古之崛起,眼光不可不謂獨到而長遠,於是就毫不猶豫的欽點爲狀元。
其實趙君不知道的是,在歷史上汪應辰就是這一年狀元,而僅僅才十八歲!看到如此年輕的狀元郎趙君感慨萬分,不得不佩服大宋學霸是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