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紹熙三年(1137年)七月一日,原僞齊皇帝劉豫宣佈向大宋投降,受降儀式安排在了距離新宋門外不遠的新集驛。
這天早上,天氣晴朗,碧空萬里。原本冷清的新集驛突然熱鬧起來,在驛站前面的官道上站滿了身穿朝服的僞齊官員,最前面的則是身穿金色皇袍,頭戴皇冠的僞齊的皇帝劉豫,他身旁則是被封爲太子的劉豫的兒子劉鱗和樞密使劉猊。
大臣們在身後低聲議論,而劉豫則呆呆看着前面的官道,心情陰晴不定。作爲一個夾在宋金兩國之間的傀儡皇帝,他清楚總會有這麼一天到來,只不過沒想到來這一天來的這麼快,也沒想到竟然是投向於大宋而不是自己看好的大金。
不過也好,大宋皇帝對自己以前所犯的罪行已經答應既往不咎,給的條件也算優厚,起碼能讓自己安安穩穩過好下半生,至於子孫後代………那時候自己早已經死了,哪管背後洪水滔天?
“宋人們來了!”突然有人喊了一聲,把劉豫從沉思中驚醒過來,擡頭一看果然官道上塵土飛揚,大批宋軍緩緩前進,走在隊伍最前面是一名騎着戰馬的士兵高舉着一面紅色大旗,上面有一條金龍隨風飛舞,一隊甲冑鮮亮騎兵隊伍之後,一個同樣身穿鎧甲的年輕男人在一大幫將領的簇擁下,騎着白色的高頭大馬緩緩走來,正是大宋皇帝趙君。
劉豫趕緊急步上前,跪在地上,大聲說道:“罪臣劉豫參見皇帝陛下。”然後低下頭,摘下了頭上戴着的皇冠又高高舉起了手中的玉璽,後面的大臣也趕緊跪下,整個新集驛前面的官道上頓時跪滿了人。
趙君身邊的邵成剛趕緊上前接過了劉豫的玉璽,這個時候趙君才緩緩下馬,扶起了劉豫說道:“劉愛卿棄暗投明,使汴京百姓免遭因戰火而生靈塗炭,此乃大功一件,朕會記在心裡的。”
劉豫激動的感激涕零,老淚縱橫,至於心中到底有多少真情實感也就無人關心,反正要的就是這種君臣和諧,皆大歡喜的局面。
接受了劉豫的降表、玉璽等有關重要物件,趙君就率軍進入汴京城,汴京城的城防已經在前兩天被牛皋的近衛軍團接管,而張九成提前被任命爲汴京城府尹,維持好汴京城的治安,許多百姓在街道兩邊駐足觀看。
爲了這次進城,趙君還專門安排了入城儀式,挑選了精兵強將。首先是楊再興的騎兵師,騎着高頭大馬在最前面開道,緊接着是種烈的第二師,擁有大宋獨一無二的重裝步兵—長槍營,最後壓軸的則是岳雲的炮兵師四十門大炮組成的炮兵方隊,當騾馬拉着大炮轟隆隆壓過青石板時候,邊上看熱鬧的百姓們無不倒吸涼氣,這就是傳說中的宋軍大炮?能發出如同天雷般的爆炸聲?人羣中有許多年長的百姓想起十年前的那場浩劫,一個個老淚縱橫。
趙君依舊穿着一身甲冑,拒絕了賴布衣等爲了他的安全,建議坐上皇家馬車進城的想法,騎着戰馬在熊小山等御林軍的簇擁和護衛下,從新宋門踏進了汴京城。趙君走在街道上,聽着老百姓的歡呼聲,看着這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不由得心潮澎湃。
整整十年了,從十年前自己莫名其妙被扔在了汴京城門口,從那一刻起就爲自己的命運也爲大宋的命運在奮鬥。當年帶着柔福冒死從汴京城逃出,可曾想到十年之後再一次能以勝利者的姿態迴歸?
按照事前的計劃,趙君率領大軍進城沿着御街,走到皇宮正門宣德門後,趙君率領御林軍進駐皇宮,種烈和岳雲的部隊則進入了南大營,整個入城儀式就算結束。但趙君走到宣德門後,突然說要去種府看看,衆人沒有辦法,只好由御林軍開路,簇擁着趙君重新向東南方面奔去。
走進那條幽靜的小巷,趙君就看到那座熟悉的大門,和十年前沒什麼變化,只是大門顯得已經陳舊不堪,門口圓柱的紅漆幾乎快要掉落乾淨,顯得很是荒涼。
鍾師道去世後不久,金兵攻破了汴京城,後來二帝和一幫皇室衆人被掠去北國以後,金人還是進入內城,大肆見燒殺掠奪,不過對於種府並沒有破壞,依舊保持着原樣。
開門的是一個年老的僕人,趙君並不認識,當他看到一大幫軍人出現在了門口,顯得有些惶恐不安,還是跟隨在趙君身旁的賴布衣和顏悅色的解釋了一番,那個老僕頓時激動起來。
“您就是大宋皇帝?聽說種小姐嫁給你了?”那個老僕也顧不得什麼禮儀,對着趙君說道。
“朕就是,彥燕現在是朕的皇妃。”趙君說道。
“蒼天有眼啊,總算盼到這一天了。”那個老僕頓時老淚縱橫,竟然轉身向院內跑去。
看到這個老僕竟然如此不懂規矩,熊小山剛要阻攔,結果被趙君眼神制止,只好跟着趙君向院內走去。來到後院,趙君看到了那排熟悉的平房,也就是在這裡他第一次見到了鍾師道。
中間的正堂打掃的很乾淨,最中間的拱座上放着香爐,還供奉着鍾師道的遺像,那個老僕跪在遺像前,低低的述說着什麼。
看到趙君等人進來,老僕人趕緊起來恭敬的站在一邊,趙君接過了邵成章早已準備好的香,點燃後恭恭敬敬的插在了香爐裡。看着老人的遺像,他想起自己第一見到鍾師道的情形,從內心感激這個老人,如果不是收留了自己,最後自己又得到鍾家的無私幫助,包括鍾師道、種彥燕、鍾會還有後面投軍的鐘家三兄弟,那可有自己的今天?
“布衣。”
“臣在。”賴布衣恭敬出列。
“傳的朕的口諭,加封鍾師道爲太保,諡曰忠憲。”趙君低沉的說道。
“遵旨。”
這也是對這個老人的一點補償吧,趙君心裡嘆了一口氣。
趙君從種府出來,只在皇宮裡轉了一圈就出城,依舊住在朱仙鎮那座大院裡,還有許多事情在等着他處理。收復了汴京城,趙君立即宣佈重新定都汴京,依舊改回東京稱號,並決定將在臨安的朝廷逐步搬回汴京,重新恢復大宋的輝煌。
其實在趙君內心中,汴京並不適合作爲位未來大宋帝國首都。一方面是北面的黃河已經懸河,對汴京城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另一方面汴京城城內佈局也比較亂,不符合趙君心目中作爲政治中心的首都那種大氣美觀的姿態。再次就是中原地區經過連年戰爭和過度開發,植被破壞非常嚴重,環境太差。但是從現實而言,依舊把汴京作爲首都能提高大宋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