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您所說的這些知識前所未聞,不知出自何處?”張九成沉思了一下又問道。
“哦,是朕師父說的。”趙君很平靜的回答。
衆人都知道趙君的師父是園真大師,乃一代高僧,是否真的懂這些道理無法肯定,或許只有園真大師本人才清楚吧,再說了園真早就離開臨安不知所蹤了。
“官家,該用午膳了。”旁邊的邵成章看到趙君等人講的興致勃勃,就輕聲提醒道。
這麼快?趙君想了想對邵成章說道:“將午膳送到御書房,我和衆卿共進午膳。”
邵成章答應了一聲,匆匆離開,趙君又繼續和四人蔘觀其御書房來。趙君的辦公房實際上一個套間,裡面還有一間房,是趙君工作之餘休息的地方,擺設倒也簡單,只一張牀,還是一副茶几。雖然說是簡單,但也雕刻的異常華美,材料也是紫檀木,趙君知道放在後世不知道要值多少錢。
書記處的辦公房則在趙君辦公房的左側,房間倒也寬大,裡面擺放了四張案牘,側面還有一扇門和隔壁相同,如果有事可以直接進入趙君的辦公房。
趙君辦公房的右側則是一個較大的房間,上首擺着一張龍椅,下面兩旁各放一排椅子,這看上去像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會議室,是趙君特意吩咐改造的,召一些大臣在這裡開會議事倒也不錯。而會議室的隔壁則是一件類似於現代的檔案資料室,臨時處理完的奏章暫時可以放在那裡。
而書記處的左側還有一件休息室,是趙君專門爲張九成他們改造了一個值班室,按照趙君的設想,御書房晚上必須有一名書記值班,畢竟晚上自己還是要加班的啊,雖然沒有人給發工資。
本來趙君還想搞一個健身房,平時鍛鍊鍛鍊也不錯,但是想想還是算了,免的大臣們看到說自己不務正業。
垂拱殿本身也不算大,經過趙君這麼一改造倒也佔得嚴嚴實實。參觀完後,趙君和四人就在新設立的會議室進行用膳,完了以後四人告辭出宮,真正的辦公從明天開始。
對於書記處工作流程,趙君按照後世辦公室工作模式也制定了一個流程,其中一人收發奏摺,每天從各部、院等機構報上來和趙君批閱過分發出去的奏摺由書記處專人負責登記,覈對收發日期和時辰,查閱奏摺密封情況,防止運送奏摺中途有人泄密和故意壓住不放。其餘之人則將所報的奏摺分門別類,按照事情重要程度和所呈報時間進行排序,送給趙君審閱。同時按照趙君的要求進行一些文字處理工作,如一些手諭、旨意等,起草聖旨等。
書記處的設立吏部以公開文書通告朝廷以及各地官員,本來這四個默默無聞的士子突然就成了衆官員關注的焦點,大家敏銳的感覺到看似只有七品官銜的書記逐漸會稱爲大宋政治中心樞紐。
對於這一點趙君內心也有自己的想法,雖然說書記只是做一些現代意義上的文秘工作,但是他知道他們接觸的都是朝廷一些重要奏摺,甚至是機密文件,作爲自己也會在日後對一些奏摺上的問題諮詢其四人,成爲事實上的顧問,所以說書記處實際上是一個官小但是權重的機構。
本來趙君想選一些具有豐富理政的經驗的大臣做書記,相當於自己的顧問,但是最縱還是放棄這種打算。一是朝中具有豐富經驗的大臣職位相對較高,那麼書記處這個機構地位也水漲船高。趙君可不想讓這個書記處演變爲後世明朝的內閣,其開始也只是帝諮政機構,此後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爲明朝行政中樞。地位亦可壓制六部。
其二就是而且這些大臣身後都有自己的人脈背景,會不會利用自己的經驗,對自己的處理政務時候施加影響,而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策?會不會出現新的黨爭?這是趙君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寧願啓用沒有進入官場的如王十朋等年輕人,也不遠要那些在官場上混時間長的人。
至於啓用張九成,一方面他是狀元,給趙君的印象很好,另一方面畢竟在官場時間不長,還沒有染上官場上那些壞習氣。
當然這些原因趙君是不會對外人說的,不過怎麼能瞞過那些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的老油條?這也給他們一個清新的信號: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上是準備啓用新人了,特別是年輕人!
於是這四人一下子成了朝中的新星,皇帝身邊的紅人,一些大臣們也可以以各種形式進行接觸拉攏,相邀府上宴請,去勾欄喝花酒,甚至有的說要把自己的閨女嫁給其中未婚的樑清和王十朋兩人,而這些消息沒用多長時間也傳到了宮裡,這自然是孫二狗的傑作。
書記處的四人自從進入角色不久,在工作中他們不約而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別的大臣要見官家,都必須預約通報,而唯獨皇城司的主事孫二狗可以隨時見官家,而且商議地方並不是像別的大臣那樣在外間官家的辦公房,而是直接到了裡間——官家的下榻處。
今天皇城司主事孫二狗匆匆而來,等通報以後就進了趙君的房間,好久沒有出來。導致後面好幾個排隊等候見趙君的大臣頗有怨言,樑清只好將他們安排在會議室先休息,並親自給他們泡上好茶,這才離開。
“子韶兄(張九成的字),你說官家和孫主事在商量什麼?”王十朋到底年輕,有些好奇對着他對面的張九成悄聲問道。
張九成職位是掌書記也就是這裡的主事,他瞪了王十朋一眼,才說道:“龜齡,你怎麼又忘記了官家給咱們書記處制定的規章,不準議論官家的公務!”
王十朋看到張九成這麼嚴肅,只好悶着頭處理自己手頭的事務。張九成邊整理着案牘上的奏章,心裡卻想着另一件事,最近朝中似乎又對他們書記處四人不好的傳聞,說他們仗着皇帝身邊的紅人,過於張揚。特別是王十朋和樑清兩個二十纔出頭的年輕人,更是和一些官員出沒於煙花之地,過於親密。這讓張九成隱隱有些擔心。
張九成年齡也大,爲人成熟,而且畢竟在官場上呆了這幾年,自然更明白官場上的險惡,雖然王、樑二人並沒有做出什麼出格之事,但是會不會引起官家的擔心和不滿?而皇城司的孫二狗來會不會與此事有關?
但願自己擔心是多餘的吧,張九成心裡安慰着自己,從內心講他很喜歡這份工作,能在皇上身邊當差,如果一旦下放出去絕對會主政一方。而且對於王十朋和樑清兩個年輕人,他也很欣賞,他可不希望自己的手下出什麼事情,那自己臉上也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