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衆士子望着自己的目光,有期許、有懷疑甚至還有得帶着看笑話的神色,但是趙君只微微一笑,想了想說道:“各位都是飽學之士,未來國家的棟樑,我一介武夫也就沒必要長篇大論,班門弄斧。對於這兩個觀點,我只說兩句話。
說道這裡趙君清清嗓子說道:“對於公平問題,我想說的是這個世界上或許沒有絕對的公平,但並不妨礙我們追求公平。對於金錢的觀念,我認爲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整個辯論會就在趙君的這兩句話終結行動話語中結束,而這兩句話特別是後一句,顯得有些粗鄙但是卻很有哲理,頓時在揚州流傳,無形中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揚州的辯論僅僅只有一天時間,但是意義卻十分深遠,到後來在趙君支持下,每年都舉辦一次類似的辯論,漸漸的,揚州成了大宋思想最活躍的地區。
而另外一本《幾何原本》的刊登,到沒有引起多大的爭論,但是卻在揚州城中悄悄誕生了一個很小團體——算學社,發起人則是揚州學堂校長—楊漢生,他聯繫了幾個對數學感興趣的人,成立了這個組織,專門研究幾何原本上面的各種知識。
趙君知道這個算學社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一次心血來潮想到揚州小學來轉轉,偶爾聽到在楊漢生的辦公房裡有幾個書生在熱烈的討論什麼,趙君有些好奇在外面聽了一會,才發現他們正在討論就是幾何原本,而且是歐幾里得幾何的第五公設問題。
所謂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第五條公設:同平面內一條直線和另外兩條直線相交,若在某一側的兩個內角的和小於二直角,則這二直線經無限延長後在這一側相交。
由於第五公設的內容和敘述比前四條公設複雜,所以引起後人的不斷研究和探討,也引起了很多爭論。沒想到今天趙君也在這裡聽到了這樣的爭論!
“右江(楊漢生的字),我曾用原本之前四條定理證明推到第五天公設,但是無論如何無法證明之,難道說第五公設有錯?”一個男人說道。
“梅叔此話差異,據聞這本幾何原本問世千年,有無數人閱之,怎麼會有錯?”
“懷明偏頗了,算學一科講究的是嚴密推理,既然無法正確推出,怎能不懷疑其有錯?不若你來試試?”
聽到屋裡的人爭論,趙君忍不住推門而去,裡面加上楊漢生共有四人,看到趙君進來,屋裡的討論頓時停了下來,在座紛紛站起來行禮,趙君也笑着一一回應。
經過楊漢生的一番解釋,趙君才知道自從揚州品論登載幾何原本一書後,本來喜歡雜學的他對此很感興趣,就潛心學習,他的身旁很快聚集了幾個志同道合之人,經常借揚州學堂清淨之地進行學習討論,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團體,名爲“算學社”
楊漢生有些不好意思說道:“在下未經過侯爺同意,私自將算學社活動之地定在了揚州學堂,算是公器私用,請侯爺責罰。”
沒想到趙君哈哈一笑:“右江多慮了,將這些學問拿出來學習討論,發揚光大乃我的初衷,算學社能在揚州學堂落腳,我求之不得。這樣,學堂裡房間頗多,可以專門騰出一個小院,供算學社活動如何?”
“多謝侯爺”幾個人紛紛大喜。
又經過楊漢生逐一解釋,才知道那個字梅叔叫韓冬,年齡快四十歲,秀才出身,現在在揚州一個私塾教書。字懷明叫陳亮,約莫不到三十,還是個童聲,還有一個叫李右江,也是個中年秀才,竟然以賣字爲生。趙君看出來了,這些基本上都是無意於功名或者在功名路上不順,對算學感興趣的。
人各有志,不能強求,不過趙君認爲,與其多出幾個舉人進士,還不如多來幾個像算學社的這樣的人才對社會的貢獻更大。
話題自然而然轉移到幾何原本上,衆人看到趙君對幾何原理也頗有研究,頓時感到驚訝無比,又討論了一會,還是楊漢生小心翼翼的問道:“侯爺,您對這第五公設有何高見?”
我能有什麼高見,趙君在中學上學的時候就知道,在兩千多年間,許多學者試圖用《幾何原本》中其餘公設和推論證明,然而都沒有成功,但卻從中獲得了一些和第五公設等價的命題.後來,到19世紀,幾位數學家否定第五公設,推導出一些和歐幾里得幾何不同的新命題,從而導致非歐幾里得幾何的產生。
想到這裡他說道:“第五公設頗爲複雜,實際上是平行公設可以用這個公設代替:給定一條直線,通過此直線外的任何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之平行。
這個平行公設實際上是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普萊費爾在他所校訂的((幾何原本》中採用了一條很好的等價於第五公設的公理。趙君自然不清楚,不過在他中學學幾何的時候已經採用了平行公設,故有這麼一說。
衆人聽了眼睛一亮,又紛紛討論起來,趙君也不着急,慢慢的品着茶聽衆人議論。
過了一會,那個叫韓冬的中年男人擡起頭有些疑惑的看着趙君:“侯爺,雖然你說的這條平行公設頗爲奇妙,可以代替第五公設,但是依舊無法從前四條公設中將其推出。”
當然沒法推導出啊,否則非歐幾里得幾何怎麼誕生?趙君心裡暗笑,又說道:“既然無法從別的公設和推論證明,但是我們爲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能證明第五公設爲錯,又能得到什麼結論?”
“您是說假設第五公設(平行公設)不成立?”楊漢生頗爲驚訝的問道。
“對,如果不成立,是錯的,大家試試會得到什麼結果?”趙君循循善誘,心裡卻有些激動,能否偉大的非歐幾里得幾何就在這個簡陋的學堂裡誕生起萌芽?
衆人像是被打開了一扇窗戶,也顧不的在說什麼,紛紛拿出去筆墨推導起來。
“如果按照侯爺所說,將“過平面上直線外一點,只能引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不相交”作以否定,則得到“過平面上直線外一點,至少可引兩條直線與已知直線不相交”這一命題,那麼有可推出同一直線的垂線和斜線不一定相交,侯爺你說對不對?”韓東小心翼翼的說道。
趙君聽了內牛滿面,這是非歐式幾何的內容,也只是上大學的時候學過一些,現在早就忘光了,讓他如何回答?
“判定對錯不是靠某個人,而是看你能否從已知定理中推出,如果能證明就是對!”趙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數學畢竟嚴謹的。
看看已經到了下午,衆人依舊廢寢忘食的模樣,趙君笑着招呼他們去吃飯,自己請客。這一頓飯吃的趙君心情舒暢,總算這個世界上有一幫人能和自己唸叨着直線、三角、平行等數學術語。
最後趙君當場宣佈,爲了鼓勵大家在算學領域的鑽研,個人出資將對算學社成員生活進行補貼,讓他們不必爲柴米油鹽操心,一心進行學術研究,而算學社也成了日後大宋皇家學會的前身,當然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