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天雄易手

當韓芹趕到關城時,曹軍抵抗仍在繼續,只是關門大開,源源不斷的左幕軍正在涌入關內,清剿曹軍殘餘。而此時關城中的曹軍只剩下兩三百人,還在依託角樓、營房等設施進行最後的抵抗。

韓芹臉色一片煞白,他手頭兵馬只有五百餘人,別說是把左幕軍趕出城去了,就是自保都是問題。

此時周泰跟着大隊人馬進入關城,一眼就看到了遠處的韓芹所部。

當即做出調度,命手下悍將鄭強領本部都驅趕韓芹所部。

鄭強乃是水賊出身,跟隨周泰多年,此時也已經積功爲都尉,當即領命。只是韓芹所部曹軍已經喪膽,只是略一接觸,竟然就這麼垮了下去,掉頭就朝着後方逃去。

就連韓芹本人也被潰兵所裹挾,任憑他聲嘶力竭也無濟於事。

曹軍士氣已崩,再無復戰之能。

所謂兵敗如山倒,韓芹所部一垮,跟在後面的曹定親衛也吃不住了。而原本在後面拼死抵抗王平的殘部更是士氣跌到了谷底。

若不是剛纔一戰太過血腥激烈,曹軍生怕投降之後被賨人屠殺,這會兒恐怕早就已經跪地乞降了。

一刻鐘後,曹軍被王平和周泰兩部左幕軍團團圍在山間不足四百米的範圍內。

這部分曹軍殘兵也就有一千餘人,軍械甲冑齊備,只是士氣低迷。

周泰和王平不約而同的收住了自己的兵馬,並派使節前去勸降。

戰事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沒有必要再繼續流血了,更何況左幕軍視俘獲與首級同等功勳,在某些場合俘獲的功勞更大一些,周泰和王平都沒有趕盡殺絕的心思。

這部分的曹軍因爲是緩緩撤軍,軍械甲杖可是絲毫沒有丟棄,眼下只是沒了士氣,並非是真無力反擊了。真要是把曹軍給逼急了,抱着同歸於盡的心思死戰,恐怕左幕軍也得付出慘重的代價。

面對周泰和王平同來的勸降使者,曹定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決定選擇向周泰投降。

周泰的官職可是旅督,位比中郎將,又是追隨劉封多年的故人愛將,可謂是元老股肱,不是王平一介新人所能比的。況且先前曹軍與賨兵剛剛血戰一場,殺傷對方甚衆,此時投降,也擔心自身的安危。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周泰、霍篤乃是漢人,王平乃是賨人,曹定如何能捨漢人而降賨人?

曹定最終選擇了周泰,放下武器,散開陣型,迎周泰軍士卒入內接管,並交出了軍械甲杖,旗幟金鼓。

周泰得到回報,登時大喜,親自前來迎接曹定。

曹定乃是曹昂心腹愛弟,又是曹操嫡親的侄子,地位可不是外姓將領所能比擬的。

如今天雄關已下,蜀中曹軍宛如彀中之獸,再無出逃之路。屆時若是自家主公想要勸降曹昂,這曹定可不就是上佳人選嗎?

曹定投降了周泰,對於賨兵而言,自然是極爲惱火,有些兇殘的賨兵甚至想要上前砍殺曹兵。

王平卻十分冷靜,並無惱怒之色。

曹定之所以會選擇投降周泰,王平心裡是十分清楚的,既然怪罪不到周泰身上,那自己便不能讓友軍難做。

況且周泰的地位、資歷、功勞都不是自己能比的,自己蒙受劉封大恩,破階拔擢,早就定下了以身相報的誓言,此番如何能與友軍爭功?

在王平的壓制之下,賨兵不但沒有肆意妄爲,反而還向後退出一里,以便讓曹軍降兵安心。

果然,在看見賨兵後撤後,曹軍降兵安定了許多,而周泰在得知消息後,也是微微頷首。

“之前在主公書信中得知,於蜀中番夷內的一俊才美玉,泰尚自有疑。”

周泰謂左右曰:“今日得見,方知主公此言不虛。此番將氣量非常,可與之交。”

隨後,周泰派人疾傳令葭萌關,命人送來肥豬二十口,羊四十尾,雞鴨一百餘隻,並酒水二十甕,錢八萬銖,布帛四百匹,先行送往王平營地,隨後他親自帶着麾下諸將前往探視慰勞。

不論如何說,眼下能夠拿下天雄關,逼降曹定殘部,王平還是立下了大功的。

周泰的善意成功的化解了賨兵的部分怒意,眼見有酒肉供應,又得了賞賜,賨人們心中的怨氣自然而然就消散了大半。

周泰親自到訪,已經退回南關營地的王平趕忙出迎。

周泰對王平很是熱情,並以首功相讓,王平自然不肯接受。兩個人退讓再三,周泰決定據實上表,請劉封親自定奪,王平這才點頭同意。

看見周泰同自己談笑如常,王平心裡也是長鬆了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周泰自恃身份,得寸進尺,萬一出了這種情況,對他而言,無疑是一種煎熬。

一邊是劉封的器重拔擢之恩,另一邊則是自家鄉土親朋之情。

哪一邊都是讓王平難以輕易割捨的。

沒想到周泰竟如此和善,自是皆大歡喜。

此戰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王平這邊戰損高達一千兩百餘人,其中光是戰死就有四百餘人,而且可以預見接下來還有不少的重傷員很可能挺不過去。

即便周泰第一時間就帶來了大量的軍醫和藥材,給王平麾下的賨人士卒進行救治,可一部分的重傷員實在是難以搶救,哪怕是以劉封大力鼓勵支持,得以發展提升後的醫療水平,也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根源就在於防護上。賨人雖然皮甲精良,但碰上曹定那一百多套鐵甲,當真是隻能以血肉之軀來彌補兩邊的差距。

周泰、霍篤這邊也不樂觀,光是鐵甲銳士就陣亡了三百餘人,皆是征戰多年的老卒。加上輔兵的傷亡,葭萌軍總傷亡也達到了一千四百餘人,其中輔兵只佔了三百餘人,剩下的可都是左幕軍戰兵。

如此慘重的傷亡,也是周泰勸降曹定的原因之一,看着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卒或傷或死,周泰心中也是心疼不已。

曹軍這邊傷亡也很慘重,三千五百餘人的部衆死傷兩千餘人,剩下的一千餘人也人人帶傷。雖然看似左幕軍的總傷亡已經超過了曹軍,而且死傷的還都是能戰悍卒精銳,可真正的勝利者卻始終是左幕軍。

天雄關的易手,徹底宣告了聯軍已被左幕軍徹底包圍在了蜀中的現實。有了葭萌守軍的支援以及西漢水的連通,足可供應葭萌一線上萬大軍的給養。

**

天雄關大戰的消息迅速的朝四面八方傳開。

葭萌縣的楊懷直接放棄了葭萌縣城以及對岸營寨,一口氣直接退回了白水關。

這倒不全是楊懷膽小懦弱,他如今手頭的兵力也的確不堪使用,一旦讓左幕軍尋找到戰機將他也一網打盡了,那白水關那點兵力根本抵擋不了左幕軍的北上。屆時空虛已極的白馬塞和南鄭可擋不住如狼似虎的左幕軍,漢中勢必淪陷。

因此,要不是楊懷擔心被張魯追責,他甚至想一口氣退回白馬塞去。

楊懷在退回到白水關後,當日就傳訊回漢中南鄭,稟報張魯,而曹軍也將消息傳回漢中黃金戍韓浩處,關中長安棗衹處,乃至於是洛陽曹操處。

張魯聞聽天雄關淪陷,爲左幕軍前後夾擊,一夜破城後,整個人都傻眼了,他一度以爲這是在跟他戲謔說笑。直到信使泣血呈情,他才意識到這居然是真的。

可清醒過來之後的張魯更加弄不明白了,這連破劍閣、劍門關以及天雄關南關的賨兵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這可不是一個兩個,也不是一百兩百,而是整整三千賨兵啊。這麼大體量的賨兵,怎麼就能悄悄越過梓潼,進抵劍閣的?

張魯顫抖着嘴脣,去看楊松。

此時弟弟張衛,智囊閻圃俱已陷在蜀中,身邊唯有楊松得用了。

“主簿,如今該如何是好?”

楊松此時能有什麼辦法,他也急的滿頭大汗,白膩的額頭凝結着一顆顆汗珠,不時的順着圓滾滾的下巴滑落。

“當、當務之急是速遣援兵,重新奪回天雄關,打通糧道。”

張魯沒好氣的瞪了對方一眼,自己能不知道這些嗎?

他要的是奪回天雄關的具體辦法,不是建議。

“主公當速向大將軍請援。”

楊松眼珠子一轉,突然靈光一閃:“曹子修乃是大將軍嫡長子,大將軍絕不會棄之不管。”

張魯臉色一變,他的想法和楊松有些不同,正因爲曹昂如此重要,張魯此時格外擔心曹操會找他的麻煩。

可仔細琢磨再三,張魯又找不到其他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最後也只能採納了楊松的建議,並以他爲使,前往洛陽求援。

黃金戍的韓浩和長安的棗衹接到通報後,也是如遭雷殛,不敢相信這是事實。

他們倆手中雖然有不少兵力,其中韓浩有一萬餘人,而棗衹手裡更是有兩萬之衆。但這些兵力是不能輕易調動的,韓浩需要看住東面上庸郡中的高順,他要是敢輕舉妄動,給了高順突入漢中的機會,那時候的局面可要遠比丟失天雄關還危險十倍。

至於棗衹,他手裡的兩萬兵馬是需要防範馬騰和韓遂的。

這兩個涼州軍閥沒有了前年曹操橫掃李傕、郭汜之後的恭敬順從,開始不斷的試探着關中曹軍的虛實和底線。要是這時候再抽走兵馬,關中可就危險了。

無奈之下,兩人也只得與張魯一樣,向洛陽告急,請求曹操派出援軍。

如果曹氏這一邊宛如天傾,那劉封這邊就是露布頻傳了。

梓潼城外的賀齊最先得知喜訊,劍閣和天雄關的奪回,對於賀齊來說無疑是一樁天大的好事。畢竟名義上王平可是被安置在賀齊麾下的,王平所立的功勞,賀齊都能與有榮焉。

接着賀齊又派人走梓潼水轉涪水,將這好消息一路通報至廣漢和江州。

諸葛亮和許褚俱是大喜過望,王平成功拿下劍閣,又配合周泰、霍篤奪回天雄關,這意味着劉封制定的計劃徹底成型。

諸葛亮不敢怠慢,立刻調撥新人新船,朝着廣都出發,一船二十四人,分作兩班,日夜兼程,趕赴廣都。

十數日後,信使趕到廣都城內,將消息通報給了劉封。

劉封聞詢,登時欣喜若狂,天雄關一入手,曹昂再想要全身而退可就是癡人做夢了。

得到確切消息之後,劉封開始調整部署起來,這開春一月以來,左幕軍又得到了不少補充,除了武陽、犍爲的軍械物資外,還從益州郡獲得了數百匹戰馬。這些西南戰馬雖不能具裝,但作爲輕騎兵的戰馬還是頗爲可靠的,使得孫策所部的騎軍擴充到了三千七百餘騎,另外還有數百騎分散在劉封身邊親衛,以及下面各營斥候手中。

斷絕了曹昂後路之後,如今廣都左幕軍的任務就有了巨大的變化,不再是過望的吸引聯軍,而是變成了遲滯,阻擊聯軍,不能給聯軍安然撤退,從容分兵打通後路的可能。

以劉封和陸遜等人的商討結果來看,劉封以及麾下諸將都覺得曹昂有很大可能會退回雒城,然後在堅守雒城的同時,分兵去梓潼解圍,然後復刻王平的路線,收復劍門關和天雄關,重新打通糧道和退路。

只有陸遜意見與衆不同,他認爲曹昂很可能不會退回雒城,反而會在成都繼續堅守,且在成都分兵東進,後續則與大家所猜測的行動一致。

“主公,廣成一戰,聯軍損兵折將約有萬人之數,聯軍如今可用之兵不過六萬餘人。再要分兵去救梓潼,最少也得有兩三萬之數,少則無濟於事,唯有此數,才能迅速擊退賀將軍所部,進而攻取劍閣、天雄等地。”

陸遜分析道:“曹軍如今可戰之兵,至多隻有三萬出頭。就以最低限度兩萬來計,那能留守雒城的不過萬人。以成都之戰來看,曹軍還會有以萬人阻遏我軍東進的信心嗎?”

劉封恍然:“伯言你的意思是,與其以孤軍守雒城,不如索性留下來,聯合劉璋軍守成都了?”

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64章 上門送禮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64章 上門送禮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18章 委以重任第89章 立木懸金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37章 心腹大患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612章 年前瑣事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42章 韓循獻策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54章 自由來去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99章 逆擊曹豹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25章 意料之外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21章 別有心思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611章 冬日休兵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180章 荀攸六策
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64章 上門送禮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64章 上門送禮第218章 北上勤王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18章 委以重任第89章 立木懸金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37章 心腹大患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612章 年前瑣事第123章 戲志才謀斷廣陵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475章 蔡瑁的心思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42章 韓循獻策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54章 自由來去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99章 逆擊曹豹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589章 曹昂請纓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25章 意料之外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545章 召集土司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21章 別有心思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611章 冬日休兵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180章 荀攸六策