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廣陵戰起

第136章 廣陵戰起

幾乎同時,劉曄也到達了高郵縣。

高郵縣縣令溫城,已在高郵近四年,若不是世道混亂,他早就該調任他職了。

溫城在高郵也算清廉,該收的收,不該收的也不亂伸手,不折騰地方,士、民對他已經相當滿意了。

在東漢末年,這樣的縣令,已經是地方的福氣了。

溫城自己其實並不開心,這些年他也攢了不少錢,可世道這麼亂,他想運回幷州老家也運不回去,總是堆積在身邊,也不是個辦法。

呆在這高郵,成天提心吊膽,先前笮融過境,他還出城去送了次糧食。

後來聽說笮融直接把太守趙昱都給殺了,可把他給嚇壞了。

想起那天出城送糧時,笮融那似笑非笑的神情,溫城就脊背發涼。

當真是自己命大福大,逃了一命啊。

原先廣陵郡還算太平,就算笮融過境,殺了太守趙昱,也只是短暫的亂了一陣,等到袁綏出來掌控大局,就又恢復了太平。

可今年隨着天氣變暖開始,情況就漸漸開始不對勁了,廣陵郡內的氣氛越來越凝重。

一會有說劉使君要南下了,一會又說後將軍要北上了。

大傢伙傳的有鼻子有眼睛的,溫城也覺得這大概率是真的了。

一想到廣陵郡要變成戰場,溫城可就糟老了心了。

到時候別說身邊這些財貨了,自己老命能不能保住,也猶未可知啊。

溫城又一次想要棄官而走,可又能往哪跑?

老家幷州也不太平,而且一路上到處都在打仗,自己恐怕走不到半路,人都沒了。

就在溫城自哀自怨的時候,縣主簿吳洋走了進來。

吳洋是本地士族,名望不小,因此溫城徵辟他爲主簿,至今也已快四年了。

兩人合作十分愉快,吳洋禮數周到、貼心,幾乎包辦了所有雜物,卻又不至於讓溫城產生被架空的危機感,算是相當的有本事了。

“縣尊,出大事了。”

吳洋臉上帶着明顯的驚慌,腳步匆匆的走到溫城身邊。

溫城心頭一跳,本能的問道:“徐州軍打過來了?!”

看見吳洋搖了搖頭,溫城長鬆了口氣,可還沒等他這口氣徹底鬆下來,吳洋的話又讓他跳了起來。

“徐州軍確實沒來。”

吳洋嚥了口口水:“可州府那邊來了個使節,要見您。”

“什麼?”

溫城臉上的肥肉顫了顫,這時候派使節來,還能有什麼事。

不就是要勸降嗎?

溫城顫顫巍巍的問起吳洋的意見:“廣義,你如何看此事?”

吳洋吳廣義搖了搖頭:“城中不過縣卒六十人,青壯也僅一兩千,就算動員起來,如何能擋州軍一擊。”

溫城有些猶猶豫豫道:“那廣義你的意思是……降了?”

吳洋哪裡肯背這種鍋,當即搖頭道:“洋乃是縣尊下吏,自然以縣尊爲馬首是瞻。”

他可是高郵縣人,萬一降了之後,徐州軍燒殺擄掠,那他還怎麼在本地待下去?

反正溫城是個流官,遲早是要走的,這鍋他不背誰背。

吳洋緊盯着溫城,言之鑿鑿道:“縣尊當早做決定,以洋觀之,縣中氣氛很是緊張,若是有人到時候先開了城門,縣尊可是要被劉使君問責的。”

這話一方面是在逼迫溫城擔負起責任來,另外一方面也是暗示了自己的態度。

吳洋本人還是傾向於投降的。

畢竟真打起來,死傷的都是父老鄉親,打爛的也是高郵地界。

高郵距離廣陵頗遠,本就比較獨立,如何肯替廣陵人當炮灰。

溫城被吳洋逼到了死角,退伍可退,只能暫施緩兵之計道:“還是先請使節進來吧。”

於是吳洋出外,將劉曄請了進來。

劉曄剛一進堂中,就先聲奪人。

“縣尊是要抵抗州府,反叛朝廷嗎?”

溫城趕忙搖頭:“尊使何出此言?”

劉曄冷笑着逼問道:“倘若不是反叛朝廷,我且問你,現如今劉使君官居何職?”

“自然是徐州牧。”

溫城這點還是承認的,畢竟是前任州牧陶公所舉,其實本地大部分人還是都認可劉備州牧身份的。

“既知劉使君爲州牧,那伱廣陵如何不從州中之令?”

劉曄幾乎走到了溫城的跟前,居高臨下的望着他:“我且問你,汝縣去歲支賦稅,可曾輸送州府?”

“這……”

溫城心頭一涼,那肯定沒有啊,去年曹操都打到郯城外了,我這輸送錢糧,那不是輸送給曹兗州的了。

可明着說沒送也不行,於是溫城眼珠子一轉,直接甩鍋給了袁綏。

“長史不曾有令,我等自然是先輸送至廣陵郡治,然後一併送往郯城。至於爲何郯城沒有收到,尊使得去詢問袁長史了。”

溫城越說越順,說到後面索性開始表起了忠心:“本官對州府向來忠心耿耿,陶使君在時,本官還曾得州府考覈第三。劉使君既繼承陶公之志,本官定然全力支持。”

聽到這話,劉曄的臉色終於緩和了下來,點點頭,誇獎道:“縣尊能如此想,實在是功莫大焉。”

劉曄心裡卻是暗贊劉備敏銳,竟能準確的察覺到廣陵南北的差異。

南方如何還未可知,但廣陵北方的諸縣,確實要更親近於州府。

畢竟和劉備比起來,袁綏更是名不正言不順,誰又願意拿自己的腦袋去幫袁綏抵抗數萬虎賁?

到時候損失的是地方自己,得利的是廣陵。

就算有縣官想要抵抗,當地的士、民恐怕也不會讓他如意的。

先前劉備是個弱勢方伯,別說廣陵、琅琊這些形同藩屬的郡國了,就是劉備所在的東海國裡,不一樣有曹豹、許耽、曹宏、田冉、王煜這些不受劉備控制的力量?

那大家自然願意聽廣陵的,畢竟可以少交不少稅賦,又有廣陵頂雷,這是何等好事。

可現在不一樣了,劉使君已經展現過自己的武力了。

廣陵北部這些個縣令,沒有誰認爲自己能比騎都尉臧霸還能打,兵馬更多。

這時候傳檄而定,何等順理成章。

溫城倒是想中立,可高郵縣的重要位置,如何允許你中立?

這也是太過愚蠢,竟然連這一點都看不清楚。

劉曄順勢提出了要求:“既如此,縣尊趕緊向州府遞送文書,請州府派兵來駐吧。”

“派兵來駐!?”

溫城和吳洋同時叫喊了起來。

“自然是派兵來駐。”

劉曄一副你們大驚小怪的模樣,指着溫城和吳洋道:“你們二人好生奇怪,使君即將南下,討平不臣,高郵縣地處要隘,南北交接,不在此處駐,還能去哪?”

吳洋滿是大汗,焦急的問道:“那高郵莫非會成戰場?”

“你在胡說八道什麼。”

劉曄呵斥道:“高郵南下廣陵,尚有數百餘里,如何會是戰場。”

吳洋、溫城一聽,頓時覺得有理,只覺得劉曄訓斥的好。

劉曄最後威脅道:“縣尊,使君派我來,也是爲了避免良善受到矇蔽,大軍到時,焉有安卵?只望縣尊、主簿能儘早想清楚,到底是想做州府的忠吏,還是做外州的走狗。”

“當然是州府忠吏!”

溫城還沒來得及說話,吳洋先說了。

反正他已經鐵了心準備站在州府一邊了,至少他是看懂了,如果州府出兵,廣陵是根本沒有餘力來救高郵的。

既然如此,那高郵反正,義無反顧,況且按照東漢體制,州牧已經有權力任免治下縣令了,服從州牧,溫城也是順理成章。

溫城看吳洋都已經投了,也不再掙扎,當着劉曄的面就寫下了文書,用上縣章大印,派人立刻急送州府。

劉曄看似咄咄逼人,可實際上對於溫城、吳洋這樣首鼠兩端,並沒有堅定信念的人來說,最關鍵的時候,他們反而會倒向看起來最強勢的一方。

劉曄正是利用了這個心態,直接快刀斬亂麻,解決了高郵縣城問題。

類似劉曄的情況在廣陵北部各個縣城上演,如預料之中的那樣,北部的縣城在各路使者或安撫,或利誘,或威逼之下,都表態願意服從州府的命令。

南部的縣城反饋來的信息卻截然相反,大部分的縣城都兩頭哄,都在暗示只要廣陵問題解決了,他們自然望風景從。

劉備坐鎮郯城,不斷的收到劉曄、簡雍、孫幹送回來的消息。

此時徐州郯城,已經開始動員軍隊。

南下廣陵之戰,劉備將會親自掛帥。

按照先前商量好的戰略,劉備開始調兵遣將。

由關羽率領本部人馬繞道下邳國,前往東城,威脅廬江腹地和壽春,牽制袁術的部分兵馬。

此一路,關羽任主帥,調魯肅任參軍,併兼任東城縣令,原東城縣令暫調郯城另用。

同時,曹豹領下邳國郡兵鎮下邳城,另抽調兩千下邳國由關羽指揮,一同進駐東城。

第二路以趙雲爲先鋒,田豫爲次鋒,分別進駐高郵縣和平安縣。

劉備親領中軍,任劉曄爲參軍(暫缺未歸),除本部部曲外,還有張飛所部、臧霸所部,劉封所部、牽招所部共一萬七千人,隨時整裝待發,直撲廣陵。

以糜竺代理州務,徐璆、簡雍、孫幹爲輔,都五千東海郡兵,坐鎮郯城,專責運送糧秣軍械,支援前線,爲預備隊。

曹豹都三千下邳郡兵,坐鎮下邳,專責輸送偏師糧秣軍械。

劉備命劉封所部與太史慈、周泰兩部合併,以徐盛爲主帥,太史慈爲副帥,劉封爲參軍,作爲先鋒,沿水路先發,直驅廣陵城下,接應劉曄。

此次動兵,共計六個軍,四個別部,共計三萬一千人。

五月中旬,田豫入駐平安縣,接任平安縣令。

三日後,趙雲入駐高郵縣,接任高郵縣令。

又一日後,關羽進駐東城,窺視壽春東面門戶陰陵縣,同時威脅合肥以及全椒縣、阜陵。

徐州軍的戰略全面拉開,尤其是關羽所部,更像是一把利刃,直接捅進了袁術的腰眼裡,牽制了對方大量的兵力。

袁術一方也做出應對,遣大將橋蕤爲主帥,張勳爲副帥,統兵兩萬人,增兵厲陽。

另遣大將雷薄,引本部人馬四千人,進駐陰陵縣,監視關羽。

五月二十日,劉備在郯城誓師,督軍南下,水路並進。

僅僅七天,趕在六月前,徐州軍先鋒已達高郵縣城。

此時,廣陵城中,也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閻象與劉曄同時來使。

前者是受了袁術的命令,而後者則是得到了劉備的首肯。

雙方都來力爭廣陵這個點。

原本閻象應該毫無懸念的得到廣陵城的支持,可沒想到,劉曄竟然成功說服了廣陵豪強李章,以至於局勢變幻莫測起來。

李章乃是廣陵第一大豪強,家中有部曲兩千人,其弟李洛出任廣陵功曹,在廣陵的士族中很有聲望,還同劉曄的父親劉普爲好友。

劉曄進了廣陵城之後,沒有第一時間去見袁綏,而是先去了李洛府上。

聽到劉曄來了,李洛很是吃驚,他並不知道劉曄已經應闢徐州,以爲是故友之子前來拜訪。

他雖然不知道劉曄爲何在這戰亂關頭來廣陵,可總不好不見,也存了教訓對方,讓對方趕緊回家的心思,命下人將他帶了上來。

李洛剛一見到劉曄,還沒來得及教訓對方,劉曄卻直接走到他身前一臉急切道:“世叔大禍將要臨頭,爲何還不自知?”

李洛登時大驚,也忘了剛剛要出口的訓斥之言,趕忙問道:“賢侄何出此言?我自廣陵城中安坐,哪有什麼大禍臨頭?”

劉曄搶上前道:“後將軍昔日在南陽所做之事,莫非叔父不知道?”

李洛恍然大悟,可隨後又徒然一驚。

被劉曄這麼一提醒,袁術前幾年在南陽乾的那些破事,可就全想起來了。

袁術在南陽各種搜刮,掠奪豪強,洗劫富戶,硬生生把一個天下第一大郡,號爲一郡抵一州的南陽郡變成了人間地獄。

短短的三年間,南陽郡的人口竟然直接膝蓋斬,從兩百四十多萬一下子縮水到六十萬,州縣殘破,良田荒蕪,遍地白骨。

據說南陽那邊的狼羣已經成羣結隊,吃人肉吃的眼睛都紅了。

李洛昔日也曾拿這些消息說笑,指點袁術無治政之才,那是因爲遭殃的是南陽郡。

若是這種情況要發生在廣陵,那麼李洛可就心慌膽寒起來了。

李洛磕磕絆絆的辯解起來:“後將軍自入壽春之後,安撫地方,鼓勵桑農,應該不至於重演南陽之事吧?”

劉曄卻是冷笑道:“世叔廣陵城內金帛滿倉,廣陵城外田連阡陌,這一份家業,莫非要賭在後將軍一念之間嗎?”

李洛臉色變幻,劉曄這話可算是說中他內心最擔憂的事情了。

作爲廣陵第一豪強,自然也是第一富戶。

袁術劣跡斑斑,就算不再騷擾地方了,可他在壽春可是沒少逼迫富戶交錢啊。

袁術本人生活極爲奢靡,麾下又有五、六萬大軍,地盤不過廬江、九江兩個郡國。其中廬江還經歷了兩年戰火。

袁術不劫掠富戶,如何能維持得了自己的開銷。

而且現在袁術也聰明瞭,多盤剝富戶,而放過小民。如此一來,小民來年還能繼續納稅,而富戶死絕了反而好吞了其土地。

李洛沉默了片刻,擡頭道:“賢侄不在後將軍領內,來我廣陵,就是爲了提醒我這些事情嗎?”

劉曄點點頭:“不錯,不瞞世叔,曄已應了劉使君之闢,現居州郡文學從事,特奉我主之名,前來爲世叔正行。”

李洛心道果然,劉曄竟然投了劉備。

他和劉陶關係很好,劉陶的這個兒子如何膽大妄爲,如何少年早慧,如何智勇雙全,李洛可是相當清楚。

昔年,他還取笑好友將來可要受苦,兒太聰慧,父威難振。

沒想到劉曄居然連自己都給管上了。

還偏偏管的很有道理。

“哎,爲叔對劉使君素來敬重,只是距離太遠,不曾拜見。”

李洛試探道:“賢侄既從郯城而來,何以教我?”

劉曄心中暗喜,李洛必是心中已然驚慌,生出二心,纔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他把握機會,一臉動情道:“曄自幼恃才自傲,從不服人,卻不意我主麾下,人才輩出,賢才薈萃,聰慧多謀之士,多如明夜繁星,梟猛健壯之雄,勝於過江之鯉。如我劉曄者,不計其數。”

“我主有兄弟二人,一曰關羽關雲長,一曰張飛張翼德,皆是萬夫不當之勇。袁術麾下,如此二人勇武者,就是半個也無。”

“陳登陳元龍,一旬破臧霸,復琅琊,現已經被我主委任爲東莞太守,都督原琅琊三郡諸軍事,統領三郡郡卒,鎮守北方。”

“更有太史慈、麋子仲神射驚人、趙子龍白馬銀槍,周泰、蔣欽操舟善泳,徐盛潘璋驍勇敢戰,田國讓有方面之才,魯子敬有王佐之能,夏侯博、陳到皆忠誠盡職。”

“此不過是我主身邊最得力的謀臣將佐,其他文士將佐不計其數,猶如過江之鯽。”

劉曄試問道:“世叔以爲,後將軍處可與人能與我徐州軍之謀臣將佐比擬嗎?”

李洛目瞪口呆,一時之間竟啞口無言。

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37章 心腹大患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27章 代工耕犁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20章 榻上盤賬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81章 徵辟劉曄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59章 否決張飛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36章 問對徐州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52章 雙向奔赴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54章 自由來去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33章 先行中策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420章 巡視產業
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37章 心腹大患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27章 代工耕犁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98章 達成契約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20章 榻上盤賬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81章 徵辟劉曄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59章 否決張飛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234章 東歸洛陽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364章 拿下山陰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35章 醫道三不朽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460章 陳兵江陵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36章 問對徐州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97章 曹操的心思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52章 雙向奔赴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54章 自由來去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402章 擴軍分郡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33章 先行中策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420章 巡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