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

徐景昌正式打算和戶部商議此事的時候,突然從禮部傳來消息,有琉球國王子尚巴志求見。

“外臣拜見上國通政定國公徐大人。”

這位王子殿下非常客氣,甚至到了謙恭的地步。

徐景昌向來待人和善,彬彬有禮,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認爲的。

“請坐。”徐景昌讓尚巴志坐下,又給奉上了茶水,這才問道:“王世子遠路而來,必有事情找我吧?”

尚巴志頓了頓,眼中流淚,抹了一把,才苦兮兮道:“我們琉球國小民貧,且孤懸海上,無依無靠。所賴上國垂青,殘喘安居。只是眼下國中三方分立,彼此攻訐不斷,且又遇上了風災,莊稼絕收,百姓飢寒交迫,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這位越說越傷心,竟然嚎啕大哭起來。

徐景昌仔細聽着,這才明白怎麼回事。

琉球雖然是彈丸之地,卻還分成了三個國家,尚巴志來自中山國,而在中山國之外,還有南山和北山兩國。

本來琉球比一個縣還小,弄成了三國演義,彼此攻伐,已經夠離譜了。

更離譜的還有天災人禍,彷彿老天爺都在折磨這個小島。

人禍自然是倭寇肆虐,這一點大明也飽受折騰,苦不堪言。

天災則是琉球孤懸海上,每到颱風季節,動不動就有狂風席捲……說來也倒黴,剛剛琉球居然在一個半月之內,遭逢三次颱風。

光是損失的人口就有上千人。

損壞房屋不計其數,大片農田絕收,幾乎一夜之間,就把琉球推到了亡國邊緣。

所幸這些年大明海上貿易頻繁,琉球位置關鍵,能承擔轉口貿易,可以賺點錢,也能從大明買些糧食,大災之年,不至於餓死。

但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鬼知道下一次再來大災,又該如何應對?

“定國公在上,琉球仰慕上國,一心追隨,忠貞不二。歷年來,根據對各國的重臣考評,琉球都是分數最高,且逐年上升。竊以爲琉球好比大明孝子,如今琉球百姓,希望認祖歸宗,請求大明收留!”

說着,尚巴志竟然跪倒在地,磕頭作響。

不用動武,就能收服有一個國家,徐景昌自然很喜歡這種模式,但是有些事情,也不好表現太急切。

他先把尚巴志攙扶起來,然後道:“琉球和大明,乃是一家,爲琉球排憂解難,也是大明應該做的。只是要把琉球併入大明,尚且需要幾個問題解決。”

尚巴志立刻道:“定國公請講,不管什麼,在下都無有不應。”

徐景昌道:“不必如此着急……咱們先說貴國王室,你們願意繼續留在琉球,還是移居大明?”

“願意移居大明,我們全都願意啊!”

這回把徐景昌弄得吃驚了,他們根在琉球,離開了老家,豈不是毫無影響力了?

見徐景昌吃驚,尚巴志立刻解釋,“定國公不知,琉球地小民貧,悽風苦雨,不說別的,這一次風災,宗室就有七人喪命。琉球的日子實在是太苦了。”

徐景昌這才意識到,當個小國的君王,也未必有什麼尊嚴,就更不要說什麼小民了……

“這樣吧,我可以想辦法,給你們準備一處莊園,讓你們安居……只是到了大明,就必須遵守大明法度,伱意下如何?”

“行啊!實不相瞞,在琉球早就有大明律治國,在下已經讀了八遍大明律了。”

好厲害,居然比我讀的次數還多!

徐景昌頓時啞口無言,還剩下就是第二件事了,“大明以三十萬兩銀子,購買貴國王室產業,琉球子民,單獨設立一縣。在琉球辦學堂,准許琉球子民,登陸中原,讀書經商,科舉考試,與尋常百姓無異。”

“多謝上國垂憐,多謝上國垂憐!”

徐景昌又道:“考慮到琉球王室的生計,我打算在琉球設立航運公司,並且將一成五的收入,轉給琉球王室,你意下如何?”

尚巴志眼睛冒光,還有這等好事?

“願意,願意啊!”

……

徐景昌本以爲會很難接受的條件,尚巴志都欣然同意,甚至還大出預料,滿意不得了。

徐景昌還能說什麼,唯有接納了。

琉球在琉球的手裡,不過是個飽受天災之苦的倒黴地方。

可是到了大明手裡,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徐景昌隨即提出,動員水師,打擊海盜,徹底剿殺倭寇。

一道命令下達,從各地抽調了五百多艘船隻,雲集琉球海域。

隨後船隊北上,開始了打擊海盜的行動。

以大明的船隻,和火器的準備程度,對付倭國的小漁船,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大軍所過之處,倭國船隻,一掃而光。

值得一提,倭寇之外,也有不少正常的倭國商人,還有些倭國漁民……只不過倭寇也是化妝成商人和漁民,這就讓大明船隊很難區分清楚。

既然區分不了,那就別費力氣了,全都剿滅算了。

當然了,這種事情徐景昌是不會隨便下令的,通政司是要求仔細區分,小心甄別,只打擊倭寇,對於正常的倭國商賈,要給予保護,切記一刀切,不許亂殺無辜……

總之通政司是很講道理的,任誰也挑不出毛病。

不過問題出在了五軍都督府的剿匪手冊上面……根據這篇小冊子的規定,大明水師必須優先保護自己的安全。

也就是說,遇到了倭人船隻,在確定不了是何居心的情況下,明軍可以優先發動攻擊……然後在各位將領的正確理解之下,就變成了遇到倭寇,必須搶先出手,確保自己安全。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在明軍的強烈掃蕩之下,整個倭國沿海,就不剩下幾個船隻了。

實在是沒有辦法,鄭和船隊就是這麼牛。

在這個世道,完全是碾壓的。

而且在圍獵倭國的時候,明軍的船隻還順道去了美洲……

沒錯,從地圖上看,沿着倭國北上,走白令海峽,阿留申羣島,到達北美,距離非常近……上萬年前,甚至還有陸橋存在,可以直接走到北美大陸。

如今大明船隊發現了美洲,絕對可以載入史冊。

堪稱鄭和的大功。

按照道理,五軍都督府擬定了論功行賞的名單,交到了兵部,結果卻被兵部扣下了。

足足十天時間,愣是沒有遞上去。

弄得徐景昌也有些莫名其妙,不得不在通政司的例會上面,提了出來。

“如此大功,朝廷不賞,着實是說不過去。”

這幾位尚書面面相覷,還是兵部尚書楊溥站出來,輕咳道:“定國公,三寶太監自然是功勞極大,人人仰慕。奈何他身爲宦官,實在是不好封爵。”

徐景昌道:“自古以來,就沒有太監封爵的先例嗎?”

“有。”

“誰?”

“童貫。”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似乎確實不太好。

“你們兵部怎麼打算?”

楊溥頓了頓道:“我們的意思,能不能賞賜金萬兩,提拔爲御馬監掌印?”

徐景昌呵呵道:“賞賜萬兩黃金,聽起來不少,但是對於三寶太監來說,實在是不值一提。畢竟他掌管海外貿易,販賣商貨,必須經過他的船隊,一次下來,百萬兩也是輕而易舉。但據我所知,三寶太監可是清正廉潔,分文沒有進入自己的荷包,賞金只怕是侮辱了他!”

楊溥臉色很難看,屬實不合適。

徐景昌繼續道:“至於提拔爲御馬監掌印,這是陛下的賞賜,並非大明朝廷的意見。如果僅僅如此,那等於說三寶太監只是爲了皇家做事……可你們也都知道,歷次下西洋,可是有功大明,有功千秋社稷啊!”

這幾個尚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連足智多謀的楊士奇都沒有了辦法。

半晌黃淮道:“定國公所言極是,但是讓一個宦官封爵,並且入朝爲官,同文武並列,屬實不合適。”

“哪裡不合適?”

“不合祖制!”

“哪一條祖制?”

“宦官不得干政!”

……

話又繞回來了,徐景昌默默看着這幾位,自楊榮以下,全都默默搖頭,如果強推此事,他們絕然不會答應。

徐景昌沉吟了一會兒,突然笑了起來,“諸位,這事情是咱們較真了。”

幾個人不解,“定國公的意思?”

“誰說三寶太監就是宦官的?”

你都說三寶太監了,還說不是宦官?

定國公,你要不要去看看腦子啊!

徐景昌繼續道:“這事不簡單嗎?只要把三寶太監從宦官變成普通人就行了。”

楊榮大詫,“定國公,這事還能改嗎?”

徐景昌笑道:“怎麼不能?你們幾位不會覺得切了那一刀,成了太監,就永遠都是太監吧?沒有這個道理啊!因爲根據朝廷的規矩,是什麼人,要看戶籍告身的。”

楊士奇道:“那三寶太監也列入宦官的名冊啊?”

“所以需要我們上書,請求陛下將鄭和列入民籍啊!”徐景昌道:“雖說在大明更改戶籍很難,但是以三寶太監的功勞,完全可以格外開恩。只要此事辦妥,再論功勞,我提議封鄭和爲寧遠侯!”

六位尚書怔了怔,隨後齊齊點頭,“是,通政!”

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八十章 朱棣就是個敗家子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六十八章 朕心大慰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家就行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繼續搞事情的朱棣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二章 姑姑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建文死了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上架感言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棣就是個撒手沒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
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第一百一十六章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百一十章 喜上加喜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八十章 朱棣就是個敗家子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七十二章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六十八章 朕心大慰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二百零七章 婚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九十三章 錦衣衛的歸屬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家就行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繼續搞事情的朱棣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的猛士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二章 姑姑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慈的朱高熾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百二十八章 建文死了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上架感言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棣就是個撒手沒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